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残汉》第十三章身世迷雾

热血残汉最新章节目录
   看着浑身都被鲜血浸透的庞德,李归举起他的手,对在场的众人大喝道:“这样的勇武之人是不是英雄?”
    激动地士兵回应道:“英雄!英雄!”
    李归接着道:“这样的人可不可以当都尉?”
    士兵们激动地大叫道:“可以,可以。”
    李归转过身对着庞德道:“我现在任命你为都尉,赏金一百两。”
    庞德激动万分,跪地拜谢了李归。
    而李归又宣布杨任升为军司马、牙门将,负责统率自己的亲兵。
    其余冲阵的勇士也都各有升迁,战死者也加倍给予抚恤。
    一时间部队欢声雷动,响彻了山谷。
    迁那则沉默的站在自己的营寨前,看着山上宛如星光的火把,感慨万千。
    而他身边的莫折长天也感叹道:“明人之实在是勇世所罕见,真是难与争锋。李归短短时间就能建立如此基业,更是可敬可畏。”
    迁那奇道:“想不到您还认识明王?”
    莫折长天笑道:“他本来不过是韩遂军中的一名屯长而已,去年年初他带部队路过襄武,我与他有数面之缘。”
    “只因他的部队军容整肃,与众不同,所以我对他颇有印象。但是都是很多人见面的场合,所以估计他并不认得我。”
    停了一下,莫折长天又说道:“而且此人的军队纪律极好,并无**掳掠的事,更是令人赞叹。”
    这时迁那身边的一名少年笑道:“原来是一支样子兵啊,那还怎能打仗?”
    那少年是迁那的长子迥迥,他还太小,不能理解父辈从外表看到的事情本质。
    李归纵横天下,他的部队会不能打?军纪好说明那时他就对军队的掌控就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
    再说了,不是会抢的部队就一定能打的。
    说穿了,抢劫**不过是无奈之下激励士气的一种手段罢了。
    迁那没有理他,而是低声喃喃道:“一年,原来只要一年而已。”
    莫折长天笑道:“你不要灰心,像李归这样的人我一生也就见过这一个。而且他也未必真的全是靠他自己的能力。”
    这下迁那来了精神,问道:“此话怎讲?难道其中还有何隐秘不成?”
    莫折长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游历四方,见过这么多的各族英雄,就算是汉化的再厉害的,有像李归这样的吗?”
    迁那歪着头想了一下,还真是,就算是自己浸淫汉学这么多年,也总还是可以看出与汉人的些许不同来。
    但是氐人本来就是汉化的比较严重的民族,李归完全像汉人也勉强说得过去吧?
    莫折长天好像听到了他的心声似的,接着说道:“就算退一步讲,金沙部落要是真的能培养出这样的人,当年还会被赶到深山里去吗?”
    “嘿嘿,这样的见识,这样的装备,足以支撑数万大军所需的粮食,都是大山里能有的吗?”
    “要是大山里这样好,他们留在大山里好了,还出来干什么?”
    迁那默然无语,过了好一会才辨道:“那氐人为什么都这样死心塌地的追随他?要是只为有口饭吃,其他的人也可以做到啊。”
    莫折长天冷笑道:“可是其他人并没去做,不是吗?有口饭吃有时候就是最重要的事。”
    “再说了,早些时候氐人或许只为有口饭吃就在他的领导下起事。但是现在已经开创了这样的局面,只怕每个人的心里都已经是满腔的火热了。”
    “就算他自己改口说自己不是氐人,他的手下也不能让了。数万氐人一旦变乱起来,他们这些人只怕一个都活不了。”
    迁那在心里实际上也同意莫折长天的看法,否则很多事实在是无法解释。
    因为就迁那所见所知,明人的高层全部都是汉人,纯正的汉人,和李归一模一样的汉人。
    这件事是绝对说不通的,任何异族使用汉人都不奇怪,有汉人高层也不奇怪,但是高层全是汉人就实在是太奇怪了。
    迁那突然说道:“难道那个传言是真的?”
    莫折长天意味深长的说道:“十有八九。”
    “李归就是段家的人,此事绝对无疑,但是自己怎么从没听说过这个人呢?”身在南郑迎宾馆里的荀攸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这一路行来,所见所闻让他倍感震撼。
    历经战火的汉中大地,羌人入侵和巴人叛乱留下的痕迹到处可见,伤痕累累的城墙就是见证。
    但是本应该是乞丐成群,尸骸遍野的景象并没有出现,现在的汉中居然已经奇迹般的恢复了勃勃生机。
    一座座简陋但是坚固的坞堡绵延在从城固直到南郑的原野上,田地里新开挖的河流沟渠纵横交错。
    乡间的民众虽然仍然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但是却都显得精神奋发,生气勃勃。
    快乐的孩子在乡间的小路上奔跑玩耍,不时引来大人充满爱意的呵斥。
    强壮的士兵不时掠过队伍两边,据说是为了震慑不法之徒,虽然荀攸自过了城固之后,这一路行来从没见过一个不法之徒。
    这样和谐安宁的场面,在东汉朝廷治下的郡县里已经几乎绝迹了吧?荀攸不无自嘲的想到。
    要说一个山野异族首领能有这样的治国之术,无论是从理智上还是情感上荀攸都接受不了。
    到了南郑之后,在与段家人进行了接触之后,荀攸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徒具威势但却才识不济的段宁、年幼懵懂的段远和平庸的段氏族亲,单凭这些人的能力是绝对做不出这样的功绩的。
    那个年轻的阎圃虽然语言鄙陋,不通经史,但还算是有些才华。
    唯一能和自己交流的只有听到消息后专程从西城赶回来的曹贞了。
    从他那里荀攸了解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对于李归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这个人年纪轻轻但是待人接物极有分寸,看人看事也有独到之处,极具治军之才,长于政事和分析,但是并不擅长清谈辩论,也不通文采。
    “此人善待之则为西北干城,逼迫之则为国之大患。”这就是曹贞对李归的评价。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