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里的科技强国》第一百三十八章犹太工人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最新章节目录
   十月,运载着第一批两千名从德国转出来的犹太人乘坐着“白色玫瑰”号邮轮来到中国广西的北海,同船的还有这些人的家属。
    这些人都是在德国各行业中的技术骨干或者是学校中的高级教师和大学老师,自从希特勒上台后,鼓吹日尔曼民族血统论和犹太人吸血附生及各种不利与犹太人的论调,犹太人在德国的处境愈发艰难起来,很多人开始期望离开德国另寻出路,但是希特勒当局并不希望犹太人就这么轻易地离开,不断攀升的价码和甚至与公开的黄金买出路的做法让很多犹太人望而却步。
    迪夫站在邮轮的船舷边,看着逐渐清晰的码头,还有依偎在身边年轻美丽的妻子,迪夫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迪夫今年二十六岁,一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17岁开始从工厂里的学徒工干起,跟着师傅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并且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练就出一身过硬的技术。
    可正当迪夫为着未来的幸福生活做着努力时,一个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迪夫和他的师傅都是犹太人,他们一同被工厂解雇。
    失业的迪夫流落在街头上,他努力的寻找着新的工作,可因为他是犹太人,很多地方都断然拒绝了他的申请,虽然即使他的技术水平真的很高。
    迪夫失业后一直住在师傅的家中,因为他的师傅不仅对这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青睐有佳,同时自己地女儿也看上了这个吃苦耐劳,勤奋诚恳的年轻人。只是这种日子愈发地困苦起来。几个失去了固定收入的人只能凭借着一些短工来维持着生活,而且生活的环境愈发恶劣,警察、纳粹党成员不断地无故殴打、盘剥犹太人,生存环境的变化让迪夫感到在德国社会的变化。为此,迪夫与师傅家人商量一同出国离开这个越来越恶劣的生活环境,迪夫地建议得到了师傅家人的赞同,从此大家一同努力地寻找着离开德国的门路。
    只是让大家失望的是。离开德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价码也越来高,在一些国家地使馆里,甚至开出了一条金条换取一个人护照的价码,巨额的天价让大家望而却步。
    正当大家感到失去希望时。前两个月,一些中国人在几个犹太人聚集区设立了办事处,这些中国人有一个迪夫认识,那个人姓程的中国人曾经在工厂里学习过几个月,而且一直跟随着迪夫这个工厂里最好的技师学习各种技术。
    程的出现让迪夫欣喜若狂也让他看到了一丝的希望,他最先来到了这个办事处,凭借着与程的私人关系他知道了只要是技术水平达到要求地人可以优先通过审核前往遥远的中国西南工作。
    狂喜的迪夫回到了家中与师傅师母和自己的未婚妻分享着这份喜讯,大家都为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给幸福的击倒了。
    迪夫的技术真地很过硬。再加上与程的关系,迪夫很快地便通过了审核拿到了第一批前往中国西南的签证和许可,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迪夫只能携带直系家人离开德国,由于迪夫是孤儿没有直系家人,而且师傅又年岁已高没有通过前期的审核,这样分离地痛苦摆在了家人的面前。
    在经过短暂的抉择后。师傅和师母毅然将女儿许配给迪夫,两个相爱已久的人举行了简短的婚礼,这样迪夫就可以携带着妻子离开德国,而师傅和师母将继续留在德国申请下一批的名额。
    离开德国时迪夫和妻子都很痛苦,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了他们两个年轻人。两位失去经济来源的老人将面临怎样艰难的生活。好在程还将要在德国逗留一段时间,迪夫以一个男人的尊严请求着程尽量照顾着两位老人,因为他和程相处过一段时间,知道跪礼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尊严和请求,程保证着只要他仍然在德国时就一定照顾着师祖。
    “迪夫,你说我们将要去地地方,会是一个什么样地地方呢?”身边的妻子紧紧抓着迪夫地手。“不知道,亲爱的,但是我从程那里知道这里没有歧视也没有压迫,这里需要着象我这样的人。我向你保证。我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积攒够钱,将我们的父母接到这边来生活。”迪夫向着自己的妻子保证着。
    “我相信你。只是单纯依靠你太吃力了,不知道我能做些什么呢?这里有着什么样的工作能让我去做呢?”看着码头上清一色的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东方人,缺乏对东方人了解的她有些迷茫。
    依次下了船,在经过海关官员的检查和发放临时证件后,同船的犹太人们被安排到了当地的附近的旅馆住下。第二天所有的人都早早的起来,因为今天有着一项重要的事情在等待着他们,他们将要选择自己在中国的新工作和新生活。
    在码头边上的一处临时修建的场地上,有着众多的工厂老板、技术招聘人员已经摆好了摊位等待着自己的到来。
