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第十一节-第二十三节[14]

大汉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所以陛下催促他尽快攻占灵州的圣旨,信使也一直没有送到。虽然山高路远,书信传递不便,但半个多月都没有消息,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他不会迷路了吧?”天子笑道,“反正鲜卑人已经大败而逃,不能全歼也没有关系。”
    “怎么会没有关系?”皇甫嵩不满地说道,“董卓在西凉和并州打了几十年的仗,西疆地形他非常熟悉,尤其是长城要塞一带,他曾在那里驻扎过几年,还在要塞上阻击过檀石槐的入侵大军,他怎么会迷路?臣看他是故意这么做,目的是想保存实力。”
    “即使迷路了,也不应该和朝廷失去联系。”卢植也气愤地说道,“如果鲜卑人从灵州成功渡河,董卓就有延误军机之罪,应当予以严惩。”
    “董卓占据了灵州,切断了鲜卑人的退路,我们不但可以全歼鲜卑人,还能击杀鲜卑大王和连。”皇甫嵩恼怒地说道,“和连一死,鲜卑必将大乱,鲜卑各部为了争夺弹汗山王权,肯定要有一番恶斗。鲜卑国一乱,实力大减,他们就无力南侵,这样,我大汉国边郡至少可以得到数年的休养生息。而且,我们还可以趁机收复被他们占据的五原和云中等郡县。这么好的机会,却因为董卓不能及时占据灵州城而丧失,难道他不该受到严惩吗?”
    “打了胜仗了,就算了吧。”天子不以为然地挥手说道,“也许他真的迷路了。何况,两位爱卿也不知道千里之外的事,只是坐在这里估猜而已,当不得真的,等有了消息再说吧。”
    “你们再拟一道圣旨,催促李弘尽快赶到并州去。”
    “陛下,西疆的战事还没有结束啊。”卢植说道,“李将军正在北上追敌,而且他天天来书,催要粮饷和援军,准备率军打到贺兰山,这个时候叫他去并州,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鲜卑人已经败了,追到贺兰山,也不过多杀几个人而已,没什么意思。”天子说道,“董卓迟早要到灵州城,就让他过黄河打到贺兰山吧。”
    “那粮饷和援军呢?”皇甫嵩问道,“如果陛下要李将军立即赶赴并州,我们可以把粮草和辎重直接送到长城要塞,那里是李将军到太原郡的必经之路。”
    “就依爱卿的意见,不过,你们告诉他,援军没有。”天子笑道,“他不是喜欢征募俘虏为兵吗?薄落谷一战,他有两万俘虏,这还不够他用?”
    皇甫嵩和卢植吓了一跳。
    “陛下,那可是鲜卑人。将来如果和鲜卑人对阵,后果不堪设想。”皇甫嵩说道,“陛下,这万万不行。”
    “李将军在薄落谷一战打得非常惨烈,十万人折损了一半。”卢植说道,“以五万人出战黄巾蚁贼张燕几十万大军,的确是少了一点,陛下……”
    “鲜卑人怎么啦?他们被俘虏了,就是我大汉国的战利品,朕不杀他们,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就这么办吧,朕没有援军,朕自己还想建一支军队呢。”天子说道,“李弘在冀州的时候,只有一万骑兵,后来不也把张牛角打败了吗?怎么现在不行了?”
    “陛下……”皇甫嵩还想解释,天子立即举手打断了他的话。
    “爱卿不要说了。朕最近卖掉了不少关内侯,狠赚了一笔,依朕看,就多给点军饷,多给点武器吧。将来他们还要镇守边关,武器太差了也不行。”
    董卓带着大军到了灵州城附近。
    提前赶到灵州城的斥候给了他一个惊人的消息:鲜卑大军在薄落谷被李弘击败,损失惨重,现在正在飞速撤退,前军已经到达富平城。
    董卓坐在马上,半天没有说话。他知道李弘厉害,但他没有想到李弘这么厉害,竟然把鲜卑人的十二万大军击败了。他兴奋,也有点失落。不管怎么说,能把强大的鲜卑人击败,做为一个大汉人,谁都感到高兴。
    失落,是因为这一仗不是他打的,如果有十万人马,他认为自己也能击败鲜卑人。董卓暗暗叹了一口气。
    “大人,我们立即攻占灵州城。”李儒激动地说道,“同时派骑兵迅速赶到丁奚城,连夜强攻。我们来迟了,来迟了。”
    “这头豹子,果然要得!”董卓大声赞道,“长笙,我的占卜没有错吧?我说我们会打赢的。”
    李儒摇摇头,懒得在这件事上和董卓纠缠不清,他不停地催促出兵。
    “本来我们打算到了这里后,还要歇几天,没想到,战局的发展这么惊人。”董卓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不急不慢地说道,“长笙,已经打赢了,就不要着急了。”
    “大人,我们必须抢在鲜卑人之前赶到上河。”李儒焦急地说道,“大人难道忘记了,鲜卑人也可以从上河过河。”
    “已经来不及了。”董卓好整以暇地说道,“迟了。”
    “大人……”李儒看着董卓,欲言又止。
    “你是不是想说我嫉妒李弘了?是不是想说我不愿意把鲜卑人堵在黄河,再给李弘增添军功?”董卓突然笑道,“对,我是嫉妒李弘了,我是嫉妒他。我打了一辈子仗,竟然没有一场战斗的军功可以胜过他,我怎么能不嫉妒?”董卓连连摇头,叹息道,“我都老了,才捞个将军,而且还是花钱买来的,但他呢?恐怕陛下已经下旨,迁升他为将军了,也许还封侯了,你说我怎能不嫉妒?”
