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正文卷第四百二十六章结盟刘秀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最新章节目录
   东汉大军的营地,刘秀召集袁绍、袁术、曹操等部下,商议进退。
    两个位面之子,各投入三十万以上的兵马,第二次相互试探,各自都隐藏了手段,胜负难分。
    “如果再从后方各镇调用三十万兵马,使我方的兵势增加至六十万,拿下河阳城,应该不成问题。”
    “问题在于,如果强行攻克河阳,张华感觉受到威胁,必定从后方募集兵马,再次争夺此城。”
    “这般下去,双方不断增兵,会变成无休止的绞肉战,而结果,只是争夺一座城池。”
    “在其他诸侯未灭之前,此举,无疑是两败俱伤。”
    曹军的谋士程昱,为众人分析局势。
    刘秀、曹操、袁绍等人,无不点头,赞同程昱的看法。
    双方势均力敌,为了一座城池大打出手,都没有十成的把握。
    张华有不少武将部署在关中、河东、中原。
    刘秀也有不少武将部署在北方,抵御燕云十六州的强敌。
    双方动用了不到一半的兵力,还有余力。
    曹操提议:“陛下,张华势力已成,此时与夏军一争雌雄,并非明智之举,不如吞并幽州、并州,再出兵青州……”
    袁绍瞪大眼睛,曹操提出的战略版图,不正是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地盘吗?
    袁绍虎踞四州之地,与曹操对峙,实际上,占据上风。
    但袁绍丧失了大好局面,反而在官渡之战败给曹操。
    曹操认为刘秀并非袁绍,只要刘秀取得四州之地,那么迎战张华,必胜无疑。
    曹操提出的战略,完全是在抄袭他袁绍啊。
    袁绍赶紧说道:“臣早已有此想法,奈何曹阿瞒抢先一步!”
    “报!陛下,夏军来使!”
    正当袁绍与曹操继续争执时,夏军来使。
    “带他来见。”
    刘秀好奇张华遣使前来的用意。
    很快,纵横家苏代,来到刘秀的主军帐。
    “在下苏代。”
    “苏代?”
    刘秀、曹操、袁绍等人,自然知道苏代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无不露出惊讶的神情。
    苏代对于他们而言,也算是古之名人了。
    苏代开始游说刘秀:“河阳,小城也,乃是孙策之地。孙策欲将河阳城,献于吾主,汉帝为何来争?如今双方势均力敌,不如各自退兵,以河阳为界,相安无事,以免双方将士,马革裹尸。”
    苏代的话术,对于刘秀、曹操这种级别的君王,毫无效果,但苏代并非要蛊惑刘秀、曹操,而是就事论事。
    “就此罢手?”
    刘秀正苦于没有台阶下,如果张华主动要求停战,那么刘秀在曹操、袁绍、袁术面前,也不至于失去作为汉帝的尊严。
    苏代作揖:“不仅如此。吾主愿与汉帝,在河阳缔结盟约,从今往后,以河阳、太行、黄河为界,互不进犯,平分天下。”
    结盟?
    这下,刘秀、袁绍、曹操,尽皆暗暗吃惊。
    没想到张华不仅要求停战,而且请求结盟。
    苏代继续说道:“如今双方兵马,势均力敌,若是大打出手,百万兵马调动,势必血流成河,黄河为之堵塞。不如结盟,就此罢兵,以安天下。”
    苏代的潜台词是双方都奈何不了对方,那就干脆大家都别打了,各自发育。
    曹操、袁绍、袁术、贾复、耿弇等人,不约而同,看向刘秀。
    是战是和,皆在刘秀的一念之间。
    刘秀答道:“朕可以与汝主结盟,但要他亲自出阵,与朕交谈。”
    “这个……待我回去禀报……多半应该不成问题。”
    苏代听说刘秀要亲自与张华交谈,想必张华不会惧怕与刘秀会面。
    “我倒是要见识一下这个对手……”
    刘秀难得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对张华来了兴趣。
    这是为数不多,让刘秀感兴趣的敌手。
    夏军营地,许褚、周泰回营,两员猛将在和巨无霸的大战中受伤,张华令李时珍为他们二人疗伤。
    “恐怕众人之中,唯有薛仁贵,能够与贾复或者巨无霸一战。又或者,你的父亲,也有这样的战力。”
    张华看向吕玲绮,示意吕玲绮的父亲吕布,武力与贾复、巨无霸在一个级别。
    薛仁贵、吕布、贾复、巨无霸,都是力量超越了五虎将级别的猛将,在各自的时代,代表着巅峰战力。
    “父亲大人……”
    吕玲绮想到吕布不知去向,不由暗自伤感。
    苏代出使刘秀营地回来,向张华说明刘秀的要求。
    “答应刘秀,我会与之会面。”
    张华也想要见识一下传说中的光武帝刘秀。
    刘秀可谓是张华遇到的最强的对手,因此张华有意与刘秀在两军阵前会晤。
    次日,两军阵前,张华、刘秀,两大位面之子,在各自武将的护卫下,分别出阵。
    刘秀身边,有冠军侯贾复作为护卫,而张华身边,有虎痴许褚、五虎将黄忠作为护卫。
