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绿色风暴》二百三十五章、哈萨克战兵营[2]

大明绿色风暴最新章节目录
   队,各自占据了山口两侧驻营。
    拉乃尔特的心腹窝豪格,带着万两黄金,就守在山口外,高价购买牛羊、奶酪奶酒、沙麦以供大军食用,倒是让迁移的哈萨克部落得到了实惠,也让西门旺福的军粮充足起来。
    一直到1516年2月初,散落在衣烈河流域的哈萨克族部落,基本上通过了阿拉山口,带走了他们的牛羊,也有一队队的马帮、西域商队,跟随着这些部落,好死不死地去了左石的营地。
    在那里,他们会源源不断地走进那长长的“小黑屋,”
    在济农的指示下,耶包良下令亦力把里城中的贵族们,举家迁移,也过了阿拉山口,那么多的部落去了扎卜罕河流域,需要人管理不是。
    西门旺福的大军,也在哈萨克王庭的邀请下,在怕刺城留下三千守军,渡过阿拉河,跟随离开山口的哈萨克骑兵,直奔阿里玛图城而去。
    那里的哈萨克守军,会被收编成济农帐下的哈萨克战兵营,地头蛇兼炮灰是必须要的。
    亦力把里城中的哈萨克骑兵,除了留下的两千守军,剩下的也会调往阿里玛图城,充实哈萨克战兵营。在西门旺福在亦力把里不驻军的承诺下,耶包良同意了。
    捷报传来,喜不自禁的萧夜,給西门旺福送去了一封信哨,赏赐丰厚,要么在衣烈河西岸与楚吹河之间,赏草场万亩,要么給赏火/枪千杆,机枪五挺,补给物资若干,你看着要吧。
    自然,西门旺福的选择,没让萧夜失望,拿到了满满三车的军火物资。他的野心,让萧夜松了口气,祸水西移基本上有了眉目。
    从地图上看,只要过了热海一带,再往西就是大片一望无际的平原沙漠,那里有广阔的田地,丰厚的缴获,相信西门旺福的眼睛,就不屑于再往后看了。
    在西门石堡渡过了一个安稳的春节,萧夜带着家眷、众部将去了石关屯,祭拜了土地庙里的弟兄们,又遥拜了父母,这才开始关注起流民来。
    从清风谷外出至此的流民,今年更加多了,不知何故,甘肃镇对内地逃难来的流民,放开了口子任由出关,倒是让那些有了小石堡的商家们占了大便宜。
    大半的流民被商家蛊惑着去了各处的小石堡,这倒是省了他的粮食。
    面对加工中心里枯竭的资源,萧夜老实了一个月,过了春节,他又一次想开始坤字号石磨的拍卖。
    沿着阿尔泰山南麓,勉强被探出的矿脉,萧夜选择了五个点,最西面的小石堡,已经安在了阿拉山口的东端出口不远。
    下个月,只要尚舍田的探矿结果及时,五个坤字号石磨,会让左石掌管的“小黑屋,”向前延伸搭建在阿里玛图城中,不再煎熬于寒野荒地中了。
    至于赤金河畔的那个“小黑屋”,萧夜不想动它,那可是一个敛金的宝贝,每日都能给他带来几斤到十几斤黄金的收益,暗地里就由康红原交到了账房;那里有赤斤城和西契赫部骑兵保护着,自是安然无恙了。
    但是,知道了风声的王大力,急匆匆找到了萧夜。
    “大人,小老儿有一事相求,”在书房里,王大力满脸惭愧地,跪倒在萧夜面前,这可是让萧夜吃了一惊,慌忙上前搀扶起了这个老匠人。
    “王叔,你这是作甚,咱有话说话,你这要折我的寿啊,”扶着王大力,萧夜和他坐到了椅子上。
    “别说是一事,就是十事百事,咱们商量着来,以后不要这样了,”听着萧夜的嗔怪,王大力连连点头。
    “是这样,我那些老弟兄,这些年也积攒了些功劳,钱财也能凑出来一些,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想一帮子人合起来兑换了,兑换成磨坊雇工自己干,”不安地看着萧夜,王大力吞吞吐吐地说道。
