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第十一节-第十五节[2]

大汉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几个老兵很高兴,说他们心里有个最大愿望,那就是能有一块地,能在不打仗的时候,和家里人一起耕田劳作,能抱着自己婆娘孩子过几天高兴日子。当兵嘛,总有死在战场上的一天,但如果不打仗的时候就能回家,就能和家人在一起,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李弘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回到大帐,我辗转难眠,于是想了这么个主意。不打仗的时候,北疆军除了保持一定数量的铁骑和驻防军队外,其余士卒由各曲军候统率,回到固定的地方,和家人一起耕田。打仗的时候,接到军令就上战场,为国效命。”
    “这些士卒不同于普通百姓,他们另外编籍,另行登记造册。他们的田地比别人多,他们不用上缴赋税,不用服徭役,收成都是他们自己的,但他们世世代代都是我大汉士卒。他们死了,他们的后代长大了必须上战场。”
    赵岐连连拍手,大声赞道:“百姓才是我大汉社稷的真正根基啊。大将军,日后你可要好好谢谢这些屯田兵,正是他们和他们心里的愿望,帮助大汉走向了中兴之路。”
    “土地不够怎么办?”马日磾问到了一个要害问题。河北人口过多,土地已经不足分配。
    “从各地门阀世族和富豪手中强行购买。”李弘毫不犹豫地说道。
    “强行购买?”崔烈的眉头皱了起来,“这恐怕会和‘计口授田’制互相冲突,激化府衙和门阀之间的矛盾。这对河北稳定非常不利。”
    “这是什么时候?这是大汉生死存亡的时候。”李弘厉声说道,“是大汉的利益大,还是他们这些门阀世族的利益大?”
    “大将军,我看这样吧。”张温笑道:“告诉那些门阀世族,等我们打下了中原,就让他们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土地。至于这几年他们所受的损失,我们可以折成钱财,等到将来他们购买土地的时候予以冲抵。”
    “哼……”李弘不满地冷笑了一声,“那将来,我岂不是要白白送给他们许多土地?”
    “大将军,将来把袁绍、曹操这些叛逆杀了,你知道能收回多少土地吗?”崔烈显然很赞同张温的建议,他拍拍李弘的后背,笑着说道,“袁阀家大业大,他们家的土地加在一起,远远超过河北门阀卖给我们的土地。你就不要这么小气了,需要人家帮忙的时候,该大方一点就要大方一点,这对我们有好处。”
    “恐怕对你的好处也不少吧?”蔡邕嘲讽道,“你们崔家可是冀州第一门阀,将来……”
    “好……好……”崔烈急忙摇手打断了蔡邕的话,“现在是议事时间,莫谈私事,莫谈私事。”
    众人大笑。
    ****
    七月下,关中,新丰城。
    皇甫鸿借来的粮食,首先供应给天子和朝中一帮大臣,然后是他自己的士卒,最后才给张济、王方、杨奉等人的军队。
    有一天,双方士卒为了粮食,大打出手。皇甫鸿大怒,把带头抢粮的十几个士卒给杀了。张济、王方很生气,他们暗中怂恿胡才、李乐到天子营去抢。
    白波黄巾军大概饿极了,不但抢粮,连宫女都抢。皇甫鸿带着亲卫骑杀进了天子营,李乐、韩暹、胡才也不示弱,和皇甫鸿大打出手,长箭满天飞,新丰城大乱。
    张济、王方趁机攻打皇甫鸿,把皇甫鸿赶出了城。皇甫鸿虽然都气疯了,但他还有理智,知道不能上了袁绍的当。
    在这危急时刻,太尉杨彪带着粮食和军械回到了新丰城。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六章成事在天第十二节
    大汉国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八月。
    有了粮食和军械,新丰城的各部军队随即安稳下来。在天子和太尉杨彪的劝说下,张济、王方等人和皇甫鸿握手言和,大家坐在一起商量解决关中危机的办法。
    长安大战后,大将军的北疆军和韩遂的西凉军同时退出了关中。现在,关中还剩下袁绍、刘表、马腾和段煨四支军队,人数大约在五万人左右。凭武力打,是打不过这五万人的,必须要想其它办法。
    最近一段时间,袁绍之所以没有发动攻势,原因很多。一是长安大战后,他的军队损失较大,需要时间休整和补充粮草军械。二是早先他不能确定北疆军撤兵的真正意图,不敢轻易用兵。三是张济、王方等人实力犹在,如果强攻害死了天子,他就要背上弑君的罪名,在霸业未成之前他还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四是洛阳未稳。北疆军连续攻打关东一个多月,围洛阳就有二十多天,这给关东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需要时间安抚民心,更需要时间重新夺回函谷关以确保关东的安全。
    还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从当前的关中形势出发,袁绍如何同时实现勤王和攻占关中两个目标,他需要时间思考。
    现在的关中形势对袁绍非常有利,在勤王这个大前提下,刘表的荆州兵也好,马腾的西凉铁骑也好,段煨的关中兵也好,都愿意遵从袁绍的军令。而北疆军在黄河决堤,河北受灾之后,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再次出兵勤王的可能。所以袁绍只要把张济、王方等叛逆杀了,勤王就成功了。天子得救,关中到手,剩下的事就是袁绍一个人说了算。他想废黜当今天子,重建皇统也可,易弦改辙,重新尊奉当今天子也可。
    刘表肯定想勤王,想把天子接到南阳去避难,但刘表绝对不愿意看到张济、王方这些人挟持着天子到南阳。同样的,张济、王方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也肯定不会拱手交出天子,让天子离开自己,离开关中。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和刘表达成了某种默契。袁绍马上翻脸,拒绝提供粮食,意图利用粮食紧缺来激化张济、王方和皇甫鸿之间的矛盾,让关中诸将互相打起来,打算不战而胜。
    大将军显然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他为了保证天子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对抗袁绍,马上给天子和关东诸将提供粮草军械。
    袁绍得知了这一消息后,他将采取何种对策?
