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热血时代》第三百五十二章战略目的

重生之热血时代最新章节目录
   首发
    停止攻击?”张治中愣了一下。/首/发“蠢话,现在正是怎么可以停止攻击,战事一开自当永往无前!”
    “司令,可是这么硬攻的话,我们的部队伤亡实在太大了呀!”嘶哑的声音再次响起。“您看看各个部队的伤亡报告吧!……刚刚开始进攻过三个半小时,88师的伤亡已经达到了1300多人,87师800多人,36师900人,保安总团的伤亡也达到了将近1人。司令呀,我们的大口径火炮无法进入市区作战,只能在郊区阵地上实施策应,根本就没办法压制小鬼子肆无忌惮的炮火!小鬼子在他们通往租界的各个街区都设置了街垒阵地,我们的部队不适应巷战的打法,只能靠硬冲,又得不到强有力火力的支援。还是请您下令暂停攻击吧,各部队的主官们也跟我同一个意见,请您务必考虑!”
    “你说的情况我不是不知道,可是暂停攻击必须得到委员长和总参谋部的批准才行,我也做不了这个主!”张治中摇摇头。
    “那就向蒋委员长和总参谋部请示一下,把前线的战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实地进行陈情。”带戎瑞进来的张治中副官刚要报告,戎瑞摆摆手阻止了他。
    “呵呵,我们的督战官来了!”张治中听到声音愣了一下,随即高兴地向戎瑞伸出了手。
    “辛苦了,张将军!”戎瑞紧紧地握了一下张治中的手,也没有什么客套直接进入了主题。“这两天部队的进展情况我都了解了,不过更困难的情况恐怕还在后面呢。”
    “是啊!”张治中叹了一口气。“我们地部队还很难适应现代化战争的打法,还是当年中原大战时候的老一套,伤亡太大了呀!……噢,对了,我为你介绍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参谋处长郑杜林,他可是我们中央军校一期高级班的头名状元,也是黄埔三期的。郑杜林,这位就是军委会派给我们的督战官戎瑞将军,你们两位还是第一次见面呢,呵呵!”
    原来是科班出身地将军,怪不得郑杜林的身上有一种职业军人特有的气质,严肃和一丝不芶,直截了当地向上级长官表达自己地意见和看法。戎瑞所见过的那些**将领们当中,大凡科班出身的人都有这种个性。而不是科班出身的人当中,大多善于拐弯抹角和见风使舵,当然了,直爽性格的人也多得是。
    “戎将军!”郑杜林跟戎瑞互敬了一个军礼。
    “郑将军的意见刚才我都听见了。”戎瑞向郑杜林点了一下头。“虽然我不干涉你们的作战指挥,但就我个人意见而言,我同意郑将军地看法,还是暂停进攻为好。”
    “来来!”张治中挥手示意大家坐下说话。“戎瑞。说说你这个督战官地看法。也好给我们一些参谋地意见。”
    “谢谢!”戎瑞接过了张治中副官递过来地茶水。“张将军。郑将军所说地情况都是事实。您也一定得到相关地报告了。想必比我在前线看到得更加清楚。我之所以同意郑将军地意见。不光是因为中日参战部队之间地火力差距和伤亡大小地问题。”
    “哦?!”张治中和郑杜林惊异地对视了一眼。“说说看!”
    “张将军和郑将军以为上海战局地最终结果会如何?”戎瑞没有马上谈自己地看法。反而很认真地向张治中和郑杜林两人问道。
    “最终地结果?”张治中迟疑了一下。但随即反应了过来。“戎瑞。你认为上海地战局不容乐观吗?”
    “不容乐观?……呵呵!”戎瑞笑了起来。国民党地高级将领们其实都很聪明。但就是习惯于不会自己下结论作判断。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不愿意和不敢。“准确地说。不是不容乐观。而是最高国防会议、军委会和总参谋部。甚至蒋委员长在策划此次战役地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最终地结果。我所要说地是。蒋委员长、军委会和总参谋部所设想地战略目地能否实现问题!”
