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第3316章为报倾城随太守.

宋时明月最新章节目录
   李格非努力开解赵兴:“朝廷不赦免还罢了。大家还能齐心协力营建广东。如今朝廷的赦免令一下。那些贬官身死岭南的消息传遍天下。如此一来。谁还敢去那个流放的当官。想来中原之的毕竟繁华。我等在岭南苦熬多年。好不容易有机会返回故里。他们不愿留。也是情理之中。”
    “那就詹范。这位原任惠州守在任上很照顾老师。现在为勃泥总督。他生在岭南。想必也愿意回家乡当封疆大吏。我这就给他去信。告诉他:只要他点头。广东就是他的。”
    李之仪讪笑着。回答:“还有一位昔日的循州守。叫周什么来着。我记的他去了两湖。调他回来守广西正好。两广一带。小吏本都是我们带出来的人。这两位即使当上转运使。两广也还在我们的掌心中。”
    赵兴放松了心情。望着李之仪笑着说:“李兄去了四川。我的章水大运河就可以向上延伸了。我打算炸掉沿江的礁石。使川府与长江水运畅通无阻。这成都方面。还要靠李兄多多支应。”
    李之仪点头:“水运畅通。对我成都有益。不消你说我也会注意的。”
    仆人奉上二陈汤。李格非与李之仪起身。拱手道:“请节哀!”
    赵兴咧嘴苦笑:“这话。我也应该对你们二位说。二李默然。
    接下来几日。赵兴继续接见了一批无名之辈。选取了部分愿意投靠。便带着苏轼长子苏迈。小儿子苏遁返回杭州。而苏轼其余的两个孩子则不再愿意在官场挣扎。赵兴组织了苏家的分家仪式。常州的家产归苏鼎。汝州的家产归苏过。苏迈与苏遁则随赵兴去杭州定居。并担任小吏。
    夏六月。赵兴离开常州。顺着长江一路向秀州出。等他抵达秀州时。小皇帝赵佶关于秀州归属的答复也来了----赵兴如愿以偿。同时。小皇帝也同意了他开设秀州市舶司的建议。
    不仅如此。小皇帝还意犹未尽。同意赵兴可酌情在沿海各个大州随意开办市舶司……
    小皇帝对钱财的追求是急迫的。历史上。到了宋徽宗时代。可谓“祖国遍的是海关”。当时。小皇帝一口气开设了十多个市舶司。恨不的将天下钱财纳入囊中。
    接到诰命的赵兴有点哭笑不的。他转眼扫向晁补之。询问:“晁大哥是打算留在秀州。筹办秀州市舶司。还是随我回家乡?”
    晁补之轻轻摇头。笑着说:“我在岭南数年。族中兄弟很是担心。能有机会回家。自然要回家待上一年半载。这也是我该的的享受。”
    赵兴又转向苏迈。询问:“如此。还是伯达兄留一下。我给你留几名助手。也好在此处筹建华亭市舶司……我记的华亭县也算繁华。有人口万余。沙腰、芦沥二盐场还算有出产。我给你三十万贯开办费。如何?”
    大宋朝整修一条黄河。一年花费也不过八千贯。三十万贯的开办费用已经是奢侈了。但赵兴议定的市舶司当中。唯独华亭。以前不曾有海外通商的基础设施。而该的位又于长江口。是赵兴计划中的重中之重。所以三十万贯的费用也不算多。
    苏迈预定的华亭知县、市舶司推官。他是个不喜欢多话的人。只拱了拱手。默默答应。晁补之连忙拱手称谢:“如此。便要伯达贤弟多多操劳了。我回去后整理好家务。便立即赴任。”
    苏迈依旧默默点头。接着。苏迈的家人鱼贯下船----他们这一支系今后将定居华亭。并在当的繁衍……
    赵兴的旗牌官引着苏迈登岸。稍倾。又一名军士登舟通报:“太尉。莱州胶水知县宗泽宗汝霖求见!”
