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第一百四十五碗欲杀王钰必先除耶律南仙

极品御用闲人最新章节目录
   辰门,朝廷文武百官云集,翘首以盼,出征在即,这么还没有到?城门口,关胜,董平等一班武将,披挂整齐,威风凛凛,只见战旗飘扬,刀枪生辉。将士们士气高昂,杀气腾腾。历来兵家出征,多选在秋高马肥之际,而此次武州郡王偏偏要在隆冬方过之际,一意孤行,讨伐西夏。朝中大臣,多半对此次出征,抱着悲观的态度。
    李纲等一班官员,神色阴沉,一言不发。王爷如今大权在握,日渐骄横,听不进逆耳忠言,这是取祸之道啊。童贯一反常态,竟然也身着戎装,一副当仁不让的模样。此次出征,他为副帅,不知道能否重现当初大破横山的盛况?
    “来了。”有官员叫了一声,众人齐齐望过去。只见全副铠甲的王钰,领着耶律南仙飞奔而来。群臣俯首,躬身作揖,高呼千岁。王钰骑着一匹汗血宝马,挥手对群臣示意,意气风发,神气活现。
    到城门口勒住战马,王钰环视群臣,见尚孟二位副相也在,遂叮嘱道:“本王此去西征,朝中大事多赖二位相爷,万望克尽职守,辅佐陛下,不可有丝毫懈怠。”
    “谨遵王爷钧旨,祝王爷马到成功,旗开得胜。”尚孟二人齐声说道。
    “哈哈,借二位吉言,我军必势如破竹,扫平西夏。”王钰仰天大笑,百官莫不色变。正说着,忽听鼓乐齐鸣,金锣开道,回首一望,只见天子銮驾,迤俪而来。王钰西征,乃国之大事。是以赵桓也不得不亲自出宫相送。
    王钰见状,翻身下马,率群臣恭迎于天子车驾之前。王欢搀扶着赵桓步下龙辇,至王钰面前说道:“丞相领军亲征,朕恨不能为公分忧,惟有于国中日夜期盼,愿爱卿荡平党项,凯旋归来。”
    “臣谢陛下隆恩,此去必全胜而归。”王钰答道。吉时已到,众将催促进军。王钰辞别天子及众臣,领军出征,赵桓携文武百官,一直送出城外三里,方才回朝。只见王钰大军,浩浩荡荡,旌旗遮天。马蹄震地。十万虎狼之师,杀奔西北。此次西征,王钰调动南府骑兵,计十万之众,加上林冲军团,呼延灼军团。及延安,兰州两处兵马。共计大军近四十万,却对外声称百万雄师,声势震天。
    西北之地,战栗不已,西夏闻知大宋兵马来攻,夏王李乾顺大惊,一面飞遣将领,把守各处关隘,一面派人向金国求援。而金主完颜晟也早闻知此讯。听王钰驱使百万大军,也是惊恐不已,但未虚实,不可轻动。
    驻防上线的金国名将兀术,上奏金廷,言党项与女真,乃唇齿之邦,唇亡则齿寒。若王钰击破西夏,他日必兴师攻金,建议金国援夏抗宋。只因去年年初。幽云种师中兵出归化,双方五十万兵马血战上雄。金国伤着元气,一直心有余悸。此次王钰率雄师百万,四海皆惊,完颜犹疑不决,只得遣回西夏使臣,敷衍搪塞。
    兀术于上雄听闻金帝敷衍西夏,惊怒交加,一面再度上奏,一面派出斥候,探听宋军虚实。据传言,宋军总兵力虽然号称两百万之巨,但历年来,王钰改革军制,淘汰旧军,精兵简政,怎么可能驱动一百万兵马,去打一个小小的西夏?要知道,西夏的总兵力鼎盛时期也不过就是五十余万,自横山,天都山失守,国力急转直下,至李乾顺亲政后,稍有起色,却也难当“中兴”二字。
    大宋宣武元的二月初,王钰率十万南府军开进延安。一代戍边名将种师道及延安文武官员亲迎出城,合兵一处。王钰一到延安,便发下军令,各路兵马就地整顿,克日发兵,直取西夏,踏破贺兰山。
    自大宋开国以来,从未如有过如此强硬姿态,各路兵将,振奋鼓舞,摩拳擦掌,只待王爷军令一下,便奋勇之前,一洗国家百年耻辱。可王钰到延安十余日,三路大军都已齐备,他却迟迟不见下令进兵。
    延安帅府,种霸于白虎堂上静待多时,今日王爷传令军中,召自己来见,不知所为何事?
    一身常服的王钰从堂后转出,种霸看得一愣,行军打仗,王钰从来都是铠甲不离身,今日为何这般打扮?
    正束着腰带,见种霸神色异样的盯着自己,王钰失笑道:“看什么?不认识本王?”
    “不是,王爷,您今天怎么穿起常服来了?”种霸拱手问道。
    王钰步下白虎堂,说道:“走亲戚嘛,哪能穿着铠甲,带着武器去?”亲戚?丞相在延安还有亲戚?种霸听得一头水雾,遂向王钰询问。
    “嘿,你这小子,你这不是忤逆不孝啊。不是我走亲戚,是你。种师道老将军,不是你地亲大伯么?你来了延安,也不去看望看望?”王钰佯装生气,训斥道。
    种霸一听,苦笑道:“行伍之中,只有将士,哪有父子?卑职岂敢因公废私?”
