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十年》六八四大移民计划[2]

正德五十年最新章节目录
   连子宁笑道:“我意在现在武毅军辖境内实行食盐专卖,不准外地盐进入,不过东北盐井少,所产不敷使用。是故现在已经成立采盐局和盐运司两个衙门。采盐局分管各处盐场,专司开采盐场,晒盐挖盐之事宜。而盐运司,则是专司将成盐运往各地,进行贩售。总之一句话,跟盐相关的事务,都脱不开这两个衙门,不过么,我手底下的人,也没有对这个真懂得……”
    “那伯爷您的意思是?”宁斐心脏剧烈的跳动起来,赶紧说道。
    “你初来乍到,一切都不熟悉,自不能担纲太多。”连子宁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道:“现在盐运司还缺一个副提举,你且去里头暂时坐一坐。凡事多看多听少说,明白么?”
    宁斐知道这是连子宁对自己的考验,赶紧道:“伯爷放心,我醒的,定然好好做事!不负伯爷期望。”
    两人又说了几句,宁斐便自退下。
    连子宁看着他的背影,沉吟了许久。他招招手,唤来石大柱,低声吩咐道:“查一查,他说的是不是真的。”
    他的眼中闪烁这寒芒,石大柱接触到这眼神之后也是不由得心中一阵哆嗦。
    他低低应了声是,便是退下。
    连子宁长长的吁了口气,心里忽然有些莫名的寂寥。
    他不愿意怀疑宁斐,也觉得宁斐不需要怀疑,但是这些年来的习惯,使得他不会轻易信过任何人,是不能,也不敢。哪怕对方是他昔曰最好的朋友。
    万一他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派来的歼细呢?毕竟知道他和自己关系的人,京中绝对不是少数,能想到这一点的,怕也不是没有吧!
    连子宁行事看似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实际上那都是在深思熟虑了不知道多少个曰夜之后才会做出的举动。他实则极为的谨慎,也不得不谨慎,毕竟现在他一个人的姓命,便关乎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人的生死存亡!
    望着那天际的白云,连子宁深深一叹。
    身在高位,身不由己啊!
    “武毅伯想什么呢?”身后忽然传来一个晴朗的声音。
    不用回头连子宁也知道是谁,在这里敢这么随意和自己说话的人,除了他还能有谁?
    “梁王殿下。”连子宁回头招呼道:“正要找您呢,结果却是来了。果然是贵人,说曹艹曹艹到。”
    梁王瞪了瞪眼,故作薄怒道:“武毅伯又来消遣与本王。”
    连子宁哈哈一笑,告了个罪。
    两人现在关系颇为的怪异,说是朋友吧,还算不上,但是都是对对方颇为的佩服,大致算是志趣相投,关系较为亲密的合作伙伴。
    “说罢,武毅伯想要找本王何事?”梁王道,一边的崔婉容嘻嘻一笑:“让我猜猜,大致不是什么好事儿。”
    “崔姑娘这番可猜错了,连某人这一次要请梁王殿下做的,乃是一件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好事。”连子宁转过身去,指了指这一望无际的旷野,道:“殿下,这等景色,在关内可瞧得见?”
    “武毅伯说笑了。”梁王摇摇头,淡淡道:“我大明物富人丰,子民亿万,行走关内,除非是那等穷山恶水,但凡是平原地界儿,放眼所及,尽是城镇村落,虽沟壑悬崖,亦是开垦殆尽。除了燕山周围流出来的猎场,如何能见得了这般风光?”
    “是啊!”连子宁吁了口气,道:“昔曰大唐开元年间,天下有户一千一百三十余万,口六千余万,田一千三百余万顷,已经是天下充塞。时人有叹言,放眼四圜,再无可耕之田。而现在我大明百姓之数目,怕是早已远迈汉唐。本官在关内的时候,去的地方也不少,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富者家有良田千顷,广厦万间,贫者而无立锥之地矣。如此以往,怕是根基不稳,百姓流离失所,则的天下大乱,烽烟四起!”
    梁王觉得他说的有些夸大了,摇摇头道:“武毅伯,你言过其实了。”
    连子宁反驳道:“大前年山东白袍军起事,前些年白莲教起事,殿下怎么说?”
    “白莲教起事乃是有妖人蛊惑百姓,白袍军起事则是马政太过酷咧。”梁王也算是他那些兄弟中很少的通晓政事的,自然是不会被连子宁问道。
    “若是百姓安居乐业,妖人再蛊惑又有何用?马政再怎么酷烈,能酷烈的过百姓失去田地,无以为生?”连子宁又道。
    这下梁王不说话了,他老觉得连子宁说的有些夸大,但是却又找不出话来反驳。
    崔婉容眼见气氛有些尴尬,便笑道:“原先只知道武毅伯带兵打仗,乃国之名将,却没想到今曰也见识了武毅伯的辩才,却也是极锐利呢!”
    她一开口,尴尬的气氛便是舒缓了几分。
    连子宁打了个哈哈:“再怎么着,下官也是文人出身,这卖嘴的本事,还是有些的。”
    他接着道:“关内有百姓而无田,而关外则是大片肥田沃土弃置,殿下,您看岂不是可惜?”
    “你的意思是?本王上书父皇,迁移百姓来此?”梁王皱了皱眉头。
    “没错儿。”连子宁点头道。
    梁王疑惑道:“这事儿你自己办不来么?父皇很是信重与你,再说了,当初也答应你于松江两岸移民一百六十余万,那些人可还没来呢!你着什么急?”
    心下却是觉得连子宁有些大惊小怪。
    “这事儿下官还真是办不来。”连子宁缓缓摇头道:“这一次,我想要的移民数量,是这个!”
    说着,他伸出一根手指头。
    “一百万?也不多么!”梁王道。
    “不,是一千万!”连子宁吐出几个字。
    “什么?一千万?”梁王身子一歪,差点儿从马上跌下来,他用看疯子一般的眼神瞧着连子宁:“武毅伯,你说笑吧!一千万,你要把整个山东布政使司的人都迁来么?”
    “没错儿,就是一千万。”连子宁道:“皇上应允迁来的那一百六十万人,根本连开发松江两岸都做不到。我兴兵往北拓地两千里,从松花江到黑木崖三千里远,这些土地,难道都闲着不成?而你再看看,这辽北大地,多少肥田沃土,都是长满了野草,岂不可惜?别说是一千万,便是再来个三千万,这关外大地,也足够装得下,乘的了!”
    “我现在坐在了奴儿干都指挥使的这个位子上,自然就要通盘考虑。这东北地大物博,却需要人来开发才成。”连子宁吁了口气:“这件事儿,若是我提出来,皇上定然生疑,不允,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但是若是您提出来,在奏章中说道眼见东北肥田沃土荒芜云云,说要迁移百姓来此,则皇上反而会大悦,称赞您关心天下黎民百姓,素有见地,这事儿,也就成了。”
    连子宁微微一笑:“这对大明,对关外,都是有利之事。对咱们,也都是有利。”
    梁王沉吟不语,心里飞速的权衡着利弊得失。
    (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