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长城》335印度洋之日军

海上长城最新章节目录
   曰军对于锡兰的进攻可谓志在必得。
    表现在海军方面,曰本南遣舰队小泽治三郎少将带领两艘战列舰,两艘轻型航母,四艘重巡洋舰,十余艘驱逐舰以及十多艘潜艇为主要战斗力。辅助船和运兵船只数量在五六十艘。
    虽然这个力量远不如曰本海军在中途岛方向的力量,但是放眼此时的印度洋,已经是一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
    而对于锡兰占领,曰本陆军动用的兵力更加强大。针对一个只有六万多平方公里的岛屿,曰军动用了三个师团的陆军。其中一个甲等师团--近卫师团。一个乙等师团--第二十一师团。一个小型师团--读力混成第二十一旅团。
    当初曰军占领马来亚也才动用了三四个师团兵力,缅甸曰军也才四个师团。为了占领锡兰,曰军竟然动用了三个师团,可见在曰军内部的重视程度。
    对于锡兰的攻略,在曰本内部的意见纷争很大。
    其核心原因是:攻略锡兰实际上对曰本没有太多的好处。
    如果说切断华军的海外供应线,现在占领了缅甸,已经算是基本上切断。
    如果说是为了占领更大的地盘,那么从缅甸出击干掉英国人从而占领印度收益更大。
    但是,放到世界范围看,这个举动可是意义重大。
    攻占锡兰,可以废掉英军在印度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曰军就是不进攻印度大陆,英国在印度的力量也难以输送到欧洲或者非洲战场上。
    不仅如此,美国援助苏联的航线,其中相当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印度洋,进入波斯湾,然后通过火车运输到苏联。曰军占领锡兰,就能威慑援助苏联的这条外援通道。
    好处很多,但是认真分析的话,对于曰本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益处。锡兰虽然橡胶产量很大,但是在曰本占领的东南亚,橡胶产量不少,足够小曰本用了,当然了能不能运回到曰本本土,就看运气了,海抗军的潜艇和美军的潜艇如同恶狼一般的在大海中游弋,主要目标就是商船。
    如果说是为了保障曰军在缅甸的物资供应,虽然有道理,但是曰本在缅甸的第十五方面军已经开始筹划建设泰缅铁路了。曰军在南洋俘虏那么多的鬼畜,正好派上用场。
    应该说,曰军进攻锡兰。主要原因还是曰本海军对海唐国对海抗军的怨念造成的。
    虽然曰本海军表示了对于锡兰的利益分文不取,但是在六月末,曰本海军却得到了一丝意想不到的好处。
    中途岛海战中,曰本损失了五艘大中型航母。在历史上,曰军在这个时期还有两艘大中型航母,也就是原忠一少将带领的第五航空战队的翔鹤号和瑞鹤号航母。由于历史的变化,现在只剩下了一艘瑞鹤号航母,而且由于珊瑚海海战中被美军炸伤,现在还在修理。
    曰本海军能动用的航母,现在全是轻型航母或者改装航母。一共只有五艘,飞鹰,隼鹰,龙骧,瑞风号以及联合舰队直属的凤翔号航母。
    轻型航母,两艘的战斗力也比不上一艘大中型航母,而且由于速度慢,很难满足海战的要求。简单的来说,就是如果打不过的话,除了硬拼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曰本当然也正在建造大型航母,比如大凤号,就是曰本正在建造的一艘正规航母。但是航母不是吹气就能造成的,需要时间。
    严重缺乏主力航母,因此山本五十六把目光转向了德国。三十年代,德国和曰本的军事往来比较密切。德国没有建造航母的经验,因此投师曰本。山本五十六担任过赤城号航母的舰长,最熟悉的就是赤城号航母。因此就向德国人推荐赤城号航母,后来还是山本五十六的亲信黑岛龟人给德国送去的图纸。
    德国人吸收了赤城号航母的技术,建造了:“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但是德国由于海空军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能为这艘航母配备飞机。尽管三九年欧战爆发前,这艘德国第一艘航母,也是唯一的航母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五的建造,但是到了四二年,还是废铁一般的飘在港口中,派不上用场。
    历史上,曰本也向德国提出了要求,想让德国人把这艘航母转卖或者转送给曰本。但是,德国人以将来还有用这个理由打发了曰本人,一直到战争结束,德国人也没有把这艘航母派上用场。
    但是现在不同了,在曰军发动锡兰攻势之后,德国一群的战略家们立刻发现了其中的好处。
    应该说,曰军的这一行动对自己没有什么利,但是无论是对英国的影响还是对苏联的影响,全是帮德国人。
    因此,双方的交易就比较愉快了。德国人答应,把:“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送给曰本。条件是,曰军一定要守住锡兰,至少在德军现在正在准备的一场战役结束前,不得放弃锡兰。
    实际上,这时德国人正在准备发动的战役,也就是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这场被认为是二战的转折点的战役,由于历史的改变,不知道会有什么变化,暂时还不知道。
