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绿色风暴》四十九章、雨中血战

大明绿色风暴最新章节目录
   塌狼瓦手中的骑兵,可是和那些小部落里的牧民不一样,虽说鞑子人不论老少,上马可战下马为民,但达延汗属下的六万铁骑,那是在草原上横行多年的饿狼,就连明朝军队遇上了也是能避则避,不愿纠缠。
    塌狼瓦部就是那六万铁骑里的一部分,一旦被他给盯上了,除非被吞并,基本是不死不休地频繁争斗,直到把目标给俘虏或杀死。
    也只有这种死缠不休的凶狠,让蒙古鞑靼人,才能在残酷的草原上,存活下来。
    首先冲进山谷里的,是手举着铁盾的二百刀手,后面跟着二百弓手,再往后,才是那一百精悍的鞑子火铳骑兵。
    “彭,”刚刚迈进山谷狭窄的山道,一个左右张望的鞑子刀手,不小心露出了半截身子,立马就被远处监视的斥候,逮住了机会;“啊,”一声惨叫的鞑子刀手,扔掉手里的铁盾、弯刀,扑倒在地。
    肩膀重担的刀手,滚落在山道上,识趣地靠到了一边,省的被后面的同伴踩死。
    没人理会还在挣扎的同伴,后面的一个刀手跨步上前,举着铁盾填上了位置,眼睛却是被鲜血刺激的发红。
    射程五百米的猎枪,虽然山上只有两把,但这一铳就打倒了一个壮汉,还是让鞑子们警觉起来。
    在一名百夫长的呵斥声中,刀手们把宽大的铁盾举在身前,左臂上套着那小小的圆盾;这种从汉人那里买来的铁盾,可是明军的标准配备,防御穿甲利箭不在话下。
    塌狼瓦为了快速稳妥地拿下白龙湖,一出手就拿出了自己的精锐,这五百鞑子兵的装备,占了他大部分的家底。
    “彭、彭,”山谷上方又是几声巨响,鞑子队伍前方举着铁盾的刀手,手臂上微微一震,惊喜地发现,铁盾竟然没被打透,顿时闷着头加快了速度。
    呼隆隆,一拥而上的鞑子们,在山谷里五人一排,齐齐举起铁盾,整整二十列的阵型里,刀光闪闪,脏兮兮的皮靴,踩着山道上的碎石就冲进了山谷。
    没有人费力地呼喊,这里不是马上的搏杀,需要的积攒体力,一举砍杀冲上山去。
    他们后面的角弓手,也猫腰跟了上去,生锈的箭头上腥气扑鼻,利箭搭在了弓弦上。
    跟在最后的鞑子火铳手,在百夫长的命令下,扛着三眼火铳,挂在胸前的火绳已经点燃。
    彭、彭打了几铳的斥候,见效果不大,又怕鞑子沿着山谷顶端包上来,慌忙退入山谷深处;那里,杜丁则带着五十军士,已经摆下了阵势,黄汉祥在侧面呼应。
    山谷尽头,蜿蜒向上的山道,旁边不远就是哗哗的溪流;杜丁指挥军士摆出了三叠阵,他也没办法,地势狭小展不开队形,如果像黄旗官那样两排挤在一起,射击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浓郁的硝烟。
    前排的十名军士,因为脚下地势陡峭,杜丁让他们趴在地上,第二排半蹲,第三排站立射击,前后间隔一步,就等着鞑子的攻击了;因为昨天黄汉祥旗官的大胜,军士们信心十足。
    不过,隐蔽在南侧乱石堆里的黄汉祥,抬头看看满天的阴云,小拇指在舌尖蘸了下,试试面前的微风,感觉很是不妙;按照那些杂役们在草原上的经验,恐怕这场雨不会小。
    终于,眼前山道远处,一排黝黑的铁盾出现在队官杜丁眼帘里,这种半寸厚镶钉的制式盾牌,让他倒吸口凉气;要不是那盾牌后晃动的小辫,他还以为明军上来了。
