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第八节-第十六节[3]

大汉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果成功了呢?那明年北疆的战事就剩下平定匈奴叛军了。如果北疆战事早早平息,对整个北疆和国家都是一件好事。李弘要求徐荣也不要声张,这个办法成功了是好事,失败了也无人可以抓到镇北将军府私自改变朝廷北疆策略的把柄。李弘认为,为了尽快促成鲜卑内乱,麴义出兵攻打匈奴叛军是必须的,屯兵雁门关也是必须的,让徐荣难办的只是找什么借口让杨凤射缨彤出塞。没有出塞作战的理由,杨凤射缨彤的三万大军就没有粮草辎重和随军民夫。即使徐荣想尽办法给他们提供了,但这一块的军资支出怎么向朝廷解释?
    李弘对徐荣说,你我以打通并州到幽州的塞外驰道,为后期出塞作战做前期准备为借口同时向天子上书,催请天子和朝廷答应我们的要求。如果天子和朝廷执意不许,我们就以镇北将军府的应急粮饷和军械来填补这一块的支出。我们要是成功了,自然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不成功,这笔支出就从明年大军出塞作战的军资里扣除。
    李弘以八百里快骑送出了这封绝密书信,然后他下令驻守蓟城的高览带着已经训练了四个月的一万大军立即赶到渔阳参加攻城。这一万人过去是幽州叛军的俘虏,现在幽州叛军被公孙瓒消灭的所剩无几,这些士卒再叛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但许多将领还是对这些士卒的忠诚度表示了极大的怀疑,劝李弘慎重使用。但李弘十分自信地说,只要是打胡人,无论是叛逆还是普通百姓,都会义无反顾,因为我们都是大汉人。
    幽州的战局自慕容风走后出现了重大逆转。先是幽州叛军被歼灭,肥如城丢失,接着是代郡和上谷郡的乌丸人被包围投降,然后是辽西辽东的乌丸人遭到公孙瓒的穷追猛打。至于从卢龙塞出援的鲜卑人更是不堪,他们被汉军一路杀回了卢龙塞,把作为缓冲的无终城和徐无城也丢了。
    慕容风迫于形势,从弹汗山匆忙回到火云原。为了稳定军心,他又亲自赶到了白檀城。白檀城在燕山以北的边境上,距离渔阳和卢龙塞都有四五百里路程。东部鲜卑大人弥加一直待在白檀城指挥前方的战事。
    慕容风到了白檀城后,弥加非常关心地询问了雁门关大战的详细经过和弹汗山的近况。慕容风忧心忡忡,对鲜卑国的局势非常担心。他说拓跋锋的大军在雁门关遭到了重击,这对鲜卑国的整个北部疆域是个重大的威胁。弥加说,拓跋锋的实力虽然受损,但对大局影响不大,他还有东羌和匈奴两个盟友。而大汉国的军队目前被分割在北疆各处,短时间无法集中足够的力量展开反击。豹子即使有心要打,但大汉目前的国力,根本无力支持,要打至少也要等到四五年之后。
    弥加试探着问道,要不要趁着拓跋锋奄奄一息的时候,把他彻底解决掉?慕容风摇摇头,说拓跋锋已经自身难保了,对弹汗山已经没有威胁了。弥加说,拓跋锋不除,将来怎么办?骞曼长大了,魁头难道当真让位?要杀掉他,现在就要杀掉他。
    慕容风叹道:“北疆形势对我们越来越不利,要想保住战果,目前最重要的就是不能乱。鲜卑一乱,汉人的机会就来了。”
    弥加不屑地说道:“汉人国力衰微,后继乏力,现在国内又有灾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能把战局稳下来,已经是奇迹了,哪里还有力量反击?你想得太多了。依我看,要想永远除掉拓跋锋,现在是最佳的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动手,等他元气恢复,将来的鲜卑内乱就更大。”
    慕容风垂首不语。
    熊霸、裂狂风、素利陆续从渔阳和卢龙塞赶来。慕容风仔细问了一下战况,然后说道,拓跋锋如果没有受损,我们可以和他一东一西互为犄角牢牢控制住北疆的塞外边郡,但现在不行了,拓跋锋自身难保。我们要想尽力稳住北疆的战局,只能利用大汉国目前国内的灾患危急,把汉军拖住,让他们进退不得,直到最后汉军粮饷断绝撤退而走。至于乌丸人和幽州叛军,我们一定要帮他们一把,把公孙瓒杀死,把汉军赶出辽西辽东。否则,汉军缺少了掣肘,可能会集中所有的力量来对付我们。
    ****
    洛阳,御书房。
    中藏府令周旺向天子禀报了一下最近的收支情况,说陛下虽然损失了并州和河东的盐铁之利,但因为陛下重开了各州郡的盐铁,使得各地盐铁产量剧增,收入较过去大大增加。再加上最近几个月西园军各级官职的卖价一涨再涨,输入万金堂的数目还是很可观的。
    天子问周旺,自从七郡国水灾之后,粮价翻了几翻,朕从中赚了多少?周旺笑着说,臣已经把关东、冀州几个巨商的钱都收了回来。陛下赚的钱,要远远多于陛下拿出来赈灾的钱。天子不高兴地说道,赚来赚去,还不是赚自己的钱,有什么意思?你马上到受灾州郡去一趟,把朕所购的田产统统卖掉。
    周旺吃惊地问道,陛下,现在卖,要蚀本的。天子笑道,该赚的钱朕已经赚了,这田产就是白送给人朕也不亏本。卖掉吧,卖掉总比一个钱都没有好。
