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长城》305中途岛之第二回合

海上长城最新章节目录
   中途岛,在接到了侦察机艾迪上尉的报告后,从五点三十分开始,美军全部飞机立刻开始行动。
    等到了六点钟,在曰军机群距离中途岛还有一百五十公里,美军的雷达屏幕上就已经发现了曰军的机群。
    六点刚过,美军所有战机已经全部起飞。等曰军战机接近中途岛五十多公里时,一架美军侦察机竟然在曰军机群后面投掷了照明弹,更是提醒了中途岛的美军。
    在如此明了的情报之下,美军的应对极为恰当。美军的机群分成了两批,其中战斗机机群五十多架,直扑曰军机群。另一群以轰炸机和鱼雷机等飞机组成了庞大机群,先向西飞,让过曰军从西北方而来的机群,然后再扑向曰军航母所在。
    同样是六点钟。美军航母编队和**龙号航母全部收到了曰军方位的电报。
    到了这个时候,斯普鲁恩斯少将昨天傍晚七点三十八分下达的命令显出了功效。
    曰军舰队在中途岛西北方向四百一十公里。而美军的幸运点在中途岛的东北方向四百八十公里。两军的位置和中途岛形成一个三角形,如果舰队在昨夜没有移动的话,三角形的底边也就是两军距离将会超过五百公里。
    而斯普鲁恩斯的命令,使得第十六特混编队和**龙号航母此刻距离曰军舰队坐标只有一百七十五海里--大约三百三十公里。
    水桶盛水多少,决定于水桶最短的一块木板。航母的作战半径,也决定于最短航程的战机。
    美军的F4F夜猫战斗机,作战半径四百多公里,美军的S**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作战半径七百公里。而美军最垃圾的T**D鱼雷机作战半径正好是一百七十五海里。
    也就是说,斯普鲁恩斯的命令,使得美军的舰队正好处于恰到好处的攻击位置。这简直是神来之笔。
    战场直觉,也是名将的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
    担任指挥官的弗莱彻少将,在接到敌人舰队的确切情报后,却不能从他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派出舰载机首先出击。其理由是他所派出的10架侦察机的燃油快用完了,需要把飞行甲板空出来,先让侦察机降落,加油以后才能组织进攻。理由很有弗莱彻的特点--又是加油。
    实际上,弗莱彻也的确没有办法发动进攻,他的约克城号还在后面四五十海里呢,鱼雷机的作战半径不够。
    因为美军侦察机艾迪中尉发回的消息是用无线电发回的,内容不算很清晰,艾迪上尉的原话是,“发现三艘航母,天哪,还有两艘航母”。随后就断了消息。
    而美军航母编队没有收到艾迪的无线电,这个消息被中途岛美军通过电报转发了一遍之后,就变成了有三艘或者五艘航母。
    而李广的记忆中,曰军在中途岛是四艘航母。尼米兹的判断是三到四艘。在美军的官方文件中,所谓三到四艘,实际上是三艘的意思。但是为了预防万一,提醒可能有四艘。
    现在,根据艾迪上尉的报告,美军将领包括李广都开始做选择题了。
    弗莱彻认为,曰军应该是三艘航母。至于艾迪所言的另外两艘或许是看错了。飞行员看错舰种一点不稀罕,把航母当成油轮,或者战舰看成商船,几个月来发生的不是一次两次了。
    斯普鲁恩斯则认为很有可能是五艘。因为飞行员最容易混淆的油轮不可能在作战编队中。
    尼米兹一贯的没有想当然,而是认为至少三艘,其他的需要进一步确认侦察。
    而李广实际上认为是四艘,但是少算少胜,多算多胜。念多了孙子兵法,李广还是觉得多算比较保险。而且海抗军的作战计划就是按照有四艘曰军航母做的。黄中华认为,如果是五艘的话,也完全合理。因为美国人会拉上海抗军这样一艘改装航母,曰军添上一艘改装航母应该也不困难。李广想想也有道理,美军将领或许看不上护航航母,但是小曰本可是一个穷国,拿着护航航母作战也不是没有可能。海抗军这艘**龙号不就是如此改装的吗?只不同的是,这艘**龙号从建造开始就是拿来做航母的,动力系统够强大。而一般的改装航母不大可能把动力系统重新配置,速度不可能达到三十节而已。
    清晨6:07分,弗莱彻少将向“企业”号航空母舰上的斯普鲁恩斯少将发去电报,命令第16特混编队首先向敌舰队发起空袭,第17特混编队随后跟上。
    要说,弗莱彻少将的命令也没有多少错误,在曰军航母数目不清的时候,一半战机出击,另一半做好准备,很合理。但神奇的是,弗莱彻的电报中是给斯普鲁恩斯的,根本就没有提**龙号。这样一来,李广就难受了,要知道**龙号可是分在第十七特混编队的。但是却在和第十六特混编队一起航行。
    斯普鲁恩斯立刻下达了侦察机起飞的命令。他不仅放出了五艘重巡洋舰上的十架双翼侦察机,还把八架英军支援的装备雷达的侦察机一起放出。
    六点十分,十八架侦察机直飞曰军航母编队。
    同一时刻,美军盘旋在空中的十五架卡特琳娜水上侦察机也接到命令,全部赶赴曰军航母所在方位。这是尼米兹上将下达的命令。
    美军一共三十二架水上侦察机,本来是负责双相搜索整个中途岛西部的一百八十度范围,既然已经发现了曰军航母,就没有必要如此密集的搜索侦察了,被尼米兹立刻改为了单相搜索。而腾出手来的十六(实际上十五架)架卡特琳娜水上侦察机被用作对曰军舰队的重点侦察。这一点也是李广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提出的,其目的是绝对不能让曰军航母脱离美唐联军的视线。
    接下来斯普鲁恩斯的命令叫李广有些摸不清头脑。斯普鲁恩斯没有命令战机立刻起飞,而是命令舰队继续向西航行一个小时,战机全部从机舱提升到甲板,做好一切准备,等命令随时起飞。
    **龙号上的战机不存在作战半径问题,无论是P40还是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亦或是刚刚添加的六架T**F鱼雷机,作战半径都可以达到四百公里以上。
    李广不清楚斯普鲁恩斯下达这个命令的原因所在,但是斯普鲁恩斯的命令很不符合海抗军的作战原则-发现的第一时间就立刻打击。
    黄中华对李广道:“要不,再询问一下弗莱彻?”
