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正文卷第一百八十一章城运会进行时(一)

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最新章节目录
   贺龙体育场
    在体育场内靠近主看台的一片区域,被他们惦记的林幕此时正在这里。同时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余伟立以及袁国华。
    早在多日前林幕就已经收到通知,需要他在冬训即将到来之际,参与到国家队冬训征召人员名单确定的工作中来,只是因为临时带的几人才拖了些日子。
    今天田径比赛开始,林幕安排的训练也告一段落,后面的比赛就看他们自己,至于后期的训练计划,林幕大致的给出了他的方案,是否采纳、如何安排,那就是他们的事了。他也终于交下了徽省临时教练的工作,赶来和余伟立汇合。
    冬训人员,除了已经入册国家队的外,同样也会召集一些其他不在册的运动员。成年、成名的运动员倒是好办,各省市、各院校团体自然有一份名单在,但青年层次,发掘、培养梯队力量才是主旨,需要做的工作反而更大些。
    正好,城运会作为青年性质的运动会,倒是一个观察的好途径。
    “小林,前些天让你回来,你就拖了又拖的,听说你是带着几个小孩都舍不得回来?都是好苗子?现在咋样?”余伟立笑了笑,倒是袁国华依然一副严肃的表情。
    “好苗子倒不至于,我是徽省人,徽省也培养了我,现在支援下家乡的田径工作吧。带了个接力队,主要是希望能把一些模式推动下去。家乡的田径现在确实是弱了点!”
    “哦?!我之前只听说你在带人,没想到是带接力队?接力带动单项?”余伟立本来只是随口问问,现在却有些了兴趣,早在菲律宾回来时,机场里林幕就说过,现在要说带接力,推动模式,也只可能是这个了!
    轻轻的点点头,林幕道:“借鉴了泰国队的一些模式,把我们自己的情况也综合了下。主要也是引引路,接力队选人的时候都是队里青年层次的中等水平运动员。倒不指望他马上出成绩!”
    余伟立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模式他太熟悉了,哪怕再如何结合改变,他的主旨变不了。不过现在只是带几个中等偏下的人,余伟立对于林幕的这段临时工作的最终效果就不太抱有信心了。
    “不出成绩,推动起来很难,地方队……”余伟立摇摇头,后面的话没再继续说下去。
    “倒也不是一定不能出成绩,现在总体我觉得还行吧。其中有个小孩天赋各方面其实都还不错,以前中等只是差了点方向,其他几个也都有些各自的特点。不过最终还是要看他们的表现和对手的表现,年轻选手稳定性不好说。”
    “朱昆?!”林幕的话刚说完,一直默不作声的袁国华却是开了口,直接就叫出了名字。
    “哦?老袁知道?”余伟立很意外,他从林幕的表情就能看的出,袁国华应该是说对了。不过转念一想,好像也正常。袁国华现在就在负责青年工作,一直在全国跑着观察,能被林幕称做天赋不错的,可能被袁国华关注到,也不算奇怪。
    “袁教练知道?按说他以前的成绩并不算突出才对,没想到袁教练的工作做的这么细致!”林林幕着实有些意外。
    缓缓的摇摇头后,袁国华才接着说道:“以前我没关注过,这次城运会,我也临时帮着带了一支接力队参加了预选赛。”
    “港城队?”林幕恍然,一瞬间他就想到了,要说以前没关注,现在知道,还特意提了接力队,那只可能是港城了。
    “是的,港城队,预选赛输给你们庐州队了,也是那一天我看那个小孩跑过200米,有你带运动员的影子在。甚至我还记得一个,庐州的第三棒,一个弯道技术优秀,加上你的力量爆发训练,现在绝对称的上出色的小孩。”
    “老袁也带了个队?还比过了?你说的两小孩真不错?”余伟立一连串的问题就问了出来,他们本来就是来观察这些后备力量的。这次城运会的运动员从年龄上看,必然是未来08年奥运会的主要中坚力量。现在能被林幕和袁国华同时提到的,那绝对是足够潜力的,他自然关心。
    “应该说还行,天赋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处,但同样也存在弱势处,弱势的还比较明显。朱昆的总体天赋要稍强些,他本来的专项是400米,不过按我给的思路当前阶段调整的方向是200米。
    这次比赛他的200米和400米都有参加,400米成绩不会有多理想,但200米的话还是有些希望能跑出些成绩的。
    至于刚袁教练说的第三棒,叫叶华,总体天赋略差些,不过他有非常出色的弯道感觉,弯道技术的学习天赋非常高,协调性方面都不错。
    但同样也是弱势明显,力量、爆发是老问题,起跑反应上比较弱,在直道上核心力量的反应效率也比较弱。他专项是200米,但现在跑200米,差不少,这次也没获得单项资格。不过只跑个接力第三棒问题不大。”
    大致的介绍了袁国华提的两人,余伟立听了后,想了想道:“这次比赛就是来观察年轻运动员的,还有老袁之前提到的那几个,咱们这几天就都看看。
    小林,你可是队里出名的火眼金睛,呵呵,多帮着分析下。而且,中心和队里冬训会有些新安排,小林你也会加些担子,有个心理准备!”
