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第3324章大宋第一建筑大师

宋时明月最新章节目录
   天气炎热。宋军士兵都穿着短裤背心。戴着巨大的草编范阳帽。手里拎着一根仗刀。腰上别着两只手铳。手里拎着一只包裹。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敬畏的立在山脚下。连平常最多嘴多舌的士兵也保持沉默。生恐自己说错了话触怒了佛祖。
    听到赵兴的招呼。他们踮起脚尖。小心翼翼的走到狮爪平台口。一个一个依次抚摸狮爪。许多人还将身上戴的护身符掏出来。用它去摩擦狮爪……
    赵兴立在石阶口。眺望狮爪平台附近。在他想来。这座供奉佛祖的圣殿。应该朝觐的人流不断。但现在只有他们这队士兵存在。
    或许。是僧侣们为了迎接宋军。特地做出的安排。但从这个冷清看。狮爪平台或许也走向了落日。
    但是。现在历史出了变故。原本阿拉伯人垄断了东西商路。他们靠转手贸易积累的巨大财富。推行自己的殖民与宗教入侵政策。现在宋商也参与了。宋商不再像原本的历史上。只做一个初级生产。只做一个批商。他们开始进入二级市场。开始直接面对消费。如此一来。阿拉伯人还能像往常一样。独霸整个南洋吗?
    也许。狮爪平台的命运改变了。它迎来的这批客人使自己避免了覆灭。只是它自己不知道。
    平台顶端的迎客钟敲响。巨大的钟声在狮爪宫刻意营造的共鸣效果下。仿佛整个山峰都化作个一口铜钟。让人听起来不是钟在响。而是山在响。
    这就是佛教界流传甚广的“佛门狮子吼”:狮子山上的钟一敲响。整座山峰像是狮子在怒吼在现代。“佛门狮子吼”成了一招非常厉害的少林武林秘技。
    赵兴看着士兵一个个虔诚地抚摸着狮子爪。轻轻摇头微笑。他手下地士兵多是些景教教徒。而景教要求唯一神唯一信仰。可惜。中国人向来喜欢“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这些士兵虽然信仰的是唯一神。但他们依旧虔诚的抚摸狮爪。敬畏的准备去狮子宫朝拜。
    许久。士兵们抚摸完毕。赵兴在嘹亮的钟声中迈步登上狮子山台阶。穿过狮爪城门。便登上一条狭窄贴着悬崖的铁梯。几乎呈直角攀登。劲风擦身而过。僧侣们步伐矫健。气温依旧是那样炎热。但士兵们却不再叫苦。他们一边攀登。一边挥汗如雨。但两眼中充满着狂热与虔诚。
    登上了狮爪平台狮子宫到了。迎门处不是佛殿。而是那座著名的“空中花园”。站在平台。四周没有什么遮挡物。只觉得山峰林立。周围鸟语花香。入目处。繁花似锦。奇花异草不断。
    一只火红尾巴地小鸟鸣叫着从士兵眼前掠过。一名士兵惊叫一声:“凤凰?!”
    赵兴轻轻点头:“没错。是凤凰!”
    这是极乐鸟。它有着鲜艳火红的尾羽。体型酷似传说中的凤凰。现代人推测。藏缅始祖从非洲大陆向亚洲迁移的时候。可能在迁移途中见过这种极乐鸟。于是留下了凤凰的传说。后人没有见过这鸟地具体形象。便为这传说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于是就成了现代之“凤凰涅”。
    一些士兵双手合掌向凤凰祷告。祈福。这花园中的凤凰一点不怕人。它们在花岛中穿来穿去。有时停在僧侣的肩上。蹦跳几下。有时甚至跳到了士兵头上。把士兵的草帽当作了窝。
    花丛中散落着不少僧侣。他们有的在打坐。有地在冥想。有地在喃喃自语。花园忠心的大道上。两排僧侣整齐地站着。做出迎客的姿态。他们从狮子宫门口一直排到后方地佛牙大殿处。近出的人影可以。只看到他们身上黄色的绢纱大宋的绢纱。
    一百零八声钟、一百零八位迎客的僧侣。狮子宫排出了最高规格迎接赵兴。赵兴却还有闲心。他一指其中一棵树。向士兵介绍:“那是菩提树。昔年佛祖在菩提树下顿悟。据说这棵菩提树就是用当年那棵菩提树的枝条引种的。你们回头可以折一枝。珍藏回家。”
    迎接的知客狠狠的咳嗽了几下。提醒赵兴。赵兴一摆手。下令:“呈上礼物!”
