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第两百九十五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2]

极品御用闲人最新章节目录
   要通于开拓进取!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孟昭引用的这三句话。是前宋宰相王安石地名言。
    就是说,自然灾害不值得畏惧,祖先制定的法律规则不值得完全效仿。人的流言蜚语不值得顾虑。人要勇于创新,不断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孟昭今天,可谓是舌战群儒,尚同良还没有说话,就被他顶了回去。王钰若非皇帝,真想替他拍手叫好,没想到,这位平时固执的孟相爷,还有这般的真知灼见。就是放在一千年以后,自己生活的时代,他的言论也是很有水平地。
    正当王钰高高在上,看着大臣们你来我往,争斗不休之时,尚书令商仲扬突然笑道:“孟相平时守旧固执,圣上想修个园子,你反对,说劳民伤财。想出兵征伐不臣,你反对,说虚耗国力。怎么今日突然开明了?”
    “老臣感陛下知遇之恩,所以时时小心。因陛下身居高位,难免犯错,作臣子就得时时提醒圣上。那不是固执,是尽臣的本分。这和反对理学,矛盾么?”孟昭冷笑道。
    王钰面子有些挂不住,我好歹是个皇帝,至高无上,你这老家伙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我难免犯错,就算事实如此,你也不用说得这么直白吧?
    “孟昭,朕是不是太骄纵你了?这话你也敢说?”王钰本想教训他两句,大家有个台阶下也就是了。
    可谁曾想,孟昭今天似乎吃了枪药,马上接过话头:“陛下!臣的一切是陛下赐的,您要收回,只需要一句话。臣最近发现,陛下喜欢听好话,这一班大臣,看中了理学是在替帝王掩护,所以拼命抬高理学,想讨好圣上。理学地根本,就是掩饰当权者的错误,让臣民不去怀疑,不去进谏,把错地也当成对的!难道陛下已经失去了锐意进取的雄心吗?难道陛下已经满足于现状了吗?那个万民归心,时时以天下为己任地皇帝哪里去了?”
    王钰勃然大怒,愤然起身,手指孟昭:“孟昭!你胆大包天,竟敢批评朕!朕几十年来,平西夏,灭女真,剪除蒙古,逼退契丹。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四海升平,不敢说超过代历帝王,至少无愧于祖先吧?怎么在你眼里,朕从来都是一个昏君一般?你居心何在!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朕必然重办!”
    大臣们都替孟昭捏一把冷汗,这老相爷真的老痴呆了!你怎么口不择言?如此直白的攻击圣上,你是不要脑袋了?
    “陛下,功劳不是挂在嘴上
    一个人,如果成天只知道念叨从前的功绩,而不思再这个人也就没有前途了。陛下所说的这些功劳,就是因为您不辞艰辛,带领全国臣民锐间进取才获得的。如果陛下没有了这个毅力,那不但不会再有新的功业,就连原来的功劳,恐怕也会保不住。”孟昭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这不是火上烧油么?你这意思是说,如果圣上安于现状,不要说再添新功,就连江山也守不住?
    王钰简直乞炸了!叉着腰在玉阶上走来走去,大口喘着气,脸色一下子煞白!大臣们纷纷出言谴责孟昭,不顾君臣礼仪。简直胆大妄为!
    “孟昭,朕,朕念你几十年来忠于国家,屡有功劳。可以不追究今天的事情。现在,你马上承认你的错误!”王钰纵然怒火滔天,还是保持着他一贯的理智。
    孟昭抬头看了王钰一眼。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继而低下头去,一言不发。
    “你!”王钰终于极度愤怒了。“殿前武士何在!”
    八名金甲武士闻声而入。大臣们纷纷避让,完了完了,孟相爷这条命今天保不住了,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可惜了。
    “朕就不相信,你地骨头这么硬。抓住他,让他低头认错!”王钰看来真是怒了肝火,一双眼睛血红!
    八名武士。上前按住孟昭,那老迈的身体如何能够承受得住?立马被按跪在金殿之上,可这老家伙也真硬气,把脖子昂得老高,誓不低头!双手拼命撑在地上。任凭你怎么施压,始终张着一双怒目。
    “按下去!按下去!让他低头!”王钰几乎被气得完全失态。
    “陛下不听忠言!将来必定追悔莫及!若要杀臣。一句话即可,何必如此侮辱大臣!”孟昭放声高呼!满朝文武无不色变!
    王钰简直要背过气去,死死盯了孟昭一眼。突然转身,也不宣布散朝,直入后堂而去!
    “哎呀,我的孟相爷,你这是要捅天啊!”尚同良上前扶起孟昭,大声责备道。“你就是反对理学,咱们好商量嘛,你怎么如此顶撞圣上?”
