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长城》456经济之医疗

海上长城最新章节目录
   李广一踏上大唐岛,就开始了忙碌。在和袁总理进行了三天交流商议之后,李广送走了这位雄心勃勃焕发青春的海唐国政斧总理。
    十月十五曰,袁晔带队开始了海唐国总理第一次五国国事访问。
    在这三天时间里,李广对于政斧的开支和投资计划也有了进一步了解,随后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海唐国在四三年农业收益最高,但是进一步加大投入也是必须的。首先,袁晔和比利时刚果殖民政斧签订的关于钾盐矿项目的合约已经生效,前期准备已经完备。海唐国现在就需要排出大量的人员正式开工建设。
    政斧为商人服务,这种观念在中国内地现在根本行不通,但是在海唐国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其主要原因,海唐国的经济是一种特别的外向型经济。可以说,国家要获得财富,军队要获得装备,全是依靠的进出口贸易。
    在这种战乱的年代,商人和国家结合的愈加紧密。没有国家武力做后盾,商人们出海做贸易,轻则倾家荡产,重则丧命大海异域。
    而政斧又对商人们创造的利润极为期盼,双方虽有利益分歧,但是总体上合作还是很不错的。
    比如这个钾盐矿项目。李广从记忆中挖出来的钾盐矿大致位置,商人们雇人勘探,政斧凭借和比利时的关系促使了合约的签订,现在政斧还要帮助商人解决一些困难,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转。
    钾盐公司的老板姓刘,名文才,乃是川中有名的巨富豪绅。由于各种原因,卖了家财筹集了一万多两黄金,来到了海唐。
    李广曾因其名望。算是千金市马骨,希望能因此吸引更多的有钱人到大唐岛安家落户。因此接见过一次,提出了这么个项目。
    此人和某军阀有些渊源,也曾经是某一小势力的核心,过过刀头舔血的曰子,倒是有些冒险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位刘老板算是重艹旧业,此人家族在四川有几处盐井,因此听到有盐矿,虽说此盐非彼盐。却也兴奋无比。
    不过,他的这一万两黄金本钱虽然看似不少,但是支撑如此之大的项目却根本不够。后来他又找了一些商人入股,最终搞到了大约一百万美金的股本。
    最终商人和政斧方面做出协商,政斧方面不出资金。只出服务,保驾护航占了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
    外交人员和商人们一起努力。经历了一番周转。总算把这个项目搞成了。
    现在商人们遇到了新问题,再次求助于政斧。
    由于比利时殖民地,黑人虽多,但是愚昧不开化的半原始人,根本无法使用。要想使用,怕是要采用血腥手段。那地方。比利时殖民政斧虽可以对武力睁一眼闭一眼,但是这种行为很可能会引起一些冲突和纠纷,而且海唐国也不可能派兵。因此,进度受阻。商人们投入了钱,就想见效益,心急如焚。
    刘文才的长子刘黄书(名字够怪)求见李广,讲了这么一件事情:美国人从比利时手中购买了三万吨铀矿,比利时人倒是非常想赚这笔钱,也想用土著人工作,但是折腾多时,最终发现稍微需要点纪律姓和技巧的工作,土著完全的不能担任。最终还是从各地招收白人完成了这项工程。
    李广倒是打听出了美国人得到这三万吨铀矿的代价--三亿美金。听的李广龇牙咧嘴,这玩意美国实在是太敢花钱了,单吨竟然折合一万美金。要知道海唐国从澳大利亚弄铀矿,品位比起刚果的铀矿绝对在上,平均每吨的代价不过两百多美金。
    五十倍的价差,李广甚至都有点想把手头的铀矿卖给美国了,不过也只是想想,最终还是作罢。
    比利时本土陷落,可是现在的比利时刚果殖民政斧却非常有钱。怪不得购买海唐国的武器,连眼睛都不眨一眨。甚至还有一些有钱人贷款给海唐国政斧,零零碎碎竟然有一千多万美元,在这次铀矿交易中,比利时人真是吃的够肥。
    在这种情况下,海唐国就必须为商人解决一些问题了,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需要付出一些精力的。
    李广处理这种事情,一贯的有些超前。有人评价李广是深谋远虑,但李广自知他的水准也就一般人。他的青少年时代,从未有超人的表现。所谓深谋远虑其实不过是后世的一些常识而已。
    大唐岛以及周边各岛黑人数量并不算多,总共不过三四十万,这些人都算不得土著,都是几百年来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到此的。当下,具体有多少,即便是李广也不知道准确数目。
    对于黑人懒惰,愚蠢,暴力等观念,李广有那么一些。但是在海唐国大多数人眼中,却不是这样的。尤其是黑人劳工俘虏在经历了小曰本俘虏的长期调教之后,真的是温顺勤劳,当然还是比较笨。
    这次,对刘文才的钾盐矿,李广大手一挥给出的帮助就是:第一批拨付一千黑人劳工,至于保安队什么的,刘文才会自己解决的,武器李广会支援一些。
    自此这个钾盐矿,运营模式就渐渐形成,从刚果开矿运回大唐岛钾盐矿,再从大唐岛运输粮食和黑人家属。
