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第六节血战西太平洋(下)[7]

醒狮最新章节目录
   的高度是1500米的中空,已经越过了“中线”。史古里格这位在上世纪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冲突中大出风头的王牌飞行员,认为他们在质量和高度上都占优势必胜无疑,现在已经不需要警告了。于是命令把高度降到2000米以减弱海面反射体的干扰,向对方发起冲击。当双方接近到110公里时,史古里格命令12架“雄猫”各发射4枚“不死鸟”对敌机群前方的24架战机发起交叉攻击。他要确保命中率以威慑对手。“雄猫”的火控雷达随即锁定各自的4个目标,一按按钮2枚“不死鸟”如离弦之箭飞扑目标,然后又是2枚。每个目标都受到2枚“不死鸟”的交叉夹击.
    1972年服役的“雄猫”F-14D原来是美国海军的重型主力战机,与F-18“大黄蜂”构成了重-轻搭配。上世纪80年代末,美海空军搞对抗演习,机动性相对较差的F-14居然以27:1大胜F-15,轰动了美国朝野。在FA-18EF“超级大黄蜂”服役后,海军企图让“雄猫”全部退役。可是实际上超级大黄蜂也不能挂载专门为“雄猫”研制的“不死鸟”远程导弹,这款至今已服役38年的战机还得继续披挂上阵。他们每架都挂载了6枚沉重的“不死鸟”,还有2枚“响尾蛇”呢。中校命令加速扑向对方,可是刚推进了5公里情况就发生了突变.
    F-14的雷达突然失去了目标,原来火控雷达为了锁定目标只能把照射的范围缩小。于是目标可以通过大角度的机动从雷达的照射区逃逸,不过雄猫可不怕这一套,一来有预警机可以通报,二来自己也可以扩大雷达的搜索范围,重新捕捉到目标予以锁定。目标当然可以重施故技,但是想以这种伎俩来完全摆脱远程导弹的攻击是极为困难的,先不说飞行员可能累都要累死了。到最后阶段,一进入导弹的自主跟踪段,目标机是再也比不过导弹的机动性的。那些双座“雄猫”的射击控制官在预警机的指示下,3秒钟后重新牢牢地锁定了自己的二个目标。原来目标在作急速爬升,可是接下来的情景就让他们瞠目结舌了.
    只见对方的机群在不停地大角度爬升,居然一口气上升了米,到达了500米的高度!史古里格中校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知道那些“不死鸟”完蛋了。雄猫是在2000米高度,又是极限射程发射的“不死鸟”,累死它们也不可能爬到500米的。此时他的机群也跟进到了500米的高度。对于实用升限为米的F-14已经是很勉强了,只是它们都扔掉了4枚沉重的“不死鸟”才能跟上来的。不过此时双方已经接近到85公里,中校命令全体各发射2枚AIM-120C,嘴里还狠狠地骂道:“狗屎,看你们再升!”.
    看来中校对白白丢失的48枚“不死鸟”还耿耿于怀。AIM-120C可是一款很厉害的中程空空导弹,迎面攻击的极限射程是85公里。中校分配好各自的目标,他们发射时距目标只有80公里,导弹的速度高达5马赫。情景当然极为壮观,不过80公里外的中国人是看不到的,这就是超视距攻击的好处。可是转瞬间雷达的视野里目标又不见了,中校以为对手又在玩急速仰升的把戏。可是预警机也未传来指示,扩大搜索范围也不见效。美国人正着急的时候,目标又出现在雷达屏幕上了,目标不但没有仰升,反而掉了高度。不过仔细一看,中校又骂了起来:“混蛋,怎么跑啦!”.
    中校知道他的96枚“阿姆拉姆”又完蛋了。导弹的“迎面攻击射程”是85公里,可是现在变成了“尾追”,射程连60公里都不到的。刚才对手是以“眼镜蛇”动作急剧减速再转向180度,弄得多普勒雷达一时看不到他们。现在又在俯冲中急剧地加速到2.2马赫逃跑了,那些在极限射程发射的“阿姆拉姆”哪能追得上呢?中校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啊。命令全体加速追击,只要追到55公里处就再次发射导弹,看他们再往哪里逃。尽管那时候对方早已退回到中线以西了,中校也管不了那些。于是在一路俯冲中美国人也加速到了2.3马赫。高度很快降到了8千米,突然间前锋的8架F-14的导弹报警机尖叫起来。雷达屏幕上赫然显示他们各遭到2枚导弹的攻击,电脑分析是R77已经接近到35公里处,这些导弹肯定都是指令制导的,不过歼-10都在逃跑,谁在控制它们呢?.
    中校全然没有仔细想过,中国人怎么会那么巧每次都在自己刚发射完导弹就作出了应变。原来我军在这条攻击路线上散布了4架歼侦-17A隐形侦察机,他们在米的高度以接力方式跟踪着敌机群。成群的导弹发射是逃不出它们的热成象仪的监视的。在海峡北部对付台军机群时,也是歼侦-17发挥了作用。接下来他们又执行了另一个任务,我机群刚跃升到500米时,前部的8架歼-10就对8架“雄猫”交叉发射了枚R77导弹,歼-10急速转身返航后,就由2架歼侦-17接管了导弹的控制,此时采用的是指令修正方式制导,由歼侦-17的EMS系统根据“雄猫”的机载雷达的辐射确定目标的方位、航向和速度,给出导弹的修正指令.
