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正文卷第一百七十三章训练进行时

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最新章节目录
   徽省体育局训练中心,
    省田径队训练基地田径场。
    今天的人并不多,因为周主任的强行安排,很多不用必须使用标准跑道的训练人员都被赶去了室内训练场。
    此时的田径场内,噗噗噗的快速脚步声响彻跑道,四百米的标准跑道上,十几个人脚步一刻不停的穿梭着。
    场边休息的一些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此时看着场中的那十几个人的组合,嘴里也是不禁一阵嘀咕。
    只是5名运动员,连老带小的四位教练,6个陪练,三位理疗师,再加上他们所知道特别安排的运动灶,阵容和待遇空前强大啊。还有时不时就来瞄一眼的周主任和王指导,这重视是真高!
    几位二流的年轻运动员,加上一个看起来天赋很好,但是就是练不出多好效果的年轻运动员。就只因为那个小青年拉起队伍了,就享受如此,不由的他们不羡慕。
    大多的人也就是看看,心里小小的嘀咕下。但也难免有少数人,心里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看戏,现在挺好,要是出不了什么成绩,到时候看你这么交待。
    对于别人的关注和各不相同的情绪心理,跑道上正在训练的人并没有过多去在意。手拿着秒表,林幕站在终点线前眼睛一刻不停的观察着正在疾驰的年轻运动员们。
    “41秒62!”
    当第四棒的朱昆冲过终点线时,林幕瞬间掐下了秒表,看着秒表上显示的这一次合练的计时成绩,微微的摇了摇头。
    “这趟的总体速度慢了!让运动员们先休息几分钟,武师傅、周师傅、邓师傅,麻烦你们去给他们放松下,朱昆的腰腹侧多注意下……陈教练、黄教练、龙教练,我们去说下刚刚的问题……”
    交待了一番后,工作人员和理疗师立刻动了起来,林幕径直向着场边走去。几天下来,理疗师、工作人员和教练们都已经习惯了林幕的工作节奏,对于林幕的吩咐现在执行起来都是很用心。
    一次次的事实证明,这位林教练的观察是真的准,不愧是在国家队有着那样的绰号。更何况他们老大的狠话言犹在耳,由不得他们掉以轻心。
    向场边走的林幕,没再关注他们的工作,配合了几天,已经按部就班,现在除了他从百科中看的特别需要强调的,普通情况他不需要再过多解释。
    他更多的是考虑运动员竞技配合上的事。这一趟交接过程中的问题看似比之前少了,个人能力上似乎也强了些,但成绩反而差了。他要准备下,接下来要仔细再分析一次。
    今天已经是正式开始训练的第四天,离预选赛开始的时间也只剩两天,除掉要赶去潭州的路程时间,真正可以让他们训练的时间也只有一天。虽然城运会田径比赛正式开赛还要到23号,但首先要过预选赛这一关才有后来啊。
    现在问题依然很多,个人训练突击弱项提升不少,而也正是因为个人提高导致了配合方面的问题会不停出现。因为首先要准备着跑完预选赛,靠运动员现在的磨合默契程度和他们的自身经验,让他们自己去掌握合适距离,很难。
    林幕只能是一次一次机械性的给他们安排固定的步点、和交接距离,好在通过这样的过程,不停的交接训练,使得现在交接棒的递手和接棒熟悉度提高还是理想的。
    让林幕欣慰的是,运动员们都很努力刻苦,积极性也同样很高。每天清晨晨练,上午个人素质训练穿插些接力配合训练,下午再纠正技术动作和交接棒训练,临到下午结束再合练配合,晚间还要健身房加练。
    这一天下来,从百科里显示出来的一条条的负面状态就能看的出来,累是肯定的。运动员们都没放弃,叫苦是常有,但当下次训练起来,依然又能投入进去。
    有队里派来的理疗师时时跟踪、积极舒缓,偶尔林幕也会用上几个成就点消除下稍重些的负面状态,现在的身体状况都还算良好。只要愿意为梦想努力打拼,林幕也不会吝啬于几个成就点。
    “休息三分钟!”
    冲着跑道上正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的几名运动员喊了一嗓子,陈国斌习惯性的拿出了一个小本子,跟着林幕向场边走去。
    小本子上,他已经记下了很多东西。这几天他都是这么过来的,带运动员们个人训练,接着一组一组的接力组合训练,再次合练跑几次。分析问题,再安排下一次跑的交接情况。
    几天下来,他感觉到自己的收获很大,不在于接触到的训练技术上的,而在于他通过一次一次的观察,再有林幕经常给他的讲解中,慢慢的摸到了一些如何去给运动员们针对提高的方式。
    在收获的同时,他心里对于林幕的嫉妒心偶尔的又会冒出来,但是他感觉到越来越淡。不论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确实是有天赋的。
    林幕能从如此快速的奔跑中,根据观察运动员的情况来从中找出问题,再去安排解决问题,运动员不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配合的成绩以肉眼可见的程度在进步。就冲这一点,他不得不承认,林幕比他更有天赋。
    偶尔的几次念头转头,陈国斌觉得有些可笑,林幕现在能取得比他更高的成就,有什么好嫉妒的。下定决心后,该迎头赶上去才是,从第二天开始,他拿起了小本子!
