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热血时代》第一百八十五章草台班子

重生之热血时代最新章节目录
   “你是闻欣?”戎瑞一下子就认出了一年前的那个挂着美丽大辫子的姑娘。
    “是我,学长。”看得出,闻欣十分高兴。“真想不到真的能在延安遇到学长。”
    “是啊,都快有一年的时间没见到你了。”戎瑞也很高兴。“咦,你不是……那条大辫子呢?”
    “咯咯,学长还记得呀,从北平出来的时候就剪掉了。”闻欣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头发。
    “噢,怪可惜的,挺漂亮的大辫子。”戎瑞愣了一下,惋惜地说道。
    “闻欣,你跟戎瑞同志认识?”见到两人兴奋的样子,一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学员问道。
    “当然认识啦,麦子文,戎瑞同志是我清华大学的学长,他呀,还是我们清华大学的高才生呢,咯咯!”闻欣得意地对高度近视的学员说。“这次来到延安,想不到戎学长业已经在抗大学习了,还是联欢会的组办小组长。”
    “戎学长能得到闻大小姐的推崇,想必一定是才华横溢咯。”高度近视的麦子文笑了。
    “当然啦,我们戎瑞学长当年可是清华大学的风云人物呢……”闻欣还要替戎瑞吹下去。
    “在座的同志们都是罗副校长推荐来的大才,来,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戎瑞打断了闻欣的话,自己的事情毕竟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大家刚才都已经知道了,我就是戎瑞,来延安之前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学生。蒙军校校务部的委托,作为本次春节联欢晚会的组办小组长。同志们,咱们这个草台班子当中,有几位是咱们军校的教员。还有的同志年纪比我大一些,我看大家都叫我地名字好了,呵呵!”
    组办小组的人不多,除了戎瑞认识学妹的闻欣之外,其他的人都还不认识。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麦子文也是从北平来的,他原来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斯斯文文地军校教员名叫项牧同,他原来是红星报的编辑。现在在军校负责教授文化课。不过,大家都没看出这位“橡木桶”教员竟是从法国巴黎留学回来的。跟闻欣一样年轻的女学员名叫李丽娟,她原来在天津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系就读。一边一言不发的老者,戎瑞原以为是军校的教员,哪知道他也是刚刚报到地学员,竟还只有四十多岁。这让戎瑞大感意外。不过。令戎瑞高兴地是。这位高博先生居然是上海星光演绎剧社地编导。加上戎瑞自己,窑洞内的这六个人就是这次春节联欢晚会地组办小组成员了。
    “这样吧。在讨论筹办工作之前,我先把抗大校务部关于组织这次联欢会的精神传达一下,这将是我们筹办工作的指导思想。”戎瑞见大家都不说话,便笑了笑说。“校务部的精神很简单,欢乐、团结、俭朴,并且要切合当前的抗日形势。”
    “完了?”麦子文愣了一下。
    “对,就这么简单。”戎瑞对他点点头。
    “我还以为校务部已经有具体的安排了呢。看来这次联欢会是要我们自己起炉子上灶呀。”麦子文笑了起来。
    “麦子说得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戎瑞也笑着说。“倒不是咱们红军没搞过大型联欢会地经验,可惜能做这些工作地同志不是在长征路上牺牲了。就是分散在各个部队,一时之间也很难在组织起来。”
    “戎组长说得一点没错,长征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呀。”“橡木桶”点点头,开口说道。“就像我们红星报,在苏区地时候,我们还有比较完整的采编人员,可到了陕北,连我在内也只剩下不到四个人了……”
    “老项……”看到“橡木桶”难过的样子,戎瑞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安慰的话才好。
    “我没事,戎组长,我只是有些难过而已,呵呵,革命嘛,没有牺牲怎么可能。”“橡木桶”摇摇头,话语虽轻松,眼睛里面却已经湿润了起来。“我们从江西苏区出发的时候,我们红星报有位小编辑,他才十五岁,很有天赋,可惜没能活下来……不说了,呵呵,不说了,说起来叫人难过。戎组长,大家还是抓紧时间讨论一下联欢会的事情吧。咱们把联欢搞好了,也让同志们高兴高兴,难得过个年嘛,呵呵!”
