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绿色风暴》一百四十一章、百户所里的枪声

大明绿色风暴最新章节目录
   就在萧夜梳理鹰爪堡防御兵力的时候,王梓良派去在甘肃镇的探子,终于能跟着去往马道关卡的商队,返回了马道石堡。
    拿着王梓良带来的情报,萧夜满腔的自信,随着这份情报不翼而飞,心情沉重到了极点。
    原来,人家张忠还真是没把自己看在眼里,哪怕自己在马道那里设置了关卡,在张忠看来,不过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军户闹性子而已,值不当的大动干戈。
    有着银钱开道,探子在甘肃镇和指挥使司里的小吏,混熟了之后,得到了在大明并不是机密的消息,只不过外人听不到罢了。
    大明王朝的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明军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中最精锐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组建,分别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内卫京师,外备征战.
    五军营是骑兵和步兵的混合体。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始分为中军、左军、左掖军、右掖军、右哨军,这支部队是从各个地方调上来的精锐部队,担任攻击的主力。
    三千营主要是由投降的蒙古骑兵组成的。也就是说,三千营实际上是以雇佣兵为主的。组建三千营时,是以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的,当然后来随着部队的发展,实际人数当不止三千人,三千营与五军营不同,它下属全部都是骑兵,这支骑兵部队人数虽然不多,却是明军最为强悍的骑兵力量,他们在战争中主要担任突击的角色。
    神机营是明军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士兵使用的武器是火炮和火铳,后期又添置火绳枪。在明朝时候,这些火器被称为神机炮,许多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是丧命于这些神机炮下。
    这相当于明朝政府的炮兵部队。
    火铳兵列队为三行,发现敌骑兵前进后,第一行首先发射火铳,然后第二行、第三行继续发射,在二三行发射时,第一列就可以从容装好子弹,形成完备而持续的强大火力。
    萧夜部署一直以来使用的三段射,就是这种战法。
    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可以对敌人连续不断地射击,使敌人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发明这种方法的是明朝初年的名将沐英。此法领先世界200多年。
    三大营战法,本用于对付沐英防守地段起义军的大象,后经朱棣将其改良并对三大营军事力量进行合理调配与组合,达到克制机动性更加的蒙古骑兵的目的。
    在发现蒙古骑兵后,神机营的士兵会立刻向阵型前列靠拢,并做好火炮和火铳的发射准备,在统一指挥下进行齐射。这轮齐射是对蒙古骑兵的突然打击。
    神机营射击完毕后,会立刻撤退到队伍的两翼,然后三千营与五军营的骑兵会立刻补上空位,对已经受创的蒙古骑兵发动突击。骑兵突击后,五军营的步兵开始进攻,他们经常手持制骑兵武器如长矛等,对蒙古骑兵发动最后一轮致命打击。
    “在明代“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英宗被俘,瓦剌进逼北京,为了应对瓦剌的骑兵,于谦将神机营作为秘密武器,安置好神机营之后,叫一些骑兵故作悠闲散漫,稀稀拉拉,三三两两地东游西逛。也先看到这个情况后,急忙派遣一万骑兵,迅速攻向德胜门。
    当瓦剌骑兵逼近德胜门时,只听枪炮齐鸣,硝烟四起,密集的枪弹和炮弹从空屋子中喷射而出。瓦剌兵哪里会料到,空屋里会暗藏机关。刹那间,瓦剌兵被炸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不一会儿,便死伤惨重,只得狼狈逃跑。
    神机营兵五千,步兵三千六,每人持火统,也叫火统兵;野战重炮一百六十门,大连珠炮二百杆,炮兵防身手统四百杆;骑兵千人。
    这种世界上最早的枪炮部队,是为大明精锐的野战部队,随便拉出来一部分,萧夜也只能望风而逃。
    看着探子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打听来的消息,不但是萧夜,就连王梓良也沉默不语。
    短火/枪黄家已经仿制成了,那后装火/枪,说不定京师里那些工部匠人,也能仿出了七七八八,就算弹丸也有替代的办法。
    对于内地匠人的仿制手艺,萧夜从黄家就能看出一二了,绝不能小视了。
    而锦衣卫突袭了老羊口、石关屯,已经得到了萧夜全部的军器,就是那信哨也被掠去了七八套。
    唯有在鹰爪堡的那个重机枪,还有秦石头手里的微光镜,没被张忠侥幸拿到。否则萧夜睡觉都难以安稳了。
    那样一来,萧夜手下的家卫,武器上的优势就打了折扣,这个看似坚固的马道石堡,在被断绝了粮食供应后,不攻自衰的结局,或许就是张忠留有一手的原因了。
