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走向战争第20章世界风暴[2]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最新章节目录
   下降到22%,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最高年份逆差竟4英。
    贸易逆差越来越高,也使英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力量越来越强。1915年,英国已经以筹措战争经费为由影等征收33.3%的从价税。这种关税直到1924才被工党政府终止,但年保守党政府又重新开征,而且范围有所扩大。英国工业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在恢复金本位制时英镑地定价过高。虽然如此,由于有国际投资利润回流,英国的国际收支还勉强保持平衡。
    法国的情况特别好,他们得到了德国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收复了煤钢产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取得了对萨尔产煤区15年并夺取了德国在多哥、喀麦隆、叙利亚、黎巴嫩等殖民地的统治权,加上实行比较严格的贸易保护,使法国工业和农业在20年代迅.+
    与美、英两国相比,法国重工业的进展尤其令人瞩目。生铁产量从1919年的133吨增长到1929年地:19年的129万吨增长到1929年的972吨。汽车、电力、化学等新兴工业发展更快,汽车产量从1920年4辆增长到1929年地25万辆|方面保护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却用低定价的法朗打开国外市场。法国出口猛增,至1923年时,已超过进口5之多。进出口总额则从1918年的法郎增至1929年的1083法郎。巨额贸易顺差加上投资利润回流,黄金大量流入法国。1928年以后,法国拥有的黄金仅次于美国。法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1920年的5%提高到1930时的8%。
    意大利也不错,1925年的工业生产.铁工业、汽车工业都进展迅速,但意大利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法国,甚至落后于日本。1929年时,意大利的汽车年产量才达到5v辆。
    德国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直到
    付出巨额赔款,失去大量工业和运输设施,德国物价财政经济一片混乱。1924年,英国出于维持欧洲大陆均势需要,美国于利用德国工业能力获利需要,两国又都不希望德国步俄国后尘发生革命,故出台了一个“道威斯计划”,给予德国8金马克地贷款。在此计划的鼓励下,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流入德国,从1924到1929年,外国投资总数高达320金马克,美国资本为主,英国资本其次。
    这一时期,由于得到的资本多。而付出的赔款少,德国工业设备得以普遍更新,生产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得到外国资本的多为实力雄厚的德国各大垄断工业集团,这进一步增强了德国工业地垄断程度。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曼奈斯曼、弗利克等的实力较前更为强大。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德国债台高筑,且需支付大量赔款。虽然工业生产能力得以迅速恢复,而人民生活仍然十分艰难。只要德国出于稳定政局需要,推迟偿还债务。推迟支付赔款,或者在德国的投资利润不能实现,则国际经济循环将立刻中断。
    日本的情形与德国颇为相似。虽然日本是战胜国,但是日本工业能力很弱,完全经不住美欧各国工业的打击。一战刚结束时,英、法、德等国的经济尚未恢复,日本得到了美国工业的大量订单。丝织品和船舶大量出口美国,经济一度繁荣。但随后,欧美各国商品大量涌向日本及亚洲市场,日本货节节败退,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920年至1921年,日本工业总产量下降了19.9%,88.2%,矿业55,55.。16.7%。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降达82%。下降40.3%,国际收支逆差达3.:.,13亿日元减少到6日元。
    事实上,由于日本缺乏国际竞争力。从1920年到1929年,日本的贸易逆差达33亿日元。农业也未能幸免。3500个丝厂停工,200万蚕农陷入绝境。同时,国际廉价粮食大量输入日本,加上国内市场萧条,粮食价格一跌再跌。此后,米麦产量长期停滞。
    1923年9月1日:...毁,财产损失达100日元之巨。使已经处于深度萧条中地日本经济雪上加霜。震后,从1923年到1927,债。数量高达9.1亿美元。靠借钱和战争中捞取的储备,日本政府向国内各大财团发放高达13亿日元的救济贷款,这样,日本经济萧条,进入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但1927年日本又爆发金融危机。一些银行由于拥有大量未经整理的震灾票据而周转不灵,形成挤兑风潮。经济危机和萧条继之而来。政府共拨款12亿日元救助三井、三菱等大银行。