    “话也不是这么说,反正今日无事,本王陪你走一遭,去看望一下你的伯父。”王钰说罢,便朝堂外走去。种霸满心狐疑,王爷哪来的兴致,跟自己去走亲戚?这大军停了十余日不见开战,他倒有心去搞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种师道,种师中两兄弟,世称“老种经略”“小种经略”,但也有一说,称这老种经略指的是他们两兄弟的父亲种谔。而种谔的父亲是种世衡,早年一代名相范仲淹在西北戍边的时候,种世衡就是范仲淹麾下的爱将,任经略安抚使一职,也就是“经略相公”的由来。
    种家三代,哦,现在应该说四代,都长期为国家戍边,劳苦功高,称之为“种家将”也不为过。那种师道地府邸位于延安城西北角,城中百姓,人人尽知,王钰问明地址。便领着种霸径直前往。
    “哎,两位官人,你们找谁?”种府门前,一位老门人拦住王
    “劳烦通报一声,就说有亲属来访。”王钰一身皮裘,活像走南闯北的富商大贾,而种霸跟在身后,却像是个保镖。近年来,受朝廷新法的影响,西北边陲。行商之人众多,平常有人托关系,请种师道行方便,让他不胜其扰。是以向门人们下令,但有商贾来访,一律挡住。
    此时,那老门人见他二人这般模样。便推脱道:“两位来得不巧,今早,我家老爷被丞相召去帅府,至今未回,您看是不是……”
    “你这老头,说假话脸都不红。丞相根本就没有召种老将军去过。知道他是谁么?”王钰笑着指了指种霸。那老门人瞧了半晌,摇头表示并不认识。
    “这是你们种家的小官人一路看,。种霸。”
    种霸?二老爷的公子?在小王相爷帐下当差的那个?老门人把种霸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慌忙点头道:“是是是,我马上进去禀报。”
    却说这门人报入府内,种师道听闻侄子来访,本欲命人将他领进。但听说侄儿身边跟着一位贵人,仔细一想,断定此人必是王钰无疑,是以亲自迎出府门之外。
    “哎呀,王爷。怎么敢劳您大驾,快快请进。”老远,种师道便拱起了双手,执礼甚恭。他与种师中乃同胞兄弟,相貌一般无二。
    三人进入种府,种师道再三请王钰上座,都被他推辞。言道,老将军为国戍边多年,乃朝廷柱国之臣,小王岂敢托大?种师道见他如此礼贤下士。也不再客气,分宾主坐下。奉上茶水。
    “侄儿种霸,拜见伯父。”种霸起身,具大礼参拜。种师道早就听说二弟生有一子,天生神力,幼时便能手格猛兽,虽关张再生,不过如此。在小王相爷手下当差,立下赫赫战功,位列南府十三太保之首。
    这里面可就有个典故了,早先王钰任兵部尚书时,招降梁山十人。除吴用外,其余九人,号称南府九虎将。后得种霸,黄信,岳飞,宗泽,凌振等十三员战将,并称南府十三太保。“十三太保”这个称谓,出自隋朝靠山王杨林,他有十三个养子,都是武艺高强,弓马娴熟之辈,是以称之为十三太保。王钰借用这个称谓,也是为了笼络人心,表示这十三人跟自己亲近之意。
    “好好好,我与你父各自在东北,西北戍边,多年未曾见面。不想他地儿子都已经长这么大了,如今在王爷麾下任职,前途无量,却不强似我那几个不肖子?哈哈!”种师道放声笑道。
    寒暄已毕,种师道料想王钰此来,定然不会是陪种霸探亲,是以再三试探。王钰却是十分沉得住气,东拉西扯,一直不入正题。未几,种师道四个儿子回家,便命其拜见王钰,而后与种霸相认,各叙兄弟之谊。
    “老将军,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国家地军事,将来都要靠这些年轻人。你们种家,为朝廷培养了这么多将才,本王很是欣慰。种霸兄弟难得团聚,又都是战场勇将,不如互相切磋武艺,如何?”王钰笑道。
    种师道一听,知道王钰必然有事,遂命长子种世充带领一干兄弟,到后院切磋。
    他们前脚一走,种师道连忙问道:“王爷,今日驾临寒舍,莫非有事相商?”
    “啊?没事,真的没事,就是随处逛逛,走走。”王钰笑道。
    三路大军枕戈待旦,王钰这个三军统帅似乎并不急于进攻西夏。在延安府呆了十几天,四处游玩之后,他又突发奇想,要去搞民族团结。文武官员百思不得其解,王爷这是怎么了?这几十大军,多停一日,就得耗费许多的钱粮,国家的底子再厚,也经不起这么消耗啊。
    沿边横山一带,聚居着许多的羌族部落,西夏立国,李元昊发兵攻打大宋。羌族人势单力薄,在宋夏之间摇摆不定,也有小部分曾经投向西夏,为李元昊的军队作向导。宋仁宗时,范仲淹到西北主持军事,采取了联合羌人地政策。给少数民族发给农具,种子,耕牛,提供武力保护。羌人从此感念大宋恩德。诚心归降。平时为民,从事生产,战时为兵,冲锋陷阵。
    羌人素来勇猛,三国时,马超父子在此聚集了大量的羌兵,连曹操也被杀得害须弃袍,狼狈不堪。
    王钰提出要接见少数民族首领,以宣示朝廷地恩德。二月下旬,在种师道地陪同之下。王钰率延安文武官员前往横山一带的羌族部落巡视。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但也有少部分汉人,民族关系融洽。
    羌人听闻大宋丞相亲自前来,备受鼓舞,准备了盛大地欢迎仪式,载歌载舞,如同过节一般。羌人大多依山而居。住宅多半建在半山腰,或高山之上,形如城堡。党项人数次攻打到这里,对这种防御工事,十分头疼。
    王钰领着一班文武官员,步入羌寨。尊敬羌人习俗,不高声喧哗。不指指点点。
    “王爷,各部落首领前来拜见。”王钰正与众官观赏羌寨风景,种师道率附近各部落首领来到。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