    周旺不敢多说,连连点头。天子又问,朕前几天让你算一下,北疆大战后,朕是赔本还是赚钱,你可算出来了?周旺说,陛下,臣仔细测算了一下,陛下不仅是赚钱,还翻倍赚。天子不相信地问道,为什么?粮食军械我们的确可以赚回一点,但几十万大军的军饷可是尽赔的。周旺说,北疆大战所用的钱都是陛下赊借给大司农府的,大司农府要逐年从国库中抽取钱财还给陛下,陛下的本钱可是一个不少。另外再加上这二十年的息金,这几年居高不下的粮价,陛下至少要翻倍赚。所以,陛下突然要卖地,臣以为……
    天子摇摇手,郑重其事地说道:“朕说过,那几个地方的田地马上就不值钱了,一个钱都不值值。你去之后,先想办法哄抬一下地价,然后再卖,要快一点。”
    周旺随即想到什么,脸色一变,忙不迭地连连点头。
    “你不要泄漏了消息,否则那些田地真的一个钱不值了。”天子冷笑道,“各地门阀富豪有的是钱,你都卖给他们。这次北疆大战朕没有命令他们捐钱,你看他们一个个高兴得就象挖到金山似的。哼,高兴,我马上叫他们哭。”
    周旺脸色僵硬地笑笑,不敢应声。这时,司徒许相大人入宫觐见天子。周旺匆匆告辞走了。
    自从司空丁宫大人走后,司徒许相就一人代理两府。天子说,太尉马日磾刚刚上任,诸事不熟,这两府之事就由司徒大人代劳吧。本朝太尉领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司徒领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司空领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司徒许相既然掌管两府诸事之责,那么这六卿的事他都要过问,因此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今天上午他接待了来到洛阳的匈奴大单于于夫罗,还特意陪于夫罗吃了一餐饭。就在筵席上,他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济南国历城的灾民杀了当地县令,打开历城粮库,私自开库放粮了。
    天子听完许相的禀报,站起来对蹇硕说:“听说谷物涨价了,洛阳的驴子也涨价了,是吗?”
    蹇硕笑道:“陛下,驴子的价格涨了三倍。”
    “好,好,爱卿随朕去看看小驴,把那些长大了的都拿去卖了吧。”
    君臣两人一路谈笑,走了。许相跪在地上发了半天愣,心里把蹇硕骂了无数遍,这才无精打采地回家了。天子都不闻不问,他还管什么?许相随即急书济南府,捕杀了事。
    过了几天,类似的抢劫粮库,抢夺烧杀富豪大族的事在灾区郡县屡屡发生。许相也不上奏了,免得受天子的冷眼,他一律传书各府,大力剿杀,绝不姑息暴民。
    大汉国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九月。
    司徒许相于本月初接到了一个更加可怕的消息,灾区有郡县发生了瘟疫,大量灾民相继死去。伴随着瘟疫的蔓延,灾民开始在小范围内聚集暴乱了。
    许相毫不犹豫,立即传书各地郡县,令各府组织军力封锁爆发瘟疫的区域,杀光瘟疫区内的人畜,焚烧掩埋瘟疫区内的所有尸体。对于暴乱,他还是那句话,坚决剿杀,凡暴乱头目九族皆诛。
    许相再决入宫见驾。最近一段时间天气炎热,天子不上朝了,天天待在后宫里和宫女嫔妃戏耍纳凉。许相想,灾区发生了大事,我要是再不上奏陛下,不想个解决的办法,让这些小祸酿成大暴乱,那将来自己的命运就不是被罢官,而是要被下狱砍头了。
    天子的态度让许相不寒而栗。天子不但不闻不问,还根本不理许相,把堂堂一个大汉国的司徒大人撂在御书房里枯坐了一天。许相直到天黑才得到天子的回话。天子说有事自己去处理,不要什么事都来麻烦朕。如果百官事无大小,都跑来乱问一气,朕还活不活了?朕还要你这个司徒大人干什么?许相无奈,怏怏不乐地回家了。
    许相回到家,越想越恐惧,急忙跑到前太尉樊陵家里去商议。樊陵因为罢官的事想不开,人瘦了很多,神情愤懑沮丧。他听完许相的诉说,神情大变,惊骇地指着许相说道:“陛下要杀你,陛下要杀你啊。”许相傻了,半天说不出话。
    “陛下为什么要杀我?”
    “糊涂,你糊涂啊。”樊陵说道,“如今这个形势你还看不出来,陛下为了皇统之事,正在刻意讨好士人。陛下为了能把马日磾拉到太尉的位子上,竟然连自己万金堂里的财宝都不要了,为什么?他还不是想拉拢士人,让士人感恩戴德支持他废嫡立庶。只要士人不反对,这天下还有谁能阻止陛下?”
    “陛下为什么要杀我?”许相还是很疑惑,“我可是许阀的家主啊。”
    “因为在那些自命不凡的士人眼里,你、我、奸阉都是一党,都是该杀之人。杀了你这个许阀家主,可以平息士人对奸阉的仇恨,可以得到士人的赞许和支持。”
    许相闻言大怒,“我们和奸阉有什么关系?不就是同殿为臣吗?他袁隗的亲戚袁赦还是中常侍,他为什么不是奸阉一党?他们说我们是黑的我们就是黑的,他们说我们是白的我们就是白的,这是什么世道?他们是士子我们就不是士子?这不是指鹿为马,栽赃嫁祸吗?天子难道就是因为这个要杀我?”
    樊陵恨恨地道:“天子不愿杀赵忠,不愿杀张让,不愿杀中官,那只好杀你了。”
    许相气得浑身颤抖。他不是不知道天子在故意陷害他,要借机杀他,他只是心里不愿承认而已。他努力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做到了三公,他为了这个大汉国鞍前马后,呕心沥血,辛辛苦苦,尽心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