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绿色风暴》二百二十五章、西门石堡下

大明绿色风暴最新章节目录
   被军户们称之为侯爷府堡的山顶石堡,能如此之快地修筑起来,不但有三千多匠人、青壮日夜施工,还有萧夜拿出的大量黄灰泥,以及大笔不菲的赏金。
    萧夜治下的石磨磨坊,尽管每日里能产出为数不少的黄灰泥,但两个不间断吞噬矿料的小黑屋,才是侯爷内堡用料充足的关键所在。
    康红原的旗队轮班进入洞道,不停地运出各种货物,还有六月就增加在民用目录里的黄灰泥,用极为粗糙的厚布编制的袋子里,装满了青灰色、土黄色等级的灰泥。
    大量伤兵的加入,令康红原的旗队,已经增加到了五百人,好在现在石堡里空闲出来的石屋小院,绰绰有余。
    不肯声张的萧夜,把黄灰泥从仓库里拉去了西门石堡,但没人知道,加工中心里剩余的废料,一大部分也成了灰泥。
    这种土黄色的袋子,军户们不肯浪费,王大力做主奖励给了各百人队,由带队的头目分派;家属们是勤劳的,在工地上忙碌的匠户、青壮们,现在最为显眼的标志,就是下身颜色一致的裤子了,结实耐磨,样式模仿了野战制服的样子。
    眼见得气温日渐阴寒起来,萧夜和辛儒林他们商议过后,就宣布了迁移侯府的命令;至此,马道石堡里除了仓库、康红原的旗队,以及守备的侍卫队等,大部分人就要转出这个山谷,前出进入草原里了。
    当然,已经开始给侯爷府里供应青菜的暖窖,那是不能动的。被胡适彪栽种活过来的红薯苗,产量令萧夜惊讶不已,三十斤根茎明春会继续扩大栽种。
    西门石堡山顶,也就是侯爷府堡里,净水房那里三百顶水伞已经摆放完毕,用细绳绑扎牢固;一股股细小的水流,汇集在了一排排半圆的竹筒,流进了池塘里,也沿着竹筒流进了一旁的大缸。
    分支流出了的净水,储备在三十几口大缸里,这也是侯爷府内唯一的水源。
    草原上夏季干热,秋季冷燥,冬季更是干燥寒冷,水伞出水量明显减少,这三百顶的水伞,直接就掏空了马贵仓库的库存。
    侍卫队军舍大院、公事房、通讯队、账房里人来人往,都在搬运着大包小包。
    一些隐秘的东西,必须在晚上由侍卫队协助搬运。
    嗡嗡,猪式战车在前,后面跟着一辆黑色的运输车,稳稳地驶上了长坡,在一队侍卫的注视下,开进了三进大院外的空地上;车门打开,几个腰插盒子炮的女护卫,当先跳出来,站在车外四下里张望着。
    “侯爷的家眷到了,”远处堡墙上,带队巡逻的什长老/胡,嘀咕一声,摆手和十个弟兄继续走在甬道上。
    梅儿和莉娜、田秀秀,带着孩子还有两条聪灵的小狼,来到了她们的新家。被褥、书籍以及零零碎碎的东西,被一起搬了过来。
    俗话说,搬一次家犹如着一次火,但是舍不得家当的这些人,硬是把在马道石堡里的各种杂物,一点不落地搬了过来,时间自然也就拖长了几天。
    这里通讯队使用上了信哨叁型,和马道石堡那里留守的通讯兵,能随时保持联系;因着沙盘不便移动,马道石堡的通讯队王梓良留了一个什队的人手。
    山下内堡里,医馆、学堂也搬了过来,一座座完工的军舍大院、石屋小院,自有公事房派人安排入住。
    即将完工的二道墙外的石堡里,汇集了数千的后勤队青壮,工地上忙碌异常,王大里他们希望在落雪前,能把这里的石屋小院、坊市全部建成。
    唯一让王大里遗憾的是,他亲自带着十几个老匠人,在西门石堡附近,试探着挖了几处水井,虽然也出了水,但都是苦涩的咸水,这让满心希望的阿蛮也相当失望。
    随着翡翠藤的蔓延,不久的将来,他的部落里的部众,都会进入后勤队里找活干,绝大部分的青壮男子,则会加入到战兵营,那一份粮饷以养活家人。
    军舍大院在内堡,在二道石堡里都有占地,这也是王猛、王虎两个战兵营的营地所在,以确保西门石堡的核心安全。
    今后王家堡里据守防御的一个百人队的军士,会由这两个战兵营轮流派驻。
    整个西门石堡,不论内外堡,最为特色的,还是那没有堡门的存在,就连侯爷府堡出入也只是一个大坡而已,这也是让驻守的侍卫队、战兵营,以及扎营在外围的战兵营,不敢懈怠片刻的原因。
    建应兴和西门旺福率兵返回,带回了长长的满载车队,也带回了和土鲁番王的议和书,被公事房记大功一件。
    西门旺福领兵返回居延湖,余山的神车营,稍微歇息半天后,就投入到了忙碌的运输中,把各种物资搬运至侯爷府仓库、内堡仓库。
    三千带回来的汉人俘虏,让萧夜头疼了,这些正经的军户,里面不但有三名千户级军官,还有百户、司吏等人物,想归化他们,只能使用强力丹药了。
    好在,这些人都是携带家眷而来,在王梓良和辛儒林的督促下,萧夜把强壮的军户编入了战兵营,其他人放进了后勤队,放出了不少的丹药。
    要想在战兵营里升值军官,需要的不但是资历,更要能力,这些千户、百户,只能从军士干起。
    十月底,西门石堡正式全力运转,侯爷府治下王家堡、杨家堡石堡完工。
    在西门石堡内堡里新开张的石家商铺,摇身变成了批发商,批量买入物资,批量卖出物资;日常零星的买卖,就交给了各家的商铺,萧夜的这种办法,很是让商家们高兴。
