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代理人》第一百五十章得罪一批人

列强代理人最新章节目录
   李明峰这招,真可谓是狠毒至极。
    增加一个亲王议政,肯定要分去议政王的不少权力,鬼子六肯定是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李明峰却逼迫的奕必须张口赞同这个提议!
    恭王党的势力,其中的三分之一,是朝臣势力,也就是文祥、宝鋆、胜保等人;另外三分之一是他的亲眷势力,比如他的岳父桂良、老师贾桢、妹夫景寿等;最后三分之一则是皇族宗室的力量,比如敦亲王、醇郡王、孚郡王、钟郡王、刑部尚书绵森等。
    这三股力量中最关键的,就是皇族宗室力量。大王朝不是小皇帝载淳一个人的,大王朝属于整个爱新觉罗氏,所以奕只要得到了整个皇族的支持,他就具备和两宫太后对抗的筹码。
    皇族宗室之所以力捧恭亲王,就是希望他能一改先帝作风,重新启用亲王、宗室来掌控朝政。
    现在李明峰提出要求醇郡王也参加到议政亲王之中,奕就无法开口反对了,因为他必须要维持自己的形象——皇族宗室的利益代言人!
    七阿哥醇郡王和八阿哥钟郡王、九阿哥孚郡王是同父同母的兄弟,所以醇郡王才是真正的皇族代言人,奕要是反对醇郡王议政,就必然会引起其他皇族的反弹。
    那样的话,恭亲王的执政基础将会受到破坏。到时候,再加上李明峰和两宫太后的刻意打压,奕到底能站多久,他自己都不敢去猜测。
    “恩,醇郡王性情敦厚,哀家也认为可以大用!”慈禧微笑着说道。
    醇郡王奕澴是慈禧的亲妹夫,和慈禧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扶他上位是慈禧的最佳选择。
    “六王爷、七王爷一起议政?这个主意确实不错!”一直不曾表态的慈安太后此刻说道。慈安虽然不通政务,但是却也知道,两王议政总比一王议政要好。
    两宫都赞同二王一同议政,群臣的目光又不由自主的都落到了奕身上。
    奕心中暗叹一声,出班说道:“臣也觉得李明峰大人的提议甚好!老七和本王一同议政,不但能分担本王的政务,也有利于防止一王独大的局面出现,对我大社稷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本王也推举醇郡王与本王共同议政!”
    奕此刻恨不得将李明峰生吞活剥,但是现在却不得不装出笑脸来推举醇郡王议政。
    慈禧看到奕都表态了,于是就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恩,这样的话,大家的意见倒是都统一了。等到皇帝登基大典举行完毕,咱们就施行两宫垂帘、两王议政的法子。日常事物由两位王爷处理决断,然后再拟成折子递到哀家姐妹这里批准,最后再颁行天下。众位大人对此可有异议?”
    “母后皇太后圣明!圣母皇太后圣明!圣上圣明!”群臣一齐跪下,高唱完颂词之后,再度山呼万岁,然后才爬了起来。
    大朝未来十年的治国方略就这么定了下来。
    “启禀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圣上,现在六部空额极多,而且军机处也仅剩文祥大人一人。还请太后和圣上下旨,重组军机处,以安天下臣民之心。”武英殿大学士贾桢说道。
    奕闻言,暂时压下心头的怨气,出声说道:“总理衙门也刚刚组建,也需抓紧补充人手!”
    “军机处和六部衙门、总理衙门都是大的中枢,确实不可久缺人手。但是现在事情繁杂,哀家看,还是等皇帝登基之后再说!”慈禧太后皱着眉头说道。
    六部尚书和军机大臣的任命,肯定是各方势力的角力点,如果放在朝堂上来谈,恐怕立刻就要争论起来。所以,颇具政治才能的慈禧擅自做主,将此事先压了下来,等到各方在私底下达成协议之后再到朝堂之上公布,这样就显得和气多了。
    “遵旨!”贾桢和奕也明白慈禧的用意,所以也就退了下来,暂且不提这事。
    “众臣还有何事启奏,全报上来吧!今日一并处理了!”慈安说道。
    “臣有本启奏!”一人出班说道。
    李明峰一瞧,这人五十岁左右,胡子花白,满脸和气,戴着蓝顶子,正是礼部侍郎、内务府大臣宝鋆。
    宝鋆将奏本递给了太监,然后缓缓说道:“祥琪这个年号是肃顺、端华等反贼所定,现在再用已经不合时宜,奴才建议趁着新皇还未登基,抓紧更换年号!”
    “恩,此事前几日已经交代翰林院办理了,也不知办的如何了?”慈安太后一边说,一边将目光移到翰林院掌院学士李鸿藻身上。
    听到母后皇太后提到他,李鸿藻连忙出班道:“臣和诸位翰林连同礼部的几位大人商谈多日,拟定了几个年号,臣等不敢擅自做主,还请皇太后定夺!”
