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第二十一节-第二十五节[2]

大汉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汉社稷立下了功劳,而袁绍卑鄙无耻,害了韩馥的性命,实在让人心寒。公孙瓒是太傅大人的手下,我献城给公孙瓒,也就是献城给太傅大人,于公于私,都说得过去。
    大将军凭什么让我献城?你为了一己之私,不但打袁绍,还打公孙瓒。你今日的所作所为,和董卓有什么区别?你说自己这样做都是为了拯救社稷,可我看不出来,你打冀州和拯救社稷有什么关系。大将军如果要拯救社稷,应该打董卓,打关中,应该讨董勤王,而不是占据冀州。大将军出兵冀州,占据冀州的目的何在?不过是为了篡逆大汉而已。大将军乃汉贼矣。当今天下,先有祸乱纲纪的董贼,后有篡逆社稷的李贼,大汉危矣。
    李弘苦笑无语,转眼间,自己成了汉贼了。
    韩馥的死讯让李弘很吃惊,他急忙派人到邺城,请麴义找许攸、陈琳等人问问。袁绍再怎么心狠,也不会公开诛杀韩馥,这不是自找恶名嘛。
    麴义很快回书。原来新年的时候,郭图、逢纪奉命到陈留郡和张邈、袁谭、高干等人商议攻打豫州的事。张邈在府中宴请郭图等冀州官吏,韩馥、边让等名士出席相陪。席间,边让很不客气,对袁谭、郭图等人冷嘲热讽。袁谭、郭图权当没听见,不理他。逢纪却受不了,和边让当堂吵了起来。袁绍赶走韩馥是事实,怎么吵,逢纪都理亏。逢纪大怒之下,拿起盛汤的小瓮就砸了过去。边让躲闪不及,头被砸破了,汤也溅了一头一脸。逢纪还放出狠话,说要杀了边让。
    边让受辱,其实也就是韩馥受辱。韩馥一时悲愤不已,借着上厕的机会,用一把裁纸刀割腕自杀了。
    此事发生后,兖州名士都认为是袁绍逼死了韩馥,人人痛骂袁绍,这让袁绍非常恼火。
    张邈为此事和袁绍差点反目成仇。袁绍百口莫辩,只有认了。袁绍担心张邈因为这件事阻挠袁谭攻打豫州之计,于是秘密告知曹操,请他找个借口,把张邈杀了。曹操心想你袁本初把我当白痴啊。我把张邈杀了,我还能在兖州立足?你儿子侄子都在陈留,你不叫他们杀,却叫我杀,你这一招借刀杀人计未免太卑鄙了吧?
    曹操书告张邈,暗示袁绍有杀他之意,请张邈适当的时候写封信给袁绍,表示一下歉意,这事就算完了。袁谭、高干就在陈留,张邈不敢太得罪袁绍,于是向袁绍说了几句软话。张邈过去和袁绍、何颙等人都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素有“奔走之友”的美称,这种小事自然不值一提。两人和好如初。
    听说韩馥就这样死了,李弘心里很不是滋味。李弘对韩馥的印象不好,韩馥被赶出冀州,或多或少和李弘有一定的关系。李弘思前想后,觉得韩馥对北疆还是有过帮助的,今天他这样带着一腔愤怒死去,对他本人来说,的确是太不公平了。
    遗憾归遗憾,城还是要打的。自己打下冀州,赶走袁绍和公孙瓒,也算是告慰了死去的韩馥。韩馥在天之灵如果知道自己帮他报了仇泄了恨,也该含笑而去了。
    北疆军正准备攻城地时候,急报传来,馆陶遭到黄巾军的围攻,粮道被截断。
    李弘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黄巾军开始北上攻击冀州了。
    这时赵云从安平国送来消息,安平国相张歧死守信都城,拒绝投降。信都城高大坚固,北疆军只有彭烈的七千步卒,赵云和刘冥的一万铁骑。如果强攻,铁骑士卒的损失太大。赵云请求大将军征调步卒大军予以援助。
    从渤海郡探查军情的斥候回报,公孙瓒回到南皮后,立即征募兵马,筹备粮草军械,加固城墙,没有任何撤出冀州的迹象,显然他还想和北疆军再打一仗。
    李弘立即召集张燕、杨凤、朱穆、王当、于氐根等将领到大帐军议。
    原黄巾军诸将从张燕开始,一个个低头不语。这仗怎么打?
    “于毒、眭固打馆陶的意思很明显,他要拖住我们。”李弘看看众人,笑着说道,“诸位大人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如何应对?”
    李尧站了起来,“大将军说过,绝不命令我们主动攻打黄巾军。现在于毒攻打馆陶,并没有主动向我们发起进攻,所以……”他胆怯地看看李弘,小心翼翼地说道,“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立即攻打甘陵城吧。”
    “于毒已经卡住了脖子,这还不是主动进攻?”张萧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道,“是不是让于毒杀了我们一万人,你才承认他是主动进攻?”
    “张大人怎么能这么说?”杨意马上反驳道,“于毒只不过切断了我们一条粮道而已。”
    “你这是什么话?”张震怒声责斥道,“难道于毒切断了我们两条粮道,刀已经砍进了脖子,你才喊痛吗?”
    “好了……好了……”张燕拍拍案几,“都不要争了。”接着他转脸看着李弘,“大将军,事不宜迟,立即攻城。”
    “那黄巾军怎么办?如果于毒主动攻击我们怎么办?”李弘问道,“是不是把姜舞和穆斯塔法的铁骑调到临清一带戒备?”