    关于淞沪会战的战略目的,戎瑞也是被国民政府军委会正式授予督察战事的权力之后才知道的,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也是戎瑞所没有想通而又希望搞明白的。
    从军事角度,上海本就易攻难守,对于**来说绝非是一个理想的战场。特别是在**军力与日军相差悬殊的情况之下,就更是如此。
    后世的历史记载中对此次送沪会战的战略目的说法很多,总的来说有这么几种。第一种说法是,蒋介石和**高级将领希望在日军发动攻击之前先行把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消灭或者赶下海去,所谓先下手为强。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其实毫无根据可言,纯粹是某些军事战略外行的主观臆想。在日本空中和海上武装占优势的情况下,先不说能不能达消灭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消灭,即时迫使日军撤离上海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对于这一点,这个时代不乏有识的**将领,戎瑞所接触的陈诚、罗卓英、王敬久以及戴笠等人都曾经在战前有过这样的见解。还有小诸葛白崇禧这样的帅才,如果想不到这一点那就
    。
    蒋介石本人也不笨,他对日本人的军力还是相当了解的,问题只是他对自己和中国的信心不那么足罢了。所以戎瑞判断认为,绝不可能是这样简单而又有些显得愚蠢的战略目的。因为凭借优势的海陆空军力,只要日本人想要在上海重新登陆,那他们就一定能够做到,**也莫之奈何。
    第二种说法,就是比较典型的所谓开辟“第二战场”说法。“第二战场”之说大有市场,说的是国民政府为了延缓日军在北方的攻势,利用南方的水网地带与日军进行决战,以拖住日军地主力部队,使其不能很快由华北平原直下长江腹地。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里的,至少日本人自己也没有否认过这种战略思路。特勤局情报处派往日本搜集情报的特工人员就曾经多次通过秘密渠道发挥相关的信息,日本人的报纸上就曾今后更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参与讨论也不乏日本的资深军方人士,说明这种构想是有市场的。
    第三种说法就是拖延时间说,国民政府为了延缓日军地急速进军速度,乘着日本海军部急于同陆军部竞争的机会先行一步开辟了上海战场,从而分散了日本人的军力。因为这个时候,日本地军力还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他们不可能有太多的兵力投入到侵华战场上。这种说法与戎瑞现在所了解的情况很近似,但拖延时间并非是仅仅为了拖延日军南下的速度,而是为了争取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经济设施的西迁。说起来,战略大转移早在年初就已经开始,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大批的重要军工、经济企业被有条不紊地迁入江西、安徽湖北等内线地区。但是,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现在预计到了原先华北和东部沿海地区与日军决战地估计并不是很正确的,日本人的军力恐怕完全可以打到中国的腹地地区,不仅仅是长江三角洲,更有可能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这就基本上同意了德国顾问团原先的占了构想,也就是说中日双方的战略决战并非是在长江三角洲和华北战场。国民政府和军委会固然对法肯豪森将军和他的德国顾问团信赖有加,的确他们做出了非常卓越地贡献,这并不假。但是德国人的军事思想和中国实际的差距,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也是看在眼里里的,说他们的脑筋完全死板是很不公平地。戎瑞现在已经断定蒋介石和他所领导下的国民党政府绝不可能与日本人达成什么狗屁地卖国协定,因为日本人的胃口已经不允许老蒋和他地智谋们有任何犹豫。可明白已经太迟了,国际形势和之前国民政府的一再忍让和妥协已经把日本人地胃口养大了,要求国民政府承认他们所谓的“满洲国”已经不再是日本人的条件了,他们的手已经伸到了华北,这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所不能容忍的底线。日本人一旦正式进入华北,那就意味着中日两国的全面战争,这已经成了全国有识之士的共识,老蒋当然明白。要是他连这一点都不明白,国民党势必将被全国民众所抛弃,转而寻找另外有能力的政党和势力以挽救国家。
    说白了,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本人都没有指望能够取得淞沪会战的全面胜利,连这个打算都没有,他们都是很现实的人。既然明白了,也就明白了需要时间,那么时间从哪里来呢,日本人会给吗?当然不会!所以就有了淞沪会战的构想,整个战役的战略目的说到底就是一个拖字,拖得时间越久越好。原先已经转移到二线地区的军工、生产企业需要进一步搬迁到更远的内地去,原先以为可以不用搬迁的现在也要搬迁,总之,能搬动的就赶快搬。为的就是为将来留一点拼的实力,如果这个战略构想不能完成,中国基本上也就算完了,老蒋和他的智谋们对如今中国的底气再了解不过了。就在沪开战的前一周,上海、南京、苏州、芜湖、嘉兴、杭州、扬州等沿海沿湖一带的战略性工商企业就已经秘密接到了搬迁的命令。由此,第二次大规模的战略大转移又开始了,这也正是戎瑞之所以愿意帮助蒋介石和他的国民政府的主要原因。
    “说到底,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的战略构想就是为了赢得战略转移的时间,这个时间能有多长就拖多长。”戎瑞笑了笑说,心想张治中这个级别应该是知道的。“问题是到了战术层面,这个时间的长短就变得尤为重要起来了。战术对头,时间就能赢得更多的时间。战术不对头的话,那不仅不能赢得原本计划的时间,还会把自己的老本赔在这里。”
    “不是,戎将军你说的这个……”郑杜林张口结舌地想问些什么,他这个级别还没可能接触国民政府的最高机密,除非像戎瑞这样的异类。
    “闭嘴!”张治中拉住了郑杜林地手,阻止了他继续问下去。“戎瑞将军请继续说!”
    “要想达成甚至超过蒋委员长和总参谋部的战略构想,就必须把上海变成东方的斯大林格勒……呃,我是说像苏联的斯大林格勒那样坚固的城市堡垒,他们在苏俄内战的时候就曾将创造了城市保卫战的奇
    戎瑞意识到自己差点说漏嘴了,遂赶紧转口。“任务比当时的苏俄红军难度要大得多了,因为我们不仅要尽力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守住上海,还要尽可能地拖住日本人地兵力,使他们无法全面地发动其他重大的攻势战役。就我个人的理解来说,我们目前的任务就是牢牢地把日本人拖入消耗战的深渊,这是他们所最不愿意的。一旦取得成功,就有可能争取一个国民政府和蒋委员长所期望的有利地国际环境,就有可能是的中日双方坐下来。
    ”
    “谈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