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第3213章需隐藏的和需引诱的[2]

宋时明月最新章节目录
   ,稻谷一年三熟,哪怕百姓错过了耕作季节。到了广南也能种一季稻谷,吃饱肚子不用愁了。等他们还清了青苗法的贷款,广南准许他们随意出售分给他们的土地。自由返乡。
    章正在被连续的地震动的焦头烂额,国库现在已经空了,要想赈济中原地带的难民他有点力不从心,这时赵兴的上书简直是对他莫大的支持,他大笔一挥,免去傅才元转运使地官职,令赵兴兼任广南东路转运使。而后他又觉得赵兴帮这么大忙,不能让广南把这笔钱全部出了。朝廷也要出点力。他下令,将山东、河南、江浙一带失地农民编练成厢军。整船整队的发往广南。路费由朝廷出。
    万俟咏接到消息后,急忙赶到赵兴府上,向赵兴祝贺:“大人,这下子广东垦荒就无需大人出钱了,我们前期垫付的那些款项都可以用青苗法地钱还上,而且今后垦荒的人不再由我们付路费,这一进一出就省了一大笔钱。万俟咏进来的时候,赵兴正趴在地上被他的儿子当牛骑,大儿子赵义(乳名)全不顾万俟咏在旁边,依旧挥着鞭子催促父亲快爬,小儿子赵敏(乳名)路都走不稳,但也随着父亲跑。女儿赵小凤(乳名)还在奶娘手里抱着,笑的咯咯的。
    程阿珠见到万俟咏过来请示公事,连忙指挥女仆抱走了孩子,赵兴这才直起腰,懒洋洋的接过万俟咏手中的邸报,笑着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就知道他早晚要实行青苗法。这下子,我们出的钱都让青苗法背,不要怕借的钱多,今年借地钱用明年借的钱还,利息照付,年年增加。既然有朝廷的支持,那我们今年地目标不妨定高一点,争取迁移农民达到两百万。”
    万俟咏吓了一跳:“大人,两百万,这数目太高了。”
    万俟咏还不知道,现代农民外出打工每年都是数亿。赵兴就是打算让中原一带的种田好手来广南打工,官府提供土地,提供劳动工具,税收定的很低,够偿还青苗法的贷款就行。等到同一个农民在同一片土地上连续耕作三年,就让他们合法拥有那块土地。
    “两百万农民南下种田,大约能有三成留下来我已经很满意了。要让他们养成这个打工的习惯,不如我们在广州与杭州之间开通正式的航班,每天发送十艘快船,从杭州至广南连续不断,刚开始可以由官府贴补一点,等百姓习惯了,自然知道回内陆方便,他们便会愿意出来打工”,赵兴拿着邸报询问万俟咏。
    万俟咏表示赞同:“这法子好,只要航班开通了,我们与内陆的联系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内陆来地打工人从杭州到广州只需要三五日,来去自由地,比上京城打工还要容易,他们一定会乐意出来。等我广南的土地开垦出来了,那就是良田,官府转手一卖也能卖个高价。偿还青苗款便够了。”
    万俟咏正说着。陈伊伊已经兴冲冲地跑来:“找到了找到了,官人,奇十三在惠州找到了做玻璃与陶瓷的好陶土,你看我们是在惠州建厂还是让他们把陶土运往香港。”
    赵兴顺嘴说:“惠州那里道路不通,陶瓷就是烧出来了也不好卖出去,至于砂土。还是在惠州修个码头,让他们把原料都运到香港来。那里海运方便,烧出来可以直接运到扬州。”
    陈伊伊冲万俟咏行了个礼,又建议:“官人,我们在环庆俘虏的那批瓷工怎么安置,不如把他们安置在惠州,每人分给他们几顷地,让他们在惠州落籍,顺便在惠州烧窑。”
    赵兴摇摇头。遗憾地说:“烧窑需要大量的木炭与石炭,惠州陶土多,可万一开了窑厂。或者要靠外面运进大量煤炭,或者要就近砍伐数目,那一片好风景还是别动了吧,让他们都去香港,安置在玻璃坊旁边,给他们每人盖座好宅院,拿出瓷器坊一般的股份分给他们,让他们在香港落籍。”
    万俟咏在一旁劝说:“陈夫人,我们铸钱司马上要在香港设立衙门,铸钱司一旦设在那。从广州的官道就必须修过去,而后就要将水军衙门设在那里。水军衙门去了,那里会逐渐的变的繁华。今后大人还打算将市舶司迁到那里,料想香港今后会比广州繁华。”
    赵兴一拍脑门:“对了,傅才元免职了,我们该去市舶司看看,现在就去。”
    万俟咏微笑着说:“傅大人这趟亏本了,他才付了我们三十万贯,没想到才坐了几个月地位子,这就免职了。那家伙一定在衙门里哭呢。”
    赵兴笑了。他得意的披上官袍。嘴里哼哼着:“这厮走了,从今往后我们在广东一手遮天了。”