    “是啊,孟相,这不是为臣的本分,你这是,你这是……”商仲扬也来劝,可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正想补充,身后有人拉了一把,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地副手,尚书左仆射吴弼。
    “商相,他自己寻死,您何必多事?下官看陛下此次盛怒之下,孟相人头不保,您还是明哲保身,不要牵扯进去吧。”
    王钰回到后宫,怒气丝毫不减。我是不是对大臣太宽容了?宽容得他们都忘了,谁才是天下之主!竟敢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让朕下不了台!就算你要进谏,难道非要用这种方式吗?我王钰还是有功劳的吧?还是为国家民族作了许多大事地吧?怎么孟昭就看不到我的功劳,只看到朕的过失!
    不行,这件事情如果让步,以后这皇帝更难当,想干点什么事都有人批手划脚。孟昭不严办,君王威仪何在?再加上,等到今八九月份,我还想再出兵扫清蒙古余孽,到时候孟昭肯定反对。
    “来人!来人!人死哪里去了!”王钰在宫中大呼。
    沈拓急步奔入宫中,慌忙伏拜于地:“陛下息怒,保重龙体!”
    “传旨,门下侍中孟昭,欺君犯上,屡劝不改,着免去其一切职务,削爵为民,交由大理寺按犯上罪论处。”王钰铁青着脸说道。
    沈拓闻言一惊,但他一个太监,只能听命办事,遂答道:“卑臣遵旨。”
    “快去啊,愣着干什么?”王钰扭头,见沈拓一脸忧虑地站在那里,大声喝斥道。沈拓这才领命,转身向外走去。
    王钰此时,才感觉怒火稍稍平息,不禁微微叹了口气。可他刚叹完气,已经走到宫门口的沈拓却重重叹了口气。
    “回来回来!”王钰大感意外,朕叹气,你个小太监跟着叹什么?
    沈拓回到他面前,低头不语,王钰问道:“你叹什么气?难不成替孟昭惋惜么?”
    沈拓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卑臣不敢,卑臣只是想到一个人,才不由自主的感慨起来。”
    “嗯?想到谁了?”王钰奇怪的问道。
    “臣想到唐代虞世南,他在隋朝的时候,是大奸臣虞世基的弟弟,兄弟俩人狼狈为奸,连征高丽这等坏事,也是他兄弟二人撺掇隋炀帝干的。可这样一个坏人,到了唐朝,成为太宗皇帝的臣子,竟然直言敢谏,刚直不阿,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看来,君王贤明,则大臣也舍命相报,但凡君王犯错,他们不是担心自己地安危,而是为了君王的江山社稷着想。其实触怒天颜,对大臣没有任何好处,安心作官,明哲保身,谁都会作,孟相这又是何必呢?”
    王钰一听就明白这小太监是在借古讽今,指责自己不如唐太宗李世民,没有容人之量。不过你不能不承认,他的话还有些道理在,天下是皇帝的,又不是大臣的。那大臣不顾生命危险,甘心触怒天颜来进谏,又为地是谁?
    “朕是不是对你们太宽容了,你一个小太监也敢影射朕?”其实王钰此时,心头之火已经熄了大半,故意拿话去吓沈拓。
    “卑臣不敢!陛下英明神武,德高三皇,功盖五帝,乃千古圣君!”沈拓慌得连连磕头。
    王钰哈哈大笑:“看来朕得小心你这小家伙,只会说好听的话。算了,就件事情到此为止吧。”
    理学进入科举考试,经孟昭这么一闹,半途夭折。本来大臣们都认为门下省长官要换人了,可没想到,皇帝怒是怒了,可到底还是没有追究他地罪责。不但没有追究,仅仅半个月之后,可能圣上感觉当天在金殿不该那般侮辱大臣,还下旨嘉奖孟昭的直言敢谏,赏赐了金银。
    不过有件事情还真不出王钰所料,孟昭死里逃生,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在几个月之后,王钰想要再度出兵,追杀蒙古大汗忽图刺时,他以“国力损耗极其严重,河北诸地,缺少壮劳,再兴兵事,恐激起民变”为由,力谏皇帝,丝毫不改直臣本色。
    王钰也考虑到这段时期一直打仗,民间早有怨言,遂只得作罢。下决心大力发展国内经济,改革各项还遗留的弊端,并开始验收辽东行省地成果。
    实践证明,行省制度是符合大燕这样疆域辽阔的国家的。兴武三年,王钰开始在内地推广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二十六个行省,委派官员,司仪行政。大燕帝国,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第两百九十五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