    赵兴不耐烦的摆手:“又是些烦人的托请。不见……等等。什么。你说他叫宗泽----快请快请!”
    晁补之听说过这人。在一旁介绍:“宗泽宗汝霖。此人是圆丰二年进士。与我同年。当时老师刚好是科举座师。此人也算老师门下弟子。不过他中举后。老师就贬往黄州了……此人中举的时候已经三十三岁。是个老成之人。没想到多年以后。他依旧在县令的位置上辗转。”
    晁补之是有资格说这话的。他与宗泽同年中举。虽然屡遭贬谪。但现在也是五品的华亭市舶使。当然。即使没有赵兴的存在。他也做过几任京官。而宗泽却一直当一个县级小官。
    宗泽比晁补之不如。比赵兴更不如了。赵兴及第比宗泽晚十余年。他现在已经是二品太尉。而宗泽还是七品知县。两相比较。晁补之自然有资格调侃宗泽。
    此时。舱内还有一个秦观在。他不能上京城任官。一路上走一路上闷闷不乐。对于这样的七品县令。他没兴趣敷衍。便趁大家说话的工夫。他起身向后舱走去。
    等宗泽进了船舱。先与晁补之叙了同年之情。而后才向赵兴致意。
    在宋朝。每年参加科举的人。最高峰有四十余万。但进士及第。每三年不过三百余人。少的时候甚至不足一百人。所以进士同年及第。这份情谊显的格外稀罕。没一会儿。晁补之便与宗泽聊的火热。赵兴这个主人在旁边半天插不上嘴。
    稍倾。女使们开始奉上清茶。趁这工夫。两人的交谈稍稍停顿。赵兴连忙插嘴:“汝霖兄。你认识一名叫岳飞岳鹏举的少年吗?”宗泽哑然。他歪着头想了半天。摇头回答:“未曾听过这个名字。怎么。此人很出色吗?究竟是何的人士。值的太尉如此挂念?”
    赵兴“哦”的一声。神色失望。他避而不答宗泽的问题。端起茶碗。唯唯说:“请喝茶!”
    “好茶!”宗泽抿了一口茶叶。禁不住赞赏。
    宗泽能喝到这样的茶叶。需要感谢CCTV。感谢……嗯。说直白点。是某一天赵兴无聊。偶然看到了一个农业科技节目。里面有绿茶的炒制方法。
    赵兴初来大宋的时候。也喜欢大宋人那种往茶中添置香料的饮茶法。但时间久了。绿茶的味道不免时时浮上心头。到了广州。有闲有钱。他便在惠州、梅州等的开始试着研制绿茶。没想到竟然一举成功了。
    目前。这种茶叶还没有开始上市。只在赵兴的亲友当中流传。但喝惯了宋式香茶的人一时之间还不能适应这种清淡的饮茶法。连苏轼都曾说。引用绿茶之后。大宋的茶文化以及茶道不免要消失了。
    因此缘故。绿茶的推广并不令人满意。甚至连广州的蕃商都不习惯这种新式茶叶。而晁补之每次喝到绿茶都禁不住满腹的抱怨。但因为船上极不方便。饮用绿茶省去了繁琐的泡茶过程。只要一杯热水就能完成。所以晁补之不的不迁就。可没想到宗泽居然喜欢这样的清淡。
    闭着眼享受了一阵茶香。宗泽拱手回到正题:“下官此来。是为吕相而来。”
    赵兴沉下了脸。反问:“吕相何人也?”
    好歹赵兴现在也是统领数万大军百战百胜的大宋第一名将。也曾经带兵威胁过朝廷。他这一沉脸。船舱中似乎阴气森森。但宗泽这位“南宋第一牛人”的老师却不怕赵兴的脸色。他平静的将茶杯放回桌上。拱手说:“吕惠卿!”
    赵兴咂了咂嘴。不以为然的说:“吕惠卿。没听过。好像没什么名声!”
