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正文卷第二百四十九章后金三犬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最新章节目录
   锁关寨,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身披重甲,身上挂满箭矢,像是刺猬。
    吴玠的驻队矢和神臂弓兵箭如雨下,箭雨一轮接着一轮,犹如狂风骤雨,一刻没有停歇!
    锁关寨的大顺军遭到吴玠的弓弩军团猛烈压制,几乎抬不起头来,一旦设法还击,很快被乱箭射杀。
    同等密度的弓箭手,吴玠的驻队矢拥有超过守军五成的射速,这五成的差距,在视觉上却相当暴力。
    驻队矢分成三批,配合数千神臂弓兵,将箭雨倾泻到一段城墙上,张华就没有见过箭雨有停歇的时候。
    吴玠的弓弩军团展现出远程兵种的恐怖,疾风骤雨,持续不断输出,掩护步兵陷城。
    不过张华也有些心疼消耗的弓弩和负责运输弓弩的辎重兵。
    吴玠用于攻打锁关寨的弓箭和弩箭,超过了五十万支!
    壮观的箭雨连射,背后是强大的国力在支撑!
    “宋人擅长使用弓弩,果不其然。”
    王守仁儒生打扮,与张华一起督战。
    宋朝士兵因为缺少良马,因此普遍使用神臂弓对付来自北方的铁骑。
    吴玠将驻队矢的“叠阵”天赋发挥到极致,对敌阵进行连续压制,黑压压的箭雨因为持续不断射击,形成黑色瀑布,蔚为壮观。
    “该我们乞活军上阵了!”
    陈午、田禋两个乞活帅,趁着吴玠压制锁关寨的弓箭手,率领五千乞活军,尝试陷城!
    “主公,末将愿为先锋!”
    身材高大的十五岁乞活帅冉良,毛遂自荐,向张华请战。
    “准。”
    张华知道冉良出生于混乱的五胡乱华时代,虽然年轻,但心性早熟,久历战阵,且天生神力,于是同意冉良冲在最前方。
    冉良身披三层重甲,提刀上阵!
    乞活军用最简陋的飞梯,强登锁关寨。
    兵贵神速,在拓跋鲜卑南下时,张华的夏军也在快速北上,与拓跋焘争分夺秒。
    万一李自成被拓跋鲜卑所灭,对关中是不小的威胁。
    五千乞活军冒着滚石、滚木,强登锁关寨,冉良龙行虎步,速登城墙,挥刀斩杀几个大顺军!
    乞活军在吴玠军团对守军的压制下,比较轻松就从四面八方登城,与城墙上的大顺军刀剑相向。
    乞活军血量越低,血气弥漫,战斗力越强。
    大顺陷入苦战,乞活军的顽强程度,与李自成的老营相似!
    “又是你!”
    刘宗敏率领部分老营兵,奋力抵挡乞活军。
    当刘宗敏看到虎背熊腰的冉良,面如猪肝。
    刘宗敏不怎么愿意与乞活军的冉良交战,因为即使李自成也无法通过单打独斗战败冉良。
    冉良武力惊人,大刀一劈,爆发出斩裂空气的响声!
    刘宗敏提刀与冉良激战,每一次刀刃碰撞,都有利刃划击的刺耳响声!
    刘宗敏手底下的老营兵,试图将乞活军赶下城寨。
    “老兵不死,老营不灭!”
    惨烈的战斗在锁关寨爆发,老营兵韧性极强,在与乞活军的战斗中,也不落下风。
    乞活军的环首刀砍中老营兵的肩膀,下一刻老营兵的朴刀已经刺中乞活军的腹部,与乞活军换命!
    老营兵凭借顽强的意志,尽量拖延对方陷城的速度。
    吴玠的驻队矢在乞活军登城之后,终于停下狂风骤雨般的攻势。
    驻队矢连续射箭几十轮,手臂发麻。
    另外一边,在王平的无当飞军和李陵的荆楚勇士的掩护下,单雄信、韩世谔两员猛将从另一面城墙登城,猛攻大顺军。
    死守锁关寨的大顺军面对几万夏军的强攻,终于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对劲了。
    “不只是乞活军,说不定关中的精锐兵马,也已到来!”
    “我们大顺军,可能要危险了!”
    困守锁关寨的大顺军武将明白过来,为时已晚。
    锁关寨在几支精锐兵马的围攻下,像是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随手有可能倾覆。
    关东,大梁城,皇太极、多尔衮、阿济格三大贝勒,率领八旗骑兵,出郭相迎。
    多尔衮、阿济格两人脸色难堪,他们因为在荥阳大战战败,被努尔哈赤削减牛录数量,威望下降。
    皇太极反而成为最大的赢家,受到努尔哈赤重用。
    大量八旗军在大梁城聚集,金戈铁马,风起云涌。
    努尔哈赤亲自统帅大军到来!
