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正文卷第一百四十六章采访,

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最新章节目录
   国家田径队训练基地
    林幕的教练办公室。
    拿着话筒的杨建等着林幕的回答。
    “要说是获得了一些成绩,我是赞同的,至于佳绩,唔……勉强也算吧……!”沉默了几秒的林幕,淡淡的开口道:“我们华夏的田径项目一直成绩不太理想,而短跑更是比较弱势,这有很多先天上的因素。但我们一代代的前辈没有放弃,为了突破这样的因素,付出过很多。现在算是有点收获了。真要从中找一点原因的话,我认为是本心,是初心,是无数前辈、同仁持之不懈的决心和恒心……”
    杨建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他发现这位林教练,这不好弄啊。总是说的比较空泛,就算是说到这些突破历史的成绩,泛泛而谈的一番歌颂前辈没实质意义啊!他都没有谈到过自己。这是得有多谦虚啊。话回答的是不错,也符合采访传统。但现在的纪录片总不可能一点干货都没有吧。
    而且这次出来领导交代了,这次的纪录片能诞生,很大原因是更更上层的某位领导在某个场合说过田径队。更有点想让国民能真切的了解下田径情况的意思。百米突破10秒就算是从国家层面来考虑也有值得一书的理由。本来台里也打算做个节目报道下,毕竟短跑这样的突破意义确实挺大。只是能做到什么程度那就两说了。
    现在,领导的话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一层层的下来了,各方面不可能不重视。这才有了特意安排的这一场。台里领导明确表示,空、泛、大的内容应该有,但具体的也要有,哪怕敏感一些的也可以有。这是一层层的下面人领悟出来的领导的想法!
    一直准备的素材中,从田管中心领导到田径队领导,差不多都说了些比较“真”的话,反正意思就是,成绩有突破,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也不避讳一些比较尖锐深刻的问题。
    再到主要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以往常常都是上面的唠空的,下面的说实的。这次倒好,到了采访这最后一个最关键的教练时,反而反过来了。其他项目避而不谈,可以理解,就连他负责的短跑项目都不谈了。
    杨建可不会这样就收尾了,可这样也不行啊。于是他示意了摄像师先关闭了镜头。等到摄像机关了后,杨建才接着和林幕沟通道:“林指导,来之前台里和田管中心还有咱们田径队都沟通了,领导们的意思是有什么说什么。不立牌子、不打棒子、不捂盖子,我们这次的记录片是上面领导要求的,要让无数国民真切的了解咱们田径队、田径人的现状。有荣誉不藏着,有缺陷咱们也不捂着。您看能否……?”
    林幕深深的看了一眼杨建,接着笑了笑,答非所问的道:“你是专业体育解说吧?我其实挺喜欢你的解说,激情却不煽情,很实在!怎么,现在干起了记者的工作来了?!”
    杨建有些意外,没想到林幕还真认识他,不是套话,他挺高兴。
    “林指导,我可就是冲着您来的,世锦赛我全程解说的。说实话,那会我把自己都没当成解说了。我也喜欢田径,咱们华夏能有这么大的突破,是真不容易,我可是一直兴奋的从头到尾。这次来这里,我跟台里是特意申请过来的,就想着见见您!
    您……”
    林幕摆了摆手,笑着道:“也别总您啊您的,我们俩差不多大,可能我还稍小点。队里运动员我都没让他们这么称呼,还真不太习惯。呵呵!”
    杨建看到了林幕的随意,跟训练场上和刚刚采访时完全不同的随意,是真正的平静淡然,不是惺惺作态。看来这也不是一个苛刻、严肃的人啊。可对着摄像机就一瞬间“装”起来了。
    “林指导,那就不说您,就是想沟通下,现在咱们先不采访了。从世锦赛那会我就想跟你认识,我来一趟可也不容易啊。咱们聊聊?”
    林幕笑着点点头。聊聊就聊聊,反正时间也就这样了,前世也听过杨建解说的很多比赛,就当认识个名人了。尽管他现在还不算多有名。
    杨建挺高兴,放下了话筒拉着林幕就聊了起来,主要是他问,他关心的很多问题。比如林幕怎么想到退役当老师了,还带着学生训练。比如怎么会选择带一个从没接触过职业体育的18岁青年。再比如,怎么会想到要用强化身体,增强核心力量的方式来训练咱们华夏短跑运动员。等等等等。
    杨建像一个真正的体育迷一般,关心着诸多问题。
    对于这些,林幕也没什么避讳的,和他随意的聊了起来。
    时间慢慢的过去,两人间的聊天涉及到的方向是越来越散,办公室里也不时传来两人的轻轻笑声。直到一声突兀的“咳咳”声打断了他们。这才让杨建意犹未尽的收了口。
    他看看声音的方向,是自己的助手在提醒他,中午时间可就快没了,可采访最后环节可还没完呢,等会要继续跟踪运动员,他们可不想晚上熬到很晚,这两人聊起了就没完没了了。刚开始还是体育方面的,结果后来什么文化、科技、经济,甚至于世界格局都出来了。他不得不发出了声音提醒下。
    杨建回过神,他确实是意犹未尽,就像回到大学时期和要好的室友侃大山一样。而且这个侃大山的对象还是知识挺渊博的一个人,不管说到哪里都能接的住。让他很舒服。但工作还是要干的。
    “林指导,咱们采访最后一个环节,说点实实在在的吧。咱们队里都有过说法,什么都可以说,说你心里真真正正的想法就行。咱们把接下来的环节收尾下,您看怎么样?”
