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正文卷第一百零五章蒙恬的真正实力[2]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最新章节目录
   br>蒙恬可以在劣势的情况下,击败瓦岗寨的单雄信、程咬金两员猛将,兵战能力确实惊人。
    只是现在扶苏和蒙恬退守秦镇,选择权来到了张华手中。
    张华可以选择坐视公子扶苏被瓦岗寨灭掉,也可以选择出兵相助。
    “如果我出兵为公子扶苏击败瓦岗军,可有什么好处?”
    张华没有轻易答应下来。
    虽说张华肯定不会让瓦岗寨完全吞并公子扶苏势力,但不代表着张华不可以与瓦岗军平分公子扶苏的领地。
    张华占有主动权。
    苏角答道:“您出兵相助我们秦镇,实则也是在自救。否则我们公子和将军迫于瓦岗军的压力,最终投靠瓦岗军,将会是您的损失。避免损失,便是好处。”
    好家伙,看来蒙恬这是想要不付代价让自己出兵相救啊。
    “我知道公子扶苏和蒙恬的意思了,你暂且在此镇住下,待我回复。”
    张华让苏角退下,然后与陈宫、范仲淹两个谋士商议是否要救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必须救。”
    三人合谋,虽然扶苏和蒙恬拿不出什么好处,但唇亡齿寒,出于遏制瓦岗寨势力的需求,也要出兵相救公子扶苏,最好可以打垮瓦岗寨。
    “问题是什么时候救,又如何救?”
    “我们击败金兀术,损兵折将,贸然出兵相救秦镇,说不定反而会被瓦岗军击败。”
    张华顾忌的是瓦岗寨的徐世勣等武将和瓦岗寨雄厚的兵力。
    陈宫说道:“主公可虚张声势,故布疑兵,声称出兵袭击瓦岗寨,围魏救赵,实则派出小股兵马侵袭。如果瓦岗寨李密不敢冒险,一定会退守瓦岗寨。”
    张华听了陈宫的计谋,眼前一亮,陈宫的计谋,未尝不是用最小的代价破解当前局势的良计。
    “就按照公台你的办法从事。”
    张华令人故意传播消息,制造集结大军向瓦岗寨的势力范围进军的假象。
    实际上,张华让邓艾、赵破奴带着一千骑兵进入瓦岗寨的领地进行破坏。
    然后,张华在梁家堡重新集结兵马。
    要是瓦岗寨李密不相信,那么张华只能亲自带兵为秦镇解围。
    “这是围魏救赵之计。”
    李密听说张华派出大军从另一个方向攻打自己的领地,而邓艾、赵破奴的骑兵已经攻下了几座村庄,立即往后方派兵。
    这样一来,李密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攻下秦镇。
    万一他无法攻下蒙恬防守的秦镇,而瓦岗寨又被张华攻下,那么李密将会失去所有一切。
    徐世勣拦下李密:“此乃阳谋,不可撤兵。不如急攻秦镇,或许有机会统一平原。”
    “懋功,这次我不能赌,要是赌输了,我们瓦岗寨就没了。”
    李密也有怀疑张华派来攻打自己领地的兵马数量不多,但李密最终还是不敢冒险。
    历史上李密已经输了一次,导致李密有些束手束脚。
    徐世勣心中叹气,李密的心态已经出现了问题。
    不过,李密撤兵的决定,也是最稳妥的做法。
    李密的瓦岗军侵吞公子扶苏东面的领地,获得人口五万。
    公子扶苏只剩下秦镇以及秦镇周边的土地,治下人口七万。
    公子扶苏的势力进一步被压缩。
    相比之下,夏镇、瓦岗寨势力风头正劲,成为争夺洛阳盆地的最有力人选。
    蒙恬看着瓦岗寨兵马离开,却没有因此放松。
    秦镇的危机暂时解除,但长期来看,秦镇随时有可能被张华或者瓦岗寨吞并。
    秦镇位于洛阳盆地中间,如果自己无法发展起来,成为最大的一个势力,那么秦镇就会沦为四战之地,最终失守。
    “公子,我们必须尽快打探到始皇陛下或者以往各个秦国国君的下落了。”
    蒙恬的二虎竟食之计失败,公子扶苏统一洛阳盆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蒙恬不得不为公子扶苏寻找退路。
    最好的结果莫过于投靠秦始皇。
    其次,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也在这一个世界,公子扶苏好歹是这些秦国国君的后人,他们应该会接纳公子扶苏。
    于是蒙恬在瓦岗军退兵之后,立即派出大量斥候,向西边的秦川、东边的关东,探查秦始皇、诸位秦国国君是否已经建立势力。
    秦国成为诸侯国以来,有二三十个秦国国君,总会有人在残酷的乱世活下来。
    如果秦国国君穿越过来时,带着一队秦军打天下,那么此时可能已经成为人口十万以上的大势力。
    当然,不同时期的秦军,战斗力也不一样。
    李密统帅瓦岗军回师,才发现攻入自己领地的夏镇兵马,只有一千骑兵,气急败坏,派出程咬金、王伯当,驱逐邓艾、赵破奴。
    李密这个时候,也只能继续积攒兵力,等待下一次进攻的时机。
    只是这一次,李密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公子扶苏,而是拥有27万人口的张华。
    公子扶苏沦为次一等的势力,逐渐失去逐鹿的资本。
    在洛阳盆地北边的邙山,还有诸多小势力盘踞,不乏山贼,时常下山抢掠。
    张华在战火平息之后,继续种田,招兵买马,清剿邙山山贼和一些小势力,掠夺人口。
    新世纪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