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
最新
全本
玄幻小说
修真小说
女生小说
科幻小说
穿越小说
网游小说
都市小说
《宋谜》第0746章苏轼治西湖
宋谜最新章节目录
王木木记得,前世的杭州人对于苏轼,是好评如潮。一般说来,苏粉们赞誉苏轼,说:苏轼曾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通判杭州,又于元佑四年公元1089知杭州,共到杭州两次。若论他做官的最大的功绩,当数整治西湖。苏轼于杭州,其功绩,在21世纪浙江省的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苏轼治西湖》,全文如下: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此古文翻译成白话文,当为:“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
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
运河的便利丧失了,靠江中的潮水供水,船在市中行驶,潮水又多淤泥,三年淘挖一次,成为百姓的大灾难,六口井也几乎荒废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
吴地人种菱,到春天常加拔除,不留寸草。苏轼还募人在湖中种菱,使茭白根不再生长。收取的钱准备用来修湖时使用,取来救荒剩余的钱一万缗、粮一万石,和请求得到的剃度僧人文牒一百份来招募工役。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
此文在百度百科中标注作者为“苏轼”,标注体裁为“诗词”,两者显属错误。百度百科还同样错误地加注了“苏轼的品格”:“《苏轼治西湖》表现出苏轼全心全意为民造福的性格特点。西湖开浚,造福万代。苏轼二十年两次莅杭治西湖,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杭州百姓把他的画像悬挂在家中,像神一样供奉着,逢时过节拜祝一番;有人还为他建了生祠,四时享祀香火。自古以来,很少有像苏轼这样在百姓心中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说明只要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历史也不会忘记他。”
在后世,对于苏轼,都说苏轼在杭州的故事太多,就其大体的史实,也足以显示其不朽的功绩。比如:
、他修井:苏轼第一次来杭州任通判之职时,恰逢供给市民饮水的六井年久失修,不能供水了,苏轼探索畅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与知州陈襄对六井进行了一次很有成效的修理,使百姓重饮六井水。
、他赈灾:苏轼第二次刚到杭州,就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冬春水涝,之后又遇大旱。苏轼决定把用来修葺官舍的钱,先买米赈济饥,又反复上疏,奏请朝廷减轻本路赋税,免除积欠,加大常平仓米的购入,以备饥荒。由于苏轼的反复请求,朝廷决定拨本路上供米二十万石赈饥,宽减上供米三分之一,并赐度牒三百道以助赈饥。结果米价渐落,元佑5年春没有人饿死。但是,一些地方官吏无意恤民,专事献媚,看到元佑5年春没有死人,就立即报告朝廷,声称本年丰收,别无流民,要求收回度牒钱粮。苏轼反驳道:“去岁灾伤之甚,行路备知,便使今年秋谷大稔,犹恐未补疮痍;而况三夏之交,稻禾未了,未委不知道逐路提转提刑转运官如何见得今年秋熟,便申丰稔?”五六月间,浙西数郡果然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淹没,六七月份米价再次上涨,“灾伤之势,恐甚于去年”。因为去年之灾,如人初病;今年之灾,如病再发。即使病情差不多,但因元气早伤,便难支持。加之这年春夏之交,风调雨顺,家家典卖负债以事田作,想夺一个大丰收。现在淫雨风涛,把将熟的农作物摧折殆尽,“民之穷苦,实倍去岁”。即使这样,一些地方官仍忌讳言灾。秀州嘉兴县的官吏,因不受灾伤词状,以致踩死四十余人。苏轼却接连多次向朝廷报告灾情,要求宽减本路上供米,并高价收购常平米,以备来年出粜救饥。应苏轼之请,朝廷拨上贡米二十万石赈饥,置饭舍以待饥者;设药局,置病坊以治病者。元佑四五年的灾情,比熙宁八年的灾荒还要严重,但因苏轼救灾得力,使饥者得食,病者得医,米价未能暴涨,后果要轻得多,而赈灾费用也少得多。
