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帝王路浓浓美人情》第16-20章

漫漫帝王路浓浓美人情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六章旁敲侧击
    太阳刚刚在海面上升起一线,大地万籁俱寂,忽闻有奔马声从远方传来,越来越响,江面也突起黑色蛟龙,把满江的日色打成碎金,刚才还是平静如镜的江面顿时成了翻江倒海的波涛世界。
    潮头高达两丈左右,推进速度比狂奔的战马还快,汹涌澎湃,气势雄伟,犹如千军万马齐头并进,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其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景象蔚为壮观。
    秦思远忽然想起一首古诗:“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诗中描写的景象,不正是自己眼中所见么?
    浪潮退去之后,句海边的沙滩上留下了无数的海蚌,紧接着,仿佛一下子从地下冒出来似的,无数鱼妇出现沙滩上,她们一手拿着铜盆,一手拿着铁锤,当一个个海蚌在她们的铁锤下破碎时,晶莹的珍珠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苏小娇叹息道:“原来珍珠是这样获得的,我们虽然也经营过珍珠生意,但对它的获取过程并不清楚,看来真是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啊!只怕这海边的无数家庭就是靠获取珍珠生存的。”
    韩雨嫣点了点头又摇摇头,说道:“其实这些珍珠只是越京国珍珠产量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靠养殖河蚌获得的。你说的不错,在越京有很多家庭是靠卖珍珠来为生的,但由于珍珠的价格非常低,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有很多家庭甚至连生活都难以维持。”
    秦思远插嘴道:“这只怕与越京国的商业不太发达有关吧?其实珍珠是贵族富户的一大奢侈用品,在内地的价格是很高的,如果能将越京的珍珠运出去,一定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苏小娇摇头道:“也不完全是这样,珍珠与珍珠之间,品质有很大的差别,价格也相差很大,如果不懂得其中的差异,很可能将昂贵的珍珠贱卖了。另外只有将珍珠做成了饰物后,它的价值才会大幅上升,而影响珍珠饰物价值高低因素,除了珍珠本身的品质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制作饰物用的珍珠在大小和品质上是否一致,如果是的,价值就高得多,反之就低。”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苏小娇和韩雨嫣已经成了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秦思远与韩雨嫣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在榕城呆了一段时间并与秋子化、张庭坚进一步接触后,苏秦二人便要求韩雨嫣带着他们在越京各地走一走,名义上是寻找商机,实际上是了解风土人情,以便于将来能够很好的治理越京。
    韩雨嫣当然不知道他们的真正用意,但能够与苏秦二人长时间相处也是她很乐意的事情,何况对方表示有意经营越京的土特产品,这对于发展越京的经济来说是一件好事,作为越京的一名公主,她又何乐而不为?因此近一段时间她便带着二人和他们的随从走了不少地方。
    “苏姐姐是说仅靠从海上获取珍珠和养殖珍珠,百姓是很难富起来了?”听了苏小娇的话,韩雨嫣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
    “那也不尽然。”苏小娇又摇了摇头,“如果能将越京的珍珠大量运出,珍珠的总体价格是会有所提升的,如果商家比较诚实,根据珍珠的不同品质付出合理的价格,百姓的收入会更高一些,当然,如果百姓能够自己加工珍珠饰物,收入就相当可观了,但这一行的专业性比较强,一般的百姓根本不可能做到。”
    “姐姐是否愿意将越京的珍珠运出去呢?如果能够教授越京的百姓制作珍珠饰物就更好了。”韩雨嫣望着苏小娇,眼中满是期望的神色。
    苏小娇笑道:“妹妹既然说了,我一定会吩咐家族的人去做这件事,也会给出合理的收购价格。只是制作珍珠饰物,确非一般人所能做到,尤其是那些档次高、价格昂贵的珍珠饰物,只有大师级的工匠才能做出来,若是由普通的百姓去做,只怕会浪费很多的名贵珍珠。”
    韩雨嫣略略有些失望,不过她也知道任何一行都有它的诀窍,别人就是想做也做不来的,不然天下之大,为何只有苏氏家族执帝国珠宝业牛耳数百年?因此她并没有再提过多的要求。
    秦思远说道:“我虽然不大参与经商,但也知道一些商业规则,如果生产珍珠的人都懂得制作珍珠饰物,那么珍珠饰物也就不值钱了,百姓到头来还是得不到什么好处。其实由苏家来制作和经营珍珠饰物,并给越京百姓一个优惠的珍珠收购价格,更为合理,这就叫做士农工商各事其业,各安其道。珍珠行业是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只要将所有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潜力发挥出来,经济也就会越来越发展,百姓也就会越来越富裕。”
    韩雨嫣想不到他会以这样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颇为惊异地望着他,问道:“蜀州这几年飞速发展,是不是因为州府采取的政策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秦思远点头道:“不错。蜀州过去有很多农民没有田地,其中一些给大户人家做帮工,另一些则是当佃户,由于所获甚微,尤其是遇上天灾人祸时,生活难以为继,不少人就成了流民。秦思远主政蜀州后,让官府从大户人家中收购了大量田地,又开发了不少田地,将这些田地分给那些没有田地的农民,使耕者有其田,同时规定按田地的多少来交税赋,田地的产量越多,农民所获也越多,若遇天灾人祸,可免交税赋,这样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农产品与过去相比成倍增加。”
    “农产品多了,农民自己吃用不了,就需要卖出去,州府又制定优惠的商业政策,鼓励经商,让商人将农产品大量地卖到境外,同时买回当地所需物品,如此良性循环,不仅农民富了,商人富了,官府也获得了大量的收入。其他各行各业都是采取类似的方法,这就是蜀州飞速发展的秘诀。”
    韩雨嫣听他说完,低头思索了一会,叹道:“你说的这些听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真正施行起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就拿从大户手中收购土地一事来说吧,它涉及到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如果不采用强硬的手段,根本就做不到,至少现阶段在我们越京就做不到。”
    秦思远点头道:“是的,不仅是在越京,在帝国其它所有地方,掌握权力的都是贵族阶层,想要他们制定政策来削弱自己的权利、剥夺自己的利益,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有的体制下,百姓越来越穷,国家越来越弱的根本原因了。”
    韩雨嫣追问道:“照你这么说,若想从根本上改善百姓的生活,只有推翻现有的体制了?”
