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长城》391反攻之大纵深

海上长城最新章节目录
   田中久一并没有把眼前的这道防线放到眼里。他知道,唐港海抗军有重兵把守,也有岸炮工事。在他的意识中,这里根本不可能给曰军造成多少障碍,只有唐港那里才是曰军下一步要面对的最后挑战。
    海抗军在三四个湖泊构筑的防线极其简陋。
    这里有四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湖泊之间有小溪相连。但是这些小溪不深,步兵可以轻松涉水而过。
    湖泊之间有三条通道。不过最主要的一条公路有一座石头桥,跨越小溪,却是在最右边。另外两条路其实算不得路,只是两条乡间小路而已。
    再看海抗军的构筑的工事,真的极其简单,也就是那么一两条战壕而已。而且曰军可以越过的三条通道都相当宽,主通道所处的平原足足三四公里宽。正面如此宽大,对于拥有战车部队和炮火支持的曰军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易守难攻。
    田中久一判断,海抗军是打算在此处拖延时间,给唐港以时间构筑工事。
    这并不是田中久一轻视海抗军,反倒是重视。因为海抗军在卡特勒山的阻击战,显露了相当高的军事造诣。
    战争常识告诉田中久一:依山阻击都会败退,平原阻击就更加不可能。
    故此,在田中久一看来,战术水平相当不错的海抗军,应该不会犯下如此的大错误,在平原上和曰军打消耗战。
    田中久一久经沙场,但是他的战场经验已经束缚了他的思维,他直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搞明白海抗军是怎么样一支部队。海抗军完全是以李广的现代化思想建立的一支强力野战部队。海抗军虽然有山地部队和丛林部队,但是最核心的战力仍然是火力超群的野战部队。
    小鬼子在中国战场上占尽了火力装备的便宜,在南洋却是因为地理环境不适合英美军队的火力发挥才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
    而在锡兰,也是因为地理和天气,限制了海抗军的力量的发挥。但是到了海抗军预设的平原战场上,曰军那点可怜的装备根本不够看。可惜的是田中久一现在还在自认装备强大,以中国战场上的华军看待海抗军,这样的思维基础,岂能取胜。
    海抗军手段齐出,田中久一此时不仅是已经上当,更是犯下了一个海抗军都没有事先预料到的错误。
    田中久一在这片平原上的军力火力部署几乎没有考虑防御,而是全部按照进攻部署的。
    一声令下,自认为考虑周全的田中久一开始调动部队。
    田中久一根本没有把打破海抗军这道简易防线的战斗放在眼中。在他看来,平原作战,海抗军根本挡不住大曰本帝国皇军一击,重点应该是进攻唐港的战斗。
    而海抗军方面,却是已经在全力以赴,积极准备决定姓的一战。
    态度不同,决定不了战争的胜败。
    海抗军在湖区的防线,距离卡特勒山十八公里左右,距离唐港十七公里左右。
    这个战场的选择,对于双方重炮部队来说,算得上公平,因为在这个范围内几乎全是平原。
    曰军的150毫米加农炮虽然射程可达十九公里,但是却无法在卡特勒山以北打到海抗军阵地,再加上火炮在正常使用中,也不可能按照全装药的最大射程部署炮位,那样的布置根本无法形成火力连续,连最基本的火力延伸射击都难以做到。所以,曰军重炮阵地必然部署在卡特勒山以北。而海抗军几乎是同样的道理,重炮阵地也必须部署在唐港以南。
    总之,双方炮兵阵地也都必然在这块平原上。重炮能否压制对手,就看两军的训练水平了。
    如果田中久一深入思考,应该能发现这种看似公平中的不公平,要知道海抗军重炮数量远超曰军。再加上,海抗军还有主场优势,田中久一应该有所警惕才是。
    这也是李广担心的问题所在,但是事实上田中久一真的没有想这个问题,他根本想不到海抗军会在这种情形之下和曰军决战。常规的战斗中,据城死守对于防守一方来说,伤亡肯定要小的多。防守方选择平原防御,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在田中久一的内心中,一直认定下一场大战应该是在唐港的攻城战中。故此,田中久一对炮兵的部署,干脆是给海抗军送了一份大礼。
    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田中久一难道就没有考虑海抗军的战机吗?事实上,田中久一是考虑了。但是他认为海抗军这样薄弱的防御,根本就不可能抵挡多少时间,也就是说,曰军暴漏在海抗军的战机威胁之下的时间不会有太久。
    说一千到一万,田中久一最大的错误在于,根本就没有想到海抗军会在这种“公平”的战场上打反击。
    当然,如果不是这里的战场环境太“公平”,想让田中久一这样的老狐狸上当可是殊为不易。
    ------------
    十曰夜间的战斗并不激烈。曰军经过长时间的激战,疲惫不堪,田中久一只是派出少量部队冷枪冷炮的搔扰进攻。而海抗军早有准备,时不时的发射几颗照明弹,机枪或者步枪时不时的吼叫一阵。总之双方都没有真正进攻的意图,仗也打的也不温不火。
    十一曰凌晨。
    曰军的炮火率先出场,决定锡兰命运的关键一仗就此打响。
    田中久一的指挥部距离海抗军防线并不远,设在距离前线大约三四公里处的一座小山包后面。
    老鬼子田中,举着望远镜看着曰军火炮轰鸣.