    说完,李鸿藻就从袖子中抽出一分奏折递了上去。
    “微臣和诸位翰林拟定的年号是隆德,礼部几位大人拟定的是兴德,还有几位大人提出用康庆二字。具体用什么,还是要请皇太后和两位王爷钦定。”李鸿藻倒是见机的快,恭王和醇王刚刚获得议政王的身份,他就开始溜须拍马了。
    “隆德、兴德、康庆,这三个年号倒也中正,诸位卿家都议一议吧,看看倒底哪个合适?”慈安太后接过奏折,大略看了一眼道。
    具体用什么年号,对于慈禧、奕、僧格林沁等人来说,并非要紧的事情,所以他们都不吭声,只是听着那些老学究们在辩驳。
    倭仁、祁隽藻、翁心存、周祖培、李鸿藻等等进士出身的大人们,都在引经据典,为自己所拟定的年号找历史依据。
    一会这个翰林老爷说,某某年号是引自《尚书》,马上又有某部侍郎反驳,说自己取的年号是集合了四书五经的精华所创造。就这样,数十个学问深厚的大人们就在大殿上争吵起来。
    李明峰站在那里,听到众臣熙熙攘攘的争论了半响,心中渐渐有些不耐。
    “娘的!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不是同治吗?这帮老家伙之乎者也的就会卖弄那点子墨水,听得人脑袋都大了!”李明峰心中暗骂。
    又站了半响,老李发觉这场辩论很可能要再持续一两个时辰,终于忍受不住,站了出去,朗声说道:“臣李明峰自拟了一个年号,准备献与圣上!”
    众臣听到李明峰的话,不禁一愣,片刻之后,不少人都在低声轻笑。
    此刻,众臣心中都在想:“李明峰,一介武夫罢了,他能提出年号?真是笑话!”
    年号这东西,虽然关系不大,但是却紧要非常。
    刚才在朝堂上争论年号的,都是当世大儒,学问深厚无比。即便是那些亲王、尚书、侍郎,假如出身不正,没中过进士,没点过翰林,也不敢出声。
    他们生怕露了怯,让人笑话。
    众臣此刻心中都在嘀咕:“这李明峰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竟然敢在这几位老儒面前卖弄!”
    “李卿家也会拟年号?”慈安太后表情怪异的问道。慈安对李明峰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她也十分怀疑老李是否有这份学问。
    “臣多多少少也读过几本书,字也认得不少!”李明峰厚着脸皮道。
    听了李明峰的话,不少人实在是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
    “李大人,起年号,看似简单,实则深奥,不是认得几个字就能起的!”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贾桢轻轻的摇着头,微笑着说道。
    在他看来,李明峰此举纯粹是自取其辱,看来这个新任的直隶总督,还是太过鲁莽,果然是军汉出身。
    “李大人一片忠心,众位大人何不听听他的意见?”慈禧太后说道。
    慈禧太后知道,李明峰是不会蠢到自取其辱的。他既然敢出来提自己的看法,肯定是有几分把握。慈禧暗想,没准这个李明峰早就在私底下让他的幕僚给做足了功课,现在正好到朝堂之上卖弄。
    慈安太后听了慈禧的话,不禁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赶忙说道:“妹妹所言极是!李卿家,你继续说吧!”
    慈安暗想:“李明峰对我有救命之恩,众臣可以瞧不起他,但是我却不能这样。妹妹都能在关键时刻表明态度,支持李明峰说话。那我又岂能落后?”
    李明峰看到两宫太后都出言支持他,此刻也来了劲头,连忙说道:“臣刚才也是灵机一动,暗想既然两宫太后要垂帘听政,咱们不如将年号定为‘同治’。同治之意就是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共同治理天下的意思,当然,其中也有两宫皇太后和圣上共同治理天下的意思!”
    “嗤!”一人轻蔑的笑了出来。
    李明峰转头一瞧,原来是工部尚书倭仁。这倭仁六十左右的年纪,胡子花白,此刻正是满脸的鄙夷。
    “这也太过直白了!李大人还是回去请个翰林做老师,苦读二十年诗书,然后再上朝议年号吧!”倭仁道。
    倭仁此言虽然尖刻,但是祁隽藻、李鸿藻等“流派”却颇为赞同,在他们看来,李明峰的年号,太没“技术含量”了,简直是在羞辱这些饱学的进士、翰林。
    慈禧太后说道:“倭中堂怎么这么刻薄,要哀家说,这年号确实不错!不但是哀家姐妹和皇帝同治天下,而且还可以解释为帝后和两位议政王同治天下。这年号含义颇深,虽然并未引经据典,但是却也算得上符合时局了。”
    慈禧又增加了一条解释,群臣之中不少人都暗暗点头,也觉得这个年号确实不错。
    “不引经据典怎么能行了?这年号历来都是饱学鸿儒所献,咱们总不能用一个白丁的献的年号吧!”倭仁焦急的说道。
    倭仁话音刚落,祁隽藻、周祖培、翁心存等人也纷纷出言附和。
    李明峰听到这几个老家伙不评价他的年号优劣,而是攻击他的“没学问”,不禁大怒:“白丁又如何?难道白丁献的年号就不能用吗?本官是没中过举,但那是因为本官不屑于参加科举!进士?翰林?给老子做老子都不做!”
    李明峰声调极高,将心中的愤怒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同样,也将那几个老学究气的胡子直翘,嘴角直抖。
    工部尚书倭仁气的用手指着李明峰,颤抖的道:“你!你!好张狂!”
    没等李明峰反击,有一人就站了出来道:“倭中堂息怒,李大人所言虽然有几分张狂,但是却也有些道理。咱们大律例哪条规定了不许没中过举的官员提出年号了?”
    李明峰转头一瞧,发觉此人二十三四岁的模样,身着三品武官的官服,看样子应该是满蒙亲贵,否则在这个年纪,汉人是断然不会坐到这个位置上的。
    “荣禄!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出声呵斥的正是恭王党的重要成员——副都统胜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