    “那就说点实在的,不过只限短跑项目吧。其它的我不太懂。”林幕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后,强调道。
    林幕一声答应后,采访工作再次开始。随之林幕也自然的正色起来。
    加快进程,也不客套寒暄了,杨建开口就问道:“林指导,世锦赛田径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短跑项目更是创造了诸多历史。在您看来,此次的短跑项目的表现如何,或者说,要是让您给打个分的,您能给打多少分?”
    “如果让我给短跑项目打分的话,我看可以给到及格分吧。”林幕没有多少思考,很认真的答道。
    “能具体的给一些评价吗?”杨建有些诧异,眉头微挑,他没想到林幕只给了及格。
    “我认为,田径队总体来说是完成了任务。预定的奖牌任务完成了,训练新人的目的达到了,参加明年奥运会的ab标成绩也出了不少。短跑项目更是突破了诸多历史,赛出了不错的名次,看起来十分美好。
    但我们是田径从业人员,不是普通的体育迷,我们应该对于整个世界短跑界有更多的了解,对我们自己的现状有一个充分、深刻、清晰的认识。进步快,只能说是起点低,名次好,同样也是因为很多客观方面的因素。”
    世锦赛结束后,这些天他感觉到很多人都浮躁了。运动员、教练员,都沉浸在喜悦中,仿佛是天下大同了。甚至部分运动员、教练员都能因为很多在他看来微不足道的成绩,而去做什么报告活动。振奋人心、鼓舞人心是可以,但你自己不能真的沉进去了!
    他也受到过邀请去哪哪巡讲,如果自己不是因为有着诸多记忆,说不定也会浮躁起来。国人、田径迷们浮躁,大不了就是失望一两次的事,但对从业人员来说就是灾难。
    他资历浅,有些话不想说,现在采访到了这儿,他就自己短跑方面说说,最多再加个跨栏,也算是旁敲侧击一下吧。他不想当圣母,但既然处在这个圈子,圈子繁荣与否,关乎其身啊!
    “……百米两人达标参赛,两名选手都跑进世锦赛百米半决赛,一名选手还进了决赛,获得了冠军。二百米比赛达标参赛一人,一路杀进决赛夺得冠军。还有,两名华夏选手同时站在世锦赛男子110米栏决赛的起跑线上,这些都是华夏田径取得的重大突破。
    咱们体总的袁局长曾讲过,如果在世界田径大赛的短距离项目中,有一个华夏选手能出现在决赛的起跑线前,那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现在有这样的成绩确实值得骄傲。赵林,杨祖耀,刘祥和石东取得的成绩十分令我们振奋。
    但要说起成绩,我还是给及格,要是在及格的成绩中具体划分区间的话,参赛选手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在我看还要占据大部分。许多人发挥了正常水平,甚至超水平,这才是这个及格的关键。唯一欣慰的,大概就是年轻选手在这次大赛上得到了锻炼吧。”
    林幕说的很低调,很深刻,不褒不贬,这也是心里认为的合适的分数。
    他如此说,但是杨建听着是越来越诧异,甚至是惊异了。从他的观察来看,林幕不像是谦虚,他可能真是这样的认识。
    那就值得细细说说了。悄悄的瞥了下时间,杨建问道:“林指导,您说的是有充分的认识、了解。那您能给我们分析下,或者也是让我们普通的国人更多的了解下,毕竟我们离的较远……”
    林幕朝着镜头微微的笑了笑后,理了下思路,点点头道:“一次成绩的好坏,决定不了什么。我们并没有感到轻松。华夏的短跑目前的形势依然是‘逆水行舟’的。要说,按照整体实力来说,我们可以说仍处于“第三世界”。
    跨栏项目的刘祥,他的教练孙平常年带着刘祥以赛代练,这赛出了很好的效果。这次世锦赛面对众多世界级强手,他夺得银牌。获得奖牌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但我们在欣喜的同时还是要多分析的。
    当前世界上比较优秀的跨栏运动员,阿兰·约翰逊无疑是其一,这次决赛他也在,不过13秒12的成绩,当不起他世界第一的名头。
    同样另一名优秀的选手,拉托维亚的奥利加斯首轮受伤意外淘汰;美国名将罗斯却是在全美选拔赛上就意外失利,这都是客观因素。
    而在一二百米项目上,情况比起跨栏更甚,百米的格林、蒙哥马利,二百米的卡佩尔。弗雷德里克斯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发挥很差。而且同样有一批80年前后出生的一二百米优秀选手早早出局或是世锦赛未能成行。而这些运动员也几乎都是百米时常进10秒。200米时常进20秒的强手。
    我们在为本届世锦赛的“意外收获”而喜悦的同时,更应该的是去分析自己,分析对手。我们的脚步才刚刚迈出去,不能被眼前看到的仿佛是金光大道一般的幻景所迷惑……”
    杨建此时已经不是惊异这么简单了,越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