《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正文卷第一百八十六章城运会进行时(六)

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最新章节目录
   贺龙体育场
    通往体育场的运动员通道。
    走在队伍的中间,朱昆不时的还稍微活动着身体,认真的把身体一些关节和肌肉的活动感觉又感受了下。觉得一切正常,热身已经达到效果后,朱昆放了心。
    这次的单项比赛,队里对他没要求,教练们同样也没给他成绩方面的要求,要说压力是没有的。其实他自我感觉心态还是相对放松的,400米跑成那样,后100多米,他几乎是毫无效率可言,下来后他也没有多少沮丧。
    因为,按照林教练说给他指引的跑步方向,跑成那样,林教练早预料到了。哪方面欠缺,回头训练再去补足就是。200米同样的情况,师父和林教练的态度也是一样,给他的目标就是要跑出自己的节奏,成绩与否不是最重要的,通过比赛把训练的东西跑出来,把身上可能有的问题找出来,为下一步提高做准备。
    但他作为运动员他心里还是有想法的,他想有所突破,他想找回他的自信,他更想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且,刚热身的时候偶尔停下时,沈越那阴阳怪气的调调让他也是很不舒服,他也想让更多人看到他的进步。特别是不能给林教练给师父丢脸!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决心越来越坚定的朱昆和其他七名同组预赛选手穿过甬道,走进了体育场。
    踏入的一瞬间,朱昆就感觉自己被无数声音包裹,脑子轻轻一晃后,他感觉似乎身体深处有种东西在慢慢绽放。
    抬起头环顾了体育场的看台,星星点点不时闪烁,黑黑压压的观众,嘈杂的助威呐喊,无数道目光投注而下,或许就有不少落在自己身上吧?!
    轻呼一口气,这样的场景他已经经历过一回,但此刻他依然有着不自觉的激动,心底还带了些兴奋。
    他无法去感受赵哥和沈哥被全场观众齐声高呼时的感觉,但不妨碍他去幻想一下。那种感觉一定很美妙,这也许就该是一个运动员追求的价值和目标。
    跟随着队伍,朱昆走上自己的道次,一丝不苟的完成赛前最后的例行准备。又一次的活动了下身体后,朱昆站在了起跑线后,眼睛微微闭着,轻轻吸了口气,感受着扑面而来的热浪和嘈杂,又缓缓的呼出……
    “各就各位~”
    ……
    “小林,老袁,你们说的就是这组三道上面那小孩?这身材挺高啊,嗯,瘦了点。不过人看起来很放松啊,这心态不错……”
    看台上,已经得到确认,余伟立仔细的观察了一遍了被指的小孩。成绩如何还不知道,看起来体型也偏瘦,不过在预料之中,华夏以前基本都是这样的瘦长型。不过相比于很多人,这身板已经算不错的了!
    让余伟立比较满意的是运动员的心态,没有那种战战兢兢的紧张感,这在年轻人中间很难得。
    简单评点了几句,却是没有得到回应,余伟立偏头看了看身旁的三人,轻轻的笑了笑。
    小林在凝神关注,这似乎是一直以来他的习惯,比赛开始前和过程中细致观察分析,赛后总结。这点,余伟立很认同。
    老袁同样也在聚神关注,可能从预选赛开始就关注了,在国内还没出名能被大家看中的发现一个也值得去关注,无可厚非。
    倒是老葛,可能真的对小林昨天说的上心了,因为已经对于节奏分配有了较高的意识和水平,调整下发力,再增强体质和体能。400米或许成绩不会太差,至少不会比目前国内大多选手差。
    小林的话老葛上心,他何尝不上心,现在国内短跑情况看起来成绩破了几个天际,但200米400米依然是一片废墟。400米唯一的好运动员就在他旁边,但余伟立的心中从没把林幕单纯当运动员来看的。
    “预备~”
    裁判员的一声指令,现场安静了下来,余伟立也收回了心神关注起来!
    “砰~”
    比赛开始!
    刚刚只稍微安静了些许的会场,随着运动员起步的动作,再次沸腾了起来。
    赛道上,处于三道的朱昆不知道他正被目前国内的几名顶尖教练在关注着,从预备指令发出后,他已经放空了所有心神。枪响伊始,他瞬间就冲了出来。
    加速、加速、加速!
    弯道加速的技巧,上一次预选赛的两次200米,他收获了很多。力量的爆发,在控制和不控制之间始终徘徊,身体再次得到了些强化后,现在跑起来,朱昆越来越有心得。
    身体微微侧倾,沿着跑道左侧的分隔线他快速地迈步,每一步他都都感觉到地面的推力在增强。
    左手的手臂摆动控制住幅度,右手的摆臂再进一步加强,保持身体和弧线的流畅角度。达到一种动态中的平衡……
    林教练的细心指导,杨哥的言传身教,甚至于包括叶华和小伙伴们和他的交流。
    接力带动单项,这好像是林教练当初选他们时的初衷,他不明白中间的意义。但他深刻的感受到,他们几个小伙伴朝夕相处,相互间的竞争、追赶,带动着大家时刻在进步。教练强调的交流、融合,胡林山拉着他们开展的“交流心得大会”,都促进着他们的进步。
    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哪怕他们在队里一直默默无闻!