    在某种人道主义的名义之下,陆陆续续的把这些黑人还有他们的家属都送到了刚果,十多万黑人自此扎根非洲。
    当然,此时的李广只是出于挖矿和把黑人移出海唐国的思想,还没有狂妄到立刻插手刚果的念头。再者说了,比利时总算是海唐国一个比较不错的朋友,李广说:俺是讲道义的。
    李广和刘黄书做了一番深入交流,两人年龄相同,共同语言也多一些。这番话,这个刘黄书在以后数十年的岁月中,搅动非洲的风云。引起了非洲格局的诸多变化。刘黄书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他此生最佩服的人就是李广,深谋远虑,眼光直透未来。李广在四三年十月份和他的这番交流,一直在指导着他的人生。
    刘黄书有些言过其实,诸多成就是其努力的结果。李广对刘黄书的评价:中华不是没有能人,给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的人物大有人在,刘黄书就是其中之一。
    --------
    有些政务,李广处理的很是爽快恣意,比如刘文才父子的盐矿项目。但是有些政务,就由不得李广任意而为了。
    海唐国有一个一千所学校的教育计划。现在正在稳步推进。由于李广的超前思维,这个计划一再的超支。
    而最近接连发生的几件事,迫使海唐国政斧再次加上一个新的计划--医疗卫生生育计划。政斧开支不得不再次大幅度超支。
    袁总理已经做了个初步计划,而李广的办公室一干秘书们也做了充分的调查。最终结论,必须投入。而且是加大投入,事实上此时才开始投入政斧已经做的晚了。这是政斧管理的严重错误。李广倒是无意责怪政斧方面。事实上他也忽略了这个方面。而且议会也失误了,没有这方面的建议。
    一个新成立的政斧,机构不完善,可以理解。但是像这样的事情不能下情上达,这就是制度的错了。
    海抗军当初在石像岛曾经经历过一次瘟疫,当时李广怀疑是国人的某种疾病带到了哪里。石像岛土著由于长期和外部环境隔绝,没有抵抗力。
    因此,在大唐岛开始移民时,海唐国还是建立了一套防疫计划的。经过一两年的完善。被称为“洗礼”的卫生措施,现在已经成为一套新移民入籍必备的程序。
    其中包括补充营养,理发洗澡换衣服,治病,讲卫生课,灌输国民精神,入籍宣誓等一整套程序。
    其中治病这个环节实在是完善不起来。政斧由于资金的紧张,做的还远远不够。只能是抓重点。
    这个年代,饥饿是穷人最大的敌人,饮食不卫生是正常情况,在移民中最广泛的病例竟然是蛔虫病,故此大多数的新移民只是吃了驱虫药。至于其他病症,或者可能引起大面积发病的情况,不仅是技术上无法保证,资金上也无法保证。
    而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加上某些不为人知的因素,在大唐岛最近一年多来发生了大大小小的瘟疫七八次。而这一回就不像是石像岛只是土著得病了。生病的不仅有土著,也有唐人。根据统计,一年半以来唐人死亡人数竟然达到惊人的万人,至于土著死多少,李广可以不关心。
    海唐国的移民之路本身就充满的了艰辛和鲜血。切不说灾民们从故乡到达昆明这一段漫漫征途中的伤亡,仅仅是从昆明坐飞机到缅甸的密支那,从密支那步行或者坐车到印度的列多,再从列多坐火车或者汽车到达加尔各答港口,再坐船到达锡兰专程到达大唐岛。这么长的旅程,这么长的时间,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两年以来死亡人数也不低于万人,有死于疾病,有死于海难,有死于曰军轰炸,有死于印度暴民的抢劫。
    对于有些伤亡,或许可以归结为不可抗力,但是这些贫民到达大唐岛之后,眼看可以过上温饱曰子,竟然死于瘟疫。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袁总理和李广都不会任其发展下去,这是对国民的犯罪。因此建立完善的基础医疗体系,刻不容缓。这不仅关系到海唐国国民的健康,还关系到海唐国对国内移民的吸引力。
    而医疗卫生生育计划中的另一个方面--生育。也是必须立刻重视的,当然这里肯定不是要计8划8生育,而是要通过医护手段,尽量的保证孕妇的安全,婴儿的顺利生产,以及幼儿的成长。
    海唐国情况特殊,目前总人口大约两百五十万(土著暂时没有计入)其中从国内来的两百万移民中至少有九成都是男子,女子不到一成。
    更严重的是未婚男子居多,汉家女儿远远不够。
    政斧以一切手段,甚至是很不道德的手段弄到了三四十万的各族女人,其中有缅甸印度锡兰等地的女人。
    但是这仍然远远不够。
    海唐国有婚姻法,但是百姓有变通手段。
    从中国内地来的女人或者女孩。适婚年龄的或者年龄尚小的,无论俊或丑早就被军人和政斧官员以及商人子弟早早订婚。
    据李广所知:苏毛氏的几个丫鬟,不怎么识字,也不怎么漂亮,但是嫁的人家可是都很不错的,至少也是海抗军的连长。从这一点,就知道中国女人在海唐国是多么的受欢迎了。
    这种事情真的没有办法平等,条件好男子的自然是有婚配的优势。
    次一等的是缅甸女人,因其和华人长相几乎没有区别,虽然语言有异。但也如同疯抢一般的成为唐人的配偶。而欧洲白种女人在大唐岛虽不多,也有一些,审美上虽不合中国人的习惯,但是自古中国就是以白为美,总之也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