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第二百零五章士族豪强[2]

汉末文丑最新章节目录
   士族便就能轻而易举地入郡县为吏,见多了郡县吏员豪强大户欺凌黔首的场景,他对所谓的“士族”怀有极强之恶感,用后世的话说,他现在就是一个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年轻人
    在愤世嫉俗的同时,受两汉风尚之影响,他又是一个“重义”的人
    他对文丑固有恶感。可文丑对他对刘备对张飞有恩,他却也不会不回报之
    厌恶一个人是一回事儿,报答这个人的恩是另外一回事儿在这方面,关羽恩怨分明
    刘备摇头说道:“赠刀之谊虽已还。然荀中尉视我如弟,我自当兄事之,与中尉临别时我已说至迟到年底必会去赵郡,丈夫不能言而无信”
    这是刘备明面上拒绝关羽的话,在内心中刘备也是有思量的
    不错,公孙瓒和他的关系很好
    可首先。公孙瓒在边地,边地条件艰苦;其次,就算去投了公孙瓒,公孙瓒也不可能给出比“中尉功曹”还高的官职;再次,相比公孙瓒只是边地大族公孙氏的庶子,文丑出身中原名族,上得皇甫嵩的重视,下有族中长辈支持,不管怎么看,他的仕途也会比公孙瓒顺畅得多
    张飞简雍均赞同刘备的意见
    关羽成了少数,虽有不愿,却也不得不听从刘备的话
    他对来投文丑本就有不愿,见到文丑后自也就没有什么笑涅,为了不使刘备难做,行礼什么的他可以规规矩矩,可当文丑与他说话的时候,他却就没这么客气了
    听得文丑笑言他的须髯,他手抚颔下胡须,偏开头,看向侧边,说道:“羽虽无名之辈,然胸怀忠义,却也不屑与黑山贼子比之”
    “翱……,哈哈,哈哈,这却是我说错话了,云长勿怪,云长幸勿怪也”
    要说刘备与关羽,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关羽乃熊虎之将,有万夫不当之勇,非曹刘孙这样的人主不能用之,而曹刘孙三人,曹ā身贵族,孙坚xìn格刚烈,与关羽皆不融,唯独刘备,虽是汉家宗室,而早与寒门无异,又仁厚能容人,也只有他能与关羽亲同骨肉
    刘备无奈地瞧了关羽一眼,出来打圆超岔开话题,笑问文丑:“天sè将暮,兄却像是要出府,不知是要去哪里?”
    文丑就着刘备递来的杆子下,只当没有被关羽抢白,面sè不变,接口说道:“前次击黄髯,因我部义从不熟悉山战,伤亡惨重,为了击贼,我这些天正在郡里募兵兵额有限,应募的人太多,需得细细选拔,沙汰择痊我正打算去兵营里看看今天募来的人合不合用”
    “噢?原来是这样!备适才在元氏县外见有数处募兵之地,其外拥挤了极多的流民,本就猜测或是兄在募兵,果然如此”
    为了毕县内的治安,文丑的募兵处都在县外刘备在来的路上看到了好几处刘备顿了一顿,侧身让开出府的路,对文丑说道:“兄既要去兵营,那么……”
    文丑打断了他的话,笑道:“兵营的事,小事耳,总算把贤弟盼来了,此大事也!贤弟既来了,这兵营不去也罢”扭头对夏侯兰说道,“你去营中,告诉元皓子龙,就说玄德来了,今天我就不去营中了,……,叫他们忙完手头的事儿,快点回府,今晚我要为玄德洗尘”
    张飞大为感动,心道:“募兵,军事也,因吾等之故,中尉连兵营都不去了?”
    简雍好说笑,一本正经地说道:“昔从皇甫将军征剿黑山,征战之余,虽也吃了几顿中尉的饭请,可既无佳肴,又无美酒,更无丽人献奉歌舞,不瞒中尉,雍实闷闷不乐素闻赵郡栾城妖女之名,又久闻元氏才舞之誉,今晚,雍总算可以一饱眼福,大快朵颐了也”
    文丑哈哈大笑,说道:“今夜必叫你简宪和满意!”
    “如不满意呢?”
    “如不满意,我罚酒三樽”
    简雍在军政方面并无特殊的才能,可口才颇佳,尤其是不拘小节酣放纵适的作风很能得当今“风流名士”的喜爱,文丑虽非“风流名士”,可毕竟是从后世来,对他这种不拘束礼节的随意也是很喜欢的
    吩咐了夏侯兰去兵营里传讯,文丑一手握住刘备的手,一手携住元氏荣,边走边给他两人介绍,说道:“玄德,此吾主簿也,复姓元氏,讳荣,字公宰,家乃本郡冠族……,公宰,此即我常对你说的我弟玄德也”
    在文丑与刘备等叙话的时候,元氏荣一直在边儿上默默旁观
    此前,元氏荣问过文丑为何空悬中尉功曹一职,不择贤任用,文丑告诉他,说有一弟名叫刘备,涿郡人,武勇出众,乃是汉家宗室,这中尉功曹一职就是给他留的
    刘备囊rì从卢植在缑氏山读书时,与卢广是同学,卢广对刘备印象不深,评价亦不甚高
    元氏荣原本十分疑惑文丑为何会把中尉功曹这么重要的职务留给刘备,今rì得见,乃知刘备确实不凡就不说刘备身具异相,也不说他的言谈举止,只说跟着他来的关张简三人,关张俱虎背熊腰,顾盼含威,一看即知必有超乎常人的武勇,简雍从容大方,亦绝非常人,刘备能得他三人追从,显然是个杰士
    元氏荣在观人上比卢广强得多,虽亦有些门第之间,略轻视刘备等同寒门的出身,然既然看出刘备是个杰士,又兼之文丑口口声声“刘备,吾弟也”,对刘备当然客气礼敬
    他说道:“久闻君名,终得相见俗云:‘闻名不如见面’,今信也夫!”
    “备久闻元氏氏乃赵之后裔,冀州名族,慕名已久,今有幸得与君识,幸甚幸甚!……,先帝朝时,有廷尉姓元氏讳义者,不知是否出自君家?”
    “不是我元氏氏郡望有二,一在赵郡,一在颍川,君所言之元氏义是出自颍川元氏氏”
    “噢?原来颍川亦有君姓之宗支,……,这么说来,君与中尉倒是很有缘分”
    元氏义是先帝年间的人,曾任朝中廷尉当年先帝借宦官之力诛杀跋扈将军梁冀,受乾的公卿列校刺史太守国相死者数十人,梁冀的故吏宾客被免黜者三百余人,朝廷为之一空,唯与郭林宗等齐名的尹勋袁绍的族曾祖时任光禄勋的袁盱和廷尉元氏义因为有功而未受黜免
    元氏义虽有名於前朝,可毕竟是二十年前的事儿了,要非刘备提起,便是作为元氏义同郡人的文丑也不记得还有这么一个前朝的名人他转目看了眼刘备,心道:“记得在军中时,有时闲谈,说起朝中的公卿‘贵人’州郡的名士豪杰,玄德好多都不太清楚,不意数月未见,连前朝的廷尉他都知道了……,看来这几个月,他在家里没有闲居,着实做了不少功课”
    元氏荣是中尉主簿,刘备是即将上任的中尉功曹,他两人rì后就是同事了对元氏荣这个本地冠族出身的“地头蛇”,刘备极是有礼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