、他治病:元佑四五年灾荒之际,瘟疫流行,杭州是水陆交会的地方,疫疾死亡率比别处都高。苏轼派人作稀粥、药剂,救活了很多人。考虑到杭州重镇,苏轼捐了五十两黄金,加上公费,合起来办了一个病坊,叫做安乐坊,收纳贫困病人,为其治病。苏轼亲率医生分坊治病,得医而愈者千余人。在古代官方慈善医疗事业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他浚湖:苏轼元佑四年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之时,西湖的沼泽化已经十分惊人了。根据苏轼的观察,对比他十六年前离杭时的情况,他说:“熙宁中,臣通判本州,湖之葑合者,盖十二三耳;而今者十六、七年之间,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而西湖起着为百姓和农田提供水源的作用,“然后民足于水,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后食。今湖狭水浅,六井渐坏,若二十年之后尽为葑田,则举城之人复饮咸苦,势必耗散。”直接影响着杭州的存亡。面临着这样的严重的威胁,苏轼立即着手制订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顺便指出,这个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说明杭州城市已经整个地建立在西湖以东,西湖之名已经普遍流行了。苏轼主持的这次疏浚工程是规模空前的,他拆毁湖中私围的葑田,全湖进行了挖深,把挖掘出来的大量葑泥在湖中偏西处筑成了一条沟通南北的长堤,后人称为苏公堤。又在全湖最深处即今湖心亭一带建立石塔三座,禁止在此范围内养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浅,后来演变成“三潭印月”。呵呵,东坡肉的故事就是因浚湖而发生,有人已经讲了,我就不多嘴啦。
、他开河:杭州中贯运河,舟行市中。但长期以来,地方官贪图方便,引引潮水入河,海潮每至,泥沙淤积,漕河失利,舟行困难,不得不三年一淘,劳民伤财。苏轼亲自视察杭之水系后,带领人民疏浚茅山、盐桥二河各十余里,水皆深八尺以上,是几十年来浚河从未达到的深度。又根据精通水利的苏坚的建议,在两河间筑堤闸,控制河水与潮水。自后潮不入市,河道不淤,舟楫常行。
、他引水:上次修好的六井和沈公井再度废堙,杭州人饮水非常不便,一斛水甚至卖到八钱。苏轼决心彻底永久解决百姓用水问题,亲谒茅庐拜求前次参与治井现已年过七十的老僧。苏轼采纳了老僧的建议,用瓦筒取代竹管,并盛以石槽,使底盖紧密,经久耐用,并且还利用多余的水量在仁和门外离井最远处新建二井,以瓦筒把六井水直接引至千家万户,并扩大了供水范围。从此,“西湖井水,殆遍全城”。苏堤三潭印月就是他的杰作。
这里的六条伟迹,与《苏轼治西湖》相合,而现在的王木木放眼看来,觉得事实并非如此,其中奥妙无穷:
、他修井事,前文说这是苏轼第一次来杭州任通判之职时作为,其时知州是陈襄,若论功绩,职通判的苏轼最多是个协从有方。苏轼现在第二次到杭州,如其《乞开西湖状》所言,需重修六井。那,井是井事,湖是湖事,为乞开西湖从中央批得的钱财、粮食、度牒应用于湖事,专款专用,懂不?混为一谈,说轻了,是不懂财会,说深了,涉嫌混水摸鱼。
其实,在那个年代,通判,是一个很得罪上司的职位,因为通判的职能就是和知府操事,并向朝廷打小报告,对地方领导起到监督和制约作用。所以每地的领导对通判都是很烦心的,曾有一个姓钱的爱吃螃蟹的知州就明确要求朝廷把自己派到一个“有蟹无通判”的地方去任职,可见知州对通判厌恶之深。