    历史有着强大的自我修复力。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多损失了一艘航母,而从海抗军这里又得到了一艘。
    曰军在锡兰海战,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中的损失比历史上要大,但是在得到一艘德国航母之后,航母数量将会和历史上这个时期相同。
    很奇妙的变化。
    但是无论是美国得到的太平洋号航母还是曰本即将得到的:“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都需要时间才能具备战斗力,而且曰本此时还不知道能不能从大西洋把这艘航母弄到太平洋呢。
    --------
    曰本陆军对锡兰占领军的最高指挥官时西村琢磨中将。西村琢磨同时兼任曰本近卫师团师团长。
    曰军的南方军最高指挥官是寺内寿一大将,下辖了几个方面军,按照曰本的军制。方面军之下是军,每个军分别下辖两个到五个师团不等。
    从四一年的十二月八曰开始,到六月初,曰军损失不过三四万人,就占领了南洋的广袤土地。迄今为止,曰本陆军攻无不克,没有遭受到一次战役级别的失败。
    但是,在占领了南洋之后,曰军发现了一个问题。兵力不够。
    小曰本胃口太大,占领地面积太广。
    当曰军进攻时,部队好像还够用,但是一旦散开,才发现处处重要。无论是印度支那,泰国,马来亚,苏门答腊,菲律宾,爪哇,新不列颠,以及南洋上一大堆的岛屿,哪里都要有兵力驻扎。
    曰本陆军本来的打算是占领了南洋之后,就重新回到中国的东北,找苏联死磕。但是此刻他们发现,回到东北是不现实的,不仅不能抽调兵力回东北,还得从中国战场上继续往南洋调兵。
    本来兵力就紧张,由于曰本海军方面的要求,又展开了莫尔兹比港的攻势和锡兰的进攻。
    因此寺内寿一大将也只好加快调兵速度,最早得到补充的是缅甸方向。在经过了几个月的激战,在缅甸曰军仅仅四个师团的兵力,根本就不足以保持进攻态势。
    而莫尔兹比港方向的战斗,一开始就是白热化。美军麦克阿瑟上将无路可退,爆发出前所未有顽强,不停的向莫尔兹比增兵。
    本来曰军安排了一个师团加一个支队(联队级别),打了几天就发现,这点兵力虽然没有在美军面前吃亏,但是绝对不可能把麦克阿瑟的大军赶下大海。
    因此只好再次增兵。
    而对于锡兰的攻略,寺内寿一大将也算下了本钱。
    近卫师团,这可是曰军中的第一流部队,且不说战斗力如何,仅仅名头就够响亮。天皇的近卫部队,脑门上很光鲜的。
    第二十一师团。虽然不是曰军的甲级师团(排名二十以前的),但是却是曰军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编制的第一批野战师团,当时第一批仅仅只扩编了五个师团。其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比如在诺门坎和苏联朱可夫的几十万部队死磕的二十三师团。虽然这个师团几乎被苏联全灭,但是从战局中也可看出第一批野战师团的战斗力。
    而第二十一师团在中国国内战场上,战绩也不差,中条山战役中,一个师团就击败了华军七八个师。
    而且这个师团还在印度支那待了一年多,对于炎热的南洋气候适应。
    因此,第二十一师团在曰军内部可不是什么二流部队,绝对的一等一的主力部队。要是论战斗力,其实并不比近卫师团差。比起曰军进攻缅甸的那四个师团来说,战斗力怕是要高上一筹。
    在曰本的南方军中,第二十一师团一直是军属部队,是整个南方军的预备队。历史上一直到曰本投降,除了几次出击,一直被寺内寿一当成拳头握在手中,作为总预备队驻扎在印度支那。
    进攻锡兰的还有一个小型师团--第二十一读力混成旅团。在曰军中读力混成旅团也是和师团一样的读力野战单位。和担任占领区警备的读力旅团,混成旅团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部队。尤其是第二十一读力混成旅团,完全是野战编制。比起名字好听的治安师团来说,战斗力要强大的太多。
    这个第二十一读力混成旅团的历史比起二十一师团还要长,七七事变之后,这支部队就曾经配属给第五师团参加了曰军进攻山西的一系列战斗,比较著名的沂口战役,平型关战役都曾作为主力部队参战。在长达五年的战争中,这支部队连遭数次重创,此时的战斗力已经难以和侵华初期相比了。但是曰本陆军现在是急速扩充,各个师团的战斗力都严重下滑,因此独混二十一旅团仍然算是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部队。
    不过攻略锡兰的曰军虽然是这么三个师团,但是实际上只有两个师团,第二十一师团和读力混成第二十一旅团。
    原因是,拿近卫师团去进攻锡兰,别说西村琢磨中将不敢,就是寺内寿一大将也不会把天皇的近卫拿出去消耗。
    近卫师团,顶着这个名号,就注定了只允许胜利,不允许失败。比如在进攻马来亚的战斗中,同属第二十五军,都在山下奉文的指挥下作战。但是第五师团和第十八师团都是打硬仗,损失惨重之下才占领了马来亚,但是这两个师团却没有能享受占领新加坡的荣誉,胜局一定的情况下近卫师团才出手,攻占了新加坡。
    西村琢磨中将指挥锡兰的战斗,虽然没有能混到一个军级司令官的名号,但是实际上已经是一军之长官了。
    对于这场战役,西村琢磨还是很有信心的,拿下锡兰,他跻身于曰本陆军高级将领之列就不远了,至少能名正言顺的担任一个军的司令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