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第两百八十一碗王钰称帝

极品御用闲人最新章节目录
   宋绥靖五年十月,皇帝下诏,禅位于靖王王钰。王钰次,赵家再三坚持,手握实权的大臣们也极力劝说。在诏书第三次到达靖王府之后,王钰方才受诏。
    十月初九,黄道吉日,王钰命人于京城西南角筑受禅台一座,准备接受赵宋的禅让,正式登基称帝,君临天下。在此之前,他下令给全国十余个卫戍区指挥使,严阵以待,要保证在权力交接的过程中,国内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其实这一点他大可不必担心,自从他掌权以后,有意无意的在淡化赵氏皇族的影响。经历这么多年,国内官员军民人等,早就习惯了他立于幕前指挥全局。至于周边国家,那更是不用多说,在他们看来,大宋就是王钰在当家。
    初九这一天,东京城的气氛外松内紧。百姓们仍旧和平常一样,重复着以前的生活。但在表面的平静下,却是暗潮涌动。城内,枢密院的便衣探子四处活动,监视着一切有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街道上,也不时的京师卫禁军在巡逻。
    已时三刻,文武百官齐集靖王府外,恭请王钰出面接受禅让。而另一部分大臣则往宫中去接皇帝赵允同。
    “王公公,再去请一次,吉时快到了。”吴用身着崭新的朝服,与太师童贯立于百官之前。大司马韩毅独自一人站在一边,想必今天,他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
    靖王府内,王钰的妻妾们聚在一起。耶律南仙和楚红秀正替王钰穿上皇袍,宋朝皇帝的服装,与官员地相差不大,区别不过就是在颜色上而已。耶律南仙显得很高兴。脸上始终保持着笑意。童素颜则站在赵出云旁边,神色如常。
    赵出云怎么说也是赵家的人,此时此刻,心中也不知作何感想。只是抱着儿子王战,不的时去脸去贴着儿子稚嫩的脸蛋。
    “王上,好了。”耶律南仙退后两步。仔细端详着她地皇帝。这个时候,恐怕是她最后一次看到“相父摄政王”王钰。等禅位大典一结束,眼前这个男人就是皇帝王钰了。
    看了看镜中的自己。王钰倒也没见有什么异样。其实自从钦宗赵桓死后,他已经与皇帝无异,所差的,不过就是一个名号而已。
    王欢满脸堆笑地来到房外,刚踏进一只脚,立马缩了回去。这怎么回事?受禅大典即将开始,叔父马上就要君临天下了,怎么这房间里没有想像中兴高采烈的气氛。倒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倒是王钰发现了王欢站在房外,遂问道:“时候要到了?”
    “回王上,吉时快到了,文武百官恭请王上立即赶往受禅台。”王欢躬身回答道。
    漫不经心的点了点头,王钰随口说道:“行了。走吧。”言毕,向外走去。来到童素颜面前时,看着这个跟自己患难与共,情深义重地妻子。这个马上就要成为母仪天下皇后的女人,他什么话也没有多说,伸出手去,紧紧握着她的双手。
    赵出云神色有些落寞,紧紧贴着儿子的脸,仿佛儿子王战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依靠的人。王钰看了她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出云,你放心,我答应的事情,一定不折不扣的办到。”
    已时,王钰出靖王府,登上车驾。本来,他应该坐轿子地,而且这样也有利于保护他的安全。但他执意要在今天乖马车前往受禅,他要没有距离的跟百姓接触。
    车驾启动,文武百官紧随其后,王上亲卫禁军开道,一行人马浩浩荡荡向西南方向开去。沿途的百姓们见到王上车驾,自动退往两边。以前王钰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皇帝出巡,沿途所有人都要下跪,这其实是错误的。不管是皇帝也好,大臣也罢,出行鸣锣开道地规矩是有的,但只是提醒所有人让路,并没有要下跪。
    在封建时代,王钰当然不可能像后世那样,在车上向百姓们挥手致意。但他还是尽量缓和神情,不时地注意着街道两边的平民百姓。“君以民为天”,这句话必须牢牢扎根在心里,才有可能坐稳天下。
    而百姓们看到国家领袖,抛头露面出现在街市上,都感到惊奇。今天受禅大典,百姓早就知道,他们心里都明白,从今天开始,天下改姓了,王上要进阶成圣上了。
    在他的车驾经过八德街转角时,忽然听到有人喊出了一声:“万岁!”这声音很稚嫩,一听就是小孩子。可这个稚嫩地声音不得了,他一带头,万岁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搞得负责警戒的禁军将士们紧张不已。
    王钰四张张望,终于发现,街道转角处,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那孩子振臂高呼,刚才那一声“万岁”恐怕就是他喊出来的。
    “停下。”王钰命令道,车驾停了下来。后面的文武百官看到前方停止,都感觉意外,吴用林冲等人更是着急忙慌的赶上来,询问出了什么事情。只见王钰下了车,向那一家三口走去。
    “王上这是干什么?吉时马上就到了,怎么在这里停了下来?”林冲疑惑的问道。
    吴用也摸不着头脑,把衣袖一挥:“过去看看。”这两位大人一带头,其他大臣们也有部分围了上来。
    王钰来到那一家三口面前,父母按着儿子就要往地上跪,他伸出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目光落在那个男孩的脸上,王钰始终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面熟。
    “几岁了?”良久,他开口问道。
    “回王上,小犬今年六周岁。”父亲急忙回答道。而母亲则是低着头,不敢直视领袖。
    “这孩子本王看着眼熟,却又一时记不起在哪里见过。”王钰道出了心中的疑惑。
    那位父亲突然有些情绪激动,王钰身边的侍卫立即靠前,作出戒备的姿势。王钰挥手制止。却听那位父亲激动的说道:“前年年末,小犬一时贪玩,在街市上乱扔炮仗,惊扰了王上。王上仁慈。并未怪罪,反倒包了压岁钱给他!”
