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第六章风云再起第一节-第十节[6]

大汉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城河边,神情肃穆。
    今天入夜之后,前往塞外迎敌的校尉麴义派人送来告急文书,说塞外的鲜卑大军增加到了十二万人,鲜卑大王和连和北部鲜卑大人拓跋锋的六万大军突然出现在清水河东岸,现在正在飞速逼进三关。他要孔常立即疏散城内居民,同时派遣守城军队立即赶赴距离高平城最近的本峡关抵御敌军。
    “大人,下官告辞了。”兵曹从事段炫躬身施礼,大声说道,“此去木峡关,人在关在,绝不后退一步。”
    段炫二十多岁,身形矫健,长脸短须,剑眉大眼,英气勃勃。他是“凉州三明”之一的名将段颎段纪明的小儿子,武艺精熟,为人仗义有血性。
    孔常双手扶起段炫,用力拍拍他的肩膀,勉励了两句,然后说道:“麴义大人的骑兵军退入萧关后,立即会派兵前往木峡关支援。”
    段炫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太守大人的意思。
    在麴义的援军没有赶到木峡关之前,防守木峡关的就只有这一千士兵和驻关的两百人。如果鲜卑人首先对木峡关发动攻击,段炫能不能率领这一千多人守到援军来临,就直接关系到了高平城的安危和守在萧关和石门关的所有汉军士兵的性命。
    “明之,不是你人在关在的问题,而是你必须要守到援军来临。”
    段炫撩衣跪倒,大礼跪拜道:“请大人放心,下官誓死守住木峡关,即使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放一个胡人登上木峡关的城墙。”
    “好!”
    “下官战死之后,请大人写一封书信给我母亲,就说我段炫没有给父亲大人丢脸!”
    ****
    李弘带领黑豹义从营日夜赶路,三天三夜走了六百里,终于赶到了临泾城。
    鲜于辅的大军也在同一天到达。
    鲜于辅、玉石、胡子、高览等人看到李弘,非常高兴,大家聚在一起,相谈甚欢。
    “我在漆县接到陛下的圣旨,朝廷已经放弃派军到西凉平叛了。”李弘指着铺在案几上的地图说道,“董卓将军的部队渡过黄河之后,沿洛水北上直接到上郡,然后由白于山西麓经长城要塞进入北地郡,从鲜卑人的背后攻击灵州,切断鲜卑人的后路。”
    “朝廷这个前后夹击的主意非常不错。”鲜于辅赞道,“这样一来,只要我们守住高平、朝那一线,坚决不让鲜卑人越过六盘山,剩下就看董将军的本事了。”
    “如果董将军的部队连续攻克灵州、富平,沿清水河南下,我们可以把鲜卑人包围在高平一带。”玉石惋惜地叹道,“可惜,我们的大军人数太少,否则可以吃掉和连的这十二万大军。”他抬头看了一眼李弘,怀疑地问道,“大人确定和连和拓跋锋已经到了清水河?”
    李弘点点头,说道:“这几天我们就可以接到麴义传来的消息。”
    “太尉府和大将军府总算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高览十分不满地说道,“鲜卑人陈兵边境几个月了,他们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什么事都不做,就晓得在洛阳欢天喜地过着自己的逍遥日子。现在胡人入侵了,他们才手忙脚乱地排兵布阵。”
    “现在排兵布阵有什么用?”胡子气呼呼地说道,“鲜卑人马上就要攻打关隘了,可我们还在路上,距离战场还有几百里路,这打的都是什么仗?”
    “说许多废话干什么?”李弘拍拍案几,笑着说道,“我们谈谈怎么一口吞掉和连。”
    “大人有办法?”胡子惊喜地问道。
    第一卷立马横枪篇第六章风云再起第五节
    雄伟的萧关浸浴在漆黑的夜色里,就象一位傲视天下的英雄披上了一件黑色的大氅站在大山之巅,更显得巍峨挺拔,气势雄浑。
    关前的空地上,零星散布在各处的十几堆柴垛剧烈地燃烧着,炙热的光芒照亮了关隘的前方。巡值的士兵靠在城墙上,有的低头假寐,有的百无聊赖,有的在窃窃私语。
    蓦然,从黑暗深处传来断断续续,隐约可闻的轰鸣声。
    城墙上的士兵顿时警觉起来,大家不约而同地走到城墙边上,望向黑漆漆的远处。
    轰鸣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巨大,士兵们仿佛看到了一头嗜血猛兽正在呼号扑来。
    “擂鼓……擂鼓……”
    “胡人来了……胡人来了……”
    士兵们突然发一声喊,四散狂奔,恐惧而凄厉的叫喊声霎时撕破了黑夜的宁静。
    低沉而急促的战鼓声冲天而起,萧关在瞬间沸腾起来。关隘里的士兵们纷纷冲出屋子,以最快的速度沿着左右石阶跑上了城墙。
    军侯赵晔一手拎着皮甲,一手提着战刀,气喘吁吁地站在城墙上,侧耳凝听。
    轰鸣声惊天动地,好象有几万骑兵大军正在全速赶来,他甚至感受到脚下坚实的城墙也在轰鸣声里战栗抖动着。
    “大人,胡人来了,是胡人来了……”跟在他后面的亲卫惊慌地叫道。
    赵晔摇摇头,回头看看城墙上来回奔跑的士兵,大声叫道:“点起火把!”
    “命令左中右三屯做好迎战准备!”
    “大人,我们要不要向高平城求援?”