    士兵们将手里的包裹打开。有的人手上提的是几匹丝绸。有的人提的是绢纱。有的人提的是锡罐。里面装的是上好的大宋盘茶。僧侣们的眼睛亮了起来。齐齐向赵兴躬身。赵兴咳嗽一声。顺手从一名士兵手中取过几副绢纱。当先向佛牙殿走去。
    此刻。欢迎宋军的宴会还没有正式举行。那场宴会的主客是陈不群。赵兴打的旗号是预先替宋军向佛牙呈献香油与礼物。故此提前来到佛牙殿。引领士兵观赏这天下奇迹。
    建中靖国圆年秋。赵兴带着船队重新返回杭州。这次他带回来的商队可以算是杭州市舶司开埠后的第一笔大单子。随他舰队南下的海船上千艘。在战舰的保护下。几乎没有损失。而且船队的数量扩充了三倍不止。每艘船都载满了香料、珍贵木材、珍珠宝石。以至于货船抵港之时。整个大宋的宝石香料价格下跌了六成。对珠宝商来说。这是一个灾难。
    随行的士兵上岸后。立刻开始宣扬他们在南洋的经历。数不尽的宝石。数不尽的优美景色。外加佛牙奇观。顿时。整个大宋再度掀起一股下南洋的热潮。
    狡猾的赵兴这次带回来的货物不是不易保存的香料等物。他的货物全部换成了宝石与黄金。而且他也没有着急出手。直接将这些货物搬入了城堡中。静等宝石价格慢慢回升。
    他回到城堡。随船的士兵也放假了。他们在杭州市集上出售自己南下时购买地珍宝货物。现在那些东西价格虽然跌惨了。但对于士兵来说。他们这些东西本来就是战利品。即使价格下跌地再惨。也是一笔丰厚的意外之财。
    稍后。万俟咏跟帅范联袂而来。他们拖家带口。孩子钻进城堡寻找玩耍之物。两位大人带领着市舶司部分属官登上了青瓦台的楼顶平台。一边欣赏园内的风景。一边介绍着别后的情景。
    “蔡圆长已经重新回到了朝廷。担任翰林院臣子”。万俟咏喝着香茶。闲闲的介绍朝廷的动态:“据说他第一项主张是仿效成都府。印刷飞钱。称之为交子。也称之为交钞。据说户部地一赐乐业人正在设计票样。”
    世界第一纸钞就要诞生。
    在此之前。大宋各地也有飞票。但那都是商户之间用于结算的票据。甚至连赵兴设立的“银行”。其行的纸钞也只能作为熟识商人之间的结算凭证。它与其说是钞票。更像是银行票据。而交钞却是世界第一个由政府出面行地交易货币。所以它被称之为“世界第一纸钞”。
    说实话。在这个时代推出纸钞是一件极不成熟的事情。因为大宋目前没有预算制度。没有收支平衡概念。仓促推出纸钞。只会让纸钞成为一种掠夺百姓财富的手段只要开动印刷机。不管收支状况。只管印刷。而后以政府的名义用纸钞收购老百姓的劳动所得。伴随着这种无信用的莽撞行为。政府地信用也破产了。
    现在是秋末。杭州地秋天依旧有点闷热。这季节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秋老虎”。赵兴摇着轻罗小扇。淡淡地询问:“有没有可能。我们所管辖的地区抵制交钞?或限制交钞地流通?”