    关东诸将再次抱成一团。袁绍的离间计已经失去作用,他只有打了。
    但刘表不会冒着弑君的危险帮助袁绍攻打天子营,马腾和段煨也是一样。马腾和段煨投靠袁绍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袁绍成就霸业,他们想勤王,想建立功业。他们和张济、王方、皇甫鸿等人都是西凉人,彼此之间都有很深交情,一旦倒戈,袁绍就要被赶出关中。所以袁绍很难完全信任他们。
    因此,袁绍要想占据关中,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洛阳稳定后,迅速增兵关中。
    六月底,黄河决堤,北疆军撤兵关西,至今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豫州袁微的大军应该已经返回豫州。袁微有两万军队,他的军队可以一分为二,一部分进入洛阳帮助沮授、淳于琼、陶升攻打关西,一部分赶到南阳会合朱灵,北上进入关中作战。
    袁绍得到援兵,实力大增,蒯越、马腾和段煨即使心中有看法,也不敢公开表示反对,尤其是马腾和段煨,更不敢有背叛之念。
    太尉杨彪、司徒淳于嘉、司空张喜、尚书令士孙瑞、骠骑将军张济、尚书贾诩、待中种辑等诸多大臣经过仔细商讨,一致认为袁绍的攻击时间最迟不会超过十月。
    贾诩随即提出了两个应对之策。
    一是退守潼关。我们的实力无法和袁绍抗衡,最明智最保险的做法就是退守潼关,保存实力,伺机反击。退到潼关后,我们既能得到北疆军的粮草军械,还能得到关西和河东北疆军的援助。而大将军看到天子在潼关,也比较放心,不会主动找我们麻烦。另外,我们两万人马退守潼关后,关西的军队数量大增。北疆军守在关西的东面,我们守在潼关,袁绍无论想什么办法,短时间内都无法拿下关西。
    袁绍拿不下关西,就象鱼刺卡在了咽喉上,进不能进,出不能出,十分难受。袁绍难受了,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打仗时间一长,军资消耗就大,荆州的刘表在勤王未果的情况下,肯定不愿意继续帮助袁绍打关西。现在给袁绍提供粮草军械的是豫州和荆州,豫州是袁绍的,但荆州不是。荆州刘表如果要蒯越撤军,蒯越马上就会回去。马腾和段煨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不会尽心尽力。
    这样一来,袁绍就左右为难了。继续打吧,损耗太大,关西还未必能打下。不打吧,关中和关东就不能联为一体,自己霸业将严重受挫。尤其严重的事,一旦大将军撑过了今年,明年势必要卷土重来,关中必定丢失。
    袁绍哭了,我们就要笑了。
    第二个办法比较冒险,但如果能成功,我们今年就能赶走袁绍。
    袁绍利用我们粮食紧缺的机会,使用离间计,妄图让我们内讧,他好捡个大便宜。我们则将计就计,也给他来个离间计。
    北疆军给我们提供粮草军械的事,袁绍目前不知道,而他的援军最早也要到这个月底下个月初才能赶到长安。我们就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离间他和蒯越、马腾和段煨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先闹起来。然后再趁机突袭袁绍,打他个措手不及,把他逼出关中。
    马腾和我们都是朋友,过去都是西凉战场上并肩杀敌的兄弟,他当然不想杀我们,当然更信任我们。段煨和我们本来就是一条心,如果不是李傕这个混蛋非要自相残杀,他不会去投靠袁绍。袁绍能给他什么好处?袁绍自己就是个大叛逆,跟着他,迟早都是死路一条。跟在天子后面,大家将来都是中兴名臣,这谁不知道?这两个人好说服。
    至于离间袁绍和蒯越的办法就更简单了。我们请天子下一道圣旨给刘表,说自己已经说服了张济、王方和皇甫鸿三位将军,自己将带着天子营到荆州去,请荆州军来护驾即可。
    此时关中形势对袁绍非常有利,袁绍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刘表迎驾天子。刘表一旦迎驾,他就是勤王功臣。袁绍不仅会失去南阳,更会失去自己在各地州郡大吏中的地位。将来刘表不但要指挥他,还要代替他指挥各地州郡大吏。那时,袁绍不要说占据关中了,就连他自己的王霸之业,恐怕也要化作一场春秋大梦。
    袁绍不同意蒯越护送天子南下荆州,两人之间必定要发生激烈冲突。冲突一成,突袭的机会也就来了。
    这个“突袭”不是我们突袭袁绍,而是袁绍来突袭我们。
    皇甫鸿将军可以去诈降,可以向袁绍献计,愿意和袁绍里应外合,诛杀叛逆,救出天子。
    袁绍可能会将信将疑,但他在援军未至,蒯越又和他矛盾重重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冒险一搏。
    因为他只要把天子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