    付冰洋的起跑反应和前几步,胡林山的细致观察和自我剖析,叶华那仿佛与生俱来的弯道嗅觉,给了他很多启发。甚至于一直充当替补从没出场的蒋少斌,那随便跑哪一棒都能轻松掌控的自如感,虽然哪一棒的成绩都不优秀。但不妨碍他去学习那种对于节奏的切换和适应。让他也是获益良多。
    学习、努力、进步,现在这是我的200米!
    三十米、四十米、五十米,
    努力控制着一个相对极限的步伐,发挥着天赋的步频优势,肆意的身影在弯道间疾驰!
    ……
    赛场边的某一处
    这里是徽省田径队和庐州代表团部分人所在的区域。王万鹏、钟教练、吴教练包括接力队的教练组也都在此处。
    比赛开始前钟教练的谈笑风生和指点江山,吴教练的云淡风轻,王万鹏的无可无可无的随意心态,随着朱昆50米过后,已经全部消失。
    之前对于朱昆的不了解,随着朱昆这50米间的狂飙疾进使得他们格外的惊讶,甚至于震惊!
    这还是那个二百米冲不动,400米跑不行的朱昆吗?
    “弯道很不错,起来的速度很不错,大步还能有这样的步频效率,真……”吴教练格外的震撼,他自问在200米项目上,他的能力要强过其他教练一筹,曾经给朱昆“会诊”时,他考虑过朱昆的情况给过200米方向上的判断。
    在他想来,想达到速度的爆发,无非就是快速步频加中小步幅,或者就是中上的步频和较大的步幅。身体和技术上的方向也只能从这两方面来走。而无论哪一个方向,步频、步幅、稳定协调、体能速耐必然是绕不开的命题。
    步频上,他知道朱昆不是问题,但步幅和爆发呢?稳定和协调呢?很多次的尝试已经证明了一旦达到某个点,朱昆在这些方面根本跑不出他步频该有的效率。而因为他的步频发挥,所消耗的体能他更支持不了。
    但现在,加速阶段,适当的大步伐加上超过一般的中上频率,朱昆跑起来很自如啊!而且他看的出,朱昆还没跑到他的极限,这如何让他不震撼!他知道,只是200米,以他对朱昆的了解,这样的发挥体能还算不上问题。
    钟教练略张的嘴巴,王万鹏不时挑起的眉头都证明了他们心里同样的惊讶。相对于其他人,黄教练和陈国斌更多的是满意和欣慰。
    在他们的视线注视中,保持着相当高效的朱昆逐渐的把速度积累到了高峰。
    “噢——”
    现场的观众不自觉的发出一阵惊呼。
    前面六七十米,因为前伸数和起速的关系,各道次看起来位置很模糊,他们也不是专业人士对于速度和频率的也没有多少判断。
    但现在八十米一过,三道的小子速度全起以后,他们似乎是感觉这小子是突然冒起一般。在弯道最后阶段,超过了四道,超过了五道……一旦超出,距离就在一步步的被拉大。哪怕他们不懂,也知道越是外道延伸的距离越长。同样的弯道位置,越是内道也必然是越有优势。
    九十米、一百米,弯道将进直道。
    此时朱昆终于赶上了最外侧的八道选手。
    进入直道,一马当先,朱昆以绝对的优势超过了所有人。
    “哦!”
    “加油!加油!”
    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加油鼓劲声不断传出。没有本市的选手,没有名将,本不抱多少希望的观众因为突然冒出的小子被点燃了激情。
    直线跑道上,朱昆快速地摆动着手臂,双腿大步地迈出,到了这个阶段他的优势更加明显。很长一段时间的400米专项训练所带来的体能优势,有着快速的步频,有着前期积累的速度惯性,有着对身体掌控进一步适应,保持着高速的朱昆在向着终点冲刺。
    冲!冲!冲!
    四十米、三十米、二十米、十米……
    终点线已然在望!
    而此时,离朱昆最近的一名选手,也已经被拉开了十几米的距离。
    三步、两步、一步
    低头、倾身、压线!
    用轻松却又严谨的姿态,朱昆完成了最后冲线!
    计时牌上第一名的成绩打出。
    “21秒22!”
    全场掌声雷动,无数欢呼之声响起!
    “好!好!”场边,王万鹏用力鼓着掌,口中也不停的叫好,哪怕从开始他就已经感觉朱昆会跑的不错,但此时他依然觉得很惊喜,这个成绩出乎了他意料。而且更难得是,在他的注视里,朱昆全程也只是前面100多米算是跑的全心全力,后面大幅领先,朱昆跑的很自如,拼命那就更没有了!
    现在的成绩就已经是队里年轻层次中第一个跑进200米健将的了,要是全力拼下来,成绩会是多少?他是专业人士,他看到了朱昆前面和中间的不少瑕疵,他正是如此更值得他惊喜。要是继续训练,提高素质改正缺陷,那又会是多少?或许徽州将会培养出第一个200米跑进21秒的选手吧。想到这里,王万鹏心里不由的一阵火热。
    “小陈,老黄,林指导给定的方向很好,你们干的也很好……”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