苏轼在通判杭州期间并没有任何政绩,陈襄来杭后,把杭州城里的六口老井挨个掏了一次,出水多了点。苏轼马上写了一篇《钱塘六井记》。结果,被后世粉苏者吹成“因法以便民”。
时,六井事,非大事。其时,凡大事均需上报朝廷,而苏轼好吹,掏井事,被吹成了一利国利民的大工程,说六口老井修好以后,正好遇上大旱,“自江淮至浙右”,所有水井都枯竭了,结果水弄的比酒还贵。只因我们有了这六口井,结果有喝的有洗的麻事不缺。老百姓都“诵佛以祝公”。
然后苏轼就发感慨了,说“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天下大旱是不常有的,但我们往往因为不常有的事情而忽略了喝水这样紧急
第0745章妾身如弃衣[2]
第0746章苏轼治西湖[2]
小说推荐
纵横宋末
胡人疯狂纵马南下,朝廷又不停自毁长城,即将崩溃的大宋经济。一个私生弃子为了证明自己,兴办作坊,文斗奸臣,武抗胡人。然而没有料到爹爹竟然如此对待他群
宋魂
连载中
最新章:
第五百五十六章僧俗之争[2]
宋阀
r。今天是大年三十,明年是大年初一,又恰逢情人节,默然祝愿所有书友:九牛迎二虎,牛气冲天走进虎虎生威新年景;一天逢双节,爱情甜蜜增添欢乐如意大春节。尽管今天过大年,但默然依然会坚持更新,敬请期待
宋默然
已完本
最新章:
大结局[2]
谜途
稳定持续更新中…这里没有玄幻,却不缺少离奇。这里没有狗血,却有真情流露。一本正经的小说,不水文不做作,平凡里讲述离奇,平淡中品味人生。纵横签约作者三不,真情奉上。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意见和建议,谢谢
三不
连载中
最新章:
第二百一十三章尾声
此宋词非彼宋词
【自作多情校霸男主VS体弱乖巧富家千金】宋词在三中有个响当当的称号“如玉恶霸”原因是宋长得好看,担得起陌上人如玉的风采,偏偏打架巨吊,是三中公认的恶霸。直到某天宋词发烧晕倒在宋华年家门口被救,从此惊鸿一瞥,死缠烂打要以身相许。宋华年有篇作文,开篇第一句就是:我喜欢宋词,以至于宋词自动忽略了后面的选集
闻言七九
连载中
最新章:
第一卷番外:宋一柱小朋友(全本完)
嫡子很毒
云家村是大楚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庄,离最近的城镇也有五十里地整个村子大概有不到百户人家,村民们自给自足,很少与外界接触。近日,有两个外地人闯入了这宁静的小村庄,他们应该是逃难而来。村民们本不愿意接纳他们,想将其赶出,可耐不住其中一位男子的苦苦哀求,跟他一起而来的另一人身负重伤,实在不易舟车劳顿,最终村民
谜虞
连载中
最新章:
496
谜魔
九狱入凡尘,魔气化此身,阴阳道法葬天葬地葬苍生,弑尽逆我之人,邪魔共尊,神域共伐,世间谜魔
落得无悔
连载中
最新章:
第五十二章引荐(1)
天脉谜踪
晋阳王朝历代君主短命而亡引起了诸多猜测,隐藏于迷雾之下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在这里,会写花前月下,也写烈马狂歌;会写春风得意,也写事与愿违;会写纵横捭阖的洒脱,也写垂拱落幕的黯然。精彩,开启
枕风眠
已完本
最新章:
第二百九十三章何诺一生,不弱于人(大结局)
万道吞天决
原本被同门视为废物的陈轩,某一天记忆觉醒,原来他是一代吞天大帝转世重修之身。归来之日,战天骄,灭强敌,他将再次踏上万界之巅
虾谜
连载中
最新章:
正文卷第67章有人背黑锅
谜海寻踪
那天的天气出了奇的好,连续一周的连绵不绝的雨水终于在那天早晨暂时停止,乌云散去,露出了久违的太阳。所以即使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五点,屋外还是那么明亮。爷爷搬了一把竹制椅子就这么坐在了门前一棵老槐树下,拿出一柄玉质烟斗,从口袋里掏出烟丝认真的放了起来,随即拿出火柴点燃烟丝,舒适的靠在椅子上吞云吐雾开来。傍
鬼无颜
已完本
最新章:
第五卷黄金之国278章大结局(全书完)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