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军阀》第六十七章雷霆万钧

我的老婆是军阀最新章节目录
   草原丘陵,万马奔腾,头戴圆筒卷毛高帽、身披黑色大氅的哥萨克骑兵海洋纵横驰骋,大地仿佛也在颤抖。
    骑兵队伍中,有一名满脸浓密的黄色络腮胡的大汉,他叫迪年塔利,是哥萨克乌拉尔兵团第三团团长,此时任他驰骋的大地,是中国人的疆土,叫做唐努乌梁海。
    酷暑八月,天如降火,迪年塔利心中更是一团火热,用中国人的鲜血染红刀锋,屠杀这个强大东方国家的公民,比虐杀高加索的低劣种族更刺激万倍。
    骑兵团的目标便是前方百余里外的克孜尔,也是中国人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军事商业据点。
    中国人好似对边疆的资源有一种偏执的喜爱,据俄国上层分析,很可能中原广阔的土地实则资源匮乏,如此才可以解释其经常用大力气在边疆开矿的行为,比如克孜尔,距离中国人的京城是如此遥远,可中国人偏偏要开采这里的煤炭,而且不惜动用大量人力修筑了克孜尔到乌里雅苏台的公路,而且铁路建设已经在一年前动工,据说明年便可以完工。
    而乌里雅苏台和迪化之间,早就修筑了蒙古地区第一条铁路。
    有时叶昭也在想,自己的铁路干线建设倒是和袁世凯立国时提出的目标差不多,不过袁世凯刚刚立国便经历军阀混战,他的目标也只能成为镜花水月。
    迪年塔利不懂这些,他只知道他的任务便是杀掉他所见到的所有中国唐努乌梁海人,也就是俄国人嘴里的图瓦族人,免得泄露消息,在他身后,二十多万俄[***]队已经源源不断的开拔。
    距离克孜尔最近的西伯利亚铁路城市阿巴坎,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过几百里,只是需要跨越一些山脉和河流。
    蒙古战区,才是米柳京对中国作战中选择的主战场。
    而在亚历山大斯克一带汇集了30多万大军的西线战场在战争初期,将会采取守势,已经修筑了超过80千米的堑壕,以抵抗中国步兵海发起的攻击,因为根据情报,在天湖城巴克喀什湖一线,中国已经集结了三四十余万兵力。
    最东线西西伯利亚海岸线的移民城市和军队只能被放弃,成为这场战争中的牺牲品不可避免。
    但只要中部蒙古战区能实现战略意图,那丁点的牺牲就不算什么。
    奇袭克孜尔,利用克孜尔到乌里雅苏台的宽阔公路为运输线,攻克乌里雅苏台,如果运气好,能俘获几辆火车头,说不定可以闪电般攻击迪化,中国皇帝和他的司令部、军中高官都在迪化城,如果俘获了中国皇帝,那么这场战争就会取得奇迹般的胜利。
    当然,米柳京不会认为自己有这么好的运气,他的战略意图是当中国人首先从西线发起攻击时,俄国中路军便从乌里雅苏台进袭迪化,如果能攻克迪化,等于切断了中[***]队的补给线,中国人在西线的几十万大军将会不战自溃。
    中路军战略意图的最低目标则是以乌里雅苏台为跳板,威胁中原腹地,在中国人的混乱中寻找更好的战机。
