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第三百碗王钰向这个时代所有人告别[2]

极品御用闲人最新章节目录
   ,可这又怎么样?我还是个人,一个普通人,我还是要面对生老病死。
    我到这个时代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大燕帝国的伟大皇帝开始回忆着他地一生,不是想从那些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之中去寻找快感和骄傲,而是想弄明白,我到底干什么来了?世间到底有没有鬼神,如果没有,那自己穿越到宋代又怎么解释?如果有,那自己死了以后,能不能见到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帝王将相们?
    如果见到他们,自己是否可以毫无愧疚地告诉他们:作为后辈,我做得不比你们差,中国在我手里,再次中兴了。
    缓缓睁开眼睛,从繁杂的思绪中解脱出来,王钰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走了。”他没有说朕,而是说我,似乎在向这个时代所有的人告别。不
    的亲人,还是他的大臣,甚至他地敌人。
    三位大臣惊慌失色,纷纷说道:“陛下何故出此不吉之言!”
    扭头一看,岳父童贯在,林冲也来了,尚同良也赶到了,一个是自己的长辈,一个是布衣兄弟,一个是良师益友。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这时候,真是想放下皇帝地身份,跟他们说说话,可自己知道,那是一种奢望。
    “朕听人说,人生五十不称夭,活到五十岁就算是够本。朕今年五十二岁,足够了,你们知道,朕这时候最舍不得地是什么吗?”王钰望着房顶,笑着问道。
    三位大臣已经泪流满面,就连童贯也是暗暗垂泪,谁又能回答他?
    “朕最舍不得的,不是江山,不是权势,也不是女人,不是金银,朕最舍不得的就是你们。三十多年来,是你们跟朕并肩作战,如果说我王钰还作了一些实事,那朕不过是站在前面,背后是你们在用力推。朕每每想到年轻时候,与诸位爱卿面对种种困难时,就异常怀念。哈哈,现在朕要死了……”恐怕天下没有哪个人临死之际,象王钰这般豁达,还能笑出来。
    “陛下!不要再说这种话,老天若有眼,必然不会让我大燕皇帝……”林冲翻身下跪,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林爱卿,不必如此。人都有一死,朕这一辈子过得多充实,值。罢了,很想跟你们多说说心里话,可这不象一个皇帝,倒象是平民百姓家地老爷子要挂了,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说正事吧,朕一死百了,可国家还要前进,太子地人选,今天晚上就要定下来。在朕决定之前,想听听你们的看法。”王钰本来五十二岁,头发已经花白,可这时候,却没有人留意到,他地头发渐渐转黑。
    是啊,圣上若驾崩,固然是国家民族一大损失,可死者已已,活着的人还要继续走自己地路,太子地人选,不能再拖了。
    童贯第一个发言,不要看他年过百岁,可满朝文武里,没有谁比他资格老,自当年西夏兵变失败以来,这位前宋权奸,脱胎换骨,到如今,已然是德高望重。天下人,没有谁再去追究他当年犯下的种种罪行,没有人再记得,他曾经位列宋朝“六贼”之一。
    “陛下,太子关系到国家的运势,不能马虎。五位皇子之中,臣认为……”童贯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可能是想到此事关系太大,让这位两代老臣都不能不谨慎再谨慎。
    其他两位在此时都把目光投向了他,以童太师的地位,他说出来的话,分量可想而知。
    “长幼有序,还是汉王王战合适,可以免掉很多麻烦。”童贯这句话里,“可以免掉很多麻烦”值得品味。立长不立幼,这是规矩,没有谁可以非议。
    皇后童素颜没有生育,第二位地贵妃耶律南仙也没有生育,那皇帝继承人第一顺位就是赵出云的儿子,王战是皇帝长子,继承皇位理所当然。可他地血统……
    “战儿是长子,继承父业,理所应当。可他的母亲,是前宋宗室,吴用去世之前提醒朕,如果朕死以后,有人拿汉王的血统作文章,恐怕对他没有好处。”王钰叹道。
    此时,尚同良终于开公表态:“陛下,臣认为,凡事不必墨守成规。规矩是人定地,陛下不也破除了许多祖宗家法么?只要于国于家有益,不必顾忌太多。所谓汉王出身问题,说到底就是担心有人认为他是赵宋血统,担心他复辟前朝,从而起事。臣倒是想知道,若立汉王为储君,哪些人反对?”
    林冲马上接过话头:“陛下,不管是哪位皇子,只要圣上钦定他为储君,臣将誓死效忠。臣也相信,但凡忠义之士,必抱定此种想法。如果有人敢怀二心,臣今年七十岁,尚能食肉五斤,开三百石硬弓,到时候,臣照样征战沙场,勤王保国!”
    王钰沉默,他一直担心“子不类父”,现在果然应验。五个儿子里面,没有一个象他的,至少没有一个有他这种野心。王战满腹诗书,文采风流,却是个谦谦君子,宅心仁厚。王轼好逞匹夫之勇,对政治缺少企图心。王皓孝心可嘉,却没有历练,年纪又轻,如果立他,自己一旦驾崩,他的母亲必然干预朝政,他的舅舅们可都在朝里为官。外戚专权,祸害无穷。
    “三位,朕想问一句,一代不如一代和前江后浪推前浪,哪句话正确?”王钰突然问道。
    三位大臣显然都不明白王钰的话是什么意思,尚同良试探着回答道:“陛下,自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若是一代不如一代,我中华有史四千年来,岂非一直在倒着走?”
    “哈哈,好,说得好。”尚同良这个回答,解了王钰心头很大一个忧虑。自己掌权几十年以来,对外征战不断,特别是近十多年,国力受到很大的损耗。下一位皇帝,应该是个仁德之君,与民休养,自己走过了“打江山”的时代,后继之君就应该“守江山”了。
    “朕在位近二十年,对外征战连连,以至于国内损耗严重,百姓生活不比从前。”王钰开这个头的时候,尚同良以为,皇帝恐怕要检讨自己的一生功过了。他就是朝中反对攻打吐蕃的代表人物,看来,圣上现在终于想明白了,知道不该穷兵黩武。
    可他想错了,王钰接着又说道:“可朕并不认为这是错误,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朕无愧于心。你们能理解最好,不能理解也无关紧要,史官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们不要干涉,后继之君也不要干涉。只是打了这么多年仗,国家也应该休养一段时日了。好了,尚爱卿,代朕拟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