    秦思远将目光投向大海,说道:“其实百姓就像这大海,平静的时候你一点也看不出它的威力,但它一旦发起威来,就会掀起惊涛骇浪,再坚固的大船也会被它撕成碎片。如果高官贵族看不到这一点,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百姓的死活,最终百姓是会像翻腾的大海一样发威的,那时候贵族高官就要全部淹没在惊涛骇浪之中。”
    他的目光平静幽远,语气也很平淡,让人很难看出他的内心真实想法。韩雨嫣却分明发现他的双眼中有两点火星在跳动,就是这两点跳动的火星使他整个人充满勃发的生气,他的形象也变得高大起来,让韩雨嫣看得一阵悸动。
    苏小娇见韩雨嫣的脸色阴晴不定,嗔道:“我们在谈经商的事,你说那些不沾边的事做什么?再说公主不是也在为百姓操心么?”
    秦思远收回目光,失笑道:“也是,越京国总的来说要比其它的地方好得多,远没有到引发百姓起事的地步,只要改良一些政策,应该能够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安宁。”
    韩雨嫣连忙问道:“依你看我们应该改良哪些政策?”
    秦思远道:“我对越京国的了解还不是太深,多的也说不出,但有两个政策我认为是应该调整的。一是商业政策,目前你们的商业税赋是五税一,这个税赋太重,除了像苏家这样的大商家,能够借助自己独特的工匠优势获得利润外,一般的商人根本承受不了这么重的税赋,这也是为什么你们有大量的海产品,却没有商人将它运出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结盟政策。你们与吴州结盟,看起来比较公平,也保持了越京国的安宁,但从长远来看,你们的国力会因此越来越弱。”
    韩雨嫣秀眉微皱,插嘴道:“何以见得?”
    秦思远微微一笑,问道:“你们的武器有不少是由吴州方面供应的吧?瓷器、绸缎等高档生活用品是不是也来源于吴州?”
    第九卷外交第十七章要求
    第十七章要求
    韩雨嫣点头道:“不错,但这又有什么不好呢?吴州方面供应了我们大量的武器,使得我国的军队保持了一定的战斗力。至于瓷器、绸缎等用品,即使我们不向吴州购买也会向别的地方购买的。”
    秦思远神情肃然地说道:“问题就在于此。因为有吴州方面供应武器,你们就不会考虑自己去建武器工场,不会去研究武器制造技术,长此以往,你们是不是在这方面就落后了呢?如果有一天战争突然爆发,而吴州不向你们供应武器,你们的军队拿什么去打仗呢?”
    “再说瓷器、绸缎,这些都是高档用品,购买它们是要消耗大量的金币的,想一想这些年来你们有多少金币流向了吴州吧,而你们从吴州又赚回了多少金币呢?”
    韩雨嫣认真地想在了一下,发现还真如秦思远所说,越京国这几年的金币向吴州流去了不少,却没有从对方身上赚回一枚金币!因为越京的珍珠、海产品等都是吴州所拥有的,根本卖不到那里去!
    金币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财富的象征,如果金币不断的外流,库存越来越少,那就表明国力越来越弱了。韩雨嫣想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心情不由得沉重起来。
    秦思远却在继续轰击着韩雨嫣脆弱的神经:“任何一种形式的结盟,如果双方都能从对方获得实在的好处,实现双赢,这种结盟就是公平的,否则就是一种城下之盟,公主不妨想一想,越京国与吴州的盟约是不是城下之盟呢?”
    韩雨嫣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对于与吴州结盟,她虽然内心不是很赞成,但并没有强烈反对,因为她虽然知道越京国与吴州结盟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好处,但也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坏处,尤其是武器制造技术的日渐落后和金币的大量流失所带来的害处。
    苏小娇见韩雨嫣的脸色非常难看,连忙打圆场道:“好了,你就少说两句,公主也不是不知道这些问题,她极力寻找商人贩卖越京的特产,不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