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朋友是九叔传人》阴阳相会终有时第一百六十三章改变认知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传人最新章节目录
   这个时候祝守一相信阿九已经明白了许多了。
    该说不说,祝守一觉得对于回答阿九的问题,他多少有些自豪感的。毕竟是显得有几分属于男朋友的优越。
    “那么阿一,我这里还有些疑问?”此时炳叔又是继续询问道。
    “炳叔不妨直言便是。”祝守一明白,炳叔也是快言快语,想到什么也便就问出口了。
    “阿一,其实我一直觉得好奇,你说的孙大圣如此厉害。但他大闹天宫时这么厉害,十万天兵都拿不住,但取经路上为啥谁都打不过呢?”
    这个问题倒是有趣。至少祝守一是乐于回答的。
    那么这里的问题其实是拆开两个问题来看待。
    炳叔在这里问的是十万天兵为什么拿不住孙悟空。而且为什么一个妖怪就让孙悟空吃尽苦头。
    第一个问题,十万天兵拿不住孙悟空
    若这里说的《西游记》是86版电视剧西游记,还是吴承恩写的《西游记》,还是现在网上各种戏说随意解读各种揭幕阴谋论版的《西游记》?
    如果说的是86电视剧版。那当时的拍摄背景,要求将孙悟空美化为“向天庭封建阶级势力开战”的,“不畏强权”的英雄。所以才有“十万天兵,拿不住一个妖猴”,才有孙悟空打上灵霄宝殿,潇洒的坐在天帝龙椅之上,而玉皇大帝只能钻到桌底的镜头,这是“敢把皇帝老儿拉下马”的表述形式。这些在中其实是没有的。
    如果你要说的是吴承恩版。那十万天兵并非拿不住孙悟空。事实上,十万天兵对花果山形成天罗地网,孙悟空手下的猴子猴孙,包括那什么结盟的七十二洞的各路妖兵,都被剿灭一空,完了还被放了把火,将好个花果山上的草木烧得干干净净。孙悟空这还不叫败?
    打赢哪吒和巨灵神又怎样?这只是战将对决,只是战争的一小部分。论单人武力值,关羽怕过谁了,最后不也走了麦城。是役,孙悟空手下操练经营多年的猴军可以说是全军覆灭,从一开始的有帅有旗有武器,还时不时能抓人来吃的妖军,最后落得个连人类猎户都斗不过,根本就是从成建制的军队变成了一盘沙子,这叫大溃败。和他结盟的七十二洞洞主全部惨败,那些个妖兵妖将更是死伤无数。整个花果山及周边的妖怪势力可以说被清剿干净了,这是天庭势力的一次大胜。
    而如果你说的是网上各种阴谋论版的西游记。阴谋论嘛,你懂的,话说一半,剩下的你自己想。至于这个阴谋能有多大,就看你脑洞能开多大了。阴谋论还有个特点就是,他的论据只有一半是真的,他会引用几句中的原话,但并不会给你引用全,甚至中没有说的,他都给你脑补上了。要说例子,现在的就有,就在这个问题里有两个回答,一个说兜率宫要行刺,一个说红孩儿是太上老君的私生子。这种没有原著原话来支撑的,论据只有一半,另一半全靠脑补的,看看就好。
    那么第二个常常出现的问题,一个妖怪就让孙悟空吃尽苦头。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西游记》是华夏古代的经典,它的世界观,是建立在华夏传统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而华夏传统世界观的基础是什么?
    当然是周易。在周易的世界里,所有事物都在演化,由生到盛,由盛到老,由老到衰,由衰到亡,由亡到生,一个大循环。而所有的事物之间,又有相生相克的关系。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又是一个大循环。相生呢,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还是大循环。周易认为,所有事物都由这五行构成,而五行又是相生相克的,由这些相生相克的元素构成的事物,又是不断由生到盛,由盛到衰,由衰到死,由死到生的演化的。
    这就是古人的世界观。简单来说:只要你还在五行之中,你就一定有克星。只要你还在五行之中,你就一定有变化,一定有老和灭。
    所以古人为什么追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在五行中,这得多牛逼啊!你想想。不在五行,不受事物演化规律的影响,真正的不老不死,不生不灭,这是成佛的境界。
    然而,当时的孙猴子,还没有成佛,显然是在三界五行之中的。只要你在五行之中,你就一定要受五行规律的影响,换言之,一定有东西能克你。
    大战红孩儿当中就讲过,孙悟空怕烟,而这个病根,其实还是在八卦炉里落下的。
    又有很多地方,孙悟空承认,他其实是不适应水战的。
    斗琵琶女那里,孙悟空被蝎精尾巴上的”倒马毒“蜇得够呛,而这蝎精却又极其惧怕昴日星官——二十八星宿中的大白公鸡。这正是一物降一物,万物相生相克的道理。你要说昴日星官能打得过孙悟空吗?你说呢?
    所以在华夏古代世界观中的很多事情,说到打架,并不是“武力值”这么个简单的因素来决定一切的。古人认为每样事物都有其克星,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但不代表水就能克木,相反,水还生木。
    简单的拿A打赢了B,B打赢了C,所以A为什么打不赢C呢?那么这些问题来问华夏古代价值观体系下的作品,自然是徒劳的。
    当然,那些阴谋论,也就由此得到了市场。读者不去学习周易,不了解古代价值观,自然就读不懂当中使用的“语言体系”,读不懂,那就只能交给别人帮你读懂,解读权就落到别人手上了。
    所以祝守一觉得“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这么厉害,取经路上为啥谁都打不过?”