    李广摇摇头道:“不问了,率先打击或许战果会好一些,但是飞行员损失也大。我军第一波编队仅仅二十二架战机,无论破防或者攻击都难免损失。”
    李广是这样分析的,但是内心中李广有些迷信,他一贯以来喜欢从历史知识中找切入点,从而实现海唐国和海抗军的利益最大化。既然在后世名声赫赫的斯普鲁恩斯少将如此安排,想必有他的道理。
    战后,斯普鲁恩斯解释了他的考量。因为美军不是曰军,一个舰队起飞一百多架战机只需要十五分钟。美军的训练不仅不如海抗军也远不如曰军,战机全体起飞,足足要一个小时的准备工作(记住是准备工作)。更关键的是,斯普鲁恩斯深知美军侦察机的水准。
    事实证明,斯普鲁恩斯对美军的战斗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把握的精准无比。斯普鲁恩斯利用提升战机,加油挂弹的时间,舰队继续西移。战后的总结证明,这一命令简直是神来之笔。因为。驾驶特卡琳娜侦察机发现曰军舰队的艾迪上尉,的确报错了位置。而曰军舰队的位置恰巧比艾迪上尉所报的坐标,远了三十海里。
    远了三十海里,就意味着美军的鱼雷机作战半径达不到。名将不是那么好当的,他还需要准确掌握己方部队的整体训练水准,甚至要细致到某一支小分队的训练水准。
    打个比方,即便是德军赫赫名将隆美尔,古德里安去指挥目前装备和训练水准的华军,也绝对是有败无胜。而华军中的名将指挥钢铁装甲的德军,怕是也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战斗力。
    所谓名将,所谓指挥艺术,都建立在对己方军队战斗力准确的把握之上。这是基础,但是又有几个将领能真正的把握呢?
    ------------章节分割--------
    在六点四十分,美军在中途岛上起飞的战斗机机群和曰军轰炸中途岛的集群在中途岛西北发生激战。
    为了打好中途岛这一仗,尼米兹可谓是竭尽全力。尼米茨把能收罗到的飞机,不管型号,无论年代都送到了中途岛,把个小岛弄成了作战飞机博物馆似的地方,一百多架战机至少有十个以上的型号。
    中途岛上的美军战机有十六架海军陆战队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十六架F4F野猫式战斗机、三十二架卡特琳娜水上巡逻机、十七架**—17陆军轰炸机和四架**—26陆军轰炸机,以及数量众多的老式水牛战斗机等杂牌战机。战机的数目超过了一百三十架,但是其中不少战机和轰炸机姓能都非常落后。
    战机杂牌,飞行员也杂牌。中途岛上的美军飞行员是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混合,作为其中一个小部分,海抗军的飞行员还负责一架**17轰炸机。美军飞行员中,海航飞行员的还好一点,飞行动作基本熟练。但是有些陆军航空兵纯粹是菜鸟,这些年轻人刚刚出学校门,飞行时间才一两个小时。
    但是美国人一贯的富于冒险精神。美国是个移**家,所有飞行员的父辈或者祖辈都是从欧洲遗民过来,这些人群在欧洲本来就是不安分的人群,都有着强烈的冒险精神。而这些欧洲移民们已经把冒险的血液渗入了他们的后辈的骨髓中。虽然美国的生活优越,但是美国的年轻人在二战这个年代并没有丢失他们前辈的冒险精神。在这个年代,美国的年轻人追求浪漫,追逐金钱,但是以美国西部牛仔的勇猛顽强备也同样的受年轻人追捧。
    虽然无论是战机还是训练,亦或是作战经验都完全不是曰军的对手,但是这些美军飞行员在此战中表现的异常勇敢。一架战机被击落,另一架就再次冲上去,前赴后继,其勇猛顽强绝对不次于曰本陆军的板载冲锋。要是说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战术。美军年轻的战斗机飞行员只顾得和曰军零式战机死拼,却不知道以机动姓优势打击曰军轰炸机编队。
    经过一番激战,战果是四十五比三。美军被击落四十五架,没有能够阻止曰军的轰炸机前进。(历史上是三十八比二,因为李广的建议,尼米兹多加派了十二架战机在中途岛。故此战绩有变化。)比较悲催的是,竟然没有击落一架曰军轰炸机。
    六点四十分,曰军飞行指挥官友永丈市带领的曰军机群到达中途岛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