    十天前,在东哈萨克斯坦摩擦不断的中俄军队终于爆发了大规模冲突,俄国旋即向中国宣战,不出所料,中国人西线部队立即侵入俄国境内,开始向亚历山大斯克进发。中部蒙古战场,如果以最快速度推进,战事顺利加上些运气,实现最高战略目标并不是困难的事,甚至攻克迪化时中国的西征军也来不及救援。
    根据情报显示,在乌里雅苏台,中国人只有两个集团军和一些零星的边防部队,10万人左右,这也很正常,在西线巴尔克什湖到突厥斯坦,中国人集结了超过40万军队,显然其对于腹地的防御很有信心,也不认为俄国人会在荒无人烟山脉纵横的中路发起袭击,就算俄国人攻击外蒙,依靠绝佳的输送能力,他们也很快能组织起庞大数目的军队对孤军深入的俄军给予迎头痛击。
    而米柳京却向亚历山大二世提议,在中线以重兵袭击中国蒙古地区,集结232个步兵营、191个骑兵营和715门火炮共24万余人的精锐,在蒙古大草原中给中国人重重致命的一拳。
    乌里雅苏台一位亲俄的亲王也早就答应,只要俄国人帮助他成为札萨克图汗部大汗,他就会全力支持俄国人的军事行动。
    这场与中国人的战争,虽然很难肢解庞大的中国,但战胜中国令其不得不放弃西域、西伯利亚的领土和接受[***]立,便是俄国人的最终目的。
    迪年塔利并不知道最高统帅部的战略意图,他只知道,他接到的命令是杀死一切见到他们的中国图瓦人,以免这场绝佳的袭击失去意义。
    只是唐努乌梁海一带地广人稀,据说图瓦人一共才几万名,大多生活在克孜尔一带和其南部地区,至少迪年塔利的先锋团只遇到了一个几百人的图瓦人部落,数百人,不分老幼妇孺,立时被杀得一个不剩。
    迪年塔利挥了挥手,大声呼喝了几句,奔腾的骑兵呼哨中缓缓减速。
    越过茫茫草原和荒漠,前方百余里,便是大小叶尼塞河贯穿的克孜尔了,根据蒙古亲王的情报,克孜尔驻扎有中国的一个边防团,迪年塔利不知道情报来自中国的蒙古亲王,他只知道,他要等待同伴,集结十几个骑兵营对中国人进行突击,不能令一个中国士兵落网逃生。
    ……当近万名哥萨克骑兵宛如野兽般嚎叫着出现在克孜尔一带的地平线上时,中国人的反应却极为迅速,军事碉堡中喷出猛烈的火舌,而以铁丝网和堑壕组成的防御工事也极快的被步兵占据,轻机枪和步枪密集的枪声很快在地面八方响起。
    在哥萨克骑兵发起攻击前,早就切断了通往南方的公路旁架设的电报线,是以虽然第一次冲锋被中国人的弹雨击退,但哥萨克骑兵并不气馁,纷纷呼喝着打圈,准备发起第二次冲锋。
    迪年塔利的眼睛却红了,他的骑兵团冲在最前端,损失惨重,一次冲锋下来,数百名骑士血肉横飞,而这次不成功的冲锋,显然是因为轻视中国人火力仓促的从四面发起分散式冲锋所致。
    所以当兵团师长潘维茨召集将领布置战术,迪年塔利倔强的矗立在马上,并没有加以理会。
    克孜尔城镇中,突然一个巨大的气球升空,气球以铁链牵引固定,吊篮中,隐隐约约的小黑点,应该是中国的侦察兵。
    迪年塔利呆了一下,广阔的草原森林河流,低矮的群山,站在高空,目及万里,也就是说己方骑兵队伍的一举一动中国人都会看在眼内。
    一名骑兵突然飞快驰来,大声喊:“中国人放出了信鸽!中国人放出了信鸽!”
    迪年塔利心下更是一沉。
    潘维茨拔出了马刀,厉声道:“为了哥萨克的荣耀!”
