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第3284章有嘴说不清[2]

宋时明月最新章节目录
   ,南线地战事规模一定不大,因为他们花不起这份钱。
    反观我大宋,我朝如今制压南海,夺占大理后,使我朝的银、铜产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占婆、大理千年积蓄,让朝彤年财政无忧,府库充足——赵大人说,若是这场战争在明年春天结束,光他广南一地地火药库存,已经足够支撑千人规模的战斗。
    赵大人说,我大宋已经进入了火药时代,而辽人还在用刀枪战斗,我们是时候让辽人知道这点,知道我大宋已经有能力抵御他们打草谷,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战斗中,摸索出一套火枪战法,以便应付将来的战斗。此乃赵大人试探辽人的目的!”
    “将来地战斗”——这几个字童贯说的格外意味深长。
    收复幽燕是大宋几代人地梦想,因为有了幽燕,大宋的国防线就可以推进到燕山山区凭险据守,否则的话,胡马一旦渡过黄河,他们面对的就是最适合骑兵冲击的一马平川,而为了防备胡人,大宋不得不维持庞大的军队,处处设防,结果使得财政处处吃紧,稍有灾荒就感苦恼。
    小皇帝本来有点担心,也有点责备。他担心赵兴在前线失利,责备赵兴在自己刚刚登基的时候惹出这样的大事,听到童贯这番转述,他心情平静下来,转脸瞧向高俅:“高爱卿,人都说赵卿是我朝第一妖人,果不其然!
    朕当初只是告诉他皇帝哥哥病了,这种家常聊天信函我以前也送过,皇帝哥哥也不是第一次生病。怎么这次我一说,他立刻就算出先皇辞世,且来的那么快,准备的那么齐全。
    高卿以前与赵卿共事过,听说赵卿在广南推行智慧之学——是叫推理术,推导术,是吧?卿以为,赵卿是如何推测到眼下这番情形?”
    高俅拱手,拒绝回答。童贯仗着自己年纪大,赶紧劝解小皇帝:“官家,这话不能说。想当初官家入宫地时候,身边带着两名赵离人送地女护卫;官家一登基,赵离人两路大军出现在京师左右,人都疑心是官家预先招来的赵离人,以为官家贪婪皇位,早有准备。官家如今又这么问,似乎……有嘴也说不清了。”
    赵佶闷闷地说:“我当然知道——赵卿两路大军突然出现在南北运河两处,却又止步于运河口,这种情况,我怎么说的清白,所以我才让童伴当去赵卿那里,要来五百火枪手以防变故。如今这情形……”
    高俅插嘴:“既然说不清,索性就认下这件事。唯有如此,官家才能安枕无忧……只是,臣也在琢磨,赵离人是怎么推测出先皇辞世的,官家。赵离人除了与官家交往密切,简王那里,其余的王爷那里,是否也与他私下里传递消息?”
    小皇帝懊恼地挠着头。回答:“赵离人只来过京城两次,一次是科举殿试,另一次是从环庆归来。那次他受王姑父(小王驸马王诜)所托。前来拜访本王,当时朕还没有王位。衣食并不宽裕,赵卿受姑父所托赠我一笔钱物,还与本王交流过书画之技。只是当时得罪了章被贬广南,朕还没有王位,只是一名宗室子。无人关注我与他的交往。
    后来本王封地恰在广东,更与赵卿密切起来——这些。你们不清楚,是因为宗室子交结外臣,怎样都是忌讳,赵离人素来做事谨慎,与朕交往都借着小王姑父那层关系,此后,他送来的礼物也是请本王转托诸王,到不曾听说诸王与他有书信来往——嗯嗯,如此算来,赵离人这次入京。只能为本王而来。”
    高俅点点头。趁机煽火:“如此说来,赵兄是真关心官家的安危——广南天路遥遥。我不知道赵离人怎么推测出先皇辞世,但陛下登基地消息,在他登陆前,该没传到他耳中,因为估摸行程,陛下入宫时,他应在海上漂泊。”
    小皇帝又问:“当时宫中召唤,高卿怎么突然想起派火枪女护卫送朕入宫?”
    高俅勉强一笑,不好意思的说:“离人贤弟上次入京的时候,曾嘱托我,说是他有几个退役家丁待在马梦得宅子,我知赵离人擅于训练家丁,他地家丁论打斗,三五个人近不得身。
    今年开春时,赵离人曾经送来信件,说万一京城有变故,可以向马梦得讨要这些人手保护自己。奇了——此后赵离人每月的信中,都重复这句话,让臣很警醒。
    当初,圣人深夜召官家入宫——这种事以前没有过,臣担心有不测,便临时向马梦得借了两个扈从,现在想来,估计年初时,赵离人已经有预感。
    我素知赵离人是个注重然诺地人,他为了照顾坡公,宁愿在广南那个瘴疠之地一待两个任期。现在想来,估计赵离人是预测到先皇的情况,担心宫中出现什么变故,特意赶来京城,以便照应……”
    赵佶是个聪明人,高俅这话骗不了他,他摇摇头:“赵离人带着朱雀军全军赶来,我固然知道他不是单单为我,哪有一路狂奔而至,却提前准备好与辽人开战的军械——我瞧着,赵卿是心中另有打算……”
    高俅跟赵兴是朋友,两个人相处不错,赵兴在小皇帝心中的分量越重,高俅越能获得重用,现在小皇帝心中有怀疑,高俅眼珠一转,继续说:“赵离人做事,向来是走一步看三步,我记得他去环庆时,才上任便有大批草种△种运至环州、庆州。以我跟他交往的经验看,此人是一个不做规划不行动地人,所以他驻兵黄河,貌似准备充分的与辽人交手,甚有可能是:早有筹划,临时起意。”
    这个说法赵佶也能接受,毕竟赵兴以前做地行动太令人瞠目结舌了。扬州、杭州、环庆,再加上早先的密州,现在的广州……赵兴每到一地,工作计划一套一套的,别的地方官摸清当地情况需要一年、做好工作计划需要一年,第三年任期也到了,该拍屁股走人了。但赵兴一到当地,便马上快马加鞭的推行他的计划,且每一项措施推行之后,立刻能见到效果。
    这种过往政绩,令人不得不怀疑此人是“非人类”,每走一步一个鬼心眼,每干一件始提前准备好数条谋略。
    小皇帝赵佶张了张嘴,还想说点什么,几名宫女簇拥着向太后走进殿中,见到整个殿堂只有小皇帝与几位亲信,向太后点点头,在小皇帝的问安下缓缓就座,沉默许久,若有所思的说:“哀家立端王为帝,不是谋划很久的行动,只是先皇辞世后,哀家衡量来衡量去,以端王继位最合适——若不是如此,老身也有点怀疑,难道端王你早知自己将继位为帝?”
    端王唯唯诺诺,不敢答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