    由于美机是直追我机的,所以修正指令也极少,那8架“雄猫”简直就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双方的相对速度高达6马赫以上,也即2公里秒,只要8.5秒雄猫就要掉入R77的虎口了,一到18公里的导弹主动段,靠机动飞行就很难摆脱导弹的追杀,那时只能寄希望于干扰系统了。史古里格并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导弹,又不甘心遭此“奇耻大辱”(部下白丢144枚导弹,钱倒是无所谓,但是消息传出去,他这个“王牌”的脸往哪里搁啊!),命令自行摆脱导弹攻击,继续追击。他的部下都练过摆脱导弹攻击的训练,而且战机上有先进的干扰装置护驾,可以一搏的。他们继续降低高度到了7千米.
    突然间海面上也冒出了大批的锁定脉冲,致使他们的雷达告警接收机统统响起了尖叫声。中校是知道中国人有“防空潜艇”的,可惜他们没有挂反舰导弹和反潜导弹。于是他命令后面护驾的6架“徘徊者”发射“哈姆”反辐射导弹攻击这些潜艇防空雷达,即使不能击沉这些冒出来的潜艇,只要击毁了它们的雷达就可以了.
    “注意,注意!你们后半球下方有大批敌机,方位××、航向××…”中校刚向“徘徊者”发出命令,那8架“雄猫”也正在进行惊险万分的机动飞行的时候,耳机里突然响起了预警机的警告.
    中校他们大吃一惊,在空空荡荡的海面上怎么会突然冒出“大批”的敌机呢?就在他们吃惊之余,前面的敌机又是一个180度的转向,现在中校知道落入了中国人的陷井。就此战局急转直下.
    中校忘了海面上和空中的大批的“银星”反射体严重地扰乱了美军预警机对这一海域的监视,我军则以48架超轻型的歼-12M埋伏于其上,他们以最低速度在一大堆反射体上于低空盘旋。远方的E-3并不能排除干扰探测到这些超低空、低速的小飞机。等到敌机群被再次引入低空时,已经赶到了他们的西边,“红蜂鸟”立即出手了.
    先说6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他们此时正在机群侧后方10公里处的6千米高度搜索和锁定海面的辐射源,可是那些浮球型的模拟雷达数量太多。好在美国人财大气粗,“徘徊者”上一枚枚“哈姆”飞射而下。突然间他们接到了预警机的警告,他们的格斗能力可实在不怎么样,等舰队再派增援战机来显然是来不及了,只能企求前面的战机来保护。他们打开了干扰机,在接收到导弹攻击的信号又开始投掷热焰弹。现在每一架都遭到2架歼-12M的攻击,使用的都是有红外凝视功能的PL-15A空空导弹,又是近距离奇袭,他们的下场就不必说了。徘徊者电子战机有4名乘员呢,美军可谓损失惨重,幸好“红蜂鸟”挂载的都是轻型导弹,飞行员还能跳伞逃生.
    而8架“雄猫”的飞行员虽然有高超的飞行技艺,可是他们是在高速俯冲时遭到二枚导弹夹击的啊,使出浑身解数还是有1架被击落,4架被击伤。可是剩下的这7架都在极度的机动中掉了高度并脱离了大队编队。这就给了低空突击的红蜂鸟以歼敌良机,他们也是2架对付1架-又是队形散乱、狼狈不堪的“雄猫”。这7架统统被PL-15A利索地干掉了,现在每架红蜂鸟已经挂上了4枚减重的PL-15A近程空空导弹,于是空中又增加了14朵降落伞.
    其余的22架红蜂鸟奋不顾身地钻入敌机群同那些重型舰载机搞近身格斗。一枚枚导弹拖着尾羽焰扑向超级大黄蜂和剩下的4架雄猫,打击的角度都是敌机后下方30度左右的最佳方位。遭此突然袭击,史古里格联队的阵形顿时大乱。又有6架战机在这一波导弹攻击中被击落。而正面的歼-10刚回过身来,在相距70公里处迎头就是一波R77的交叉攻击.
    有人可能担心那些超级大黄蜂急剧转身的话,这些导弹也是要落空的啊!其实不用担心,首先超级大黄蜂可不会“眼镜蛇”或“弗罗伦转法轮”的动作,现在处于俯冲状态,速度为2.2-2.3马赫,高度是7千米。如果水平转向,就要转很大的***,不见得能逃避导弹的追杀。要转换为垂直上升再滚转是很费劲的,那么俯冲滚转再拉平好了,可惜后面的低空有红蜂鸟在等着他们。美国人陷入了困境.
    中校一咬牙,决定自己率1个中队的超级大黄蜂继续与中国人周旋,命令其余战机减速右转然后急速爬升,以摆脱红蜂鸟的纠缠,通过台湾岛上空返航舰队,也可多少得到台湾空军的帮助.
    我军的空中指挥官也非等闲之辈,命令歼-10机群以优势数量首先围歼迎面的一个中队F-18。歼-12机群则追杀那些返航的美机。什么,仅仅以小飞机去对付那些重型舰载机?这位指挥官是否太托大了。
    美军太平洋特遣舰队司令部东京时间3:50.
    舰载机联队惨败而归,震惊了整个特混舰队。6架“徘徊者”电子战机全军覆没,12只“雄猫”,只活了1只回来,36只超级大黄蜂也只飞回了7只。中国人真是太狠了。据报告自己只击落了6架“红蜂鸟”超轻型战机和4架歼-10,而且这还是未经证实的。相隔40多年后中美两国空军的第一次交手竟然打成10:46!.
    更令梅里斯中将伤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