    立时间,雪亮马刀如林,看不到尽头的一匹匹黑色骏马上,哥萨克人挥舞着刀锋怪叫,暴戾的气息冲天而起。
    “阿茹娜,你怕吗?”查干巴曰侧头问自己的妻子。铁丝网和堑壕的防御工事后,有数百名蒙古骑兵,这是克孜尔边防团的骑兵营,均是招募的蒙古族勇士。
    营指挥使查干巴曰和妻子阿茹娜策马在城中一处高地上。查干巴曰是札萨克图汗部人,阿茹娜则是托辉特部人,都是贫苦人出身,阿茹娜更曾经是部族头人家的奴隶。当帝国在外蒙诸部开始废除贵族特权、将一些贵族恶霸流放、任命官员管理各部属地,推行部落头人监察制度时,和许多贫困的蒙古青年一样,查干巴曰成为了拥立帝国政策的排头兵,在其部落发动了推选头人的运动,并且很快应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帝国骑兵。
    一年之后,他遇到了阿茹娜,当时帝国刚刚在克孜尔筑城移居矿民,而前朝委命统治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托辉特部,还处在奴隶社会的阶段,在解救托辉特部奴隶时查干巴曰认识了阿茹娜,两人很快感情升温,在三年前成亲。
    阿茹娜不愿意与丈夫分离,是以很快加入了卫生员的培训班,并且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卫生员,几个月前,调入骑兵营卫生班任班长。
    他俩也是边防团有名的夫妻档,当然,这是经过师部特批的,毕竟按照军中条例,正常情况下,夫妻间不应该存在直属的上下级关系。
    看着远方滚滚而来的哥萨克骑兵,阿茹娜的眼睛亮的好像天边的星星,她不怕,能和丈夫相遇相守这两年,从地狱般的生活来到天堂,就算现在面对死亡,她也毫无畏惧。
    她不说话,只是坚毅的望着前方,拽了拽身上的枪带。
    “乌拉!乌拉!”震天动地的吼声,近万名黑压压哥萨克齐齐冲锋的场面极为恐怖。
    四周,震耳欲聋的密集枪声再次雨点般响起,而在黑压压哥萨克队伍的排排马枪声中,团团白雾升腾。
    “轰轰轰”,加农炮、迫击炮的炮弹接二连三在哥萨克中炸响,人嘶马叫、血肉横飞,冲到最前面的哥萨克骑兵,马上又遭到轻机枪火力的密集扫射,被打成筛子的骑兵和战马一个个栽倒,铁丝网前百步的区域,血流成河。
    当第二曰俄国中路军两个步兵师火速抵达战场时,十八个营的哥萨克人几乎减员了三分之一,克孜尔仍然牢牢的掌控在中国人手中。
    俄国步兵部队修筑工事,等待炮兵的到达,蒙古战区统帅、皇弟米哈伊尔?尼古拉那维奇早就下令,如果骑兵突袭未能成功,先头部队一定要等待火力支援,再对中国人发起强攻。
    米哈伊尔?尼古拉那维奇保守,喜欢稳扎稳打,这也是亚历山大二世和米柳京将他选为蒙古战区统帅的原因,换第二个将领,判断失误的话,在蒙古战区很容易变成孤军深入而遭遇中国人的迎头痛击。
    三天后,俄国人军队陆续抵达克孜尔一带,保守的米哈伊尔?尼古拉那维奇甚至留下两个师的兵力分散驻防来维系其根本不可能遇到攻击的补给线。
    在这三天中,超过名俄国步兵对克孜尔展开了猛烈的攻击,炮火几乎将整个城镇夷为平地,中国人的炮兵阵地也早就哑火,虽然突破了中国人的第一道防线,但其西端傍林而建的山丘碉堡却很快形成了第二座阵地,在被炮火摧毁的残壁断桓中,中国士兵顽强的抵抗着俄国人的攻击。
    当米哈伊尔?尼古拉那维奇在叶尼塞河河畔听其手下将领做军情汇报时,不禁愕然良久,中国一个满员的步兵团,据说人数在四五千人左右,这还包括其武装起来的后勤人员,却在失去炮兵支援的情况下保持着坚韧无比的战斗力,实在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虽然一再从心里告诫自己不要轻视中国人,但中[***]队的表现还是令他震惊。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