    除了努尔哈赤的建州八旗,还有蒙古八旗、汉军八旗。
    汉军八旗的三员主要武将脸色不是很好看。
    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本来打算脱离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的影响,但还是被皇太极降服。
    皇太极笼络人心的天赋,以及八旗强大的兵力,死死地拿捏住这三人,让这三人难以脱离后金国。
    “皇太极,尚可喜、耿仲明在你的正白旗担任都统。多尔衮,吴三桂在你的镶黄旗担任都统。”
    “你们随我夺回荥阳镇。”
    努尔哈赤将三个汉人武将分配给皇太极和多尔衮两个最有可能的继承人。
    皇太极目前是努尔哈赤培养的第一继承人,如果皇太极战死,或者皇太极因为篡位而被努尔哈赤所杀,那么努尔哈赤还可以让多尔衮成为皇太子。
    多尔衮略微不满。
    这三条狗,多尔衮只分到了一条,而皇太极分到了两条。
    后金三犬,尚可喜、耿仲明、吴三桂,这三人都是明朝的武将,后来投靠清军,作为攻击李自成大顺军和南明的先锋。
    这三人也是后来的清初三藩,被康熙清算。
    因为知道自己当狗,迟早会被清军清算,这三人产生脱离努尔哈赤势力的念头。
    但天下之大,已经不给这三人机会。
    其他诸侯不怎么会信任这三个为后金国卖命的鹰犬。
    而且,流落在这个世界各地的明朝武将,恨不得杀死尚可喜、耿仲明、吴三桂三人。
    尤其是吴三桂在山海关大战,请多尔衮的清军入关,导致大顺军和南明灭亡。
    如果李自成的大顺军推翻明朝,取而代之,那么明朝武将还没觉得如何,因为李自成的性质是农民起义军。
    一个王朝在末期被农民起义军推翻,只能说理所当然。甚至南明都可以和大顺军联手对抗清军。
    但吴三桂的性质就不同了。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犯了大忌。
    不少明朝武将恨不得杀死吴三桂,投靠张华的张煌言就是其中一人。
    吴三桂阴沉着脸,一次当狗,只能终生当狗,因为在各个诸侯眼中,忠诚最为重要。
    皇太极没有因为分到两条狗而兴奋。
    努尔哈赤身后的后金五大臣,才是后金国的核心武将。
    后金五大臣追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战功赫赫,地位远远高于吴三桂三人。
    这五人是大臣,而尚可喜、耿仲明、吴三桂,只是八旗养的三条狗罢了。
    皇太极冷静地为努尔哈赤进行分析:“荥阳镇的夏军,约有五、六万,而虎牢关的守军数量也增加至了五万左右。想要速战速决,必须付出惨烈的代价。”
    “不计代价,也要拿下荥阳镇。我不允许在前方征战时,后方存在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你们五人,意下如何?”
    努尔哈赤看向后金五大臣,这群人是他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他们的意见,努尔哈赤不得不考虑。
    “强攻就是。”
    “如果连一座镇子都无法拿下,我们如何逐鹿中原?”
    后金五大臣各个都骁勇好斗,战意高昂。
    “出兵,扫平荥阳镇,顺势攻克虎牢关,如果有可能,拿下夏城,以绝后患!”
    努尔哈赤大手一挥,超过二十万建州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八旗等兵马,快速向荥阳镇压来!
    努尔哈赤突然用兵,军阵延绵上百里,浩浩荡荡。
    数以百计的斥候骑兵前后奔走,传递命令。
    二十万军队漫山遍野,行军时不是一拥而上,而是分成几条路线,像是长蛇爬行,向荥阳镇逼近。
    八旗军的上千面龙旗猎猎作响,皇太极回望漫山遍野的大军,心生豪情壮志。
    锦州大战,他都没有动用过如此浩大的军队。
    中原人口众多,这还不是后金国的极限兵力。
    一众建州武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尚可喜、耿仲明、吴三桂三人却心事重重。
    “我们三人,投靠努尔哈赤,将来即使封王,也会被皇太极、多尔衮等人铲除。”
    “不投靠努尔哈赤又如何?我们投靠其他诸侯,只会死的更快。在努尔哈赤手底下还能苟活。”
    “不如我们三人,自立门户。以我们的兵力,逃至丘陵众多的山东,足以成为一方诸侯。”
    “我们手底下的参将、牛录,不少是努尔哈赤安插的亲信,要是我们叛乱,说不定途中就死的不明不白,还是暂且苟活着吧。好死不如赖活。”
    尚可喜、耿仲明、吴三桂三人密谋,却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
    荥阳镇,范仲淹亲至此镇,安抚人心,巩固城防。
    “报!努尔哈赤出兵,号称七十万大军!”
    “你们按照部署,守住各处城墙。只要努尔哈赤无法攻下荥阳,必定退兵。”
    范仲淹亲自坐镇,努尔哈赤大军压境,范仲淹依然镇定自若,分兵守住各处城门,又组织工匠修筑箭塔,部署床弩。
    范仲淹在洛州种田期间,打造三百架床弩,其中一百架部署在夏城、函谷关等地,一百架床弩部署在虎牢关附近,剩下一百架床弩被范仲淹搬至荥阳,对付努尔哈赤。
    “这一次要试出努尔哈赤众人的能力,收集情报。”
    范仲淹守荥阳,暗中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将努尔哈赤的各种手段试探出来。
    锁关寨,血战持续大半日,寨门已经被夏军攻破,双方在寨内混战。
    飞将单雄信用马槊将一员大顺军武将钉在木箭塔的木柱上,用力抽回马槊,冰冷的大顺军武将倒在血泊中。
    单雄信加入张华势力之后,初次出战,就带兵攻破了锁关寨,斩杀三员大顺军武将。
    镇守城寨的大顺军伤亡超过五成,剩下的大顺军将士,被数以万计的夏军围困,不得不弃械投降。
    “我还没败!”
    刘宗敏用鬼头大刀强行支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