    想到此处,萧夜和王梓良对视一眼,沮丧的表情两人不约而同地浮现在了脸上。
    “那个探子是甘肃镇里的小商户,还是让他回去吧,或许以后还能带回消息,”王梓良勉强笑笑,转移了话题。
    “给他重赏,今后还有消息,可以让他去石关屯找张子长,来这里太显眼了,那道卡子有太多人都盯着呢,”萧夜点点头。
    对大明的敬畏在他小时候,就已经根植于心里了,到了现在,他不过是想拥兵自保,能报仇是为最好,压根就没有过缓称王的念头。
    王大力在马道关卡那里,提出的交换骡马的办法,很快就行不通了,不说南来的商队,骡马的数量他拿不出相迎的交换数量,就是质量上那些商户也不愿意。
    于是,很快关卡那里,留下大部分的商户家卫,只有少部分的家卫能拉着骡马走过马道,在石堡南面的空地上,卸下了货物,顺便就装了新购的货物返回。
    这里面自然就有了机会,那些附属在大商队身边的小商贩,也就有了靠近石堡的商机,王大力也没有太多的严苛。
    当然,这些商户想走近马道石堡的堡门,没有百户大人的同意,他们连台阶都迈不上去。
    “对张忠的打探还要继续,摸清了他的底细,找机会让秦石头带人去干上一把,”依旧不忘报复的萧夜,这时候也豁出去了,大不了就据守于此,明军还不至于冒着得罪鞑子的风险,动干戈讨伐马道石堡。
    萧夜是有些多虑了,老羊口皇店的设立,石关屯官店税卡的开张,已经让张忠尝到了甜头,如果顺利的话,今年他向京师内庭府库缴纳的奉税,足以让少年皇帝对他褒奖一二了。
    所以,在没有找到稳妥替代萧夜的办法前,张忠不会再莽撞地打马道石堡的主意,这里毕竟触及到了鞑子的神经,大张旗鼓之下,万一因此引发冲突,他是没法承受朝廷问罪的。
    “好了,想那么多没用,今个是辛秀才的商铺开张,咱们过去凑凑热闹,”说完,萧夜拉着王梓良,出了通讯队的军舍,向军舍区的那条短街口走去。
    新开张的石家商铺,设在离百户所不远的临街,房门已经被匠人改成了门脸,里面的火炕也拆掉了,放上七八个货架,一个木制的钱柜,上了货就可以开门做买卖了。
    这条只有一里地长的街道,两边临街的军舍,空着十来间,除了石家商铺,将来还有军户家属开的小酒肆、洗衣坊、裁缝铺,后勤队的铁匠铺等等。
    这种勉强自成系统的街道,将来会渐渐完善,正是萧夜试图摆脱那些商家的手段,当然,那必须是在有了大量人口的前提下,现在还只是想法而已。
    没有外来的粮食等物资,这条街道势必冷清,他在尽量地给军户们找一条出路,那些不愿扛枪打仗的军户、匠户,也有着不小的作用,岂能全部浪费在了磨坊里。
    人各有志,只要有手艺的,萧夜不介意他们开上一个小门面。
    越来越多成为属下的军户、匠户甚至是鞑子,已经使他无法独善其身。他已经不再是单纯为了自己一家人而活着,必须考虑整个麾下的利益,更多人的生死。
    粉刷一新的石家商铺,门脸旁边的两扇窗户上,装着四方的玻璃,新斩斩的松木门板规整地竖叠靠在墙上,门口挂着两盏气死风灯。
    虽然辛濡林是商铺的主事,但作为打理商铺的执事,可是满脸喜气的张良年,他正站在街道上,指唤着几个残疾老军,挑起了两挂鞭炮。
    辛濡林坐在轮椅上,摇着扇子,旁边推着轮椅的妻子,还有前来看热闹的父母,让他脸上也带着淡淡的笑意。
    围观的一众军户们、匠户家属,七嘴八舌地等着商铺的吉时,要不是孩子们都去了私塾,恐怕这里会更热闹。
    日头高照,张良年远远看见百户几人也来了,赶忙高声喊道,“吉时已到,放炮,”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人群闪开一条小道,萧夜来到了商铺外,抬头看看门楣上的牌匾,呵呵笑着冲辛濡林一拱手,“恭喜新秀才,生意兴隆,”
    那牌匾上黑底金漆的四个楷体字,一看就是杨天受的手笔,在这石堡里,要说资历最高的,可就是萧夜的岳父了。
    辛濡林隐晦地一撇嘴,冲着萧夜拱手回礼,这商铺都是你的,何来的恭喜我一个书生。
    给秀才的妻子、父母见过礼后,萧夜冲着张良年一招手,“走,进去看看,商铺的货可是充足?”
    “足,足够,属下几人忙了好几天,已经理顺了货物,账册辛秀才也看过了,”头上还顶着碎小的纸屑,张良年上前给百户见礼。
    进到商铺里,最显眼的是钱柜旁紧挨着的几大坛子麦酒,还有小坛的汾酒,那是田家送来的货物。旁边是一些常见的几种绿菜,但上面标的价钱是贵了点。
    再往里看,左手是齐胸高的长条钱柜,对面的货架上,整齐地摆着布匹绸缎、丝棉大衣。
    右手堆着整袋粮食,青盐茶叶烟叶,还有一些栗米、绿豆,酱油醋菜油,地上十几个青黑的小瓮,装的是腌菜;针头线脑、铁锅铲子之类的零碎放在角落。
    虽然货物的种类不是很多,但随着南来的商队次数一多,这杂货铺里的货物,会越来越全。
    随手买了两斤的绿豆,萧夜作为开门红的第一个客人,笑吟吟地出了商铺,王梓良也凑趣地买了斤茶叶,跟着百户离开了。
    他们这一走,早就等得着急的军户、匠户们,呼啦啦就挤了进去,开始挑挑拣拣询问价钱,盘算着各自的花销。
    商铺里的货物价格,比起碎石堡里要高上一点,没办法,这已经是按着成本在销售了,商家不辞辛苦地运过来,涨价势在必然,商铺也不能亏本销售。
    这只是明面上的买卖,暗地里的那些民品,石堡里众人基本用不上,就不用摆出来占地方了;军器销售,萧夜还在犹豫中。
    和辛濡林打过招呼,萧夜返身回了百户所,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