    “我也是一刀一刀砍出来的,我为什么就不如他?”董卓望着李儒,无奈地笑道,“我是不如他吗?”
    李儒叹了一口气。
    董卓蓦然回首,纵声狂吼:“传令,绕过灵州城,渡过黄河。”
    上河。
    和连望着浊浪滔天的黄河,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大王,你要从这里渡河?”旭癸奇怪地问道,“由此渡河,经狼啸谷到廉城,要绕许多路。大王为什么不从灵州城渡河北上?从灵州城到廉城只有百十里路。”
    和连笑笑,问道:“你直接从灵州城回东羌?”
    “现在灵州城在我手上,我当然要走捷径了。”旭癸回道,“如果大王要从此处渡河北上,那我就不送了,大王一路保重。”
    高汀,清水河和黄河相汇之地。
    律日推演和宴荔游向拓跋锋告辞。
    “我们还是从原路回去。”律日推演说道,“遇到大王,请大人代为禀告,如有差遣,我等万死不辞。”
    拓跋锋目送他们离去之后,笑着对拓跋晦说道:“大王从上河渡河,老牛和狼头从高汀渡河,旭癸从灵州往东羌而去,我们呢?”
    “我们从灵州渡河。”拓跋晦笑道,“我倒要看看,豹子往哪里追?”
    “哈哈……”拓跋锋大笑道,“他一定无所适从,站在这里茫然四顾。”
    第一卷立马横枪篇第六章风云再起第二十一节
    李弘听完斥候的禀报,立即喊来了狂风沙。
    狂风沙是北地先零羌的首领,对这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他认为和连从灵州城渡河北上的可能性最大,“那是一条捷径,可以帮助他们迅速赶到灵武谷,翻越贺兰山。”
    李弘再不多问,随即带着大队人马直扑灵州。
    李弘站在灵州城外,迎着飞驰而来的斥候问道:“可有董将军的消息?”
    “没有。”斥候回禀道,“灵州城外三十里附近的范围我们都仔细搜索了,没有发现董将军的踪迹。”
    李弘看看站在身边的庞德和狂风沙,又看着地图,十分不解地说道:“董将军和他的三万大军怎么还没到?”
    “也许路上碰到什么事耽搁了。”庞德谨慎地说道,“他可能没有想到我们会这么快击败鲜卑人,行动迟缓一点也很正常。”
    “大人,不要管董胖子了,我们还是立即渡河,继续追击吧。”狂风沙焦躁不安地说道,“鲜卑人为了迅速赶回草原,已经放弃了富平、丁奚和灵州三城,现在正在黄河北岸一路狂奔。如果让和连逃进贺兰山,我们就没有击杀他的机会。时机稍纵即逝,不能延误。”
    李弘摇摇头,说道:“鲜卑人分别从高汀、上河、灵州三个地方渡河北上,而东羌人干脆不过黄河,直接从灵州城往东去了。看上去,他们兵力分散,追上任何一路都可以轻易击败他们,但谁能肯定这不是和连的诱敌之计?如果和连和拓跋锋纠集四万人马在廉城和灵武谷一带伏击我们,我们怎么办?这里有黄河阻隔,一旦战败,我们还能逃得回来吗?”
    庞德凝神沉思。
    狂风沙想了一下,说道:“大人似乎多虑了。律日推演和宴荔游的部落本来距离武威郡就较近,他们从高汀渡河,正是最近的返回路程。旭癸从灵州城沿着黄河直接东上,几天就可以回到东羌,这比渡河后再翻越贺兰山要快上好几天。这两个人已经吓破了胆,只想着早点逃回去,不会再听和连的指挥。”
    “现在,律日推演和旭癸都在各自回家的路上,北地的黄河北岸目前只有和连和拓跋锋,他们最多不过只有两万逃兵,即使中伏,我们也有一战之力。”
    李弘点点头,赞道:“你说得非常有道理。”
    “那我们是不是立即渡河?”狂风沙惊喜地问道。
    “不,我们会合徐荣和麴义两位大人后,再渡河追击。”李弘冷静地说道,“西疆局势已定,杀不杀和连,能不能全歼鲜卑人,都已经不重要了。”
    他拍拍狂风沙的肩膀,叹道,“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再有伤亡了。一战阵亡五万人,我这个仗打得太亏了。这几天我都在想这个问题,我是不是有办法避免这么大的伤亡却没有做到呢?我不能再让兄弟们白白送死了,你知道吗?”
    狼啸谷位于贺兰山南麓,谷里居住着羌人的英翎族,大约有三千多人。
    和连带着南北云等十几个侍从打马冲进了狼啸谷。
    英翎族的首领盾狐听说鲜卑大王和连来了,急忙出迎。
    十几年来,鲜卑人几乎年年入侵北地,造成黄河以北的羌人无法生存,于是他们有的逃过了黄河依附先零族,有的迁移到东羌居住,有的干脆向和连俯首称臣。英翎族就采用了投降的办法。鲜卑人一来,他就是鲜卑人的从属,跟在鲜卑人后面烧杀抢掠。鲜卑人一走,他又是大汉国的归属羌人,享受大汉国的赈济。
    前几年,和连曾率兵越过贺兰山,饮马黄河,当时的英翎羌人盾狐竭力巴结和连,想做英翎羌的首领。和连拿了人家的好处,倒也干脆,找个借口把英翎羌的老渠帅杀了,让盾狐做了新首领。这次,盾狐本来也想随同鲜卑大军过黄河,但和连把他留下了。
    “大王,你怎么就带了这么几个人?”盾狐诧异地问道,“出了什么事吗?”
    和连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