    这大概是关于《西游记》的问题里,最常见的一个。
    反正祝守一在看西游这些年,被各路读者问过无数回。
    老规矩,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孙悟空取经路上的表现,确实与大闹天宫存在落差、确实动不动就要搬救兵、确实没几回是靠自己的能力救出师父的。
    但是,绝没到“谁都打不过”的程度。
    拿出原著仔细统计一遍,西天路上,无数场战斗里,没有任何妖怪,能以绝对武力胜过孙悟空——注意,“绝对武力”。
    斗黄袍怪、斗金银角大王、斗红孩儿、斗兕大王、斗如意真仙、斗蝎子精、斗多目怪、斗比丘国鹿精、斗青狮白象、斗黄狮精、斗三犀牛、斗玉兔精,书中基本都有较为明确的悟空占据上风的描写字眼。
    哪怕上天搬救兵,许多时候也是由于敌人被打败、躲进洞中不肯出来、这才让悟空奈何不得——尤其是水里的那些,小白龙、通天河灵感大王,均是如此。
    妖怪若能让孙悟空陷入困境,靠的几乎都是奇怪的法宝或妖术——红孩儿一喷火,黄风怪一用风,铁扇公主的扇子啊,黄眉老佛的金钹和人种袋啊——碰到这种,孙悟空往往开始吃亏。
    而且你发现没有,基本都是孙悟空占上风了、妖怪觉得打不过了,这才用出法宝和妖术:
    多目怪与悟空战了五六十合,“渐觉手软”,这才“一时间松了筋节,便解开衣带,忽辣的响一声,脱了皂袍,那两胁下有一千只眼,眼中迸放金光,十分利害”。
    金兜洞兕大王率一众小妖围殴悟空,大圣把金箍棒丢在空中变出千条万条,吓得群妖“一个个魄散魂飞,抱头缩颈,尽往洞中逃命”,兕大王这才祭出金刚琢,收走了悟空的兵器。
    蝎子精以倒马毒桩(蝎尾刺)蜇伤猴头,也是由于“见我破了他的叉势”。
    换句话说,如果不拿着法宝和妖术“开修改器”的话,单单撒开了架势、公平竞赛、只比功夫,谁都赢不了孙悟空。
    孙悟空单挑从无败绩,就这一条,还不够厉害吗?
    然后,我们又要搬出那个永恒的理由了——《西游记》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是一部“世代累积”的。
    大闹天宫、西天取经,它们本身就是两个故事系统。
    在民间以各自神话、传说、戏剧、说唱艺术流传的时候,大闹天宫的主角,和保护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主角,压根就不是同一个人,他们的能力值当然不会完全等同。
    只不过,大闹天宫故事的主角经常被描述成一个猴王,保护玄奘西行的主角,经常被描述成一个猴行者,当这俩一起被整合到《西游记》里,猴王和猴行者才合并同类项了。
    虽然合并同类项了,他们当初不是一个人(一个猴)的后遗症还在,漏洞瑕疵还在,突出表现为,战斗力的不一致。
    特别有意思的是:我们古代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都是“世代累积”出来的,于是它们的主角,除了贾宝玉外,也都有各自的历史原型。
    但这几个人物在故事逐渐演化的过程里,好像无一例外地,经历了能力上的矮化:
    刘备从《三国志》里桀骜不驯、特别能打的枭雄,变成了《三国演义》里那个永远在哭的老泪包——怒鞭督邮的事迹挪给了张飞,杀车胄的事迹挪给了关羽,火烧博望坡的事迹挪给了诸葛亮。
    宋江从《大宋宣和遗事》里“勇悍狂侠”、“横行河朔”的强盗头子,变成了“面黑身矮、武艺低微”、天天念叨着要招安的小官员:《大宋宣和遗事》里他曾干过“杀人题诗于墙”这么恐怖高调的事情,这事儿在元杂剧里被挪给了李逵(《黑旋风双献头》),到了里,又挪给了武松血溅鸳鸯楼。
    而与能力上的弱化相伴生的,是道德上的拔高化,好像在古代人的观念里,这俩,注定是此消彼长的——太能打的人,多半还不够善良、人格还不够伟大吧。
    没错,祝守一一直认为,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显得武力下降的最重要、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恰恰在于这里:
    随着他越来越接近西天,越来越领悟到佛法的真谛,越来越从当初那个充满破坏欲的妖猴,走向慈悲济世的斗战胜佛,他的杀心在下降,求胜心在下降,对打斗这件事本身的迷恋,也在下降。
    说白了,就算谁也打不赢,那又怎样。打赢真的那么重要吗?
    当初天下无敌的齐天大圣,只是像个顽童一样,在恶作剧、在摧毁和搅乱他看到的一切东西。
    后来那个“谁也打不赢”的孙行者,却做成了他这一生中最大的伟业。
    当他没那么想赢的时候,其实,他真正地赢了
    不理解这一层,就没有读懂《西游记》里,最内在的那一重意义。
    再者,“剧情需要”,也是一个非常合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