    “这样啊,这是好事,王叔你不用想太多了,”思索了片刻,萧夜爽朗地笑了,后勤队里人口越来越多,他现在的压力蛮大的,既然有人想离开,他自不会为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很是臃肿的后勤队,势必要进行一定的整顿,把那些老人妇女,退出后勤队,也能保证后勤队强大的活力;否则,就凭萧夜的威望维持后勤队,那偷懒耍滑的人会越来越多。
    毕竟,年轻人和老人妇女拿差不多的粮饷,只有外出的奖赏不同,这不是正常现象。
    而且,只要地盘在掌控范围里,他一旦有事,这些人不帮他帮谁,帮那内地的官家?可能嘛,把千辛万苦挣来的磨坊交给世家、官府,还不如打死他们呢。
    “嗯,王叔,你回去了告诉那些老匠人,想退出后勤队的,本侯不拦着,可以給他们兑换功劳,这次五个磨坊全部低价换給他们,”
    “但小石堡驻守军一百是死规矩,粮饷就由侯府账房列支了,也允许他们购买一定的火/枪防身,”
    “但他们军户的身份不能免,将来一挨有事,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石堡,必须听召出力,”
    “不需要他们远去他地,只是就地护卫石堡而已,石堡可以自行安装堡门,”萧夜揉揉眉角,耐心地说道;自己手里的战兵营,将来势必要继续招募了。
    “那是自然,侯爷有令,所有军户必须出丁,”王大力拍着胸脯保证道。他的话萧夜信,不过这一条必须公事房订了章程,让所有的军户都明白才行。
    很快,公事房向各石堡派出了告/示,后勤队里年纪超过四十的男女,优先照顾退出后勤队,军户身份不变,可以自行选择去任何石堡做工;一旦侯爷府有令相召,所有军户必须见召听令,按日发放粮饷。
    当然,不在后勤队干活,那粮饷就不能拿了,这次是照顾,过不了一两年,后勤队就要强势清理人了,这一点,军户们心里门清;毕竟,后勤队干强体力活的事物繁多,没人愿意养着干不动活的人。
    一时间,各家商铺负责招雇工的掌柜们,脸上可是笑开了花,要知道,后勤队里那些年纪大的匠人,经验丰富,平时招都招不来;要不是后勤队外派的军务增多,或许这些匠人还不愿意退出呢。
    当然,如果公事房临时有事相召,这些退出的匠人是必须出人的,这就是军户的本分了。
    3月底,侯爷府公事房发出通告,大大的告/示就贴在西门石堡的外堡门堡墙上,盖了侯爷的大印,以及辛儒林的签印。
    围观在堡门口的人群,越来越多,有识字的自然在大声地读着,还连带解释一番,“自今日起,不论商户、军户、匠户以及农户,均可以向石家商铺提出购买磨坊的申请约书,由侯爷府公事房酌定,”
    “那这不是说,咱们这些小商户,也能押了定金排队了?”有拉着骡马的商贩,一脸的怀疑。
    “磨坊必须建在石堡里,那修筑石堡的银钱,可不是一般的多,里面还要有战兵驻守呢,”有人也是摇着头说道。
    “哼哼,没有本钱可以几家凑啊,一个石堡再小也能保证安全,放一顶帐篷看哪有人愿意去,”
    “是啊,听说现在大商家们的那些石堡,马上全部就要完工了,清风谷那里过来的流民,连这里都走不到,全被召走了,”
    那些深入到草原深处的各小石堡之间,侯爷府仁慈,五天开通一趟运输车,专门运人的,一圈下来要三天时间,只要交上一贯铜钱的联合银票,就能到扎卜罕河去开开眼。
    乱哄哄的人群里,说啥的都有,但是,也有机灵的商贩,转身进了堡门,在军士那里登记了身上的武器后,匆匆直奔石家商铺而去。
    买得起买不起,先交了定金排上队,哪怕是倒手卖了这号牌,就是一笔小财不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