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残汉》第一章滚滚人流

热血残汉最新章节目录
   六月的中原大地早已是郁郁葱葱,各种野花开放在无边的原野上,使得那野草铺就的绿色地毯上色彩缤纷,显得分外妖娆。
    但是面对着这无边的美景,吕康等人的心头却只有沉重。
    上次他们迅速穿过了中原,根本无暇观看两侧的风景,所以还没有太大感触,而这一次慢慢行来,却是触目惊心。
    这里本应是人烟稠密的中土神州,此刻在风中摇弋的应该是无边无际的轻轻麦苗,道路边响起的应该是男男女女的欢声笑语。
    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
    现在这里有的只有无尽的孤寂,偶尔响起的是远处野狗那低沉的哀嚎,路两旁不时闪现的是累累白骨。
    与其说这里是中土神州,倒更像是通往黄泉的地狱之门。
    一阵暖暖的和风吹来,吕康却似乎感到了无尽的寒意,不由自主的缩了一下脖子。
    这时一阵哄笑声从他身后的队伍里传来,才让吕康感到一阵暖意。
    是的,只有自己身后这支庞大的队伍,和队伍里不时响起的欢声笑语,才能打破这无边的压抑,给这里带来一丝人间的暖意。
    不过现在这支队伍可不是刚到兖州时候的千余人了,而是一支超过万人的滚滚洪流了。
    怎么会一下搞出这么多人?作为这支部队事实上的首领,吕康也是一肚子牢骚。
    原来,太史慈、吕康他们刚到兖州的时候,这样大的部队差点晃瞎了曹操的眼。
    不是曹操没见过世面,可你要知道这些可不是乌合之众啊,里面至少有近千足以称得上精锐的士卒。
    这战马,这铠甲,这兵器,看的曹操差点脑子一发热就要动手谋夺这支部队了。
    好在荀彧等人还算是清醒,拼死阻止了他。
    这里面有这么多老明人,真的出了事李归还不立刻杀出函谷关来和他曹孟德拼命啊!
    何况就算是不买李归的账,荀攸的面子也还是要给的嘛。
    其实曹操也就是那么一说,他这样的枭雄怎么会真的干出这样的蠢事?但是这样庞大的队伍不好好利用一下就实在是太可惜了。
    于是曹操立刻派遣曹仁带着百余人押着近千民夫跟随太史慈他们一道前往关中。
    不但如此,他还遍告州内商户,让他们一起前往关中。
    他到处宣扬说,这一趟不但去时有保障,回来时明人也会派大军将他们护送到荥阳,而他自己也会派部队再护送他们回兖州。
    实际上李归可没答应过他,但是曹操认为李归应该不会计较这点小事,毕竟这对他也有好处嘛。
    其实就算是曹操不宣传,这样的好事一传开那这些商人也是绝对不会放过。
    开玩笑,这年头经商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得的是什么?安全啊!
    现在居然有一个两大强豪为他们的安全打包票的机会,那还不玩命的上啊!
    不但兖州一地的商人,就连徐州、豫州等地的商家也多有闻风而动的。
    这些商人连同他们的伙计不下三千人,真可谓是无比壮观。
    拉着各种货物的车队,蜿蜒几乎长达十里。
    但是真正使得人数最后竟然达到万人之众的根本原因却是吕康身边的这名泰然自若的中年人——河南尹新郑县县令杨沛。
    要说这个杨沛确是汉末罕见的一名好官,不但是清官,更是一名干实事的官员。
    当初董卓一进京,他就敏锐的发现天下即将大乱,而与此同时,新郑一带也发生了灾荒,饿殍遍地。
    指望朝廷那是指望不上了,杨沛见新郑有许多桑树,就让人们多储存一些干桑葚,越多越好,可以作为食物充饥。
    杨沛的这个倡议深得百姓的拥护,很快,人们就收集了上千石的干桑葚,并把这些桑葚储存在了仓库里。
    最后事实证明了杨沛的远见卓识,正是凭借着这些珍贵的干桑葚,许多乡民才得以活到了现在。
    但是虽然杨沛尽心尽力,可是这个混乱的大环境在这,新郑一带也是屡遭兵火、盗匪的侵扰,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
    此情此景,杨沛悲愤交加却又无力回天,心中一直抑郁难平。
    在知道吕康大军将要前往关中的消息后,杨沛立刻组织乡民一起逃离新郑前往关中。
    出于对他的信任,有一千多户人家离乡背土跟随他西进,终于在荥阳一带追上了吕康的大军。
    吕康虽然也算是一个良心还未丧尽的人,但是也不可能愿意背上这样一个大包袱,因为他知道其实关中的粮食情况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好。
    但是杨沛给他出示了一件信物和一份书信,立刻将吕康的任何借口都堵了回去,任劳任怨的前后奔走了起来。
    原来那信物乃是李归的双尖枪,外人不认得,吕康他们这些氐人上层却都是认得的,而那封信上只有四个字:如我亲临。
    李归那极为特殊的难看字体一般人还真的是模仿不出来,所以吕康一见就再无丝毫怀疑。
    这两件东西等于给了杨沛无限的权力,要是一名汉人官员或许还会对这样的怪事产生怀疑从而拒绝杨沛的要求,但是吕康不敢。
    作为李归政权的核心主体,无论李归愿不愿意,汉化的氐人是明人里最有力量也最有向心力的一部分。
    对于普遍文化水平偏低、部落意识浓厚的普通氐人,李归是极为优容的。
    只要被确认是氐人,就可以直接成为明人的一员再慢慢接受汉化的教育,在军中或地方上的升迁也比较容易。
    但是对于氐人高层,实际上李归一直在实施压制,他不允许氐人里有任何的不同声音,无论正确与否。
    为什么李归政权的实权高官里几乎没有一个氐人?早期固然是因为缺乏人才,但是在占据武都后呢?
    作为氐人的大本营,武都有文化有能力的氐人并不少,情况却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对于这一点,包括吕康的父亲吕强在内的多数氐人元老看的非常清楚,吕康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但这也是理所当然,换了他们只怕还得斩草除根。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