    广州市舶司里。一名金发蓝眼的高大白人穿着大宋的官袍前来迎接赵兴,这名白人就是蕃长。他是宋朝庭任命的专门管理蕃人的官。大宋朝规定: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宋朝庭没有明文规定海商们的势力划分,但阿拉伯海商与欧洲白人海商还是不自觉的选择了自己的地盘——广州这里很少见到阿拉伯海商,而泉州那里基本上不存在白人海商。
    这名白人蕃长属于属于九品官,是大宋朝廷正式地官员编制,品级与知县相当。担任蕃长的官员都是蕃人推举出来的,经常是些定居大宋多年,精通宋语地海商。他一见赵兴,学着宋人的礼节拱手:“赵大人光临贱地,我等深感荣幸,大人里面请,在下名叫宋晓波,原名福克纳。”
    福克纳手上带满了戒指,其中最夺目的是一颗猫眼,光华动灼,正如活物。随着他手指头的挥动,那眼还一眨一眨的。
    蕃人馆内,大多数蕃人都在忙自己的事,赵兴进到这里,仿佛进入了一间英国俱乐部,许多蕃人都坐在大班桌上忙自己的事,见到赵兴进来,他们放下手中的文件,站起身来冲赵兴鞠躬,这些蕃人每个人手上都带着粗大的戒指——蕃人手上的戒指,宋人称之为“环子”。
    唯有一个桌子地蕃人没有起身,他们正围着一张小方桌坐着,桌上摆着一盘棋,有几个站在桌边观看的人见到赵兴进来鞠躬致敬,但那两个下棋的人沉迷在棋局里,头也没有抬。
    万俟咏凑到赵兴身边,低声说:“这两个蕃人在赌象棋,奇怪,蕃人地象棋并无车马之制,只以象牙,犀角,沈檀香数块,于棋局上两两相移。听说这种象棋也有法度决定胜败,与我们的象棋全不相同,至于怎么节度胜败,我倒还没来得及问。”
    赵兴随口回答:“这东西是西洋象棋,听说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西斯.康姆涅纽斯最喜欢这种消遣。西洋人把它当作骑士教育的七大必修科目之一。”
    蕃长福克纳瞪大眼睛,好奇的追问:“大人知道这种象棋,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大宋官员知道这种象棋,也知道拜占庭皇帝的名字,还知道我们的骑士七大必修课。”
    赵兴看了一眼蕃长,发现他胸口缀着十字架,又问:“我来广州之前,看过关于你们的宋人笔记,所以我知道……我听说教皇正在发出呼吁,号召教徒向圣地进攻,福克纳先生是不是打算应召回去。”
    福克纳握着胸前的十字架,虔诚地点点头:“大人,我们这里地人都有这个想法,可是怎么回去还没有决定,听说阿拔斯那里海盗非常多,我们打算聚集足够的力量,集合足够多地船只,以便闯过那片海盗密布的海域。”
    赵兴随意在周围找了个桌子坐下,远处正在下国际象棋的两个人没有受这里的影响,赵兴扫了一眼大厅,冲其他站立的人微微鞠躬,这些人便马上坐下,忙自己的事情。打量了一圈这个蕃馆后,赵兴突然用拉丁语询问福克纳:“我很诧异,你们是怎么来到大宋的——穿过了重重险阻,来到这片土地,在我看来你们才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人。你们的价值远比耶路撒冷重要。
    战争是一项长期的事情,十字军踏上那片土地,为了什么。因为那片土地是沟通东西方商贸的枢纽。如果你们在时候回国——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闯过阿巴斯王朝的拦截,能不能闯过重重的海盗。即使奇迹发生你们做到了,但熟悉东方航线的人却没有了。圣地靠什么支持,靠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有限的产出吗?
    我认为,对圣战最大的支持是留在这里,等待战争的结果,如果战争胜利了,你们将东方的货物输送到西方,将西方的货物转运过来,这才是对那片圣地最大的支持。有了源源不断的货物流转,那片土地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来——在四处强敌的环伺下生存下来。”
    这时,正在下象棋的人也被赵兴的话所吸引,其中一人拍起了巴掌,插嘴说:“演讲很动听。这位大人让我想起了索马里海上斯蒂尔描述过的一名宋朝官员,请问大人是基里麦犹村的领主,杭州海商,密州官员赵大人吧……我想不出还有另一个人能如此了解我们。”
    赵兴拍拍手:“你最好把大堂里的舌人都赶出去,我有话跟你私下里说。”
    那个人站起身来,充满贵族派头的鞠了一躬,回答:“乐意效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