    场边,临时接力队的两位助理教练黄教练和龙教练,正听着林幕的分析,不时的点头,偶尔的也询问几句。
    安静的靠了上去,听着林幕的分析,捧起小本子开始记录。
    “第一棒,付冰洋的弯道速度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他前面60米慢了,加速的距离太长。还是起速时爆发有欠缺,没能把他的起跑充分利用起来。要继续加强核心力量训练……弯道的路线靠外不少,进入接力区有影响,他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要着重加强,今天再加两组……
    第二棒,胡林山前面的加速还是稍微不够充分,力量反应训练要继续加强……起跑步点选择上再提前半步,后伸手时手臂伸展角度再降低几度……
    第三棒,叶华……虽然他的弯道技术和力量结合有些不稳了,但力量加强不能停,他的协调很好……
    第四棒,朱昆的第一期完成的不错,明天开始,基础核心训练降低两组,专项核心加两组,加上肢训练计划和臀肌、股侧肌锻炼……交接起跑时,步点延后半步……”
    一条一条的,林幕根据每个人的进步快慢给出了新的个人训练安排和接力配合的安排。三位临时助理教练都用心的听着,努力的把细节记下来。这是他们接下来要干的工作了。事实证明训练是有效果的。
    组合情况是林幕早定下的,他们也不知道当时定的时候林幕的原则,不过现在看起来都还不错。只是因为各运动员间的进步幅度的方向和速度稍有不同,这些交接时的调整显得频繁了些。
    起初林幕还是自己全盘来,后来有着各自原因的三位教练积极的加了进来后,开始分担了林幕的工作。这也使得林幕稍微轻松了些。
    接力配合,需要的理想状态就是两名交接选手在相对高速下的完美配合。考验了交接棒的两名队员的默契程度,这个不是短时间可以培养出来的,那么只能先从递手、接棒的固定开始了。
    离城运会的预选赛越来越近,训练上几乎是分秒必争,三位教练各自记下了内容,再一次询问了些细节后,开始了他们下一步工作的准备!
    ……
    另一边,刚刚跑完了一组接力赛的四名运动员加上替补的范少斌正站在一块休息。而围在他们身边的几位理疗师则是不时的给他们这里捏捏,那里放松放松。
    几位理疗师已经习惯了这样站着跟人屁股后面追着给人舒缓肌肉的情况了,最多也就是半躺,这在以前实在难以想象。按照以前的情况,都是运动员结束训练后去理疗室,可能有时候还需要用上些检测机器的辅助。
    但现在要时时跟踪,还有那位林指导的吩咐,他们只能这么干。要知道,人躺下来放松身体跟站着时那完全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有的小子还动来动去。
    “我说小胡,你这腿别老崩着,还动啊动的。每次到你都是最费劲……”武师傅终于是忍不住吼了。
    武师傅的“怒”吼,惹的旁边的几位是一阵嬉笑。
    “抱歉,抱歉,以前没享受过这待遇,这不是不适应嘛。嘿嘿!”胡林山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他以前不是没接受过理疗服务,只是没这么有人给用心着处理就是了。特别是,还有经常有师傅“跪”在他面前按腿,他多少有些不适应。
    稍微的放松了下身体,配合着武师傅后,小小少年少有的感慨了下:“我说,哥几个,咱们这要是最终没出线……”
    胡林山的话使得周围本来还嘻嘻哈哈的几人顿时沉默了下来。
    没出线?要是以前他们想的,没出线就没出线呗。还能咋样?而且在以前他们感觉,不出线可能反而是正常的。
    但是现在,几天过去了,他们感觉到了压力。在队里,也许只有少数几人能享受到的待遇,不时出来的周主任和王指导,几乎是贴身一对一的训练指导。如果最终没出线,他们感觉,或许对队里,对他们自己,都将是一个信心上的打击。
    “肯定能出线!”一直以来除非跟黄教练能喜欢多说几句,平常时候不是别人找他,几乎很少说话的朱昆,这时候非常肯定的说了一句。
    “是的,肯定能出线!”刚还感慨的胡林山也跟着狠狠的肯定道,“付冰洋,咱们俩等回头多练几下,我感觉我该提前跑会,你现在冲过来时候速度好像快了不少。还有叶华,你别溜溜达达啊,刚才那次,我送棒那会,我都怕捅到你屁股……”
    “一会教练会给咱们说,用的着你瞎操心……”叶华翻了个白眼,这个胡林山刚还感慨呢,这会老毛病又来了,开始出主意了。
    “我说老叶,不是这么说的,教练不是说要让我们自己也要多琢磨吗?相互沟通了解,增加熟悉度,这样才能养成默契。还有,我之前说的有没对的?”
    “好好好,你对,不过还是要听教练的!”
    “我……我就……”胡林山很是无语,跟这些榆木疙瘩,说不清楚,他转头看向了朱昆,道“朱昆,你现在真打算就跑200米了?要是200米通过预选了,就真不管你那个400了?”
    “林教练给我安排的,我感觉200米还好吧,比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