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职的兽医》第十四章战淮海(一)

不称职的兽医最新章节目录
   袁崇焕计划的切实可行在于他对明朝防卫体制的深刻认识,他这个计划得到了大多数人支持和赞同。
    “元素,你真的想好了亲自带领部队突袭凤阳,派别人去也可以的,计划已经很周详了。”我实在不愿意让一个堂堂的元帅冒险,但是袁崇焕的脾气十分固执,我即使是劝他,他也不听。
    “没人比我更了解凤阳的情况,也没人比我更起初明军的作战方式,我不去,偷袭计划很难达到效果,更没有办法在敌人的腹地完成穿插迂回,所以只能我去,至于骂名,已经这样了,我袁某人倒不在乎。从我决定帮你的那天起,我就决定只做对国家民族有益的事,如若有一天你李开阳做出人神共愤的事,我也照旧会带兵揭竿而起,决不容情。”袁崇焕淡淡的说道,让我脊梁骨也冒出一丝冷汗。自从他到朝鲜之后经常有惊人之举,性格心理以大异于当初驻守宁远,经常让人难以捉摸。
    “那好,我派李岩率军接应,一旦元素在凤阳得手,他会挥军直下和元素会合,这样会更加安全一些。”我虽不能亲自前往,但是李岩做事我还是很放心的。
    “随你吧,但是千万不要离我太近以免暴露作战意图。”袁崇焕也不是达到了那种十分固执完全不听别人劝告的地步,对于我的这个提议他欣然接受了。
    “好,我在这里提前预祝元素兄旗开得胜。”我笑着说道。袁崇焕甩了一句“多谢!”头也不回的走掉了。
    “先生,你为何要如此隐忍袁崇焕呢,说起来要不是先生,他早就在北京被崇祯凌迟处死了。”鳌拜在一旁不解的问道。
    “因为他是真正的英雄!”我正色回答道,已经走远的袁崇焕似乎听到了我们的对话,他身子一顿,随后继续前行彻底消失在我们的视线当中。
    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中,我真正佩服的只有两人,袁崇焕和史可法,两人都可以被称作民族英雄,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不计个人荣辱,对这样的人我不会在意那所谓的俗世礼节,尤其像袁崇焕这样有棱角的人,无论他在言语上还是行动上对我有什么不敬的举动我都不会在意的。
    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明朝的中都皇陵所在地。明朝在这里设有留守司,辖八卫一千户所,又有班军、高墙军、操军和护陵新军六千多人,由一个巡抚、一个太监负责护卫,可以说戒备森严。
    任谁也没有想到皇陵能被偷袭,但是袁崇焕做到了,在李岩的大队抵达凤阳之前,袁崇焕已经派三百名精壮战士化装成商人、僧道、乞丐等潜入凤阳,在随后而到的大军进攻时作内应。
    明朝士兵和当地百姓十分痛恨守陵太监的贪虐,所以当袁崇焕的大军秘密潜入至攻击地点之后,潜伏在城内的战士发起了进攻,让人意料不到的是有些守陵士兵竟然主动为我军带路,其他士兵的战斗意志也不强,本该是铜墙铁壁的凤阳被袁崇焕顺利地占领。
    随后袁崇焕重新审问牢中囚犯,凡是被迫害者均被释放,更烧毁明“皇陵”和“龙兴寺”(对于这种行为,我十分不解,一向斯文的袁崇焕竟然也能作出这样出格的事情来,怎能不让人惊讶),扣押留守署正朱国相,是役共歼灭敌军两千多人,俘虏三千余人。随后他带领部队在凤阳附近又击溃了其他几股支援的明军,将凤阳周围的明军彻底肃清,然后堂而皇之的在凤阳整编起军队来。
    不同于徐州的攻陷,凤阳失守,牵动了整个大明朝,崇祯皇帝得到消息后,逮捕并处死漕运御史兼凤阳巡抚杨一鹏,将巡按御史吴振缨遣戍,同时洪承筹和史可法均接到命令率军扑向凤阳,围剿这支大逆不道的叛军,身在南京的朱慈烺也派军向凤阳方向移动,看来凤阳这一击还真打在了大明朝的痛处。
    攻陷凤阳就如同捅了马蜂窝一样,其他各地驻守的明军为了显示自己的忠诚,当然也不排除暗地里他们是为了搜刮所经过地方的财务物,纷纷派兵出击,小股部队就不算了,最为有名的是四大将军。
    第一位是刘泽清,其人性情暴躁且有政治野心,曾任山东明军统帅,孙承宗任总督后以将帅不合的借口将他踢出山东,随后明军在河南围剿义军时他被派往商丘驻军,此时以剿匪的名义南下,从西南方向凤阳开来,一路劫掠。
    第二位是江北的黄得功,与刘泽清相比,他的军纪较严。黄得功是辽东人,行武出身,自少从军于辽阳,并因战功而不断晋升,后在中原作战屡屡获胜,曾被任命为凤阳总兵。张献忠造反前被调到安徽中部,镇守庐州(合肥),会同史可法一同守卫长江防线,他从正南方向进攻。
    第三位是刘良佐,此人原是北直隶的盗匪,后加入明军,曾与农民军罗汝才部交战,后派往南京驻军,这一次正是奉了朱慈烺的命令从东南方向进攻。
    第四位就是高杰,在某些方面也是最能干的一位,此人原是
    李自成的部将,曾与李自成之妾邢氏通奸,为逃避惩罚,他投降明朝,授游击之职,率所部人马作为孙传庭军的先锋曾与李自成交战。高杰的态度也同刘泽清一样变化无常,这一次他是千里救援,从陕西经山西在泽州劫掠之后不向凤阳开进,而是直杀向徐州。
    为配合袁崇焕的作战计划,也为了将中原的形势彻底弄混,除了从辽东再调集3万的军队以外,还从山东争召了两万的预备役部队,使得山东境内的军队达到10万之数。