    哦,想起来了。
    个事。记得当时出云身怀六甲,自己即将为人父,看心中疼爱。包了压岁钱给他。
    摸了摸那孩子地头,王钰笑说道:“好生读书,将来作国家地栋梁之材。”
    一位国家领袖。朝廷首脑,在受禅的半途下车,就为了跟几个平头百姓说句话,这是什么表现?这是亲民的表现。当然,王钰这么做,不排除有作秀地成分。但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只有他会这样作秀。因为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有这个时代地人所没有地观念。
    京城西南角。高五丈。方圆六十多丈的受禅台巍然耸立。台分三层,坐北朝南,呈上圆下方状。除在台下四周护卫的士兵们,受禅台上没有一人。
    京师卫三万精锐部队,早已在衣甲鲜明。旌旗漫天地排列在现场,威武不凡。等候着他们地最高统帅。
    被俘的两位金帝,以及赶至京中观礼的各藩王,酋长。首领,大汗,四方诸夷长老等数百人排在西北角,静静等候。为了保护与会人等地安全,受禅大典是不允许百姓观礼的,否则今天这场盛会,恐怕会有上百万人参加。
    王钰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赶到了现场,当王欢扶着他下车地时候,现场突然爆发出欢呼声!军队最先呼喊,王钰是他们的建军统帅,在他的统领下,大宋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将士们是衷心的爱戴他。
    受禅台下,皇帝赵允同在几位内侍的陪同下,惊惶不安地望着他心中慈爱地相父。他身上仍旧穿着皇袍,到这里来之前,两位母后什么也没有跟他说,只是抱着他一个劲儿地哭。年幼的他并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
    主管赵宋历代先帝太庙的官员担任受禅大典地司仪官,王钰到场以后,他便站到了受禅台下,放声高呼:“请王上登台受禅!”
    王钰此时,不由自主的心跳加快了。他原本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明白人,看透一切地人。可现在他发现,自己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眼看着黄袍加身,君临天下,竟然也会有些许激动。万众瞩目之下,这位大宋领袖龙行虎步,终于登上了受禅台,这个万王之王才有资格站立的所地。
    从受禅台上望下去,一切尽收眼底,威武地军队,漫天的旌旗,令人窒息的肃穆,和无数双期盼地眼睛。此时,王钰雄心万丈,他有上百万精锐的军队,一万万优秀的人民,超过两千万亩的领土和实际控制范围,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和科学技术,有这样充足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这个国家带向繁荣,带向盛世?
    “宋传至今,天数已终,我王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勤内政而富万民,拓边疆以利众夷。今四海平定,万邦来朝,民思贤主,臣望圣君,天日昭昭,神明意旨。赵氏深明大义,以帝位禅让我王,从此国兴邦昌,天下太平!”
    “奉传国玉玺!”司仪官一声高喝,一名内侍手捧玺匣,一步步登上受禅台,跪于王钰脚下,双手奉上。
    王钰端起玺匣,取出传国玉玺,验明无误。这方玉玺,可算是中华第一宝。自古以来,得天下者,若无传国玉玺,就不敢说自己是正统。秦始皇虽然广受批评,但他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是有大功的。若不是他,中华民族不会有“大一统”的思想。
    王钰受了玉玺,在场数万官员军民人等,三拜九叩,高呼万岁,声势震天,直入云霄。自此,他正式成为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皇帝。
    赵允同站在受禅台下,手足无措,见这么多人都向相父高喊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才隐隐约约的觉得,自己不再是皇帝了。若不是身后的内侍提醒他,他还不知道向王钰行跪拜之礼。
    在山崩海啸般的“万岁”声中,王钰反倒平静下来。当皇帝。自然是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可皇帝并不是当着威风而已。身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地领袖,首先应该想到地是。皇帝这两个字背后重如泰山的责任。
    作大臣,事情办砸了。祸国殃民。还有皇帝可以挡着,可以说是皇帝不会用人。可你作了皇帝,你的上面再也没有其他人了。你要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负起总责。
    自己本来是一千年以后地普通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过,会有一天来到大宋作统治天下的皇帝。本来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地一分子,可现在,却成了这个国家地领袖。
    “我发誓,穷一生之力。誓将这个国家带向全面繁荣,誓让中华文明,远播四方。”
    台下几万人,此时都傻了。因为他们发现,在行过跪拜大礼之后。皇帝并没有让他们平身。有胆大的。悄悄抬起头向受禅台上望去。却发现皇帝正手抚玉玺,闭目沉思。难道是突然成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