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第四章立马横枪第三十七节[2]

大汉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送。
    马腾一走,董卓和李弘都没有理由对峙了。太尉大人张温随即命令董卓率部退回槐里大营待命。北军的一万多人由前去传达命令的孙坚率领同期撤回槐里。李弘的军队奉命驻扎在子秀山大营。原驻扎槐里的伤兵营赶到子秀山和李弘的大军会合。俘虏营也迁移到了子秀山,由李弘的冀州军看守。徐荣的军队隶属于凉州刺史府,因为战事没有完全结束,所以暂时还归李弘节制。麴义是凉州的西部都尉,他的军队原来驻扎在凉州西部金城郡的湟中边城龙耆(读qi)城,现在那里被叛军占领,他回不去,只好暂时也归李弘节制。华雄是金城郡的兵曹从事,手下兵少将微,金城郡府暂时也没有成立,所以只好跟在李弘后面混日子了。
    这是张温的特意安排。假如李弘和西凉的军队要造反,也是在凉州地境,暂时不会危及到长安。
    周旺奉诏见驾。
    天子刚刚从朝堂上下来,心事重重的,很疲倦。
    “李中郎在西凉抓的人越来越多,朝堂之上各位大臣纷纷指责,言辞激烈,上奏弹劾的文书也堆得象小山一样。”天子担忧地说道,“朕虽然沉默不语,但看这架势,朕如果再不给个意见,好象有人要以死相谏了。”他皱着小短眉,鼻子眼睛都挤到了一起,脸色忧郁地说道,“朕快抵挡不住了。”
    周旺抬头小心地看看他,轻声说道:“陛下,李中郎又送了一批东西。”
    “哦。”天子平静地点点头,好象早就知道是的,随意问道,“什么时候送来的?”
    周旺悄悄地瞥了他一眼,回道:“前天。陛下这两天一直在……”
    “朕知道了。”天子脸上乏起一丝笑意,说道,“这两天朕是忙了一点。”
    周旺递上一个锦盒。天子打开之后,仔细地看了又看,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这个李中郎不错,既会打仗为朕守卫疆土,又会挣钱为朕增加收入,不错,不错,比那个皇甫嵩要乖巧懂事多了。”
    “恭喜陛下得到一位良将贤臣。”周旺赶忙趁机奉承了几句。
    天子小心的将锦盒收好,说道:“你派人告诉李中郎,那些钱帛绢缯,除了调拨一部分做军资外,其它的都要收好,等北军撤回洛阳的时候,一起带给我。”
    “还有……”天子望着周旺道,“那些大臣们吵死了,朕躲着不上朝都不行,你给朕想个办法。”
    周旺笑道:“李中郎应该派人送一些证据过来。陛下有了证据,就可以堵住他们的嘴了。”
    天子苦着脸摇摇头。
    “大臣们都以祖宗律法,国家社稷来说事,朕说不过他们。”
    “陛下,这几十年来,陛下给了西凉多少钱?有哪一位大臣给陛下从西凉挣钱回来?谁忠于陛下,谁忠于大汉朝,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吗?这些人骗陛下的钱,偷陛下的钱,最后还说陛下的不是,根本就不把陛下……”
    天子小眼一瞪,把周旺吓了一跳,立即把后面的话吞了回去。
    “李中郎在西凉替陛下整治吏治,肃杀贪官,给陛下大大的争取了民心,百姓都说陛下好啊。如今,陛下既把别人偷去的钱收了回来,又让李中郎杀了那些盗取陛下钱财的小人,还因此取得了天下人的民心,这种好事,哪里去找?”
    “朝中的大臣都是陛下的子民,陛下要他们死他们就不能活,陛下要他们生他们就不能死,陛下为什么要看他们的脸色?这天下可是陛下的天下。”
    周慎看看天子手中的锦盒,笑道:“如果陛下把李中郎调离西凉,陛下不但收不到钱,恐怕万金堂里的钱还要让他们搬走吧。”
    “对。”天子轻轻一拍桌子,说道,“对,爱卿说得对。想做官的人多了。我明天就告诉他们,不愿意做官的立刻滚蛋。这样,我马上就可以再卖一批官职,挣点小钱花花。好主意。”
    周旺前脚刚走,太常刘焉和尚书刘虞就奉诏来了。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是鲁恭王的后代。他五十多岁,高大结实,长脸长须,气质儒雅,保养得非常好,红光满面的,脸上连皱纹都没有。
    因为都是宗室重臣,天子特意赐座。
    “今日朝堂上的事情你们都看到了,诸位大臣没有一个不是义愤填膺的,恨不得将李中郎煮下去吃了。不就是抓了一个刺史嘛,有他们说得那么严重吗?朕的江山因此就要丧失了?这也太夸张了吧?”天子面无表情地说道,“我很担忧,想问问你们的意见。我看朝堂上,两位爱卿一直都沉默不语,肯定有不同意见。你们说说?”
    “陛下,前日,我已经把李中郎的密奏呈递了,前凉州刺史孟佗贪污受贿,盗窃国库,截留军资等违法证据都很清楚。尤其是那几封侯爷的书信,比什么证据都要管用。他们的胆子太大了,这和当着陛下的面从万金堂里抢钱有什么区别?”
    “朝堂之上,几位侯爷也好,司徒,御史大人也好,其他大臣也好,他们虽然引经据典,说得天花乱坠,但他们的说法理由都很牵强。其实,不管是谁,只要他偷了国库里的钱,收了贿赂,以权谋私了,谁都可以依大汉律抓他杀他,哪有那么多理由可以免罪的。现在给他们这么一说,这贪污的好象还有理了,还是为了大汉国长治久安了,倒是肃贪的人没有理了,祸国殃民了,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刘虞气得连连摇头,叹道:“都是私字当头啊。这朝堂之上,到底还有几人是真心实意的为了陛下,为了我大汉的江山社稷啊。”
    刘焉接着说道:“李中郎虽然许多事情都做得不合我朝律法,但西凉吏治的腐败,贪污的盛行,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没有李中郎这种一清二白,不谙世事,头脑简单,血腥残忍之人根本不能治理。要想在西凉肃贪,要想把西凉贪官手里的钱都拿回来,只有他最合适。陛下无须多虑,还是应该鼎立支持李中郎。”
    天子想了好办天,问刘虞道:“他过去是你的部下,你看他对朕忠心吗?”
    刘虞起身跪下道:“李中郎脑子坏了,除了会打仗,运气好一点,他就是一白痴,对陛下,对我大汉,那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我可以拿自己的脑袋担保。”
    天子赶忙把他扶起来,拍拍他的脑袋说道:“伯安兄的脑袋要是掉了,朕找谁做事啊。你和君郎都这么说,朕就放心了。”
    “朝中大臣的谏言,陛下是不是也要适当的采纳一些,安抚安抚大家的情绪?”刘焉小声说道。
    天子挥挥手,冷笑道:“朕只听说过不能失信于民,还没有听说过不能失信于官的。他们要是不高兴可以不上朝嘛。伯安啦,你去告诉众官,明天上朝,有本上奏的,有言劝谏的,先交三千钱。不交钱的,谁要说话,就先打五十大板,打完之后再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