    在袁崇焕攻陷凤阳之后,李岩回军宿州,以不到一万的军队彻底打通了从徐州至凤阳一线,为下一步迎击明军奠定了基础,大批的军事物资沿徐、宿线运往凤阳,与此同时我也带领另一支装备精良的甲种兵团攻至宿迁,从而形成徐州、宿州、凤阳、宿迁的一个菱形局面,互为依*,抵御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明军。
    公元1632年9月,袁崇焕率先和从六安赶奔增援的史可法部遭遇,战场在距离凤阳不远的怀远。史可法在潜山练兵,招募的乡勇不过八千余人,且尚未经过严格的训练,一路上史可法从所经之地搜罗不少地方武装,但是这些人都是乌合之众,良莠不齐,史可法也明白指望不上他们,可是壮个声势还是差不多的。
    只可惜史可法虽然具有军事天赋,但是把毕竟作战经验还十分缺少,当初力保六安凭的是一股忠勇之气,再加上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让将士用命,更何况他当初的敌人是同样缺少军事训练的义军,这一回他碰上的是袁崇焕,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在袁崇焕面前他不过是一个个初出茅庐的小学生,而袁崇焕也不手软给史可法上了深刻的一堂课。
    距离怀远不远的涂山很有名,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就在涂山脚下开过会议,大禹的妻子涂山氏站在涂山上望着大禹治水的方向,等待夫君的归来,最后化为一块石头,被称为望夫石。涂山上至今还有一座禹王宫,其实恢宏,只可惜这里现在变成了袁崇焕的临时指挥部。
    之所以选择在怀远阻击敌军,是因为这里地处涡河和淮河的交汇处,史可法为了确保行军安全采用顺河而下,夜里在岸边扎营,这样可以减少警戒的范围,虽然有益处但是同样也面临来自下游被偷袭的危险,所以史可法一路行军十分小心,每到一处安营必设置流动哨。
    跟随袁崇焕出征的是他在辽东最新训练的甲种兵团,虽然没有满编只有一万人,但是这些临时拼凑的军队倒是没被放在眼里。袁崇焕并不打算用什么奇谋妙计对付史可法,在他眼力这个对手十分值得敬重,某种程度上史可法是他自己的缩影,所以袁崇焕打算用正正当当的手段让这个对手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部队。
    史可法的军队在行至涂山脚下时已经有哨兵报告前方的山坡上发现敌军,人数不详,可是看样子战力不俗,听到这个报告史可法心中一振对方来的好快,自己原本是准备和黄得功的部队会合在一起进攻凤阳的,这样成功的机会还大一些,可是敌人却率先在半路上阻截自己,看样子不战是不行了。
    “列队,作战!”史可法坐在马背上命令道。
    “是!”他手底下以当初死守六安的那800士卒为班底,命令传达还是很快的,当史可法部列好队形向涂山进军时,远处号角声已经响起,对方的马队如同山洪暴发一样借着山势冲杀过来。
    史可法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军队,速度如此之快,更让他大开眼界的是这支军队饱含着一种杀气,即使前面是同情铁壁他也能撞破一样的杀气,更是让敌人惧怕的杀气,这正是自己的军队所缺少的杀气。不光是他感觉到了,他手下的士兵也感觉到了,大地在振颤,士兵们的心脏也随之振颤,士气不断低落。
    当身披精甲的骑士抵达自己面前的时候,史可法的防线一触即溃,弓箭和普通的刀剑对这些骑士根本不起作用,事实上是在骑士们还没有进入明军弓箭的射程时骑兵已经率先发难。甲种兵团配备的都是蒙古长弓,这种弓射程很远,而明军的装备参差不齐,射程更是无法一致,达不到有效的防御。第一轮箭雨下,不少明军士卒中箭倒地,一眨眼的功夫骑兵已经到了眼前,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这些骑兵从腰间拔出火枪,一轮乱射,使得阵前再次增添了不少尸体,随后战马已经踏入史可法的阵地,骑士们抽出明晃晃的战刀,像切西瓜一样向马下的士砍去。头盔中根本看不清他们的面容,只有一双双冷峻的双眼,仿佛在他们面前的都已经是失去了生命的尸体一样。
    “撤!”不等史可法命令,一线的军队已经掉头逃跑,他们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撞,很显然骑兵们并不急于夺取这些人的生命,他们的意图很明显,以雷霆万钧之势击溃阵前的敌人,然后驱赶他们冲毁明军列好的阵势。
    浅显的道理,但是并不容易防御,假如换成了关宁铁骑,袁崇焕绝对不会这么打,可偏偏这不是关宁铁骑,除了敬重史可法这个人以外,袁崇焕并不怜惜那些明军,战场上未经训练的士兵就是炮灰。
    战斗的结局几乎可以猜测,若不是袁崇焕手下留情,再加上史可法带来的那八百壮士,史可法能否全身而退和黄得功会合都是未知数。当史可法带着残兵败将仗和报偿人生第一次惨败的心酸遇见黄德功时,他整个人已经精神憔悴之极。
    崇祯帝对史可法异常宽厚,这位皇帝素以暴躁著称,常一怒之下将战败的将领投入监狱,当得知史可法战败的消息后,他虽严词责备了史可法,但给了他立功赎罪的机会。于是,崇祯的宽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