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枢一木匠》第四章投资[2]

明末中枢一木匠最新章节目录
   什么样的法子,为兄也好决断。”
    “姐夫刚刚不也说了,让百姓存钱和取钱,确实难了些,普通的平头百姓,家中能有几何,那两个银子,放在家里都嫌少,更不要说是存进银行了。所以,小弟认为,前期的目标不要定位在一般的小民身上,而是要定位在商人的身上。天下商人众多,而且做的买卖大多是要南来北往,每次出门,身上携带那么多金银,实在不便,而且有人被人打劫,因为此事,不少商人都要雇佣镖行押运银子。如果银行能够做到这么一点,假如说,在湖广存了银子,到了燕京能够取出来,那样的话,存钱的商人肯定是不计其数。对他们来说,存钱给不给利息,并不算是问题,只要安安全全的,能在外地将银子取出来,那就可以了。当然,异地取银子,是要有些费用的,银行可以比雇镖局的费用低一些,这样一来,保管可行。”李元琛淡淡地说道。
    这家伙的点子实在不错,就和现代的异地取款一个道理。明朝交通不便,要是能够做到异地取款,必然可以得到广大商人的支持。
    岳肃点了点头,说道:“贤弟的法子倒是不错,只是想要做到,也不容易。每个银行都有每个银行的账簿,想要到异地取款,谈何容易。”这话倒是不假,新中国也不是自成立银行之后,就能做到异地取款的。至于说什么银票,不管到哪里都能取钱,那纯粹是扯淡,小说家自己编的而已。
    “麻烦是麻烦点,但也不能说行不通,可以说,银行赚的就是这个麻烦钱。小弟不知天下银行的账簿,要多久送到京师总行,不过小弟以为,一个月一呈报为佳。比如说,小弟在武昌存了一万两银子,武昌的账簿在一个月之后,便可送到燕京,燕京这边记录完毕之后,可将副本转至天下各省,由各地的一级分行再转到各府的二级分行。这样一来,全国的各个府中就有了小弟存银子的记录。然后小弟去山东做买卖,可以在山东各府的二级分行之中,取出银子来。”李元琛说出自己的想法。
    岳肃听罢,点了点头,异地存取款确实是个好主意,虽说艹作起来有些费事,但真的做起来,形成规模,就也不难了。不过同时,岳肃也想到了一个问题,说道:“贤弟说的,确实可行,可是如此一来,银行的全部账目,天下间所有的银行不都了如指掌了。”
    “这样不好么,天下间的银行全都知道,如果有人想要在其中做什么手脚,其他的银行也能看出来,从而起到监督的作用。”李元琛微笑地说道。
    “是呀……”岳肃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确是这样,账务透明化,各个银行还可以互相监督,想要欺上瞒下,那就难得多了。可跟着,岳肃又说道:“如果有人做生意,着急用钱,可银子还没到外地的账上,那又该怎么办呢?”
    “那只能怪他存的晚了,早干什么去了。如果在银行之中,一直留有一定的银子,不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此等做法,可以将商人的银子留在银行之内,不会现用现存,这样也能够让银行保证,有一定的银子来周转。难道不好吗?”李元琛说道。
    “贤弟不做朝廷的户部尚书实在屈才了。如果贤弟想要做这个国家银行的行长,为兄愿意退位让贤,不知贤弟意下如何?”岳肃笑呵呵地说道。
    “这个小弟可不敢,姐夫若真的想退位让贤,那还得另请高明,小弟只想安安稳稳地赚点踏实钱。”李元琛只是一笑,跟着话锋一转,又道:“姐夫,你刚刚还说,银行可于民间施行借贷,不过要有抵押,利息要比在高利贷手中低上许多,小弟以为这个法子也不错,尤其是江南一带,手工业、小作坊十分的多,要想扩大规模,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有了银行,他们便可以解决资金问题,而银行也会从中获益,可谓是一举两得,利国利民。不仅商人们会得到实惠,一些百姓也会得到实惠,比如说赶上荒年,百姓缺少种粮,向地主借贷,利息太高,他们可以选择用地契到银行抵押,借些银子,解去燃眉之急。倘若第二年无法如数归还,那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能够还上利息,还可以继续耕种土地,赶上丰年,一次还清。姐夫,您看小弟说的可对。”李元琛一脸笑模样地说道。
    “不错,银行借贷,可以避免高利贷酿成的祸患,只是开展起来,却不会像咱们说的这么容易。一开始存钱的人不多,若全都是借贷,朝廷如何受得了。”岳肃的反应也不慢,他知道银行向外贷款,是银行赖以赚钱的手段,可若是起初没有人存钱,全都是借钱的,国家哪里承受的了呀。
    “姐夫,您说的一点也不错,要是一下子就在全国开展,朝廷绝对承担不起。不过,小弟已经为姐夫计算好了,这也是小弟要和朝廷合作的地方。小弟都为朝廷开建了安民米铺,而且令百姓受益良多,所以小弟这一次,想要和朝廷合作,建立安民银行。”李元琛淡定地说道。
    “和朝廷合作开银行……”岳肃登时就懵了,虽然前头李元琛都说过合作,但没有想到是这么个合作法。好在岳大人是穿越过来的,见过的也多,现代的国家,银行也不止一家,什么建行、工行、广大、浦发,比比皆是。大明朝就一个国家银行,或许确实是少了些,再开设两家国有控股的银行也不是不可。于是,岳肃说道:“元琛啊,你这个提议也不是不可,只是不知道你打算怎么个合作法?”
    “小弟的意思是这样的,新建的安民银行,起步资金,由朝廷出资七百万两,我李家出资一千三百万两,每年的收益,朝廷与我李家平分,但是,经营权要给我李家,朝廷行使监督之权。倘若后续资金不够,我李家还可短暂姓再行入资,但解决燃眉之急后,便可随时取回。不影响我李家与朝廷的分利。因为资金有限,暂时只在湖广本地以及全国的一些重要府县开设安民银行,如燕京、南京。还有一点,请朝廷放心,在兑换制币的业务上,安民银行绝不染指,这个买卖,可由朝廷自己来做。”说完,李元琛再次微笑,“不知姐夫以为如何?”
    “公平……”
    岳肃只说了两个字,此刻他的心中,那是无比震惊,实在想不到,这个小舅子竟然会有如此眼界。更让他赶到震惊还不是这个,而是李家的财力。一千三百万两,这得是多少银子呀,朝廷的没有银行之前,这笔银子也不是说拿出来,就能拿出来的。要知道,张嫣能出来的内帑,也不过是八百万两。用富可敌国来形容,真的是一点也不过分。李元琛说拿出一千三百万两银子的时候,眼皮连眨都没眨,家中的银子,更加无法估量了。
    (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