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第3291章别说我不卑鄙[2]

宋时明月最新章节目录
   蒋之奇的遐想:“你说的还是人治。指望一个廉洁的人来完成这一切,但我们为什么不从制度上着手,我大宋原本有牙商招标制,不如将制造火枪的事交给商人,让商人精益求精的进行制作,我们只管核定数量,检查质量。
    你不要跟我说什么军国利器,不能轻易交给百姓的话,我广东的火器都是交给牙商制作地。他们是商人,但你要知道,他们是大宋的商人,他们心中的爱国思想不亚于朝廷大臣,甚至比朝廷大臣还要深厚。只要我们从体制上加强管理,杜绝火枪技术外泄地可能,他们会完成我们需要的数量。”
    帅范对蒋之奇陈述困难,实际上是希望他将此话带回朝廷,告诉朝廷:此战朝廷若是袖手旁观。那么别怪广南适时抽手。
    而赵兴的插嘴。实际上也是希望蒋之奇把话告诉朝廷。他不希望朝艇去战斗的勇气,所以隐晦地告诉朝廷:我们已经有了正确的军械采购方法。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能迅速用犀利的武器武装自己,如此,辽国非不可战胜。
    赵兴还没说完,帅范已不满地补充:“我认为,火枪技术已经泄出去了,赵大人从环庆卸任的时候,朝蜕了一千梨花枪手去环庆,可惜赵大人没来得及用上,全便宜吕惠卿了。后来吕惠卿发不出军饷,环庆将士则开始盗卖武器——这活吕惠卿自己也干,所以,西夏人已经获得了我们的梨花枪技术。
    而且,我们这次与辽人做战,已损失了两个都地士兵,这些人的武器也到了辽人手里。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我广南火枪更新换代的频率,比某人更换小妾的频率还要快,辽人得去的是第五代火枪,但我们已经造成了第七代火枪,比原来的火枪更轻,射程更远。”
    赵兴若有所思的插嘴:“虽然是第五代火枪,但依然带着许多成熟技术,比如燧发技术,火药池技术,刺刀技术……然而,要想仿制这些火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没有钻孔的镗床,辽人就造不出枪管来,枪管技术跟不上,就限制了他们地火枪威力。
    辽人缴获了我们的火枪倒并不可怕,我最怕军器监那群****缴获了我们的火枪设备。”
    帅范继续补充:“还有火药——我们士兵撤走的时候,已经将所有能找到的火药袋全部点着了,这火药的更新换代也很快,辽人拿去我们的火枪,没有合格的火药,依旧当不成大用——硝石,最主要的是硝石,现在大宋八成以上地硝石进口量掌握在我广南水军手里,辽人即使研究出了新式火枪,我们光是跟他拼消耗,辽人也消耗不了那么多地硫磺与硝石。”
    蒋之奇冷静下来,觉得片刻间,自己的脑海里冲入了太多地信息量,他赶紧求饶:“两位,你们歇一歇,我把你们刚才说的记下来。帅大人,你有了骑兵,请尽快沟通与南岸的消息,我要把这里的情况汇报给朝廷。让朝廷做出决定……”
    说罢,蒋之奇赶紧告辞,他准备回去把自己说获得的信息都记录下来,加上自己的看法与赵兴、帅范的看法,汇报给朝廷。
    蒋之奇走后,帅范继续建议:“大人。我刚才还没说——适可而止吧:先皇辞世,新皇登基时,大人兵压汴京南北,威逼朝廷,现在朝堂上弹劾四起,我们又贸然与辽人交火,很可能成为弃卒。现在,保身要紧。我是来接应大人地,大人……”
    赵兴笑了:“朝廷的反应……这几天我也考虑好了——你说得对。我们处境很危险。但你忘了现在有党争,你忘了吕惠卿。党争之下没有真相,昔日。满朝文武、全国百姓不得不相信吕惠卿靠拒不抵抗,按兵不动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党徒们从不缺愚弄百姓的手段,而我现在正是两党拉拢的对象,只要我稍稍做出姿态,怎么愚弄百姓,自会有大把的党徒操心——即使我们兵临汴梁城下,也会有人帮我们解释,并将我们包装地伟大光荣。
    你不是要送信给南岸吗,帮我送出几封信。我要联络朝堂势力,这么多年了,我经营势力也该有回报了——别说我不卑鄙!”
    帅范沉默片刻,又说:“说到吕惠卿……我刚从南岸来,得到消息:范纯粹老大人已经赶到了环庆。他一到环庆,立刻弹劾吕惠卿冒功,掩败为胜,朝廷已经下旨剥夺了吕惠卿所有的赏赐,并迁任吕惠卿杭州知州。
    另外。章老大人作为山陵使,护送先皇的灵柩前去安葬,路遇大雪,道路泥泞难行,陛下以惊扰皇陵的名义罢免了章老大人的相位,并贬谪章老大人前去岭南,我听说章老大人被赶出官衙,官家还派人去收检他的行李。”
    “过份了,过份了”。赵兴摇着头说:“太小家子气了。收检他的行李干什么,大宋又没有抄家的爱好。收检行李只是侮辱一下,章毕竟是昔日的相国,对一届宰相如此刻薄,未免有点凉薄帅范哼哼:“章以行事轻佻反对端王继位,这位端王当然要报复了。据说官家自己事后都不好意思,问左右大臣说:朕待如此,于礼貌不为不至吧?御史傅佥拍马屁说:恩礼诚过厚。但我听说官家还有自知之明,承认说:朕不欲用定策事贬,但以扈从灵驾不职罪之,怕事后有人会议论。
    据说章请贬往越州,好能不去岭南。曾布劝解陛下同意这事,陛下还在犹豫,但他初登大位,估计不会过份违背自己地丞相……”
    赵兴叹息:“我对章没有个人成见,只是出于国事……昔日我能庇护元党徒,章相怎么以为我不能庇护他,他怕什么,竟不敢去岭南教书。”
    帅范哈哈笑着:“贬往岭南的官员有几个活着回来?章是个明白人,只是他岂会在意去不去岭南,他是在试探,试探一下官家对他的态度……我听说章地儿子章援听说苏公起复的消息,怕苏公报复自己的父亲,特地写了一封信件给苏公,替自己的父亲求告,听说词文哀怨,不愧为头榜进士的才学。”
    赵兴撇了撇嘴:“当初他父亲迫害自己的座师苏公的时候,怎么没见章援跳出来哀求,他现在跳出来,好意思吗?”
    帅范一笑置之,转而把话题又拉回来了:“听说辽国副枢密使王师儒正在往武清县赶……其实,我这不是听说,我们的哨探查实了:王师儒停在安次城徘徊不前;那位负伤的韩资让将军,打算先期赶到武清会一会你我。此前,他已经派人去我南岸地军营,商议我军行进路线,并要求我们不得沿途骚扰乡民。我跟他商谈后,才敢轻装兼程赶至。”
    赵兴点了点头,遗憾的叹了口气:“黄河封冻,转运不便,我们的弹药并不多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