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我为王》第九十八章指点迷津[2]

隋末我为王最新章节目录
   ,且以贤弟你现在的显赫威名,到了张须陀将军帐下,就算不得张须陀重用,也定然能够争取到统兵机会。”
    “当然,这个选择也有缺陷。”杜如晦补充道:“张须陀性格刚强,刚强之人必然独断,贤弟你新去乍到,又非张须陀的旧部,初到他的帐下定然难以立即影响到他的策略抉择,只能是完全受他指挥,无法按照自己的策略计划行事,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是束手束脚。”
    陈应良缓缓点头,又问道:“兄长,那我如果到贼乱较轻的郡县任职,又有什么优势缺陷?”
    “贤弟到贼乱较轻的郡县任职,优势和缺陷都不突出。”杜如晦答道:“贼乱较轻的郡县,赋税自然比较正常,优势是钱粮比较充足,平贼难度比较小,缺陷是当地官兵既然无法平定贼乱,在战斗力方面必然有所不足,贤弟你在军队方面必须从头做起,很难立即取得成功。”
    “此外,届时贤弟你的上官性格如何,也将影响到你的平乱战绩,如果遇到性格软弱胆小怕事的上官,那么肯定会把战功显赫的贤弟倚为长城,言听计从。但如果刚愎自用又贪功善妒的上司,贤弟你的差使就没有那么好办了。”
    陈应良沉默了片刻,然后才点头说道:“听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兄长的分析,我倒是很愿意去贼乱比较轻的郡县任职,只是不知道朝廷有没有如此合适职位?还有,如果有这样合适的职位,也不知道上司是否性格软弱,胆小怕事?”
    “贤弟,你是越来越贪心不足了啊。”一直在旁边倾听的房玄龄终于开口,笑着说道:“不愿去张须陀帐下被控制就算可,还既希望上司有钱有粮供你平乱剿贼,又不希望受他约束,是不是还想反过来指挥上司?便宜要占足,亏一点不吃,世上也有这么好的事?”
    杜如晦附和大笑,陈应良也跟着傻笑,恬不知耻的说道:“做人如果没有理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小弟知道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可是梦想一下有这样的好事总行吧?”
    房玄龄和杜如晦再度一起大笑,不过大笑之后,房玄龄却又突然表情神秘的说道:“不过贤弟,世上或许真有这样的好事也说不定。”
    “乔松兄此言何意?”陈应良一楞。
    “愚兄的职位是殿中侍御史,虽然没什么职权还动不动就得罪人,却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每天旁听朝政。”房玄龄微笑说道:“恰好就在今天,愚兄旁听到了一件政务——谯郡太守徐敏廉奏劾,谯郡赞治傅建德渎职大意,致使谯郡贼寇田黑社、田白社袭击永济渠运河得手,抢走了十几船从江南运往东都的漕粮,陛下大怒,已经下旨将谯郡赞治傅建德捕拿问罪,又令谯郡太守徐敏廉戴罪立功,全力剿灭谯郡黑白二贼。”
    “谯郡?”陈应良明白房玄龄的意思了,忙问道:“乔松兄,你的意思莫非是说,让我去谋取谯郡赞治这个职位?”
    “不错。”房玄龄点头说道:“贤弟你去谋取这个官职,首先是品级方面没有任何问题,谯郡是二等郡,二等郡丞(赞治)是从五品,贤弟你现在也恰好是从五品,谋求这个官职只是平调,难度要小上许多,别人也不容易那么有话说。”
    “除此之外,这个官职完全满足贤弟你的期望。”房玄龄微笑着补充道:“谯郡太守徐敏廉这个人我知道,他是前朝名医徐之范的第七子,托祖荫当上的官,才具一般,性格据说也比较温和,这次奏劾部下完全是因为漕粮被劫事情太大,他想瞒也瞒不足,同时他驻治谯县,谯郡赞治傅建德驻治永城,漕粮是在永城郡内被劫,与他毫无关系,也不能说他是故意排挤同僚,所以你只要不象傅建德那样捅出那么大的篓子,与他友好合作应该问题不大。”
    “还有,谯郡的钱粮情况也不错。”房玄龄又补充道:“连通中原与江南的永济渠从谯郡东北部穿过,当地百姓就算遇到什么大灾大荒,也可以靠河吃河,依靠永济渠活命,所以贼乱较小,钱粮相对其他的二等郡而言也比较充足,完全有可能支撑起贤弟的平叛战事。”
    “乔松兄好主意啊。”杜如晦的眼睛先亮了,喜道:“乔松兄你刚才还说到了圣上要求徐敏廉戴罪立功,尽快铲除谯郡境内的黑白二贼,既然如此,那么以应良贤弟在平叛大战中闯出的名头,如果到了谯郡给徐敏廉担任副手,徐敏廉必然是把应良贤弟视为救星,对应良贤弟的平叛方略言听计从,全力满足应良贤弟的各种要求,仅凭这一点就远胜过带其他郡去任职。”
    “好处还不只这些。”房玄龄看看左右,压低了声音说道:“这里没有其他外人,愚兄也就直言无讳了,贤弟你如果能到谯郡任职,就是想捞功劳拣便宜也远比其他郡容易,因为谯郡的北面有张须陀这个大隋名将坐镇,南面是江都王世充,这两人都是平乱战场上的狠角色,常常把境内乱贼打得到处乱窜,有他们在正面对付大股乱贼,贤弟你躲在旁边有机会就捅刀子,捞战功的机会也比其他郡多得多。”
    被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么联手一忽悠,陈应良很快就喜笑颜开了,举杯说道:“多谢二位兄长出谋划策,小弟决定了,明天就去拜见两位伯父,争取谋得谯郡赞治这个职位二位兄长请,这杯酒,算是小弟我感谢二位兄长指点迷津的。”
    房玄龄、杜如晦当然不会和陈应良客气,举杯与陈应良共饮,放下酒杯一起大笑,而大笑过后,陈应良又乘机向杜如晦说道:“克明兄,既然你现在无官一身轻,如果小弟真能谋到谯郡赞治这个职位,那不知你可愿与小弟同到谯郡一行?”
    “贤弟怎么想起邀请我去谯郡?”杜如晦有些惊奇的问道。
    陈应良自然不可能告诉杜如晦真正原因,只是微笑说道:“当然是想请兄长欣赏中原风光,也顺带着时刻给予小弟各种指点,兄长乃名门之后,熟悉官场规矩,那怕对小弟只是稍微指点一二,小弟也必然受之不尽。当然,兄长此行的一切费用花消,全部由小弟承担,小弟若是能在平叛战场上有所斩获,必然也有兄长的一份功劳。”
    杜如晦当然明白陈应良是想把他招为幕僚的意思,但很可惜,陈应良目前的官职还是稍微低了一些,杜如晦目前虽然没有官职在身,却好歹也是前任工部尚书杜果的长孙,名门之后,对陈应良的招揽笼络自然不会立即动心,所以杜如晦马上笑着婉拒道:“贤弟,如果你提前十年这么邀请愚兄,那么愚兄肯定是马上从命,但是现在不行了,愚兄现在家中有妻有儿,父母又年事已高,实在无法远行,所以贤弟的好意,愚兄只能心领,无法从命。”
    “是,我都忘了这些,小弟冒昧,请兄长恕罪。”陈应良大失所望的客套,又在心里感叹道:“到底还是官小了些,象房玄龄和杜如晦这样的历史大牛,还真不是我现在就有资格拥有的啊。”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收之桑榆》,小正太陈大队长的第一个牛叉打手登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