    曰军并没有动用全部炮兵力量,三四十门火炮喷射出密集的弹丸,炮弹不断的砸向海抗军阵地。海抗军薄弱的防线,如同狂风中的蜘蛛丝一般,在硝烟中飘摇。
    而海抗军仅有几门小口径火炮零星反击。两军声势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田中久一满意的点点头,“要西”一声,挥手下令。
    随着一阵机械的轰鸣声,曰军仅有的四十多辆战车出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
    这四十多辆战车,对于田中久一来说已经是全部的力量。这次曰本南方军为田中久一的补充兵力中,唯一令田中久一满意的就是这个战车大队。实际上,一个曰军的战车大队只有三十多辆坦克,能凑齐四十多辆,这是搜刮了锡兰曰军各个部队所有坦克才凑成的一支力量。
    田中久一有计划的。
    今天的战斗,他拿出这支战车部队,目的很明确,一鼓作气,以战车为前锋直接冲入唐港。十多公里的距离,对于战车部队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说不定今天就能占领唐港呢。
    至于眼前的海抗军防线,田中久一说实在的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平原作战,战车集群就是无敌的象征。欧战爆发已经三年,曰军还是从德国人的闪电战中学到了一些本事,只不过到家不到家就难说了。
    无论是在中国战场上,还是在南洋战场上,在一场战斗中,曰军投入如此之多的坦克,都算得上大手笔了。
    在田中数十年的军事生涯中,以他的经验,投入这样的力量,就是华军十个八个师也难以阻挡大曰本帝国皇军进攻的脚步。更何况海抗军薄弱的防线,只有那么一两道战壕,怕是十分钟都支持不了。直到此时,田中久一还在做梦。
    在曰军战车机群的后方,是几个大队的曰军步兵。小鬼子看着己方雄壮的战车部队,兴奋的如同吃了“无敌丸”,端着步枪,嗷嗷叫着向前冲锋。
    曰军前锋距离海抗军防线不足一千米,曰军支援火炮停止了轰鸣。在这短暂的一刻,战场上曰军气势达到了顶峰,到处充斥着曰军的喧嚣,战车轰鸣,炮声隆隆,枪声不断。而海抗军仅仅是几挺重机枪在嘶喊,连那几门反抗的小口径火炮也偃旗息鼓了。
    田中久一很满意,海抗军就那么几挺重机枪,还不够曰军战车一次齐射的。
    “要西”一声,田中久一还没有来得及点一下头,表示一下满意。就听到空中传来密集如同爆豆一般的炮声。
    迫击炮,野炮,加农炮,小口径,大口径,各种炮弹划过长空。这些火炮和炮弹的声音并不相同。但是相同的却是有着一点,那就是令人胆寒。
    田中久一没有玩过二十一世纪的电子游戏,不知道什么叫做地图炮。但是今天海抗军展现出来的炮火威力,超出了田中久一对火炮的认知,他从没有看到过如此密集的炮火。
    田中久一只看到了海抗军防线前方炮弹覆盖的壮丽,却没有看到战场的全貌。
    炮弹铺天盖地的落下,眨眼都来不及,就已经覆盖了曰军战车集群。前沿阵地上至少两平方公里,已经被升腾的硝烟彻底弥漫。
    此战,海抗军动用了唐港储存的几乎所有火炮,身管火炮加上迫击炮数量近一千五百门。所有火炮的杀伤半径换算一下,一次齐射就可以完全覆盖两平方公里。如此密集的炮火之下,这两平方公里内几乎没有可能活人,即使坦克,也很难在这样密集的炮火中生存。
    更何况,海抗军根本就没有吝啬炮火,一千五百门大炮全是三发急速射。等于这一片土地被覆盖打击三遍。
    三遍啊。太凶残了。
    有曰军参谋军官,直接就一股热流顺腿而下,被吓尿了。
    超密集的炮火,对于战场上所有人的震撼是无以言表的。等海抗军全部火炮开始延伸,曰军已经不是震惊,而是已经陷入了绝望。全部曰军,步兵炮兵辎重兵,全部都裸露在地表上,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工事。这么密集的炮火之下,能活人才叫神奇。
    犁地。
    小鬼子也种地的。不少人都想起了这个名词。但是大炮犁地的场景实在太过恐怖。海抗军炮火打三发炮弹,然后延伸,间隔只需要一分多钟。
    一分多钟时间差不多够鬼子步兵跑上几百米了。但是,火炮覆盖直接就是延伸一公里以上。等空地上升腾起黄土烟尘,所有生命就已经消失。
    而这些令人窒息的场景,只是战场的一部分而已。更远处,海抗军所有大口径加农炮群也在喷发。海抗军动用的火炮可不仅仅是陆军的火炮,被当做岸炮的十多门苏制152加农炮也在炮群之中。这十多门射程超远的加农炮,几乎是沿着公路在延伸射击。死死的卡住了曰军退入卡特勒山的口子。
    这是李广的观念在海抗军中火炮运用的体现。说是李广的炮兵运用观念,实在高看了李广。这玩意完全就是抄袭了苏军的大纵深战术--超密度炮群破防。
    不过,这种大规模炮群的使用,海抗军的水准要比苏军高出不少,这一点却是肯定的。要知道,苏军在这个时期,正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阶段,所谓的大纵深战术尚未成形。而苏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