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枢一木匠》第十九章打草谷

明末中枢一木匠最新章节目录
   “洪尚书,请坐。”
    “谢大人。”
    洪承畴面带微笑地到下手坐下,他知道,岳肃既然请自己来,肯定是商议出兵辽东的事情。
    这天一早,洪承畴才到兵部,还没等办公,内阁就来人找他,说岳大人有请。洪大人匆匆赶到内阁,到岳肃的值房见面。
    两个人算是老相识了,在岳肃入京重任次辅的时候,就见过面。对于洪承畴的能力,岳肃还是比较欣赏的。
    岳大人在办公的时候,很少说废话,洪承畴一坐下,岳肃就开门见山地说道:“洪大人,我今天请你过来,想必你也能猜出我的意思吧。”
    “下官倒是能猜出一二,想来大人是打算出兵辽东。”洪承畴谦恭地说道。
    “没错,本官正是这个意思,出兵辽东。这两年多来,我大明朝除了休养生息之外,也在厉兵秣马,为的就是收复辽东,除我大明朝的心腹之患。眼下兵精粮足,洪大人以为,现在出兵可否合适?”岳肃温和地说道。
    “大人曾承诺,就任首辅之后,五年之内平定辽东。这和袁督师当年就任之时的承诺一模一样。袁督师的承诺,难以兑现,后朝廷下旨,令袁督师只要守住现有地盘,不让鞑子入关就好,此此诺也算就此作罢。大人现在又承诺五年之内收复辽东,依下官来看,很难实现。”洪承畴这人,深通为官之道,知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面对岳肃,他知道,说实话就行,岳肃不仅不会责怪,而且还会喜欢。
    “洪大人当年剿匪,久经战阵,曾令流寇不敢正视。统兵只能,可见一斑。洪大人说话直白,本官很是欢喜,朝廷需要的就是洪大人这样的官员。这样,你说一说,本官如果现在发兵出关,其中利弊如何?”岳肃微笑地说道。
    “多谢大人夸赞。承畴不才,本不敢在大人面前班门弄斧,但大人既让承畴叙说其中利弊,承畴敢不从命。依眼下看,皇太极在去年年底称帝,并上表结兄弟之盟,无非是想激怒我大明,让朝廷发兵出关,与之一战,他好从中取利。出关平原交战,女真骑兵强悍,大人虽训练数十万兵马,但摆开交战,也未必能有多大胜算。若贸然前往,下官敢断言,败少胜多。下官自继任兵部尚书,一直在关注辽东局势。这几年来,北方大旱,流寇横行,虽已剪除,流民归心,朝廷发给土地,但收成一直不好,全仗免粮,能够维持。我中原尚且如此,何况辽东乎。鞑子游牧民族,不擅耕种,多掠百姓,为其奴役,中原欠收,辽东更加不堪,怕是连维持都难。前番在张家口意图破关而入,却无功而返,现在九边防范森严,我大明又无内忧,再过雷池,简直千难万难。由此可见,皇太极急于称帝,乃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无非就是挑起战端,解除内部矛盾,一旦取胜,便趁势入关抢掠,以解决粮食问题。下官在想,大人不必急于出兵,静观其变,反而更为有利,待到女真内部矛盾激化,咱们不去打他,他自然会来强行叩关,到时以逸待劳,或可取得大胜。”洪承畴侃侃而谈,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地说出来。
    岳肃听罢,点了点头,故意说道:“洪大人之见,果然高明。正如洪大人所说,朝廷只需等待,女真内部的矛盾,自然会激化,逼他们再行主动叩关。然,本官不仅承诺了五年之内平定辽东,还有谁能保证,未来的两三年内,北方还是如此年景。一旦风调雨顺,眼前的良机,也会就此失去。毕竟现在,我大军士气高昂,女真内部士气动荡,战机难得呀。”
    “大人的话,也有道理。只是鞑子方面,肯定已经做好应战准备,如大人一心要出兵,下官自知无法阻止,只是希望大人能够步步为营,不要冒进。”洪承畴说道。
    “洪大人果是当世大才,你说的没错,正该如此。你在京城没有党派,但人望很高,好好把握,以后前途无量。”岳肃说道。
    “多谢大人夸奖。”洪承畴连忙拱手说道。
    说是这么说,可洪承畴心中却在打鼓,本来说辽东的事,怎么突然改话题了。其实,洪承畴也是有心加入党派的,只是他这个位置,十分敏感,不管加入什么党派,都会成为话柄,所以,他一直都在观望。现在岳肃突然提起,怎不叫他心生遐想。
    “不要瞎琢磨,兵部尚书这个位置,本官准备向陛下提议,以后只准无党派官员担任,并写入新法。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无私。好了,没什么事了,你回去忙你的事情吧。”岳肃坦然说道。
    “是,下官告退。”听了岳肃的话,洪承畴才算松了口气,站起来便要离开。
    “对了……”岳肃突然说道。
    “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下道行文,令援朝将军毛文龙,总兵毛有见、孔有德、郑芝龙入京议事。”岳肃说道。
    “下官遵命。”
    调外官进京,本来是得皇上下旨,但托孤大臣已经代表皇上了,岳肃发话,洪承畴自然照办。而且,皇上的旨意,岳肃还不是说要就能要来。
    数曰毛文龙、毛有见、孔有德、郑芝龙来到京师,岳肃只在自家府宅会见四将。毛文龙是第一次见岳肃,但对岳大人的名声早已久仰,尤其是岳肃给了他援朝将军这个头衔,还令他脱离了袁崇焕的节制,不必因为意见不合的事,受到刁难,使他很是感激。这次见面,少不得当面道谢。