    “老项,长征的故事你一定要给我们讲讲,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一定非常令人感动的。”麦子文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他的眼睛不知何时也红了。
    “麦子说得对,老项,你一定好好给我们讲讲。”闻欣是学新闻的,自然对长征的事情更是感兴趣。
    “同志们,我看老项应该把他长征过程中的故事写出来,给天底下所有的人都看看我们红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将来也可以教育我们的后代。”看着闻欣和“橡木桶”,戎瑞不禁想起了在火车上结识的斯诺,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红军和长征的故事应该差不多该问世了吧。
    戎瑞的意见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橡木桶”也点点头,便是一定把自己的长征亲身经历和感受一一写出来。在安慰了一番“橡木桶”之后,大家这才把注意力转到了正题上来。
    “我看,校务部这次接过年的机会组织联欢会一定有深刻的用意在里面。”麦子文到底是学哲学的,什么事情都要往深刻的角度去考虑。
    “呵呵,麦子,你这个哲学家倒是说说看,后什么深刻的用意呀?”闻欣很认真地拿出了纸笔,看来,她很认可对麦子文的麦子这个称呼。
    “刚才戎瑞学长叫我麦子,你也叫我麦子,嗯,很有黄土地的气息。呵呵。好,我喜欢,这个称呼我收下来了。”麦子文笑着说道。“我是这么看的,给大家做个参考,说得不好,大家不要笑话哟。”
    “得了,你快说吧。不要犯酸气了。”闻欣对麦子文倒是一点都不客气,把大家都惹笑了起来。
    “好好,闻大记者同志,我老实交代就是了。”麦子文对闻欣做了个鬼脸。“刚才呀,我注意到校务部的指示精神当中有两点非常重要,欢乐和结合当前的抗日局势。领导为什么要提这个要求呢。我是这么认为地。呵呵。说得不好。咳!红军刚刚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队伍的牺牲肯定非常大。刚才老项也说了一些,这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大凡在这种时刻,同志们的心中一定交织着胜利与悲痛矛盾心情,这符合常理。另一方面,现在日寇对我华北虎视眈眈,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中华大地。面对日寇的铁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奋起抗战。所以,我总结了一下。在这两个大背景之下,我们革命者应该收拾悲痛地心情,奋起抗战,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终把日寇从中华大地上赶出去!……”
    麦子文的意见使得大家频频点头,最后纷纷鼓掌起来,这位麦子到底是学哲学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总结出这些来,水平还真不是盖的。
    “呵呵,谢谢大家,一点小见识而已,嘿嘿!”麦子文脸红了起来,不好意思地搓搓手。
    “行啊,麦子,到底是哲学家呀!”闻欣冲麦子文一竖大拇指。
    “好,我们大哲学家麦子同志总结的就当是我们这次春节联欢会地主题思想,大家觉得怎么样?”戎瑞高兴地一拍大腿。
    “行!”
    “没问题!”
    “我支持,就这么定了!”
    “同志们,由于上级交给我们地时间不多,为了节省时间,我利用下午地时间起草了一份这次春节联欢晚会的大纲,请大家审阅一下,看看有什么补充或者修正地意见。”戎瑞看大家的气氛渐渐地热烈了起来,就把刚刚写完的联欢会大纲拿了出来,交给闻欣。“来,闻欣,你来给大家念念。学长有令,闻欣自然责无旁贷,从戎瑞手里接过了那份联欢晚会的大纲。戎瑞的大纲分为好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晚会的主题思想,他设计的主题思想居然和麦子文不谋而合。第二部分是联欢晚会地结构设计,包括开场、承接、高潮和大联欢四个阶段,其中演出时间掌握在三个半小时左右。从晚上八点半开始,先安排一个开场歌舞节目,然后是领导致词,接着正式开始演出。高潮阶段安排在接近午夜地时间,十二点整,由全体与会人员齐声倒计时,欢庆进入崭新的一年,最后是大联欢地篝火集体舞。第三部分,是关于联欢晚会的一些设想和安排,比如晚会的主持人、旗帜、横幅、灯光、孔明灯、焰火、篝火,另外还有参加演出人员的纪念品等等。
    还没出言的高博看了戎瑞一眼,他对这份设计大纲还是非常赞赏的,如果刚才不是听说荣瑞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他还以为戎瑞一定是专业搞演出的的呢。高博只有四十多岁,只不过因为他的白头发多了点,看起来像个老者而已。
    “高老师,您是专业人员,还请您多多提宝贵意见呀。”戎瑞笑着对白头发的高博说道。
    “呵呵,不敢!”高博见戎瑞提到了他,也就不再吝啬自己的话语了。“除了老项是抗大的教员之外,大家都是抗大学员,我看就不必客套了,大家叫我高博或着老高就可以了。戎瑞组长的这份设计大纲我看很好,结构合理,条理清楚,各方面都比较面面俱到。既然戎瑞组长问我,我就提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好了。既然是联欢会演出,最重要的除了演员和节目之外,自然是舞台和灯光了。我来延安也有半个月了,我发现咱们好像没有电呀,这灯光的问题怎么解决。舞台方面,放在军校操场的检阅台上是完全可以的,那个台子我看了,足够了。不过。需要还重新搭建一下才能够符合演出的需要。”
    对于高博的意见,戎瑞是认真考虑过地。他看了看大家,微微一笑,拿出了一份设计图放在了炕上的小桌子上。按照戎瑞的设计,检阅台将被重新搭建过。舞台的背景由布幔构成,背景正中央将悬挂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大幅画像,画像的上方是大幅的“延安春节联欢晚会”字样。舞台地所有两边还将悬挂一副春联。上联是“革命洪流汇四海拳拳仁人志”,下联是“抗日烽火合五湖款款报国心”。乐队安排在舞台的左边,右边是主持人、演员等上台的地方。在操场上,还特意设置了五堆大型篝火,这是为最后大联欢准备的。舞台的前面几排是党政军首长的座席,很简单。一张桌子一条板凳就是了。唯一地优待就是每人一杯茶水一堆花生瓜子之类。别地就没有了。中间篝火堆旁地位置是专为抗大学员们准备的,各部队各部门和老百姓则分别在其他四堆篝火旁边。除了首长们。其他人地座位都是木板架石块搭设的座位。五堆篝火形成了一个五星的形状,寓意不错。相互之间还特意设了一米左右的通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