    在二道堡墙里的坊市,商铺外墙还未全部干硬,各家商户就急不可耐地做开了生意,甚至摆出了摊位,人流攒动。
    西门石堡外,东面的草场归属刀子的战兵营驻扎,西面的草场归属阿蛮的盖伦战兵营,部落搭起了大片的蒙古包,一群群牛羊收拢在山洼的背风处。
    驻留在赤斤河畔的小黑屋,不断地吞噬着带有钨矿的河沙,在缓慢供给着加工中心,也把废料里筛选出的金砂,铸成了金锭送到了康红原的手里,聚集在了账房的钱库。
    一年一度的军士大比,又到时间了,这一次,侍卫队要选拔出六百侍卫,消息传出,各战兵营、各石堡,两个附属部落里沸腾起来;就连西门旺福也不甘地提出了请求,他不认为自己部落里的勇士,比不过其他人。
    王猛战兵营、王虎战兵营、杜丁战兵营、刘水合战兵营、炮队、神车营、斩军甲字营、盖伦战兵营、夜枭旗队,以及契赫哈山战兵营,首先纷纷派出了橄榄球队,前往西门石堡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比赛。
    西门旺福亲自坐着一辆鼠式战车,前往西门石堡观摩。这辆车子,是他废弃了两个不听诏令的部落,派兵押送去了戈壁滩深处,再给萧夜说尽了好话,勉强给换来的。
    后勤队也派出了两支队伍,试图能取巧拿个名次。但王大力估计,倒数是肯定了。
    西门石堡外的空地上,上千来自各战兵营、部落里的军士,第一眼,就看见了一溜的黑色运输车,徐徐驶出堡门,直直奔向了马道石堡方向。
    “斯,”有识货的带队百夫长,眼巴巴看着车队驶过后,不由得暗暗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这车子都有八个了,前个月可是没这么多,”
    但是护卫在运输车侧翼的鼠式战车,依旧只有三辆,萧夜把资源倾斜在了货运上,只能亏欠侍卫队了。
    十二支球队拉开了架势,在画了白线的空地上,开始捉对厮杀,一旁观战的不但有众多的军户、匠人,萧夜也带着家眷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靳三娘的事,不能再遮盖了,萧夜早几天带着靳三娘和丫鬟,和自己的夫人、妾室见了面;温和大度的梅儿,容纳了这个比自己年级还大几岁的妇人。
    靳三娘虽在侯爷府堡里,有了自己的房间,但她一般都待在自家的商铺里,她如何想法萧夜不清楚,但也不会把三娘圈在后院,任由她打理自家生意,这让靳宝良都惊讶不已。
    今冬粮食问题的解决,让萧夜放下了心头的不安,也让他和边墙里联系的念想,越发的淡薄了。虽然旺福分走了不少的粮食,但萧夜仓库里堆满了更多。
    黄、田、王三家商户,虽然在西门石堡预先购买了商铺,但清风谷那里已经被刘水合严密监视了起来,鼠式战车的巡逻线路,重点也在那里。
    橄榄球比赛是一场场热血冲撞的场面,几天就能分出胜负,而第一名的夜枭队,每人拿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他们要是不肯要,旁边早有商户执事、伙计拿着银票候着了,点头立马就能交易。
    拿到自行车的军士、军官,兴奋的脸色涨红,就连第二名、第三名的球队,也是趾高气昂,尽管没有奖品可拿。
    但这些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军士、军官们,观看了两支侍卫队的橄榄球赛后,胜者的那份骄傲荡然无存;在他们中间,没人能在被不停地撞飞出去十几步后,翻滚几圈,还能生龙活虎地跳起来继续参战。
    接下来,军士大比拉开序幕,五十步、百步射击,固定靶、移动靶,投掷震天雷,挖掘各人战壕,负重长跑,一项项比下来,六百精英脱颖而出。
    “轰、轰、轰,”枪榴弹、雷击炮,打靶比赛更让人心潮澎湃,也把炮队藏在深处的实力,暴漏在众人面前,那些挤站在人群的商家们,心情各异。
    获得前三名的军士,拿到了喜爱的怀表、打火机,还有精致的成套玻璃杯,也让橄榄球赛在各石堡快速地推广开来。
    尽管有了充足的各种矿料,但在辛儒林的建议下,萧夜继续有条不紊地存储着各种军器,占用了加工中心里大半的资源;被军士守卫严密的三处仓库里,火器库存逐渐增加。
    民用的货物,一半以上就用来交易了。
    内堡里唯一的一家商铺,石家商铺,在开张的第一天,就有大小商家、行商排起了长队,拿着银票、物资兑换波斯货物。
    商铺里货架上,摆放着铁钉、凝冰剂、各种暖手,还有式样不一的玻璃杯,加上铁匠铺里新出的马蹄铁,这些是给那些小商贩们出售的;但是,在柜台那里排队的商家们,根本就看不上这几样敞开了卖的东西。
    大商家财大气粗,早就交了订金,按约定日子前来提货。
    “黄家上月订货玻璃二十件,明天到货,可以去鹰爪堡外取货,”石家商铺里,王贵翻看着账本,核对了上月黄家的订货,对着柜台外的黄家执事,淡淡地说道,“还有丝绵大衣五百件,缺货一半,梳妆镜一百,手灯五十,能取货吗?还是等等?”
    “取,一并取了,”点头哈腰的黄家执事,交了另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