    “攻城期间,渤海郡和平原郡方向更需要兵力戒备,不能抽调铁骑。”张燕摇头道,“我亲自到馆陶去。”
    杨凤和诸将吃惊地望着张燕。李弘似乎早已料到,笑而不语。
    “你一个人去?”杨凤皱眉问道,“你去干什么?前年,去年我们不停地派人上山,把好话都说尽了,但最后有几个人下山受抚了?”
    “白饶不在了。”张燕伤感地说道,“于毒和眭固等人的想法也许已经变了。”
    “于毒和眭固等人的想法也许是变了,但司马俱呢?徐和呢?吴霸呢?他们是不是也愿意受抚?”杨凤连连摇头,“飞燕,你已经不是黄巾军的大帅了,你在他们的眼里,是太平道的叛逆,是背叛了大贤良师和牛角大帅的叛逆,他们会杀了你的。”
    “我要去。”张燕非常坚决地说道,“我一定要去。”
    “好,我陪你去。”李弘突然大声说道,“我们一起去。”
    诸将惊倒。
    ****
    大汉国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
    四月初,关中扶风郡,陈仓城。
    深夜,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快马急驰而入,“圣旨到,请吕大人速速接旨。”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三章狂风暴雨第二十二节
    四月初,扶风郡,吴岳亭。
    护羌校尉董安带着三千步骑大军沿着渭水河旁的驰道一路向关中而来。
    由于关中连续下了两个月的雨,渭水河暴涨,驰道多处被冲垮,泥泞难行,大军步履维艰,行进速度非常缓慢。此时董安已经知道皇甫鸿带着大军北上安定了,大散关里只有区区百名士卒,但他并不着急。距离大散关二十里就是陈仓城。吕布和张辽的大军就驻扎在陈仓城,关隘肯定万无一失。
    董安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抬头看看阴暗的天空,嘴里不干不净地骂了两句。天气这么恶劣,董卓却让他带着军队急行几百里赶到大散关,他非常生气。皇甫鸿走了,可以让吕布暂时驻防大散关,为什么非要让自己回来?他觉得董卓太谨慎了。
    董卓让自己匆匆返回关中,无非是想监控吕布,防备吕布叛乱。董安觉得董卓既然不相信吕布,就应该把吕布调到关西战场,这样既能损耗吕布的兵力,又能确保关中的安危,他实在想不明白董卓为什么要把吕布调到陈仓驻防。难道董卓想借韩遂、马腾之手杀死吕布?杀吕布对董卓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用得着这么麻烦?
    “大人,前方五里就是吴岳亭了。”军司马李封大声说道,“到了吴岳亭,我们也就走出了吴岳山,距离陈仓只有五十里了。”
    董安回头看看背后笼罩在云雾里的大山,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总算走出吴岳山了。
    “传令各部,走快一点,我们到吴岳亭休息一下。”董安挥动马鞭,高兴地说道。董安四十岁左右,体格魁梧,是董卓的侄子,过去也在董卓帐下效力,以勇猛闻名。大概是给雨水淋透了,董安急于找个地方休息,率先带着亲卫铁骑赶到了吴岳亭。
    走近吴岳亭的时候,斥候来报,吕布大人亲自赶到吴岳亭迎接大人了,请大人速速去见。
    董安得意地笑笑,心想这个吕布还真是聪明。知道董卓不信任他,特意早早跑来迎接自己,想讨好自己向董卓表示忠心。
    吕布笑容满面地把董安迎进了大帐。
    两人寒暄了一番,吕布说道:“关中今年雨水多,路途难行,大人辛苦了。”
    董安笑道:“天子有旨,下官岂敢怠慢?不要说下雨了,就是下冰雹,下官也要日夜兼程而来。”
    吕布大笑。“你先去换换衣服。我备了些酒菜,等一下大人的几位部下来齐了之后,我们一醉方休。”
    时间不长,董安的几位部下先后被吕布请到了大帐。吕布很客气,一一劝酒。
    帐帘掀开,张辽大步走了进来。
    董安急忙举手招呼道:“文远,快来坐下,喝一杯驱驱寒。”
    张辽不理他,躬身对吕布说道:“大人,叛军已被包围,逆贼的亲卫铁骑也已被缴械。”
    张辽声音不大,但听在董安的耳中,却犹如晴天霹雳,震得他半天没反应过来。
    吕布突然一声暴喝,“来人,抓住董安。”
    “谁敢抓我?”董安怒吼一声,一跃而起,一脚踢翻面前的案几,伸手就去拔刀。就在这时,数十名大汉几乎在同一时间劈开了帐幕,带着冰冷的雨星一拥而入,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势制住了他的手下。
    董安只觉得背心一凉,拔刀的手顿时僵住了。那是一把锋利的长戟穿透了他的衣甲顶在了他的背脊上。这时几把明晃晃的战刀呼啸而至,恶狠狠地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几个手执弩弓的士卒随后冲了进来,黑黝黝的弩箭瞄准了他的胸口。
    “吕布,你想造反?”董安色厉茬苒,高声叫道,“你会死无葬身之地的。你的妻小都在长安,你部下的妻小也在长安,他们会被剥皮抽筋的。”
    吕布冷笑,脸上的肌肉不由自主地抽搐了几下,“宣旨。”
    天子有旨,护羌校尉董安擅离职守,私自率军返回关中,罪在谋逆,杀无赦。
    “吕布,你竟敢矫诏,你竟敢伪造圣旨,你……”不待惊恐至极的董安说完,吕布的几个亲卫已经拳脚齐下,把董安踢翻在地。一个亲卫一脚踩住董安的脑袋,堵住了他的嘴。
    护羌校尉部的几个军司马跪在地上,惊惶不安,胆战心惊,只有李封非常冷静,面不改色。张辽拿着圣旨走到他们面前,把圣旨给他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