    万俟咏摇摇头:“若我们限制交钞。且不说符不符合朝廷法度。若是其他地方用交钞支付我们杭州的各项劳役。这岂不是其他地方用一片轻飘飘地纸。换去我杭州的财富。”
    赵兴又问:“可不可以让朝廷不要行交钞?”
    万俟咏一声轻笑:“大人担心什么。我们不也在推行纸币吗?最近南洋贸易越做越大。每船货物动则以十万贯为计。一贯铜钱有数斤重。若他们都用铜钱纳税。光那些铜钱都能沉死他们。纸钞便于结算。有官府作保。岂不比我们那票行更据信用。我怕阻止不了商人们用交钞纳税。”
    赵兴歪了一下嘴。回答:“现在是商业时代。我们推出的纸币由票行承担兑付。票行为了经营获利。自然会保证信用。而我等做出的票行联保。以及保证金制度。也能保证各票行有兑付能力。但朝廷呢。朝廷若是不兑付交钞。你找谁哭诉?”
    万俟咏沉思片刻。答:“若是如此。我南洋事务局现在趁着交钞尚未行。便抢先立下规矩。规定市舶纳税只能用铜钱。或三大票行的飞票纳税。对。是要抢先推出。免得蔡圆长事后忌恨。”
    赵兴顺嘴又补充说:“朝廷惯例。市舶抽税是十中抽一。以货抵税。而后由官府变卖。这期间存在弊端。比如这次。返航的船一时太多。使得货价大跌。官府取十分之一货物。若遇一个贪官。那更有弊端。贱买贱卖。岂不把国家的税钱搬到自己的口袋。
    我们在广东推行统一结算制度。要求海外蕃商只能通过三大票行结算贸易。而后按贸易额抽税。这次我们干脆明确起来。今后所有的海贸事宜。都必须通过三大票行划账。纳税统一由三大票行结算。否则的话。便以偷税漏税计。罚没货物。”
    万俟咏拍手:“这法子好。我们用严防偷税做理由。海贸征税全通过票行结算。恰好可以杜绝交钞进
    此时。一队队歌舞伎走了上来。这队歌舞伎是赵兴下南洋的收获。她们穿着艳丽的印度纱丽。佩戴的金银饰极尽华丽。在软绵绵的印度音乐中。一个个舞娘扭动着腰。跳起了天竺舞。另有几名三佛齐戏子上前。给大家表演著名地印尼艺术瓦扬皮卫。
    瓦扬皮卫。传入中国后初称“皮卫”。后俗称“皮影戏”。或称“爪哇影戏”。在11世纪。这一艺术盛行于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等地。并随大宋商人地脚步。逐渐传入中国。
    官员们停住了话题。观赏皮影戏与舞蹈。帅范无心观。你一去南洋数月。南洋情况怎样?”
    赵兴笑了一下。一指那些歌舞伎。回答:“我们占领了斯里兰卡。通向非洲已无障碍。但是我认为。现在进入红海。还不是好时机。所以。在南洋耀武扬威一番。便返回了。”
    帅范悠然神往:“斯里兰卡。宝石之国。那里的宝石很有名。难怪你们让大宋的宝石价格下跌了六成。”
    万俟咏在音乐的喧闹中插嘴:“大人。朝廷等待答复。”
    赵兴马上问:“这次我们能筹多少税?”
    万俟咏眼也不眨的回答:“虽然货物价格下跌厉害。但总的算起来。也有八十万贯的税收。今年开办费够了。”
    赵兴点点头:“这次我去南洋。取得了几片土地。将这些土地所在地地图呈送给朝廷。让朝廷出面售。也算是给朝廷增加点收入。此外。杭州市舶司的利润。上交十万贯吧。”
    在座的官员虽然在欣赏着充满异域风格的歌舞。但耳朵一直竖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