    贾复与吕布是一个级别的猛将,为西汉末年最强,因此张华认为,自己要带两个护卫,这才万无一失。
    刘秀同意了张华的请求。
    五个人,在几十万大军前方会面。
    几十万大军严阵以待,要是双方主公谈崩了,必有一战。
    “刘秀……”
    “张华……”
    两人终于在两军阵前碰头。
    许褚、黄忠全神戒备,贾复给他们一种与吕布相似的压迫感,要是贾复突然袭击张华,还真有可能将张华斩于马下。
    “冠军侯贾复。”
    黄忠同样是东汉武将,自然知道东汉的冠军侯贾复。
    其实东汉有两个冠军侯,一个是贾复,另一个是窦宪。
    实际上,窦宪更像是霍去病,一个人燕然勒功,一个人封狼居胥。
    贾复是以武力见长。
    黄忠对东汉初年的猛将,给予高度重视。
    “要是贾复出手,我攻击刘秀,你保住主公。”
    黄忠向许褚吩咐下去。
    刘秀自身的武力也不低,不容小觑。
    张华终于见到刘秀的真容,一个三旬出头的男子,身长七尺三寸,面若冠玉,目如朗星。
    刘秀在西汉末年,是真正的主角。
    西汉末年,刘秀在南阳种田,他的兄长刘縯养了一批侠士。
    后来,刘秀在长安游学,认识了邓禹、朱佑等元老大臣。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天下大乱。
    刘縯、刘秀起兵,与绿林军联合,在昆阳之战,刘秀以万余人,打败王莽的四十二万讨伐军,逆天改命,又因为战功,地位提升,顺利娶了梦中情人阴丽华。
    后来,刘秀又霸占河北,当了皇帝,讨平天下。
    刘秀没有什么杀戮功臣,顺利收了云台二十八将的兵权,天下大治,统治时期,号称“光武中兴”。
    再加上,刘秀本来就是美男子。
    这妥妥就是爽文主角的模板。
    张华见到传说中的光武帝刘秀,深感三生有幸。
    刘秀也见识到了横扫中原,将自己阻挡在河阳城的强敌,仿佛看到镜面的自己。
    张华长相也不赖,星目剑眉,有大气运加身。
    “你很强。”
    “你也不赖。”
    两人先是商业互吹一番,承认对方是劲敌。
    朝歌、河阳两次交锋,双方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张华说道:“冬去春来,百废待兴,百姓忙于农事,不宜继续交战。我们可于黄河边,歃血为盟,就此罢兵,不如光武你意下如何?”
    张华说的是事实。
    一年之计在于春,张华的领地,百姓开始忙于种田,积攒今年和明年的粮食,以免穷兵黩武。
    双方陈兵六十万于河阳,背后是数百万百姓在提供粮草,继续打下去,后果是双方都不能好好种田。
    想必,曾经在南阳种田的刘秀,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真正的霸主,时刻都记得种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曹操因为重视军屯田,才能获得足够的军粮。
    诸葛亮北伐中原,也是时刻想着补充粮草。
    “没想到你也是一个体恤民力的君王。看来今后无论是你,还是我,统一天下,皆是万民之幸。”
    刘秀给予张华很高的评价。
    张华皱眉,他与刘秀谈结盟之事,刘秀却扯远了。
    “如果我是一个暴君,那又如何?”
    “那我会不顾一切,在此地将你击败。”
    刘秀眼神凌厉,显然不像是开玩笑。
    “结盟之事,到底如何?你还有燕云诸侯未灭,我也有一众强敌,作为对手。我们势均力敌,难分秋色,相互攻伐,只是鹬蚌相争,让渔翁得利。不如组成同盟,平分天下,之后再一较高下。”
    张华将话题重新转移到结盟一事。
    如果派遣重兵,防守刘秀,那么其他方向,可用的兵力,自然就减少了。
    这个道理,浅显易懂。
    “我攻打河阳,是为了阻止你北上。既然双方缔结盟约,就不必继续攻打河阳。我可以与你结盟。”
    刘秀同意了张华的想法。
    双方将士,都松了一口气。
    要是双方的主公执意要打下去,在场众人,至少要死一半。
    夏军与汉军,宰牛杀马,作为结盟的祭品,陈列于两军阵前。
    作为主角的张华、刘秀歃血为盟,约定平分天下,再做较量。
    在河阳战场附近,司马昭的首席谋士贾充,暗中窥视战场。
    司马懿势力,巴不得张华和刘秀决一死战,调走镇守中原的兵马,然后隐忍的司马氏,可以趁机做大。
    然而贾充发现,大打出手的夏军、汉军,似乎开始和谈,还因此惺惺相惜,在河阳结盟。
    “张华、刘秀,果然并非寻常人物,如此惨烈的战斗,竟然没有死拼到底,反而考虑长远,司马氏有难了。”
    贾充见张华、刘秀在河阳城下结盟,不禁感慨张华、刘秀的眼光。
    不仅是司马懿派人暗中关注张华与刘秀的大战,其他诸侯也派人打探二人的动静。
    这些人发觉张华、刘秀结盟,直呼不妙。
    张华、刘秀都是霸主级别的诸侯,两人结盟,意图已经很明显了——瓜分天下。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