    这些摊位很有意思,中国人按照产业的不同划分成了教育区、农业畜牧区、机械工业区、冶金区、化工区、医疗区、商业区等十几个不同的区域,每一个区域外面用着中文方块字、德文还有英文三种不同的文字书写区分着,这样很容易让前来面试的人员区分出自己应该向哪个地方推荐自己的专长。迪夫没有直接去面试哪一家企业,他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走遍了所有区域的摊点,从摊点展示出的工厂外貌、英文文字介绍上初步了解了这些工厂的简单介绍,又用了四十五分钟地时间仔细地观看了自己擅长的机械工业区的几十家企业的简介,最后才驻足停留在一家有着德文、英文简介的工厂摊位前等待着前面人员的面试结束。
    迪夫的选择很准确。他选择地是柳州的一家大型轴承制造厂,这个厂生产不同类型的各种轴承。迪夫凭借着自己过硬的本领和多面手的技术特长很快地便和这个工厂达成了意向,对方也很期待着迪夫地加盟,只是迪夫需要与自己的妻子商量一下是否去这里工作。不过让迪夫惊讶的是自己年轻的妻子也很快地找到了工作,因为妻子在德国时从事着英文教育工作,这使得她很容易在招募犹太人工人的工厂中获得到一份翻译工作。
    妻子和迪夫自己一样也仅仅是达成了初步的意向,因为她也需要着和自己的丈夫商量。
    “迪夫。我想去百色,去平果。”妻子有些忧虑地说出了自己的选择,虽然她也在同另一家在柳州地工厂达成了初步的意向。
    “为什么?”迪夫有些不解。
    “迪夫,虽然工厂里给的工资还是很丰厚的,但是要想尽快地挣到更多的钱接我们的父母过来。我们必须需要更多的收入和经济来源。”
    “恩,这个地确是我们需要的。”迪夫认同妻子的判断。
    “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在教育区那边做询问,我发现在百色的平果拥有着非常好地教育资源。我想,我们幸运地成为了第一批过来的人,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到中国,来到这里工作、生活,语言上的障碍既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也将是我们创业的一个良机。”精明的犹太人一下子便看到了利润的来源点。
    “继续说。亲爱的,我支持你。”迪夫鼓励着自己的妻子。
    “这里地人虽然有人懂得英文和德文,但是毕竟是少数,我想到那里去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中文,那里有着很多老师和足够地交流人员,这样我就能以最快的时间学好中文。随着以后更多地同胞过来,我可以在夜晚开办中文学习班。我相信我们的同胞同样也需要这样的学习班尽快的融入到在中国的生活中去,我甚至可以接其他工厂单位的多项翻译订单,我在这里看到,这里的人英文还有德文的翻译并不是很准确,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尽快接父母过来。”
    “太棒了。亲爱的你真是太聪明了。”迪夫也很兴奋,自己的妻子不仅美丽,而且还拥有着聪明伶俐的
    “不过迪夫,这样就要和你分开生活了。”妻子有些不舍,因为他知道,迪夫虽然也通过了在百色的一家单位企业,但是这个单位并不如迪夫在柳州的这一家好。
    “没关系,亲爱的,我们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尽快把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相信主。必要的分别痛苦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是主赐予我们享受未来美好生活的一个考验。我相信你在百色那里会获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而我也会在柳州这个工厂创造出我存在的价值。你不知道这所工厂所拥有的设备和一切设施,这些东西让我兴奋,我感到我能在那里创造出奇迹,我甚至现在就恨不得立即赶到200里外的这个工厂去,立即着手开始创建属于我的辉煌。”
    “恩,迪夫,我相信你能做到。那我们今后将要短暂的分别了,我们只能依靠着信件来保持着联系,在假日中相见。”
    “亲爱的,你也要保重好自己。”
    三天后,迪夫和他的妻子在车站分别,乘坐上两列开往不同方向的火车,向着各自的追求和共同的梦想分别而去。
    迪夫和几名同胞来到了他们将要生活和奋斗的工厂,在这里,迪夫很快地便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虽然饮食还有喜欢扎堆群居的生活习惯上有些不适应,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新技术的狂热追求却是迪夫感到这里是自己工作的天堂。
    迪夫在融入这个工作团体四个月后便拿出了自己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新思路和新创新举措,在经过同事们的论证和验证后迪夫获得到了工厂老板的五百元奖励。初建小功的迪夫并没有沉寂于这点蝇头小利,而是和自己所在的工作小组继续在高效生产过程中寻找着更高的效率措施和发明。
    半年过后,迪夫已经成为了这家轴承制造厂的高级技术员工。但是迪夫知道这并不是代表着这里的其他中国员工的水平很差,而是自己的水平还不够高才使得自己用了这么久的时间才能达到高级技术工的标准要求。这里的工人各个都是拥有着充足的上进心,不仅拥有着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同时更具备着相互追逐努力的个人自觉的努力。
    迪夫现在迫切希望自己的妻子尽快地学好中文以便回到自己的身边教授自己中文,迪夫现在感觉自己与同事们需要交流,更深入、更全面的沟通交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