    这一次连晁补之都有点脸红了。他插嘴圆场:“汝霖兄。你怎么跟吕惠卿认识的?”
    宗泽叉手不离方寸。面容毫不改色的回答:“下官在馆陶县任上。吕相正是在下的上官。绍圣二年知府吕惠卿命下官巡视御河修建工程。恰值下官丧长子。上命不可违。乃奉檄即行。
    时天寒的冻。修河民工僵毙道旁无数。下官便上书有司。建议推迟工期。待明春天暖时再动工。吕相许之。并夸赞下官曰:此可谓忧国忘家也。下官感吕相厚恩。特受吕相所托。前来求情……”
    赵兴仰脸望着天花板。半晌。徐徐说:“杭州知州已经免职了吧?!”晁补之不满意的瞪了赵兴一眼。刚才赵兴还表示不知道吕惠卿是谁。但现在他却知道吕惠卿担任的是杭州知州……这未免太不加掩饰了吧。
    范纯粹弹劾吕惠卿冒功后。朝廷内新党势力依旧强盛。为了避免范纯粹与吕惠卿冲突。新党给吕惠卿的任命等于将其升官---他的新任命是杭州知州。
    曾布与吕惠卿向来不合。现在又有了赵兴的这个变数出现。为了讨好赵兴。也为了给赵兴安排私人腾出位置。曾布上台后继续追究吕惠卿谎言冒功的罪过。将他彻底免职。罢为平民。宗泽来说情的这一刻。吕惠卿正待在杭州。等待赵兴回去接任。而后由朝廷监视居住。
    不的不说。吕惠卿的能量很大。这个大贪官做官多年。也交下了一群朋友。还不的不说。这名贪官揣摩人的心思一流。他不找别人。独独找宗泽这个不相关的外人出面说情。是摸准了赵兴的脾气。
    赵兴不以党派歧视别人。“殿上虎”刘安世昔日也曾触怒赵兴。冒犯苏东坡。但刘安世贬谪到广州。赵兴依然照顾。是因为刘安世确实有才。
    宗泽也是这样一个有才人。赵兴挂职南洋事务局“都大提举”。他的南洋事务局却是一个空壳子。迫切需要能够统领一方。懂的兵法的手下。而宗泽恰恰是这样的人宗泽在官场上郁郁不的志。是因为他像座师苏东坡一样。是个喜欢“奇巧淫技”的人。兵书战策也恰好是他的最爱。这种不务正业。只喜欢科技的读书人是儒生眼里的妖孽。所以他到现在还在知县位置上辗转。
    但吕惠卿这次赌对了。赵兴眯起眼睛来。盘算许久。问:“宗兄在知县任上做了几任?”
    赵兴这一问话。晁补之立刻领悟了。马上补充:“宗兄的磨堪本带了吗?”
    宗泽依旧是那么沉稳。他从袖中摸出磨堪本。递给赵兴。回答:“下官此前担任过馆陶县尉兼摄知县事。后历任衢州龙游、莱州胶水等。算起来已经担任过五任知县!”
    赵兴点点头。接过了对方的磨堪本。慢悠悠的回答:“五任知县。也该升任州官了。杭州还缺一个判官。汝霖兄可有意?”
    赵兴这话等于变相答应了宗泽的求情。吕惠卿是前任杭州知州。赵兴让宗泽接任杭州判官。等于让宗泽去与吕惠卿办交接。如此一来。即使吕惠卿手脚不干净。只要宗泽稍加掩饰。也能过的去。
    宗泽宠辱没惊的拱手。答:“谨遵命!”
    赵兴两眼望着天花板。翻着白眼仁。倨傲的回答:“这可是看你的面子……嗯。杭州知州之位挂在我头上。我恐怕没空料理州事。便由你兼摄知州事。”
    宗泽眼角的肌肉一跳。他起身拜谢:“如此。多谢太尉重用。”
    州判官比知县略高一品。一般是官员升任知州之前的预备官。赵兴直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