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耀时代》第三十四章高考和复大

辉耀时代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十四章 高考和复大
    PS:感谢紫彡轩同学的第一更,强烈求订阅,最近没推荐,订阅有些滑落啊,更新这么多好像没作用呢心情不爽……
    -----
    “行文,你见到信的时候,我可以已经飞跃到大洋彼岸了。我刚刚做了一个决定,要跟随姑父去美国读书。高中三年,我一直在努力追寻着你,可能你感觉不到,但是我把那三个条件当成了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只是我觉得在现有的教育条件下,要想超越你是不可能的。所以我选择了出国。要小心哦,我可能会借着国外的条件打败你呢只是三年过后,你还会记得我这个野丫头吗?不管如何,你给的时间囊我会保存好的……”
    蓝艺的信不长,但周行文看的十分专注认真,看完之后,却也十分欣慰,蓝艺最终走上了自己的道路,这其中应该有他的一份功劳吧。
    6月7日,高考正式开始。只是有了一次“经验”的周行文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种紧张感,就像平时的考试一样,做了题,交卷子,非常平淡。高考毕竟不是竞赛,虽然是关系到一生的大事,但当真正看开的时候,反而不会紧张了。而且高考有充分的时间,不必急着答题。这让周行文心中有些享受这样的考试。可惜“好景不长”,这时的高考只有两天时间。
    只是周行文不知道的是,此时在上海,正有一个关于他的对话正在发生。
    易清来到上海之后,就住进了上海市委大院。上海说是一个市,其实比全国大多数的省份的“地位”都要高上那么一筹。作为一个直辖市,却有是唯一超越北京的经济发展中心,作为上海市的市长,虽然不是市委书记,但却也需要很身后的经验。而且,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国家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在上海“锻炼”过的人,在成为一号首长的竞争上,是更有优势的。易清现年刚好五十岁,作为一个非常实权化的副部级干部。他手中的权利甚至可以比拟一般的部长。所以他未来接替的希望是相当大的。
    此时,易清就在市委大院的草坪上,跟他在一起的,是一个年过半年显得已经有些岁数的老人。
    “老师,这事本不应该麻烦你的。可是一方面我觉得对复大是相当有利的。如果让北大清华挖走了,您以后知道他的成就,可能会埋怨我呢。而另一方面,我们上海需要这样的人才,只要他在上海扎下根来,我相信会对电子工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依照易清现在的地位,那个老人能让他叫一声老师,自然不是普通的角色。老人正是复大的校长杨维源,杨维源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样是中国在高分子科学方面的第一代博士。非但如此,更是中国政策顾问研究室委员。在国务院和中央都有着很深厚的影响力。他虽然身在教育系统,但却身兼多职,至今仍旧以“半隐退”的状态对国家的政策制定和发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他还是易清的博士生导师。这么说来,易清尊称他一声老师,也是不错的。
    “那个叫周行文的小伙子,真有你说的这么神奇?呵呵,我们国家在高科技特别是电子科技这一块儿,不仅落后欧美好几个年代,更落后了日本、韩国,甚至连台湾地区,在电子芯片的研究方面,都要胜于我们。前几日我见到了一号首长,他很感叹的说要发展电子,但国家的电子实验室终究是少了那一份冲力动力,所以已经决定把邮电局分成邮政部门和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局。要以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局为主体,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品牌。特别是在电子芯片,数字集成技术上,我们要下大工夫呢”
    易清呵呵一笑,却毫不留情的说道:“您还不知道那些国企的作风吗?这些东西,如果换成是私企来研究的话,说不定半年就完成了。而换做国企,估计一年两年还是少了。我一向是不看好这些国家机构的。单纯的国家机构,只会落伍于这个时代。上海既然是典型的以经济为核心的城市,这个城市应该远离政治等领域的影响,努力发展我们自己的经济,让我们以经济铸造一个真正的东方明珠。”
    “啪啪啪啪”
    杨维源热烈的鼓起掌来,他哈哈大笑道:“易清呀,我就喜欢你这点。即便是人到中年了,仍旧有这样一股干劲儿。把你调到上海来,看来这部棋没有走错。好吧,我答应你的要求:特招周行文。不过这件事情先不要发布出去,我们先看看他的高考成绩吧。按照你所说的,他的学习成绩也是不差的。如果分数线能上来的话,只需要一个招生名额就好了。就不必搞特招那一套了。”
    “恩,那一切就拜托您了”
    周行文却并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情。他在填写志愿的时候,也是为难了许久,最终第一志愿填写了南大,随后才是复大,以及同等级的人大等等。前世他毕业于南交大,刚好毗邻南大,当时望着南大中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周行文很是羡慕一阵子呢。有人说重生就是弥补遗憾的,所以周行文在大学志愿的选择上,更随意了一些。
