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第十一节-第十八节[8]

大汉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臣重立新君。但我这样做当真能振兴大汉国吗?
    李弘摇摇头。自己根本就无意率兵南下。谁做大汉国的皇帝对自己来说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北疆的稳定,是并州三百多万人口的生存。自己本事有限,无力进京去干涉皇统干涉朝政,也无力去辅佐新君治理国家,还是带着一帮兄弟老老实实待在北疆戍守边疆为好。
    天子不在了,大汉国的朝堂上再也没有愿意容忍和保护自己的人了。从现在开始,自己要象六年前刚刚踏足故土时一样为生存而奋力搏杀了。六年前,自己仅仅是为了一条命而搏杀,但现在,自己要为十几万将士和三百多万并州百姓的性命而搏杀。从这一刻起,自己再也不能犯任何错误了。没有了天子的庇护,自己的性命就像草芥一样随时都有可能烟消云散。自己死了,只是一条性命而已无足轻重,但如果因为自己的死而让数以万计的人跟着失去性命,自己就是万死也不能辞其疚了。
    “此事不要声张,我们还是尽快围歼白马铜,早日收复边郡。”李弘坚决说道,“洛阳如果乱了,我们再做定夺。”
    徐荣的意思是立刻开始攻击。
    目前大军的粮饷军械虽然还没有中断,但这并不能表示洛阳没有乱,大军的军需供应还会一直持续下去。从大军的安全角度考虑,他提出了要在本月底之前结束战事的建议。但李弘的想法已经变了,他没有同意徐荣的建议,而是命令大军把胡族联军团团包围在大青原上,暂时不要做任何进攻。
    徐荣、麴义、杨凤和赵云四人在李弘到达大青原的第二天下午赶到了征北大将军行辕。李弘带着阎柔、玉石、颜良和李玮等人出营相迎。双方见面后非常高兴,麴义更是和李弘说笑不止,缠着李弘要补他一顿喜酒。
    大帐军议。从四月中出战到现在,李弘的东路大军折损了两万五千人,目前还有七万兵左右,徐荣的西路大军折损了两万六千人,目前还有六万士卒。北征大军以五万一千人的代价,转战近千里,终于在五月下把胡族联军合围在大青山南麓。
    李玮介绍说,我们现有兵力十三万人,而胡族联军的兵力估计在八万人左右。用十三万人包围八万胡族联军很吃力,若想全歼就更难了,所以大人的意思是先包围,把白马铜、拓跋帷和旭葵等人困在大青原上。
    胡人在生机断绝的情况下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拼死突围,要么举旗投降。在我们十三万大军的包围下,胡人要想突围实在很困难,而且他们即使突围了也无法越过阴山要隘,最大的可能也就是逃进大青山,但那也是死路一条。
    “围到什么时候?”麴义问道,“围而不攻虽然可以暂时减少大军的伤亡,但我们没有时间等。现在洛阳形势不明,大草原上的雨季很快就要来,所以还是立即进攻为好。”
    “大人已经督请大单于于夫罗立即赶到大青原招降匈奴诸部。”李玮说道,“同时,大人还派人联系东羌人旭葵了。如果匈奴的一些部落和东羌人投降了,胡族联军就要分裂瓦解,那时只要我们发起最后一击,就能全歼白马铜和拓跋帷。”
    “胡人骨头都很硬,短期内他们还有兵力,还有食物,要想让他们投降需要一段时间。”阎柔问道,“如果洛阳有变,大军的军需供应断绝,我们是不是立即开始攻击?”
    “立即攻击。”李玮挥手说道,“粮草供应如果出现问题,鲜于大人会提前告诉我们,请诸位大人放心。”
    “雨季来了呢?”
    “雨季来了对我们是个坏消息,对敌人何尝不是?”李玮笑道,“他们在没有任何突围可能的情况下,会做出明智选择的。”
    “雨季来了,我们也一样打。”李弘看看诸将,郑重说道,“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绝不让一个胡兵从我们的包围里逃出去。同时,我要求诸位尽可能减少伤亡,保存实力。”
    五月下,朝廷的圣旨送达征北大将军行辕。
    新天子首先向征北大将军李弘和北征各军将领表达了自己的慰问,然后督请征北大军早日平定匈奴叛军,击败鲜卑胡寇,收复北方四郡。
    同期送达大营的还有太傅袁隗的一封信。他在信中把先帝驾崩,大皇子继承大统,朝廷人事变动,洛阳和大汉国近期形势对李弘做了一番表述,最后他希望李弘遵从先帝的旨意,要为大汉国的振兴出力,不要违背了自己昔日的诺言。
    昔日的诺言?李弘看到这句话心里顿时明白了许多。天子虽然归天了,但他却利用各种安排,把皇统之争巧妙地延续了下去。天子难道就不怕大汉国因为这场旷日持久的皇统之争而陷入败亡的境地吗?李弘很难理解天子,既然临死之前已经放弃了皇统之争,为什么还要在洛阳设下重重计策以图再掀波澜?