    “求援?”赵晔哑然失笑。
    他把手上的战刀交给亲卫,慢条斯理地穿起了皮甲,“高平城有什么援兵?太守大人就是亲自上阵,也不过一千多人,顶个屁用。”他指指关隘远处,苦笑道,“我们的援兵在高平川。如果来的是鲜卑人,那说明我们什么援兵都没有,就我们这五百人。”
    “那高平川的骑兵呢?都被鲜卑人杀了?”亲卫吃惊地问道。
    赵晔凄苦地笑笑,说道:“等一下,我们就知道了。”
    他从亲卫手上拿过战刀,猛然抽刀高举,纵声狂吼:“兄弟们,开战了……”
    黑夜里,一杆黑色战旗突然冲进了火光里。
    紧接着,无数的骑兵士兵冲出了黑暗。
    关隘上,汉军士兵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风云铁骑,是风云铁骑……”
    赵晔长长地吁一口气,大声骂道:“连夜往回跑,想吓死人啊。”
    “打开关门!”
    麴义一马当先冲进萧关。
    “命令恒祭大人,立即率部赶到石门关。”
    “传令下去,叫狂风沙来见我。”
    赵晔喜笑颜开地跑下城墙,举手叫道:“麴大人,麴大人……”
    麴义跃马而至,大笑道:“赵军侯,是不是把你吓倒了?”
    “还好,还好。”赵晔笑道,“我刚才还在担心你们被鲜卑人吃掉了。”
    “哈哈,哪有那么容易。”麴义说道,“和连和拓跋锋的大军已经赶到高平川了。”
    赵晔一愣,“他们怎么来的?多少人?”
    “如果他们来齐了,就有十二万。”
    赵晔倒抽了一口凉气。
    “打开武库,把所有的武器全部搬出来。”麴义挥挥手中的马鞭,大声说道:“天亮之后,鲜卑人就要来了。”
    狂风沙带着心狐、九羊皮、斩马冲进了关隘。
    “你们带着本部人马去木峡关。”麴义看看三人,严厉地说道,“千万不要再违反军纪,否则,就是李大人来了,我也照斩不误。”
    狂风沙哼了一声没说话。九羊皮嬉皮笑脸地答应了一声。
    “我要留在萧关。”心狐说道,“木峡关不一定有仗打。”
    “没有仗打你就不去木峡关了?”
    麴义不满地瞅了心狐一眼,说道:“木峡关距离高平城最近,如果鲜卑人突破了木峡关,直接打到高平城,就会把我们困在萧关和石门关,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没有活路了。”
    “既然木峡关比萧关还重要,那大人去守木峡关,我们守萧关。”狂风沙不客气地说道。
    麴义脸色一冷,“如果你们在高平川没有贸然出击,还是一支八千人的大军,我们换换又何妨?”
    “说来说去还是萧关重要。”斩马不高兴地嘟囔道,“萧关一失,关中门户大开,你以为我们不知道?你想自个贪功吧?”
    麴义肺都气炸了,大声吼道:“如果你们丢了木峡关,你们就死在那里,一个都不要回来。”
    ****
    天子放下手上的书简,神色严厉地望着跪在地上的张温,怒声说道:“胡人马上就要杀到萧关了,但我们的大军呢?我们的大军在哪?”他拿起手上的竹筒,狠狠地砸到地上,“你看看,你自己看看,这是安定郡太守孔常的求援奏章。”
    天子站起来,大声叫道:“这不是奏章,这是孔爱卿的血和泪,这是孔爱卿的临终遗言,这是我大汉西疆军民的累累白骨。”
    “你说,为什么我们的援军还在路上?为什么胡人入侵了,我们的大军还在长安城?”
    张温缓缓抬起头来,语调平和地说道:“陛下,前几个月,臣和太尉府都在忙着陛下回冀州祭祖的事,边疆兵事均由大将军和大将军府负责,请陛下明查。”
    天子脸色愈发难看了。张温的话直接戳中了他的要害,让天子感觉非常难堪。不过,张温的话也的确是实情,让他想发火都找不到借口。他把目光移向了站在一侧的大将军何进。
    何进微微一笑,从容奏道:“陛下,二月荥阳贼奚直叛乱,臣和大将军府都到了虎牢,直到三月车骑将军何大人彻底平定叛乱之后,臣才回到洛阳。这两个月的兵事,可都是太尉府负责。”他看看张温,冷笑一声,接着说道,“陛下,胡人三月入侵的时候,臣正在虎牢。那个时候,臣和大将军府都一再建议太尉大人立即派兵去北地郡,但太尉大人和太尉府坚持认为胡人的进攻方向是并州,结果造成了兵力征调上的延误,以至于现在西疆形势万分危急。”
    天子小眼一瞪,望向张温。
    “陛下,如今胡人已经深入我大汉国境内近千里,数个边郡齐齐丢失,太尉大人和太尉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车骑将军何苗奏道,“陛下,臣以为,太尉大人和太尉府不谙兵事,无论是在西凉平叛还是在应对胡人入侵上,都屡屡指挥失误,贻误战机。现在,西凉叛军再度复起,胡人在我边郡烧杀掳掠,这都和太尉大人以及太尉府的昏庸无能有关。臣认为,在当前这种危急形势下,太尉府所统管的兵事都应交给大将军府全权处理。”
    张温嘴角掀起一丝讥色,不屑地瞥了一眼何氏兄弟,再次奏道:“陛下,荥阳、中牟不过区区数万流民作乱,大将军却征调了几乎所有的北军前往河南府平叛,臣倒想问问大将军,臣还有什么兵力可以征调?”
    “太尉大人,你还有李中郎的七万大军可以征调啊。”何苗笑道。
    张温笑了起来,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