    在志愿什么的填完之后,周行文就彻底的忙绿起来。特别是万燕2.0新影碟机型的发布,而且是降价促销,对于阳光电子的试映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万燕还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其他的影碟机供应厂商纷纷降价,从五月底开始蔓延的硝烟,在六月正式升级为战争,每一个商家都歇斯底里的做着广告,叫喊着优惠政策,就连原本对这些“低劣”品牌不屑一顾的国外厂商飞利浦,在这种大形势下也开始缓慢降价,屈尊纡贵于群狼为伍。
    在这种情况下,戚温娅在周行文忙于高考的这段时间,特别为阳光影碟机制作了一整套的降价促销策略。只是当她把这份策略送到周行文面前的时候,却被周行文全盘否决了。
    “我们是不会降价的。一旦降价,就是陷入残酷的价格战当中。可能现在我们所占的市场份额会减少一些,但我们的利润仍旧维持不变,相反,万燕等厂商的降价,等于是替我们开发了市场。当我们的正式版阳光影碟机推出的时候,自然能够再次的迅速占领市场。”
    周行文如此说到,却是每日都打电话催促阳光电子的有关正式机型的研究工作。事实上阳光影碟机的试映机已经包涵了许多的先进技术。但唯一不好的就在于解码芯片上。这个解码芯片是国外厂商的核心技术,可以广泛用于电视、摄像等领域。影碟机因为需要成像功能,所以必须应用解码芯片。前世,就是因为解码芯片的原因,所以国外的厂商一直不承认万燕电子的“第一制造VCD”地位。甚至随后还共同结成联盟,制定新的解码芯片标准,把万燕等中国厂商排出市场之外,才有了万燕的“陨落”。这一世,由于周行文提前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在孙燕、姜万两人还在万燕电子的时候,就及时提醒了他们,他们从进入阳光电子开始,就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自己人的数字解码芯片技术。时至今日,在阳光商务会社强大的资金支持下,终于有了显著的成果。
    1993年6月10日,这一天终究是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阳光电子技术研究院孙燕和姜万在耗费了近百万的研究经费之后,终于研究出了阳光电子的自主数字解码芯片。这个芯片的解码率是国外厂商的两倍。效率更是飞利浦、索尼芯片所不能比拟的。当然,周行文知道,历史上万燕也曾研究出这样的芯片,可惜那是国外厂商已经联手制定了影碟机芯片标准。万燕的解码芯片最终因为过晚问世,而成为了一个鸡肋。
    同一天下午,周行文授权阳光商务会社特务部部长叶冷冷,在北京召开了记者发布会,叶冷冷拿着这一个小小的芯片潸然泪下,富有感情的说道:“这是我们中国人自主研发的第一代高科技继承芯片。它是数字科学的基石,可以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影碟机等数字成像领域。今天,我们在中国和美国共同申请了专利。在美国更是申请了国际专利。这枚包涵着中国人科学智慧的芯片,将以‘阳光’命名……”
    阳光芯片的诞生更多的是具有民族意义,但在普通民众之间却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老百姓们只关心价格会不会便宜等等问题。却对阳光芯片在各种领域的运用,不是太过了解。相反,在中国的电子界,阳光芯片的诞生刮气了一阵强烈的飓风。许多这个领域的能人纷纷拜访阳光电子试验研究室,希望可以从中吸收经验,看看阳光芯片的功能和原理。不过这个要求自然是会被拒绝的。技术的绝密性即便周行文不说,阳光电子的人也是明白的。不过对于这些学者学家们,阳光电子自然报以热烈的欢迎态度,一个阳光电子试验研究室是远远不能满足阳光电子的发展需求的。阳光芯片的诞生虽然暂时压制住了国外厂商的风头,但人家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得积累摆在那里,只要是集中资金研究,比阳光芯片更快捷更高效的芯片立刻就能诞生。中国的技术底子毕竟是十分薄弱的。所以在这方面,周行文开出高薪,只要是愿意加入阳光电子试验研究室的,只需要挂个名头,并且签下保密合同,就可以成为阳光电子的技术顾问,享受阳光电子的诸多福利,并且进入阳光芯片的研究序列,共享其中的技术机密。
    这个条件虽然有部分的限制性,但仍旧吸引了许多学者们的加入。中国第一块芯片的名头,为阳光电子聚集起了强大的技术实力。
    6月11日,阳光影碟机(1.0版)正式定型。正式版的阳光影碟机使用了阳光芯片为核心,强力增加了影碟机的纠错能力和放映能力。特别是放映能力,其他影碟机可能需要读存的时间,甚至有时会有卡碟的现象,但阳光影碟机却不会存在这种错误。甚至它的画面更加清晰,更加生动。此次阳光影碟机正式版并没有急于上市,周行文把时间定在了6月15日。在此之前,技术部门依然要完善阳光影碟机的组装流程。而周行文更多的则是在策划一场广告效应。
    6月12日,周行文偕同徐予鑫抵达北京,这次来北京的目的,一是来处理一些积累下来的事务。二就是来完成阳光影碟机(1.0版)的上市广告策划。事实上,这类的策划完全可以交给专业的广告公司,而且阳光电子的附属部门里面也有一个广告公关部门,但周行文深知这个时代广告的威力,这是一个广告成就的时代。三株口服液、盖中盖等保健营养产品之所以铺天盖地的红火,几乎完全是因为广告业初兴所造就的。周行文作为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