    李弘把这封信给李玮看了。两人商量了许久,均觉得洛阳还有大乱的可能。李玮无奈地叹道:“朝中各方势力为了争夺皇权迟早都要爆发内讧,而陛下只不过在临终前轻轻推了一下而已。皇统之争其实不是必然要发生的,朝廷的内讧才是必然要发生的,但内讧一旦分出了胜负就必然要影响到皇统。陛下早就料到了将来洛阳的内讧,所以才给了你那道密旨。”
    “我怀疑陛下给你那道密旨的真正目的不是让你南下进京干什么,而是利用你的武力告诫何进不要肆无忌惮地大开杀戒,提醒洛阳的各方权势在北疆还有你这个巨大的威胁,所以……”李玮小声说道,“洛阳如果有意外事情要发生,一定会在北疆大战没有结束前,这个时候你对洛阳没有威胁,是他们最好的机会。”
    李弘苦涩地笑笑,“要想不死,我只能把这个威胁一直保持下去。我不象董卓,我在长城外,远离洛阳,而董卓就在长安边上,对朝廷的威胁太大,所以这次他首当其冲被先帝借机解除了兵权。我只要不进长城,当今天子就不敢动我。”
    李玮望着他,微微笑道:“大人能这么想,我很高兴。我最反感大人说什么我死了就死了我怕什么的话。这话你对我说说,发发牢骚,完全可以,但千万不要在其他人面前也这么随口乱说。你是大军统帅,北疆的希望所在,你死了,我们怎么办?北疆怎么办?你这么说会让大家对你失望的。”
    李弘笑道:“仲渊,那天的事你还记在心里?”
    “当然了。”李玮说道,“皇帝已经不是过去的皇帝了,你也不是卢龙塞的斥候了,你现在是征北大将军,你要看护北疆,你要为十几万将士和三百多万百姓的生命负责,你要为大汉国的将来负责,所以你必须要改变自己,凡事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想得那么简单了。”
    李弘亲昵地拍拍李玮的肩膀,感激地说道:“谢谢你。”
    “这次你围而不攻,我很赞同。一则我们可以保存实力,二则我们可以招降大量的匈奴人,为将来把匈奴人迁到阴山南北做好准备。把匈奴人放在阴山南北,既可以给我们腾出河南之地安置流民屯田,还可以给我们提供充足的骑兵兵源,帮助我们抵御大漠鲜卑人的入侵。至于第三嘛,大人自然是想拖延战事结束的时间了。”李玮说道,“大人这么快就击败了胡族联军收复了边郡,给当今天子和朝廷大臣们的印象不是你武力出众,而是你的威胁越来越大了,一个不慎可能就要招来杀身之祸。”
    李弘笑而不语。
    “大人要拖延到什么时候?”
    “只要洛阳不乱,粮饷军械不断,我就往下拖,能拖到八月最好,这样我就能得到足够的军需。”李弘担忧地说道,“洛阳一乱,大军的粮饷和军械,并州流民和屯田都将失去朝廷的支持,那时,我们该怎么办?”
    ****
    五月下,洛阳。
    中官们深夜聚集在明堂秘密议事的事,第二天就被何进知道了。
    何进随即让黄门侍郎荀攸把自己的密奏呈给了何太后。何太后将信将疑,派人把中常侍郭胜找来了。郭胜是南阳人,当年何太后能入宫为妃都是他帮的忙。何太后为此都很感激他,一直把他当作自己的心腹,事无大小都要先和他商量商量。郭胜在何太后声泪俱下地逼问之下,只好吞吞吐吐地说了。郭胜说,这都是董太后和蹇硕的主意,是他们要杀何进。
    何太后气道:“杀了大将军,接着是不是就要杀我们母子?”
    郭胜吓得面无人色,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太后误会了。董太后和我们有杀兄之仇,我们怎会帮她?我们怎会自寻死路?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太后和皇帝陛下啊。将来,大将军如果……”
    “算了,算了,本宫不怪你了。你把赵忠和张让喊来,想个主意立即把蹇硕杀了。”
    太后知道赵忠郭胜等人也是好意,但何进毕竟是自己的兄长,而且皇帝刚刚继位,洛阳的驻防和外廷的诸多事情都要倚仗何进,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杀了。
    郭胜脸色大变,急忙奏道:“太后,把蹇硕杀了,西园军就是大将军统领了,这样他就有五万大军在手,那谁还能约束他?太后,大将军会杀了我们的,会对太后和皇帝陛下不利的。”
    太后不高兴地说道:“有本宫护着你们,他敢怎样?难道他敢进宫杀你们?”
    郭胜惊惶失色地说道:“太后,臣等死不足惜,但就怕太后和皇帝陛下被他所制,重演当年大将军梁翼独霸朝纲祸害国家之事啊。”
    太后蓦然醒悟,急忙问道:“本宫就让你统帅西园军,你看如何?”
    “那臣死得更快。”郭胜摇手道,“太后,让车骑将军统领西园军吧。车骑将军掌控了四万西园军后,和大将军就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大将军受到掣肘,必定不能独揽朝政为所欲为了。”
    “他……”何太后难以置信地问道,“他行吗?”
    “这又不是带兵去打仗,为什么不行?”郭胜奇怪地问道,“车骑将军打仗不行,难道守个洛阳城也不行?”
    自从天子归天后,蹇硕就待在永乐宫伺候董太后和渤海王刘协,很少出宫。他担心自己给何进杀了,所以走到哪里都带着十几个中黄门随行,即使在皇宫里也不例外。
    庚午日五月二十五日,赵忠派人请他到宣德殿议事。蹇硕匆忙赶去,刚进宣德殿的大门就被站在殿内两侧的中黄门打倒在地捆了起来。
    蹇硕知道秘密泄漏,自己肯定被赵忠等人出卖了,情急之下他冲着殿门狂吼:“快去请太后救我……”候在殿门外的中黄门们转身向永乐宫狂奔而去。
    黄门令袁赦从大殿内缓缓走了出来。
    为何抓我?“蹇硕又惊又惧,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