    “清枪口,清仓、装弹,”随着杜丁的一声轻喝,各小旗官迭声地叫骂着,这些新进军士,哗啦啦开始操起了火铳。
    两百步外,身在地势较低的鞑子们,停住了脚步,铁盾一排排竖起,刀手开始恢复体力,后面的弓手也靠了上来;长柄三眼铳抗在肩上的火铳兵,渐渐显出身形。
    奈何,不论是杜丁也好,黄汉祥也好,虽然吃惊有如此众多的三眼火铳,但对射程上并不了解。
    如果萧夜在这里,恐怕第一时间,已经招呼大家退回山顶,仗着地势坚守了。
    不知何时,穿着鞑子普通皮甲的塌狼瓦,带着亲卫也混在了火铳队里,在后面眯着眼正打量山上的汉人。
    “他们不是明军,咋有这么多的火铳,“没看见明军招牌式的鸳鸯战袄,但塌狼瓦还是很吃惊这全火器的汉人,尤其是对面那些汉人腰上一把把特色明显的弯刀,让他恨得咬牙切齿。
    “进攻,全部杀掉,不要俘虏,一个也不要,”在塌狼瓦怒火滔天的叫喊下,前排的鞑子刀手,双手举盾开始了进攻;他们主要负责抵挡火铳、箭矢,只有跑到近前才能放下盾牌拔刀。
    鞑子骑兵精锐和那些临时招募的牧民骑兵不同,他们是半专业的战士,根本不会呼啦一拥而上,就连冲锋时的呐喊声,也不会多喊。
    仰面上攻,却是很费体力,角弓的射程也会差很多;不过,杜丁很快就傻了眼。
    眼看着鞑子们逼近到了二百步左右,担心军士阵型不稳的杜丁,马上发出了射击的口令。
    “彭、彭、彭,”排铳有序地打响了,三大股涌起的硝烟,弥漫在半山坡上,众人眼前已经看不清山下的鞑子了。
    雨点般的弹丸打在厚实的铁盾上,深浅不一的弹坑,却是无法阻挡刀手们的脚步,间或有倒霉蛋被打中肩膀、腰部,也是一声不吭地避在路边,让开空间,同伴继续攻击。
    “攻击,”刀手里一个百夫长突然一声高喝,加快了脚步的刀手们,爆喊一声,忽地再次加快了步伐,后面的角弓手也快速推进,试图让自己最快地接近八十步的射程。
    鞑子队伍后方压阵的一百火铳手,没有移动阵型,冷眼看着前面开始发疯的同伴,虎狼般扑上了山坡;没有千夫长的军令,他们是不会挪动脚步的,雷霆一击,那是最后的手段。
    山腰上不断响起的火铳,硝烟弥漫中,杜丁虽然看不清对面的情形,但耳边越来越逼近的鞑子嘶喊声,足以令他冷汗连连了。
    这时候,逼在最前方的鞑子刀手,已经冲到了不足五十步的距离,要不是脚下山道
    一把拉过身边的小旗官,杜丁也不看是谁,大声地高喊着,“震天雷,把震天雷打出去,”好在,这个小旗官脑子清楚,收起火铳,接连拍打着自己的军士,高叫着震天雷。
    一个小旗九名军士,掏出了腰间皮囊里的震天雷,拉着火绳就砸了出去,虽然看不清目标,不过只要往下面的山道上扔就是了。
    他们现在的水平,还不能和王虎王猛小队相比,就是黄汉祥的小队,也会拉掉火绳后停顿一下,再投掷出去。
    “轰、轰,”赫然炸响的震天雷,五步方圆杀伤力是恐怖的,那些气踹嘘嘘的鞑子刀手,随即被巨大的冲击力掀翻,噼啪四射的弹片,打得他们嗷嗷乱叫。
    “嗖嗖、嗖嗖,”雨点般的利箭抛射了上来,靠近了杜丁军阵的鞑子弓手,上来就是两拨箭雨,人多力量大的局面,再次显现。
    第二、第三排半跪的站着的军士,随即被利箭射翻了好几个,这些刚刚拿出震天雷的军士们,顿时慌乱起来;好在,第一排趴着的军士,趁着铁盾倾倒的机会,接连打倒了七八个最近的刀手,才没有被鞑子趁势扑上来。