    林幕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要多带些人了吗?看来想保持单纯是真的不行了!
    ……
    “加油~”
    “加油~”
    “必胜~”
    “……”
    晚上19点
    时间在林幕三人交流中慢慢过去,随着体育场内赛会主持人的播报,现场的气氛瞬间热烈了许多,呼啸和呐喊声中,田径比赛的第一个径赛短距离项目男子100米预赛即将开始。
    本次男子百米比赛分预赛、半决赛和决赛三轮,23日晚19点05预赛,半决赛和决赛分别是在24号上午10点05和晚间19点40。共有来自47个代表团的67名运动员参赛。
    数万观众,各自不同的加油助威方阵,各种知名和不知名的器物击打声和呐喊欢呼声交织在一起,现场观众的情绪是越来越高涨。
    一组一组的男子百米预赛的激烈角逐持续上演,使得现场的气氛越来越浓烈,
    然而,作为以观察运动员为目的林幕三人,兴致却并不高,甚至于失望更多些。
    成绩乏善可陈,并不可怕,但在他们这样的专业人士眼里,那些运动员可以发展的潜力极小才是最值得担忧的事。为了获得成绩,可能他们已经牺牲或“被”牺牲了未来。
    “小林,他们还能练出来吗?!”
    第五组比赛结束,余伟立终于忍不住摇了摇头,闷声问了一句。
    对于余伟立的忧心林幕明白,这次的城运会参赛选手,他们的年龄决定了,基本都是未来的08年奥运会上的主体力量。但现在是这样的一幕,如何能让人不心焦。
    “余指导,要说练,大部分肯定能练出来!哪怕是有些隐伤,潜力透支,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但是……”
    林幕说到这里,自己也摇了摇头:“但是,咱们队里才有多少人,哪怕是中心里的专家小组和分析管理机构全上,又能解决多少?而且,这不是根本之道,一个完善的体系能从下而上的把梯队培养落到实处才是关键……”
    “是啊~”余伟立一瞬间感到有些意兴索然,从下而上哪怕就是从上而下,能落实下来谈何容易。不说意识层面,哪怕就是落实到技术层面,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终归只是教练员,哪怕他在田协和田管中心都有职位,很多事情也依然不是他能改变的。
    三人沉默间,场中的比赛依然在继续,现场观众的越发激情依然没能感染到他们。随着场中的第六组比赛结束,余伟立的失望之色反而更加浓郁了许多。
    “呵呵,10秒76!”余伟立淡淡的笑了一声后,转而问向了袁国华:“老袁,何俊在国家队入册有一年多了吧?那会他最好成绩多少?”
    “去年7月备战亚运会期间正式入册,进的接力队,百米最好成绩10秒35,200米也经常跑进21秒。参加过世少赛,全国青少年赛拿过冠军,经验方面也有。当时考虑的情况是他的单项成绩如此,而且才18岁多点,两方面都比较适合接替尹汉钊的位置!”何俊入选就是袁国华经办的,他自然很清楚,而且他对余伟立为什么会突然问起这些更清楚。
    刚刚那组百米预赛何俊上场了,成绩10秒76。虽然说是预赛,已经是小组第一,最后阶段放水了,但哪怕不放水,以他们的观察最后能到的大概程度也不会有多理想。
    “是啊,各单项实力都不错,比赛经验也有,这次比赛他应该又是几项都在吧?估计最后每项还都能夺牌甚至夺金的希望,多大的荣誉啊!”余伟立说到这里,声调也渐渐高了起来:“18岁百米跑到10秒35,200米能跑进21秒,在咱们国内拔尖的了。可是呢,现在20岁,他还有跑进过10秒4吗?咱们国家队这些教练就是这么差的,运动员来了成绩没提高反而越加退步了?”
    余伟立缓了缓情绪,无奈的摇了摇头。这其实不能怪运动员,哪个运动员不想有个好成绩有个好的发展甚至为国争光的。
    但国家队短跑项目目前对于运动员的培养体系就是这样,不同于中长跑和竞走的长期集中训练。除了国际比赛前按例集训,平时训练,运动员大多时候依然还是在各自省市,有些情况自然就难以避免了!
    余伟立轻轻的叹了口气,要说国家队完全主导、全力培养效果自然能更好,但资源有限啊。一个刘祥培养到目前这样,时间用去多久?花费的资源和人力又何其大。
    当然也有代价小的,余伟立不由的看向正关注赛场的那个青年。可他觉得这更像一个美丽的意外,老同志发挥了余热促成了这份美好,但是这不能代表什么,因人成事不该是长久发展之道!
    “吼~”
    “加油!”
    “潭州,必胜!”
    正在余伟立思索与感叹之间,现场忽然爆发了比之前更热烈的欢呼,余伟立回过神来看向赛场,脸上的神色顿时缓和了许多。
    场内,预赛第七组的选手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从甬道走了出来,各自走上了自己的赛道。
    四道,身穿贴有湘州字样短跑服的沈欢在自己的位置上活动着身体。表情肃然着,偶尔的向现场观众的挥手带起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