    岳肃只告诉他,不必言谢,大家都是为朝廷做事,只要你尽心为国效力,朝廷也一定不会亏待与你,更加不会令忠臣寒心。
    在花厅闲话一会,岳肃带着四将,以及蒋杰到自己的书房议事。书房之内,中间摆了一张大桌子,桌面上铺着一副地图。
    这副地图上,画的主要是辽东一地,但也有一部分山海关以内的地方,但也就是到登州为止。地图很是详细,山川河流极为清楚,显然岳大人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岳肃在主位坐下,其余五人四周围坐。随后,岳大人微微一笑,说道:“诸位看到这副地图,想来也能猜出本官的意思了吧。”
    “大人是要出兵辽东。”毛文龙说道。
    “不错。”岳肃点头。
    “大人想要收复辽东,自然是好事,但是末将以为,现在出兵,似乎为时尚早。眼下鞑子兵强马壮,尤其是兴建满八旗与汉八旗之后,兵力更盛,如果贸然攻打,胜算不大呀。”毛文龙坦诚地说道。
    看来有些本事的人,都知道直接出关攻打女真,在平原上和鞑子交战,打赢的概率很低。
    “毛将军说的不错,但不知毛将军以为,什么时候比较好呢?”岳肃故意问道。
    “辽东这几年,粮食欠收,内部矛盾十分严重。以前抢掠的粮食,也吃的差不多了,如果如此年景,再持续上两年,末将敢保证,鞑子内部的矛盾会更加激烈,吃不上饭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士气也会跌入低谷。到那个时候,大人再发兵,想要一举收复辽东,绝不是难事。”毛文龙肯定地说道。
    “毛将军的意思,和洪兵部的意思一样,他也是建议本官再等上两年,然后再出兵。其实等一等也是不错的,毕竟大军出关,进行野战,不管是谁来统兵,也没有多少把握。”岳肃点头说道。
    “大人英明。”毛文龙连忙说道。
    “大军出关,确实不能急,等上两年。不过这两年,本官也不想让女真人太过舒服,天晓得到时会不会风调雨顺。”岳肃说到这里,顿了顿,又道:“所以,本官意思是,不管辽东那边,是不是风调雨顺,本官都要让他欠收!”
    “大人,末将明白您的意思了,是让末将像以前一样,去鞑子地盘搔扰他们。”毛文龙茅塞顿开地说道。
    “毛将军的手段,本官了解,不过,那种小来小去的,实在没什么意思。我帅是想,不仅要像以前那样搔扰,还要变本加厉。你以前麾下兵少、船少,可是现在,天津、登州都有大批的船只,大小战船加到一块,没有一千,也有七百,至于说兵马么,几十万兵马,随便调动。”岳肃淡笑地说道。
    “如果真能将所有战船,全都投入,那敢情好。以前小打小闹,确实是兵少、船少,要是船多的话,末将一定能将辽东搅得鸡飞狗跳,人畜不安。”毛文龙久在辽东那边混,打仗是家常便饭,岳肃稍一提点,他就领会了精神。
    “很好!我要的就是这样!”
    说着,岳肃站了起来。他一站起来,四员将领,包括蒋杰,全都跟着站了起来。这时,岳肃将手往地图上鸭绿江与辽河一带的区域重重一拍,说道:“辽东河流交错,大军深入,十分容易,再加上我大明战船,船坚炮利,鞑子万难阻拦。尔等不必畏惧,大胆的给我杀进去,专挑鞑子布防薄弱的地方给我打,不用攻城,就给烧庄稼,杀人。见到女真人,一个不留,至于当初被掠去的汉人,你们可便宜行事,只求我军不要遭到损失。”
    “末将明白。”毛文龙等四将一起躬身说道。
    “以往都是鞑子到我们这里来打草谷,咱们这次,也到他们那里去打草谷,让他们尝尝这个滋味。这等事情,如何去做,尔等比我清楚,本官也不用多加吩咐,但你们务必给我记住一点,杀要杀的干净,烧也要烧的干净,所过之地,不能留下一个活着的鞑子,更不能给鞑子留下一粒粮食。哪怕是没长成的庄稼,也不能留给鞑子。”岳肃沉声说道。
    “末将谨遵大人吩咐!”
    “辽东一带的河流地形,毛文龙、毛有见、孔有德,你们三个最清楚,这次行动,就由你们为主。当年两路袭击辽东的时候,做的就不错,就像那次一样。”岳肃说着,犹豫片刻,指着地图,又道:“这次行动,我再简单的安排一下,郑芝龙!”
    “末将在!”郑芝龙马上答道。
    “你久在南方,辽东之内的水陆情况,你不太熟悉,所以,这一次你不必深入。主要负责曰照港口那边,以及登州与朝鲜之间的海域,不准任何船只跨过这条海域。”岳肃说道。
    “末将遵命。”
    “毛文龙、毛有见、孔有德!”
    “末将在!”
    “你们三个,以毛文龙为首,率军深入之事,全权由其指挥。此一役,天津、皮岛等地的所有战船全部投入,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届时,倘若缺兵缺饷,尽管上本,本官自会全力为你们调拨。”岳肃说道。
    “末将遵命,绝不会辜负大人所托!”……“很好。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晚上就留在我这里吃饭,明天休息一曰,在京城逛逛,后天回去。收复辽东的第一步,就靠你们了。”
    岳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