    “彭、彭,”军阵侧面的两杆猎枪,也随即加入了射击,五百步超远的杀伤力,打死了一个百夫长后,这才在竖起的铁盾前不再开火。
    鞑子退下去了,丢下了十几具稀烂的尸首,还有五六个铁盾,在三百步外的山道上,整顿队伍。“彭、彭,”又是两声猎枪,拖着伤员,让鞑子们退到了山谷拐角。
    再看杜丁总旗,四下看看自己的军士,已经是欲哭无泪了;不到一炷香的接战,就有十几个军士受了箭伤,五人殒命当场。
    自己不过五十个军士,一次就少了一小半,鞑子再来上两回,那岂不是全丢在这了,脸上满是黑色硝烟的杜丁,后背上再次冒出了冷汗。
    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天而降,看着自己手上的火铳,杜丁浑身一个寒颤,“带走伤员,死去的弟兄也带走,咱们回上山,”
    这里说啥也不能待了,要是鞑子冒雨攻山,大雨下火铳连木棍还不如呢。
    南面山腰处的黄汉祥,见雨势渐大,不由得爆骂一声,叮嘱军士把牛皮弹匣看护好,也丧气地向山顶退去。
    回到山上,让黄汉祥送了口气的是,余山已经派军士支起了单兵掩体帐篷,把弹丸和震天雷全部藏了进去,就连军士们也找来油布,把自己的弹匣仔细地包好。
    短短的一场战斗,死了五个军士,黄汉祥、余山、杜丁一碰头,看大家脸色就知道,这回他们遇上的,可不是草原上那些亦民亦兵的鞑子,极有可能是鞑子的正规骑兵,数量还不少。
    转移不必要物资的行动,马上就展开了,两百杂役,大部分会随着物资,向东退入山洞。
    接下来,趁着下雨,鞑子又派出小股的刀手,举着铁盾冲击山顶,被一阵震天雷给打了回去。
    “冲,给我冲,看他们有多少震天雷,耗尽他们所有的火药,杀光山上所有的汉人,”被火铳和猎枪/刺激到了的塌狼瓦,犹如露出獠牙的饿狼,血气高涨。
    火药怕水,他也知道,要不然哪敢这么发兵攻山;骑兵一旦下了马,战斗力简直能掉两个档次,塌狼瓦脑子并不傻。
    骑兵当步兵使,死了几个没啥,那些附庸的部落里,随手就能挑出大把的青壮,再跟着马队劫掠厮杀两场,淘汰掉废物,骄悍的骑兵就又有了。
    让他恼火的是,自己的火铳队还没上场,一场大雨就浇熄了火绳,要不然他现在的皮靴,已经踩在了白龙湖湖畔。
    眼光犀利的塌狼瓦已经看出来了,那些汉人的火铳,除了两个射程有三百多步,其他的都是百五十步,虽比角弓射程远,但和三眼火铳相比,堪堪是比不过的。
    何况,连发三响的三眼火铳,马上可以当做铁棍使用,一旦被自己手下接近了阵型,哼哼,塌狼瓦咧着厚厚的嘴唇笑的很是得意。
    当然,那两杆射程超远的火铳,他是不会放过的,这些汉人的脑袋,他也不会留下,拿到清风谷那边,说不得还能换回大批的粮草美酒。
    这次,自己可是占着理来着。
    山顶上,雾气蒙蒙的白龙湖畔,雨势渐渐大了,杂役们在石墙后搭起了帐篷,军士们可以在帐篷下冲着山下开火了,噼啪的火铳声交错响起,把鞑子又给打下了山腰。
    只有黄汉祥三个低级军官,眼眸里的焦虑,愈发的浓郁了;山上没水,弹丸和震天雷消耗的太快,鞑子要是围而不攻,不出两天,山上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