    还未等日本喘过气来,从美国爆发的更大危机又来到了。这一过程产生了两个意义深远的后果,其一是欠下巨额国际债务,成为引发大萧条地国际债务链的重要环节。其二是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日本工业高度垄断化。垄断财团控制的日本经济一方面强加技术更新,另一方面则是实行贸易保护。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它促成了勾消债务、实行军国主义的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壮大。从这个角度看,关东大地震对于日本的意义正如一战失败对于德国的意义,而德国和日本的巨额债务则又是美国繁荣所系。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作为债务:+|成为债务链断裂的最大受害者。在此后4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2036亿美元降为1415美元,降幅高达30%。工商企业倒闭家,工业生产下降55.6%,77.6%,企业利润从100美元下降至10亿美元。危机最严重时,美国主要工业企业基本停止运行。汽车工业开工率仅为5%,15%。农业也惨遭劫难,谷物价格下降三分之二,农业货币总收入由1929年地113亿美元减少47.4美元。银行系统首当其冲,破产数高达100,占全部银行的49%。黄金外流,存款被挤兑,到1933年3时整个银行系统陷入瘫痪。失业率高达25%。以后,美国经济进入长时间的所谓“特种萧条”时期。尽管有“新政”等缓和危机的措施,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一直到下一场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才超过危机前的1929。
    德国是危机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危机地主要受害者。从1929年到1932年。德国工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业生产下降40%,对外贸易额下降60%,物价下跌30%.铁产量减少70%,造船业产值下跌80%。导致了金融危机。1931年7月,德国达姆斯达特银行倒闭,引发银行挤兑风潮,国家黄金储备由23.9亿马克减少到13.6马克。减为四个。率急剧上升,1932年高43.8%,加上半失业者22.6%,1932年德国全失业和半失业人数高达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二。
    危机对日本的打击也十分沉重。从1929年到1931年,日本出口下降76.5%,71.7%。业破产倒闭,主要工业部门开工率只有50%。工业总产值下降32.9%,其中煤下降36.7%,30.5%,钢47.2%,~.。农业总产值也下降了40%,生丝价格猛跌,占农户总40%的养蚕农户遭到致命打击。日本地对策也是自上而下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从1931年开始,政府通过以《重要产业.制法》为首的一系列经济统制法令。把工、农、金、贸各领域控制起来;又在各个部门中强行组织卡特尔和托拉斯,把中小企业置于财阀的控制之下。然后对各垄断企业发出大批军事订货,从1931年到1936年,军事订货共达50亿日元之巨。
    在此期间。政府还投资10多亿元兴建、扩建和改组国营军事工业。国民经济军事化地最大受益者是新老财阀。到1937年,八大老财阀(井、三菱、住友、安田、大仓、浅野、川崎、古河)以及五大新财阀(
    日氮、日曹、森、理研)拥有的资本41.7亿日元,资本的27.2%。在接受军事订货地110企业中,拥有实力的工厂几乎全是属于三井、三菱、住友、大仓、久原等少数财阀的。在经济垄断化的前提下,日本企业在国内市场保持垄断性高价,对外则实施低价倾销,以获得必要的外汇,购买战略资源和工业设备。从1931年到1934,日本出口额由11.5日元增至21.8日元。输出,在过英国而居世界第一。震动了欧美各国。
    英国的危机相对缓和一些,一是此前英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或缓慢发展状态,剩余资本主要投放到国外;二是英国在危机后加强了贸易保护。使英国工业地相对市场份额有所扩大。从1929年的最高点到的最低点,英国工业生产仅下降了32%,远低于美国。但主要工业部门也受严重冲击,钢产量下46%,生铁产量下降53%,纺织品生产下降三分之二,煤产量下降五分之一。在1932年英国对农业实行贸易保护政以前,英国农业受危机影响严重。对外贸易也大幅下降,出口值从年到1931年第3度降低了30%,对外贸易的逆差从1930年的3.9亿英镑增加到1931年4.1亿英镑|=;.至,英国第一次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危机促使英国最终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建立帝国关税特惠制,也促使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大幅度贬值。前者保护了英国的国内市场,后者增强了英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两者的合力使英国成为大萧条地相对受益者。
    法国经济相对独立。它既没有对德国的大量债权,也没有与此相应的工业设备输出。二十年代的法国繁荣主要依靠德国赔款提供资本扩大生产,依靠低价法郎扩大出口。因此,当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法国还处在繁荣地顶峰。1930年中,在本国投资过热和国外市场萎缩的双重击下,法国“贝壳银行”破产。经济危机才波及法国。即使如此,法国的危机深度也低于美国。
    以1929年危机前的最高点与1932危机时地最低点相比,法国工业生产下降了36.2%。其中,冶金工业下47.4%,42.6%,建筑工业下降55.6%。轻工业的危机似乎更严重。1932年法国轻工业比:下降64%。但是,由于法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不力,法国的危机持续时间最长。在英、美元相继贬值,贸易壁垒高筑,日本、德国工业军事化。并对外实施倾销的前提下,法国却继续维持金本位制,法国工业继续相对分散,法国工业的出口竞争力大大下降。1937年法国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